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女庶王 (于欢)


  “皇都,我又何曾去过呢。”女子走下车至父亲身侧福身,“爹爹。”
  “二娘回来了正好,刚收到改官的消息,一个月内赴任,新任知府已经在路上了,等交接完便动身去京城,这段时间你收拾准备一下吧。”
  刘氏挑起眉头,“女儿不想入京。”
  作者有话要说:符:文书名,符有两种,一种系尚书省六部行下文书称“部符”另外一种也是州下所属县,称为“符” 部符格式如上文。
  改官:凡人选经磨勘升为京官称为改官。
  迁:按顺序升官。
  进:升职。
  升:非同品内升迁。
  越转:不按常规超升官阶。
  便殿: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宋代皇陵和唐代不一样,不是在皇帝生前就开始建造,而是等死后,有几个月的时间限制(尸体要停留这么久…)
  感谢在2020-05-11 22:35:59~2020-05-12 08:28: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从前有座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随缘 10瓶;42121098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7章 皇以间之
  八月中旬,因先帝大行还未下葬,京城的中秋便没以往那般热闹。
  刘书柏携家眷入京,重新回到新城西位于安州巷的老宅安顿。
  “爹爹比预计还要早到不少时日,儿子都没能出去迎接。”戴幞头的年轻男子从女使手中接过茶盏奉上。
  “你呀,就少奉承了,这些年在京中如何?”
  “还和从前一样,爹爹不愿打理这些产业便只好由儿子来了,儿子可是日夜不眠,努力经营着他们一点也不输翁翁。”
  “委屈你了。”
  “爹爹说的哪里话,我本就不爱看书也不想考取功名做官,而且京城内一连几次祸乱让科举一推再推,这次先帝新丧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呢。”
  刘书柏坐下喝了一口茶,“官家爱才,必不会让有才的士子等待太久。”
  “爹爹这次调入京城若是做了京官那儿子这生意必也能跟着好上不少。”
  “爹爹入京是朝廷的意思也是圣意,爹爹做官为的是百姓,可不是来给哥哥徇私的。”刘氏走入中堂。
  “是是是,二娘说的极是。”他便朝妹妹笑道。
  刘氏又道:“爹爹改官陛下是要召对的吧?”
  刘书柏点头,“这个月二十九日。”
  元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晨,刘书柏一大早便骑马赶入禁中,选人改官需皇帝亲自召对,依旧制五日一引,每次所见人数不过一二,一年下来便只有百余人。
  而今日召对的改官只有刘书柏一人,内侍引其至便殿等候,“官家在大殿里与大臣们商议政事,请知府在后殿静候。”
  “国事为重,不打紧。”
  内侍走进垂拱殿传话,大约过了一刻钟皇帝才动身至便殿。
  “刘知府许久不见。”
  皇帝从殿侧走入,神色轻松,刘书柏眨了眨眼旋即趋步上前先跪左膝叩首道:“臣凤翔知府事刘书柏叩见陛下,恭祝陛下圣躬万福。”
  “起来吧。”
  内侍搬来一张圆凳。
  “坐。”
  “谢陛下。”
  “审官院的磨勘考课与政绩朕都看了,让你在凤翔任知府委实屈才。”
  “臣才疏学浅,官大官小能利民便已是极好。”
  “州府官终究只辖一州,唯京官总领天下各州,小利不如大利。”
  “京官百司直辖地方,然治民要数州官为重,即使父母官。”
  皇帝点头,“刘知府的作为朕比吏部更清楚,如今召对也没什么需要问的。”抬头看着曾经共事过的大臣问道:“知府家的二娘可随之一起入京了?”
  刘书柏看着皇帝楞了一会儿旋即点头,“臣女如今就在京城家中,陛下?”
  “没什么,朕就是随口一问。”
  “陛下是为姜中丞之事吧,姜中丞前日到家中寻过臣女,只是臣女未见他。”
  卫桓叹了一口气,“刘知府放心,朕不会插手她们的事,刘姑娘随心就好。”
  刘书柏起身躬身,“谢陛下。”
  -------------------------------------
  从禁中回到刘宅刘书柏便将身上的公服换成了便服。
  “爹爹见到官家了?”
  “见到了,官家比之从前又沉稳了不少,君王风范不弱先帝。”
  “官家没有说什么吗?”
  刘书柏放下茶盏盯着女儿,“官家说了不会插手你与御史中丞的婚事。”
  刘氏这才松了口气。
  “前日来的那个姜中丞吗?”男子走入书房,“年龄登对又一表人才,还是皇后殿下的亲表弟,书香门第仕宦之家还对二娘你如此情深,二娘怎的想不通给拒绝了呢?”
