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比邻 番外完结 (巫羽)


  赵启谟垂头丧气,他已明白父亲为什么如此质问他。
  “你尚年少,亲近邻家之子,并无不妥,只是云泥殊途,终究无法维系,早明白这个道理也好。”
  赵提举并不是不许儿子和贫家子交友,而是告知赵启谟,这样的友情徒劳无功,终究陌路。
  “嗯,知道了。”
  赵启谟小声应诺。
  “还有,翻窗逾墙之事,皆是小人所为,哪像个世家子。再不可有,这绝非君子所为,若是再犯,便要责罚。”
  赵提举言语严苛,他对这事的忌讳,不在于会摔伤,不再于可能会影响学业,而是品格。
  “可知‘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赵提举提问。
  “知道。”
  赵启谟小声回应。
  “往后呢?“
  “往后再不敢犯。”
  赵启谟低着头,显得羞愧。
  翻窗逾墙的行径,非偷即盗,确实有辱斯文。何况,云泥殊途之说,也让赵启谟十分震动。
  李果可曾想过,他会有怎样的人生吗?
  然而出身不可选,后天可以努力,他人可以资助,虽然穷一代,便也穷三代的比比皆是,也总有例外。


第19章 隔窗
  王鲸在县学里挨了一顿胖揍,打他的是两位年长同窗,拿木板啪啪打屁股。王同学考试成绩差不说,还经常旷课,还在学校里打架斗殴。学谕记过,惩罚,还要通知家长。
  听着王鲸同学在一旁亲娘啊的惨嚎,众多学子沉默无言,心有余悸,当然也有抿嘴偷笑,幸灾乐祸的。
  堂下的王鲸,呜呜哭号,被两位书童搀到外头去,一番闹腾消停。
  堂上,学置长仍是严肃查阅各位学子所做得诗赋,喊到姓名的,战战兢兢站起身,到一旁排着等挨训。
  年关将至,学生们瑟瑟发抖,又到考核一年成绩的时候了。
  在此等情景下,还能悠然磨墨,翻书,托腮的学子,都是学霸。
  学霸赵启谟执笔在纸上写下,记大过一次,小过三次。
  这是王鲸同学入学一载的“业绩”,恐怕他明年再难到县学里就读。
  不过即是富家子,且是巨商之子,书读得好与否,已不重要,哪怕是个蠢材,也衣食无忧。
  再过二日,县学放假,学子们可以回家过年,多少人盼这个年假。就是学霸赵启谟,想起这番学末考核过后,便是年假,也遮掩不住喜悦的心情。
  梆声响起,学子们下课。
  赵启谟出讲堂,书童清风跟上,要帮赵启谟提文房用具,赵启谟拦阻说不必,大步向前走去。
  讪讪跟在身后,清风想着这二公子还在生他的气。
  骑马归家,仆从跟随身后。赵启谟放慢脚步,一路看着石道,绿树,水域,若有所思。
  “启谟。”
  听到唤声,赵启谟回头,看到是骑马追来的孙齐民。
  小孙骑匹矮小的枣红马,是本地的土马,那马儿如主人般,性情温吞,脚步缓慢。
  “小孙,有何事?”
  赵启谟勒缰询问,他平素和孙齐民交好,哪怕孙齐民是个学渣。
  “多谢启谟兄前夜指导,今日才得侥幸躲过学置的训斥。”
  小孙在马上深深作揖。
  “不必客气。”
  赵启谟回礼颔首。
  孙齐民说得是前夜到赵宅请教赵启谟如何做赋,赵启谟耐着性子,教了他一晚。
  其实,赵启谟只是无聊罢了。
  好在,快放假。可以到郊外散散心,放风筝,野炊。
  这些日子,委实无趣。
  回家路,赵启谟没有经过海港,他以往喜欢海港,是因为可以看大海,也因为他喜欢风帆,现在已不觉新鲜。
  近来,不知为何,又想起在京城的生活,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还有众多相处甚欢的朋友。
  肩披晚霞,赵启谟行至西灰门口,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抬头一看,正是李果家宅。
  这房子仍旧破破烂烂,歪歪斜斜。
  果贼儿不在家,他在长宜街。
  有时,果贼儿,还是会逾墙,攀爬屋檐,窗户。赵启谟知晓,果贼儿娘亲禁止这些举止,不过管制不住果贼儿。
  未蒙教化,自有未蒙教化的好处,无需受礼教的束缚。
  再过几天,赵启谟就十三岁了。
  父亲十三岁的时候,就已在州学就读,可算是神童;兄长差些,可也在十五岁时,就已在京城享有文名,广受赞誉。
  在这商贾之徒遍地的地方,在这小小县学里崭露头角,实在不算什么。
  回到家中,赵爹不在,应酬去,赵夫人过来嘘寒问暖,让仆人准备晚餐。
  在餐桌上询问功课,问得也不详细,启谟读书,赵夫人放心。
  “阿谟,娘给你做了两套冬衣,晚些时候老礼拿来,我让清风喊你。”
  赵夫人平日在家,闲得无事,要么读阅,要么到院中看花,要么就是张罗儿子丈夫的衣食。
  “前些日子不是才做套冬衣?”
