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颜偏要靠异能恰饭[修真] 完结+番外 (书道子)
买完鹅去了市场里面的肉摊,农贸市场是国家扶持的项目,场地很大,里面的摊贩也很多,都是有正规执照,安全放心,像刚才那样卖鹅的,也只是一些农家吃不完的农产品,进城买东西顺带的,他们只能在农贸市场门口的街边卖,城管一来就得走,不过都知道老乡进趟城不容易,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就是偶尔来,东西又不多,卖完就走,没必要那么苛刻。
看今天的肉不错,杨东平买了些子排做糖醋排骨,又买了些肉多的排骨准备回去炖汤,家里老人多吃点骨头熬的菜,补补钙,药补不如食补,当然也没有科学依据,聊胜于无。
买了两只没切的白斩鸡,这个是给小家伙加餐的,再有两条鱼,一个猪脚,一大块五花肉,这个做很多菜都需要,可以放冰箱,最后买了些当季的新鲜水果,杨东平就准备回去了,蔬菜家里种得有,没必要在外面买,就算品种没那么多,寨子里其他家平时都很热心的送些给父母,根本吃不完。
到家的时候,快十点,家里桂花的香气更浓郁了,妈妈刚做好了桂花醪糟丸子,正准备凉一会给大家分,本来是冰一下会更好吃,不过秋天了,吃凉的不太好,所以吃常温的也别有一番滋味。
看车进了车库,打开后备箱,杨安平跑到车门边说道:“哥,又买了那么多吃的,能吃得完不。”嘴里一边说,一边帮忙提大灰鹅。
“有你在,还怕吃不完?”杨东平看了眼弟弟,逗逗他。
“哈哈,必须不够啊,我可能吃了。哎呀,活鹅,那一会得自己杀。”杨安平一手抓一只不断挣扎的鹅,看着杨东平说道,也不担心鹅叨他。
“鹅放鸡棚里,记得跟鸡分开关,其他不用管。”杨东平一边跟弟弟说,一边把后备箱里其它食材拿出来放地上,关了后备箱就提着去了厨房,放好食材,再把白斩鸡拿出去给小家伙。
一边坐在院子里看小家伙吃鸡肉,一边看着安平一路跟鹅纠缠着歪歪扭扭去了鸡棚,一阵乐呵,一只鹅有十几斤,两手抓着走,还是活的,不挣扎才怪,笨死了,也不知道一只只分开拿,杨东平懒得提醒。
午饭是杨东平帮着杨妈妈一起准备的,很丰盛,糖醋排骨,水煮鱼,西芹炒肉,西红柿炒蛋,凉拌荠菜。
给小家伙煎了一条鱼,两面金黄,没放盐,这是给小家伙吃的,它从来没接触过食盐,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吃了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近期给的食物都是无油无盐的。
忙完一切,大家安心坐下来吃饭,顺势还好好批判杨东平一顿,是关于旅游时联系不上的事。
“以后不准你们去这些信号不太好的地方,你说说,电话打不通,谁不着急?能不着急?含辛茹苦养那么大,考虑过父母的心情吗?安平也是!听见了吗?”杨妈妈很生气,现在想想都还在心惊,晚上睡不好,白发都长了好几根。
杨爸爸听着杨妈妈教训儿子,一边吃饭一边点头。‘今天的菜很好吃,东平回来饭菜更香了。’
“吃,你就知道吃,家里的事你都不管,从小到大都是我在操心。”杨妈妈越说越生气,看了看两个小的,突然就对杨爸爸开炮。杨爸爸一脸懵的抬起头,‘不是在教训孩子吗?怎么说到我身上了,不是之前说好,你扮红脸,我扮白脸吗?再说了,杨妈妈脾气比较急,也适合出面教训孩子,自己只要在事后给孩子们讲讲道理。’飞来无妄之灾,杨爸爸有点郁闷。
“就是,你们妈妈说得对,这么大的人,还需要我们时刻提醒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分寸。”接收到杨妈妈的暗示,杨爸爸只好严肃脸在饭桌上做了一番发言。
两兄弟垂首低头,态度认真的检讨,乖乖承认错误,不管是这次事件的当事人还是没惹事的杨安平,都老老实实听杨妈妈教诲。
杨妈妈又对杨东平说:“昨天你刚回来,我们也没好说你,先团圆团圆,你平时都很让我放心,我相信这次也是条件不允许才出现这样的过错,以后尽量不要让我们担心,毕竟我跟你爸年龄都大了,经受不起。”说着说着杨妈妈眼圈都有点红。
杨东平赶紧表态:“爸妈,对不起,我这次真不知道迷路到老乡家,居然没信号,才不能及时给你们报平安,下次一定不会了。”话说出口,杨东平心里很内疚,跟父母撒谎,虽然是善意的,但是心里也不好受。
而杨安平则是赶紧站起来,走到杨妈妈身旁,从侧面抱着妈妈说:“妈,是个意外,你们不要多心,哥回来就好。”看杨妈妈心情好点又说:“再说,你看哥一回来我就失宠,我吃醋了哟。”
