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芝麻绿豆蒜 (安尼玛)


  呼呜,一阵巨响在耳边响起。子安抬头望去,在密密麻麻的屁股和大腿之间,看见一白色列车飞速驶过。街道的喧闹完全被压下来了,列车白墙黑窗交替出现在眼前,一闪即逝,却又无止无尽,像是时间显出了原形。
  子安看了一阵,低头继续读报。“——获得了米其林一星。这家跟主厨一样年轻的餐厅,在这次的米其林竞逐中有很高的呼声,不过法国评委最终还是把三星荣耀交付于老牌的法餐厅Jean Ropruent。这是法国传奇主厨Jean Ropruent在国内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加上这次登顶的上海店,Jean Ropruent已经在全世界收获了37颗星星,是名副其实的星级厨师。现在主理该餐厅的,是Jean的得意门生乔思·约卢,这位新晋三星主厨可谓根正苗红的米其林……”
  报纸到这里就被撕掉了。子安把报纸轻轻放下,抬头看着北方浑浊的天空。
  黎小南的脸,在被酒精麻木掉的脑子里,慢慢地浮现出来。他的马脸,从青白色,变成了赤红色。“fucking shit!给一星,还不如不给呢,不给是那班法国佬不吃我们这套,但给了一星,岂不是说我们比Jean那老混蛋还低两级?法国人眼睛长头顶上,分明就是看不起我们亚洲人嘛。这游戏,他们自己玩好了!”
  子安在旁边默不作声,情绪掉进了谷底。最难受的,不是黎小南的咆哮,因为他也很想这样粗暴地发泄一下。但他不可以,几百对眼睛,有意无意地都在看着他。等着他的,是他人的祝贺、恭喜和安慰。
  源源不绝的好话里,有惋惜、幸灾乐祸、羡慕嫉妒,也有好意的安抚。但这一切,子安统统不需要。不需要,却还得一个个去应付,到最后,他已经筋疲力尽,找了个借口到外头的走廊喘口气。
  在走廊里,他遇见了乔思,上海新晋的三星主厨,却是金发碧眼的法国人。
  乔思扬扬头:“喂,看到了吧,他们说小笼包好吃过法棍一百倍,结果,谁赢了?”他在中国混了好多年,中文倍儿溜。
  子安跟他关系不错,直接给了个冷笑:“你得意个球,要没你师傅撑腰,你连个屁都没有。”
  “我就知道你不服,”乔思撸了撸袖子,“我这不叫撑腰,是传承。我做的菜,全部都有来由,从面包到鹅肝、牛肉、可露丽,每一样东西怎么吃、为什么吃、为什么不吃,这是在我的血液里的,从我爷爷奶奶的时候就晓得了。我要跟着传统,还是想要去创新,都可以找到理由。但你的呢?”
  子安被问住了,随口答道:“我也有自己的传统。”
  “啊,你是说你的分子小笼包啊。你知道米其林的人怎么说吗?”
  “怎么说?”子安的心提了起来。
  “他们说,学'斗牛犬'学得蛮像的。”
  子安不甘心:“我不是模仿,我有自己的理由。”
  “哎,他们吃不懂啊。子安,你是有本事,不过你知道自己给谁做饭吗?”
  子安不答。
  乔思像个谢幕的话剧演员,夸张地张开手臂,迎向走廊里衣着时髦的男男女女,“一群没有传承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吃鱼子酱、龙虾、鹅肝?告诉你吧,我问过我的熟客,他们说,因为够贵啊。哈哈哈。”
  子安皱眉,“你笑什么啊,要不这样能让你来中国圈钱?”
  乔思还是笑,“我没圈钱,我爱死厨房了——子安,他们也吃不懂。所以啊,你给他们最贵的,再加点好玩的创意,就够啦。你还要求什么?”
  求什么?子安愣住了。是啊,乔思的话虽然欠抽,但也是有道理的。所谓法餐,在这地界儿,也就是吃个新鲜,越是贵的食材,反而越有市场。对中国人来说,里面的文化、记忆和情感,都是隔了千山万水的,很难有共鸣。而米其林评委,也很难理解他的表达。
  谁都吃不懂。
  子安像是被扔进了了冰窟里,感到了一种被没顶的窒息感。
  乔思正在兴头上,忍不住要给自己的手下败将上一课:“我师傅常常跟我说,你要别人懂你,你就要懂自己。做饭也一样,要问自己:我是谁啊?”他嘴角一歪,拍拍子安肩膀:“你说过,你爸爸离家出走之后,你就没了姓,剩下名字了。你连姓都没有,你说,你是谁啊?”
  你是谁?
