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本来就有关系。
听到最后,连宫人都觉得,此事恐怕真的是有内鬼在作祟。
武帝答应,重新彻查太子殿下的死。
苏浅听到事情有了回旋的余地,心里才松了一口气,却听武帝突然问了一句。
“朕听说,你昨日带着东宫武卫,围了自家的宗祠?”
苏浅心里咯噔一下,这事还是传到了武帝的耳中。
正欲开口,突然,一个宫人进来禀报。“陛下,苏太傅求见。”
听到“苏太傅”,苏浅面上不显,心中却是一震。
太傅位于三公之首,是天子之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大宁的太傅苏彤,是苏浅的祖父。
当年太祖皇帝开邦国立国,但马上得天下,骁勇善战的太祖皇帝,打得了天下,却不一定治得了天下。
开国之初,又逢有人以文乱政,将当时的人种划分等份。以九黎人为尊,汉人为最末等。导致两族之间争斗不断,整个国家乌烟瘴气。
最后太祖皇帝终于意识到,再这样斗下去。大宁的国祚,没有亡于外敌之手,就先被内斗所消耗殆尽了。
而苏家,是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是当世顶级的门阀世家,拥有显赫的地位和雄厚的财力。历经过多次的改朝换代,依旧能屹立于乱世之中,长盛不衰。
除了相同的财力物力雄厚,苏家与其他门阀世家最大的不同,是苏家以儒学名动天下,为天下所重。他们在各地广修书院学痒,天下名士,十有五六,出自苏家,真真可道一句“桃李满天下”!
改朝换代之后,新的皇帝想要重建国家的秩序,需要得到士族的帮助,因为拥有治国能力的人才,往往都出自世家大族。更何况,是苏家这样,对天下大半学子一呼百应的大家。
所以当年,太祖皇帝是真的用“求”!求贤求到了苏家这里!
当时还是太子的武帝,拜了苏家宗主为太傅。太祖皇帝赐下了丹书铁券给苏彤,那是大宁唯一一块给文臣的丹书铁券。
而苏彤也不负他所望,在太祖崩后,扶持武帝登基,以文定国,废除等级制度,调和汉黎两族矛盾,稳住了当时大宁摇摇欲坠的根基。
要说武帝最敬重的人是谁,一定是太傅苏彤了。
推行汉制,重用汉法,改革官制,尊孔修文……武帝的政策变革,几乎都多多少少有这位老师的影响。
“太傅大人,请!”
那个皇宫中的最高舍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内廷大总管,此时正规规矩矩的弓腰引路。
他身后,是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一品大员的官服奢华,穿在他身上却没有半丝俗气,反而是那种温润儒雅的气质,显得他身姿挺拔,虽已是花甲之年,依旧是精神奕奕,目光炯炯。
苏浅有些心虚地避开了那位老人的目光。
毕竟……昨天才拿了人家的丹书铁券……
第253章
“臣苏彤拜见陛下。”
苏太傅执手一礼,才刚弯下身子,上座之上的武帝便起身扶住了苏太傅。“太傅快快免礼。”
自武帝亲政以后,苏太傅便以病辞官,一直待在家中修身养性,很少再入朝了。
苏太傅望了一眼还跪在殿中的苏浅,露出甚是烦恼的神色,“静好……可是惹了陛下不高兴?”
“静好”是苏浅的小字,从苏太傅的嘴里念出来,颇有些疼爱小辈的意思。
天下人皆知,苏家太傅最疼爱的,便是这位嫡长孙女。
而这……也隐隐代表了苏家的态度!
武帝闻太傅之言,脸上微微一笑,言语间倒也不隐瞒,将昨日之事娓娓道来。
待武帝说完,苏太傅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并无甚兵围宗祠之事,那枚丹书铁卷是老臣给太子妃的。”
听到这话,武帝眼中微动,似不解的问了一句。“太傅此举为何。”
“自是为了避免一场可避免的兵戈扰攘,”苏太傅脸色一正,拱手一执礼,郑重的说道,“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不知太傅要奏何事?”武帝原本以为,苏太傅是要为苏浅求情,也做好了为恩师网开一面的准备。
哪知苏太傅看也不看苏浅一眼,面对皇帝掷地有声地说出两个字:“国事!”
既然事关国事,那太子妃一个女人就不适合待在这里了。
武帝出声,拚退了苏浅,让她先去皇后的中宫殿里候着。
苏浅起身,施施然执礼告退,进退之间,一举一动,雅礼有致。
苏太傅不动声色的将这一切收在了眼底,那位睿智的老人,眼中滑过一丝笑。
这只小狐狸!原来早就算好了一切,在这等着他呢!