杨妈妈哭笑不得,拍了一下大小伙的胳膊:“能不能好好说话,动手动脚的,成何体统,赶紧回去坐下好好吃饭。”
在杨安平的插科打诨之下,沉重的气氛转眼变得轻松起来,大家都在努力调节气氛。杨安平坐回原位吃饭的时候,趁杨妈妈没看见,对杨东平眨了眨眼,杨东平微微点头示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了,东平,你这次回来也没剩几天假期,后天你们俩就得走了,今天下午去你大伯家看看,好不容易回来趟,咱家可得守礼。”杨妈妈当作没看见俩兄弟的小动作,只是提醒杨东平去见见杨家大伯。
杨家大伯就住在隔壁,跟杨爸爸是亲兄弟,关系很近,平时有事都是互通有无、感情还不错。
第18章
吃完饭,大家聊了会家常,看看天,万里无云,好天气,再看看手表,下午三点多,杨爸爸跟杨妈妈就准备去宰鹅,晚上要炖鹅肉,很费功夫。
杨东平准备去大伯家看看,安平不愿意跟着,老人都比较喜欢摆古,翻来覆去听得都会背了。
大伯的房子在杨家的西边,平时就大伯跟大妈在家,家里的儿子在省城工作,儿子儿媳带着孩子一家在省城生活,只有假期才回来陪陪老人,两个女儿一个嫁到本县城里,一个嫁到外县,回来得也少,平时就两个老人在。
大妈住不惯楼房,每次去儿子家待不到半个月就嚷嚷要回来。挂在大妈嘴里最常听的话就是‘还是土地亲,城里到处都是人,又没什么事干,全身无聊得很,还是回来的好。’大妈六十五岁左右,身体很好,也就鬓角有几丝银发,喜欢在家种点蔬菜,平时自己家也吃不完,就到处送人,有时候家里孩子开车回来会带些去城里吃。
大伯身体不算特别好,今年六十八,头几年因脑溢血住过一次院,出院以后就很讲究养生,注重饮食。人是老派的人,讲究男主外,女主内,一辈子没下过厨,现在老了没事干的时候,遛弯去到地里看大妈种菜,大妈还觉得烦,嫌碍事。
才到大伯家门口,就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国庆放假,家里堂哥堂嫂带了孩子回来陪爷爷奶奶。
此时大伯正眯着眼睛在院子里晒太阳,精神不错,脸上皱纹也少,红光满面的,看得出来生活很如意。
大妈跟大嫂在厨房忙活,说是明天就要回省城,在乡下买了些粮食喂养的鸡鸭,这会处理好,明天就直接带走。
大伯家的客厅也是在楼上,只不过是自家人使用。一楼有间待客室,平时来客人都是在那接待。冬天的时候大家喜欢待在那里,里面有个火炉,门一关,又暖和又适合聊天,不过现在火炉换成电的,虽然干净了些,不过少了煤火炉的乐趣,小的时候杨东平就很喜欢跟家里几个堂兄弟在那吃饭玩耍。
“大伯,晒太阳呢?”杨东平提着些帝都有名的糕点,还有些营养品走了过去,高血压患者还不能乱吃补药,杨东平都不敢买,只能咨询医生以后拿了点常规的补品,听说可以吃枸杞,买了点黑枸杞。
大伯睁开眼睛看是杨东平,从藤椅上坐了起来,很是开心。“东平啊,什么时候回来的?人来就好,带什么礼物啊,都是一家人。”很是客气。
杨东平走了过去,帮大伯把椅子整理了一下,让他坐得更舒服些。自己搬个小矮凳坐在大伯旁边:“昨天晚上刚到的,早上去城里给家里添了点常用品,就过来看看你跟大妈,你们身体还好吧,我看大家精神都不错。”
老爷子精神不错,很有聊天的欲望。“还可以,之前你大哥带我们去省医检查过,基本都算合格,稍微控制点多油多盐的饮食就好。”聊着聊着,大伯又给杨东平说了说自己现在的身体现况和生活琐事,病情如何,有哪里不如意等等。杨东平都一一耐心听着,没有插言。
“对了,有个事要跟你说下,你爸也了解的,刚好趁国庆假期家里孩子们都在,你们大家考虑下怎么处理。”大伯闲聊了一会,突然想起什么,很是郑重的跟杨东平说道。
“您说,大伯,我听着呢。”杨东平平静的看着大伯,感觉大伯要说比较重要的事。
“你知道的,咱们家你爷爷是地主出身,现在寨子里都还有我们家的祖屋,只是由于当年的种种原因,房子没能收回来,不过产权还是属于我们。之前被占的杨家祠堂要翻新改建,挖出了点东西,经过文物局看过,没有多少年头,也没什么研究价值,就是些常用的东西,考虑到本来就属于我们家的,房子没给咱们,这又些没用的东西,也就做做顺水人情,文物局给还了回来。咱们直系血缘的几家把东西分一分,各家留着做个念想,也不错,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至于怎么分,晚上男丁都来我家开个会,研究下,你回去跟你爸说一声。”大伯说的果然是正事,杨东平点头答应。因为事情比较重要,婉拒了大伯家的留饭,直言改天再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