  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刃,深深刺进了子安的心脏,比得不到米其林的认可更让他疼痛十倍。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涉及到现时事件,在这里说明一下:
  2016年米其林第一次在上海发布,拿到三星的其实是一个家中餐厅,主厨是中国人。不过从世界范围看,总体还是法餐更受青睐。即便东京是最多米其林星星的城市,其中也有部分是法餐,主厨仍以西方人或留洋的东方人为主体。
  说一点我个人的意见,任何评审都会有自己的准则,吃这码子事,又跟习性和文化相关,米其林当然也有短板,但我不觉得这是歧视或偏见啦。米其林是有自己体系的,从食物的味道、呈现方式、创意、食材的品质和运营、服务,以及世界餐饮的演变等等,考量的是整体的体验。而这个餐饮体验是从法餐开始发端的,所以评审体系的形成,有其历史基因在里面。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有很多感觉“好好吃”的餐厅不一定能迎合这个标准。 并不是不够好吃,而是单单好吃并不足够。
  像黎小南那样把锅甩给了“人种歧视”,确实是偏激了。这也是子安后来离开的原因,他明白问题不在外边儿,而是自己里面。
  另外,因为我对食物想象力有限,抄袭了一些现有的菜式。分子小笼包是Bo Innovation的名菜,在上海就能吃到哦,有兴趣的可以去试试。 除了菜名和外观,制作方法和背后的理念是杜撰的。
  以后有类似的菜式,都会注明。
  里面提到的'斗牛犬'(El Bulli),是世界最知名最炫的分子料理餐厅;本文说的小笼包不是传统的包子,而是用分子料理的方式完全改变了包子的形态,却保有包子的味道。分子料理,简单来说,就是给你端上一粒西红柿,放进嘴里,卧槽,这明明是樱桃的味道啊;再给你端上樱桃,你觉得是西红柿吧,谁知道放进嘴里,没了,只剩下一阵雾气从口鼻吐出来。名副其实的暗黑科技。
  曾经是世界最难预定餐厅的斗牛犬,早就关门了,分子料理的浪潮也减退不少,但仍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饮食创意。


第2章 隐藏的地图
  火车驶过后,栅栏打开,人群又流散开去。
  子安感觉好了点,起码手脚的麻痹感消失了,脑子也完全清醒过来。
  旁边的早点摊儿生意不错,三四人在排队等着煎饼出炉。鸡蛋混合着面粉的香气,飘到了子安的鼻端。子安不自觉又望向口罩男。他的动作快速而粗暴,每次打鸡蛋,总是有蛋壳儿掉到面饼上,他毫不在意地捡起来,随手把煎饼翻个身,三两下抹了酱,然后夹进水汪汪的生菜,再把面饼一叠。面饼破了个洞,酱漏了出来,他就把酱连同饼一起铲进牛皮纸袋里。
  子安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叨念:饼摊得不匀,放鸡蛋的时机不对,菜没沥干,酱太稀,折叠不对称……简直没有一处是做对的。他手痒心更痒,真想抢过口罩男的铲子,给他示范怎样做一张没有槽点的完美煎饼果子。
  口罩男像是感觉到了子安的目光,转过头来,看着子安。
  两人默默对视了几秒。然后口罩男说了一句话。
  这次,子安听清了,口罩男说,想吃?
  把这么粗制滥造的食物放进嘴里?当然不。可是,对着口罩男,他却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
  他的肚子咕噜地叫了一声,胃和理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已经二十多个小时没进食了。
  昨天中午,子安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酒店。
  门外是人流如织的外滩,万国建筑肩并肩地耸立在江边,气势恢弘。在这些各国人兴建的花岗岩建筑里,有法餐厅、中餐厅、日本料理屋、墨西哥餐吧、英国酒吧、台湾的点心店……外面是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整个外滩,就是一个缺乏逻辑的大拼盘。谁能说得清,这些毫无关联的人和物,为什么会相遇呢?这是时空的错置,是历史留下来的调侃,却也成了城市的图腾。
  子安茫然想,他也是这凌乱时空里的一个点,昏头转向,不知道在哪里安身。
  我是谁啊?
  他不知道。在这个网里,他不辨前后,无法回溯,也无法向前。
  他是个连姓氏都没有的人啊。
  子安完全迷失了。等他脑回路终于正常运转时,他发现自己已经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对着口罩男,子安坚定地摇了摇头。
  他的脸严肃极了,就像他不是在拒绝一个大煎饼,而是在捍卫主厨的尊严。
  男人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转过头来,继续把鸡蛋和蛋壳儿打在了面糊上。面糊升腾起了蒸汽,带着一种粮食的丰腴香气。青葱洒在饼上,还没闻到香味,单是那星星点点的绿已经勾人食欲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