苏浅走至到殿门口,隐隐听到身后,苏太傅对皇帝说,“北狄公主若死在大宁,只怕后患无穷……”
绝色脱俗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倾国倾城。
看得引路的小宫人也红了脸,“殿下……您似乎心情很好啊。”
可为什么呢?小宫人不解,明明太子妃才遭了皇帝的训斥啊?!
苏浅淡淡一笑,看着那阴郁的天空,别有深意的道了一句。
“因为……这天也快晴了。”
~~~~~~~~
苏太傅从殿中出来的时候,武帝召了心腹入宫。
巍峨的宫门口,太傅站在苏家的马车前,随从正欲扶太傅上马车。
太傅却久久望着某个方向,问了一句:“太子妃现在在哪?”
“应该还在中宫殿里。”手下回禀
“哦!皇后殿下那里啊!”太傅抚了抚自己花白的胡子,突然笑道了一句。“托人带话给皇后殿下,让她多留太子妃一会儿。”
侍从一头的雾水,却见苏太傅自顾自的上了马车,对车夫说了一句。“去东宫。”
“去东宫做什么?”侍从一脸的疑惑。
苏太傅笑了笑,没有说话。
当然是去会一会,那个能让自家稳如泰山的孙女失控的……北狄公主!
东宫,长信宫庭院中。
湖心小亭,静笙正趴在案几前,小脸颓然地磕在案面上,无精打采的问了一句,“阿浅怎么还不回来呀?”
暮月无奈,“良娣,这句话你已经问了一百零八遍了!”
静笙抬眸看了暮月一眼,有气无力的说,“一百零九遍,阿浅怎么还不回来呀?”
暮月揉了揉抽痛的额角,自静笙入宫以后,她深深觉得,自己越来越有老妈子的趋向了。
“今日小厨房做了您喜欢的乳糕,暮月去给你端过来。”暮月只希望,这小祖宗看在美食的份上,能打起些精神来。
这要死不活的样子,要是被太子妃看到了,怕又要心疼了。
“少放些糖,阿浅喜欢清爽些的。”趴在案几上的少女不忘嘱咐道。
“好好好!”暮月一边应道,一边下去给静笙拿吃的。
暮月离开后,湖心小亭中只剩下静笙。
静笙趴在桌案上,无聊的数着紫檀案上刻着的飞燕。
眼前光线一暗,有人站在了她的面前,遮住了她前面的阳光。
静笙原本以为是暮月回来了,抬头,却看到一个慈祥的老爷爷,正笑意盈盈的看着她……
另一边。
苏浅从皇后宫里脱了身,知道了自家祖父去了东宫。
很多年前,武帝亲政,根基稳定之后,作为太傅的苏彤毫不恋权,直接上缴了自己手上的权,以病辞官。武帝念其恩重,亲赐手令,苏太傅可自由进出宫廷。
当然!皇帝的手令在手,自然也能进东宫。
苏浅知道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连忙让人往回赶。
匆匆赶回东宫之时。只见明渠湖畔,一老一少两道身影,并肩坐在湖边的石凳上……垂钓?!
“阿浅!”
静笙看到苏浅回来,眼睛神色蓦然亮起,连手中的钓竿也不要了。
暮月手忙脚乱的接住了静笙丢开的钓竿,刚刚还说要跟老爷子学钓鱼的小丫头,已经往太子妃那边扑腾去了。
“祖父!”苏浅恭恭敬敬的笑着唤了一声,不动声色的将静笙护在了自己身后。
苏太傅将苏浅的动作收入眼底,脸上依旧带着慈祥的笑,眼中却很平静,让人琢磨不透。
不得不说,苏家这对祖孙……真的很像!
静笙好似一点都没有察觉到这对祖孙眼神中的交锋,拉着苏浅的袖子,带她去看自己的“战利品”。
“阿浅!你看我钓了好多的鱼,我第一次钓,就钓了这么多,是不是很厉害啊?”静笙眼眸亮晶晶的,一副“求表扬”的表情。
大大的木桶中,小鱼两三尾,还有一只抓来凑数的小王八。
苏浅菀菀一笑,赞道:“真厉害。”
暮月:……
太子妃殿下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体验了一把垂钓之乐后,静笙将钓到的鱼拿去放生了,暮月也帮着一起去放生。
湖心小亭中,苏家祖孙两看着静笙和暮月蹲在湖畔的背影。
“不知祖父,今日为何如此有兴致?”
“谈不上兴致,就是想来看看……那个让你不惜兵围宗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