  “哥哥不懂我,就不要乱说话。”刘氏将兄长的话硬生生塞回去了。
  “好,不说就不说。”
  次月。
  吏部官员及内省太监带着信札至新城安州巷的刘宅通告,登时引来不少街坊邻居的围观。
  “听说刘老员外的儿子从地方知府调回京城做官了。”
  “老员外故去这么久,也只有他孙子前些年回来过。”
  “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杳无音讯,今日回来大不一样咯。”
  院内,内侍奉信札念道:
  “干元元年九月二日,由监司及御史台举荐吏部批下,年满三载审官院磨勘考绩,核对凤翔知府事刘书柏考绩,九月二日奉圣旨:知府事刘书柏进鸿胪寺少卿,命九月三日辰时赴尚书省制造官告局领取官诰不得有误。”
  “下官谢中贵提携。”
  内侍将札子递交,“少卿记得带钱去。”
  “多谢中贵提醒。”
  “传令完成,小人告辞。”
  “中贵人走好。”
  吏部的人马从刘宅离开后刘氏便从旁侧的院子走入,“鸿胪寺少卿...这一步迈入便再无回头之路,官场险恶爹爹要万分小心。”
  刘书柏摸着胡须,“是祸躲不过。”
  干元元年十月十二日,陵墓历时五月竣工,命为永定陵,又因位在其他帝陵的东边又称为东陵。
  太史局定十月十七日为葬期,十月十三日凌晨京城禁乐三日,十七日启櫕宫,撤除几筵殿掩櫕时所搭盖的暂殡之处。
  启櫕当日早,皇帝服初丧哀服到梓宫前行启奠,一番嚎哭后升梓宫于画辕为龙的龙輴行祖奠。
  祖奠结束后太常卿奏道:“送灵!”
  载天子棺柩的车缓缓向西驶动,皇帝携宗室跟随,徒步恸哭一直至城外的幄次。
  幄次设在金耀门外,从西华门到旧城梁门再到新城金耀门的路上系腰绖的禁军排列两侧不允行人走动,道路两边的人家及店铺都挂着白纸灯笼,围观的臣民皆跪伏哭丧着尽显哀伤。
  龙輴经过时两侧跪伏的百姓纷纷翘首,纸币漫天飞舞飘落至他们地头上,“瞧,那就是官家。”
  龙輴后位在宗室最前方恸哭的便是刚登基不久的新帝,皇后与其并肩扶着,隔着护卫的禁军以及仪仗与乐队,皇帝的身影几乎被遮挡的看不见。
  “算来咱们的官家今年才不过二十有四,风华正茂的年纪。”
  挂白纸灯笼的巷口站着几个年轻男女,女子带着帷帽身后还跟着女使,男子看着那哭嚎的仪仗队伍满是不屑的摇头,“于皇帝而言,先帝驾崩心里指不定有多开心呢,这般恸哭是给臣民看的?”
  带帷帽的女子走上前,看着人群里由皇后扶着的皇帝,即便隔了数丈远她也能感受到那消瘦身影背后的哀伤,“哥哥胡说些什么,于旁人而言是天子灵柩,可于他而言,那棺椁里装的...是他的父亲啊。”
  “父亲?”男子往旁边的台阶一坐,“我听说大行皇帝生前最不喜的就是小儿子,若不是...”
  “哥哥!”女子回首打断他的话,“身在皇城,谨言慎行。”
  “是是是,是我口无遮拦,我不说总行了吧。”
  至城外幄次后,侍从官抬梓宫升舆,皇帝领宗室及群臣行遣奠之礼,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维摄中书令读哀册。
  侍从官抬来刻有哀册的玉石册,另有一卷竹书则在吕维手中。
  “…”
  韵文读毕,内侍扶皇帝至舆前屈膝下跪,以额头触地,不露面容行稽颡之礼,又频频恸哭,竭尽哀思。
  人之将死其鸣也哀,包括老皇帝亦是如此,先前对他生前种种不公平的憎恶在他死后便也随着装入了棺椁中,她哭的,只是生父,“请爹爹好好看看,朕治下的盛世。”
  太常卿道:“请陛下奉辞!”
  皇帝稽颡再拜行告别之礼,待内侍扶起皇帝退还至幕殿。
  随后侍中走到舆前屈膝跪下高声道:“请灵驾始。”
  山陵使以下要随灵驾出发的官员便进名奉辞皇帝,皇帝坐在殿内拭泪,抬头睁着哭红的眼睛起身亦朝众臣躬身,“此去遥远,先帝灵驾还劳烦诸卿看护。”
  皇帝此举引众臣白花花一片纷纷跪下,“臣等一定不辱使命将先帝灵柩送达,恳请陛下保重圣躬,万望珍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