  正穿在赵启谟身上,京城来的料子,纹样款式时髦,连王鲸都过来问这是哪家衣店的裁缝制作的。
  “牌坊前那家衣店,进的一批布料相当不错,你还没有过年新衣,就又让多做两套。”
  赵夫人掌管着一家财物,向来奢靡,启谟又极受她宠爱,平日衣鞋,哪一样不是最好的。
  “娘,那我先回房歇息。”
  赵启谟起身鞠躬,登楼回房。
  西厢有三间房,住着赵启谟和书童,这里安静,空寂,适合读书。
  去年,来闽地,赵启谟的书有一箱。在这里住下一年,不觉又买了许多书,堆满床头。
  赵夫人一日过来收拾,便说,也该有个书房。
  于是第二日,奇偶有两位木匠,来到西厢空置的那间房,弹墨锯木,构建书架。
  书房就在赵启谟寝室隔壁,窗户朝东。
  自从书房建好,赵启谟几乎都待在书房里,也只有入睡时,才回寝室。
  有那么几次,听到李果在寝室窗外叫唤的声音,赵启谟搁下书,又拿起,终究没有动弹。
  清风侍立在一旁,伸着脖子朝窗外看,东向的窗户,根本连李果家的屋顶也看不到。
  后来,李果便也就不再来了。
  读书至深夜,清风熬不住,已回房睡下。赵启谟独自收拾书案,执烛火回寝室。
  赵启谟脱下外衣,上床盖被。
  躺在床上,看着紧闭的窗户,赵启谟想冬日风大,到春日再启开吧。
  这么想着,打个哈欠,挨枕睡去。
  睡下没多久,迷迷糊糊中,隐隐听到窗外有声音,赵启谟醒来,发现他没有熄灭蜡烛,烛光还亮着。
  “启谟,你在吗?”
  窗外确实有声音,呼呼风声中,还有个男孩的唤声。
  赵启谟披上外衣下床,不慌不忙打开窗户,一阵冷风灌入,烛火熄灭。
  “这么晚了,有何事?”
  语气不觉有些埋怨。
  “我,我以为你回京城了,好多日,不曾见你。”
  李果没头没脑一句话,他没料到赵启谟看到他,竟是显得不耐烦。
  赵启谟在背风处点燃烛火,罩上灯罩,橘黄光下,他看见窗外冷得直哆嗦的李果,再次开口,语气已软化。
  “我几时说过会回京城,我爹妈都在这里,不回去过年。”
  李果听到赵启谟这么说,开心笑着,捧着一样东西递过来。
  “给你,是水仙,过年会开花。”
  陶钵里长着一些像葱一样的植物,还顶着几个淡绿的花苞。无土,只是用水栽培。
  水仙,畏惧严寒,北地难以生长,然而闽地许多,寻常花卉。
  赵启谟接过,随意搁在书案上。他不稀罕水仙,家里买来许多。此地过年,会在家里养育水仙,只因水仙花期和春节相近。
  “就为送我水仙?”
  这么冷的天,这么晚,赵启谟不知道李果怎么想,看他言谈举止,还仍旧是个孩童。
  “本来还带来蜜枣糕,可是早些时候过来,看你不在,我就把它吃了。”
  李果舍不得吃,本想留给赵启谟,但是赵启谟的寝室无灯,他知道赵启谟不在,哪成想,赵启谟在隔壁还有书房。
  “我不缺糕点,花也有许多,往后不必再拿来给我。”
  赵启谟拉拢外衣,风吹得他难受。
  “哦。”
  李果愣愣站着,似乎还不大明白赵启谟的意思。
  “启谟,我前天给城东送酒食,在路上捡到好几颗金珠子,不过是一位番商掉落的,又还给他啦。那人好高大,胡子卷卷的,头上戴……”
  李果有好多事,想和赵启谟说。
  “你快回去,风这么大。”
  赵启谟掩上一扇窗,他的意思很明了,他不想再和李果交谈。
  “那,我回去啦。”
  李果欲言又止,那模样看着有几分不舍。
  “往后,不要再来敲我窗户,我要读书。而且,北风凌厉,你留心脚下,也不要再爬墙。”
  赵启谟想,他还是可以制止李果翻墙爬窗,总是沉默躲避也不是办法。
  “你不和我好了嘛?”
  昏暗中,看不清李果脸上的表情,他那声音听着挺难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