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前些时日突逢大雨,河东水患严重,他正准备开仓放粮的时候,才发现根仓和湿仓空荡荡了,连平素的三成都没有。那一瞬间他后背的衣衫都湿透了。
一旦开仓放粮,朝廷就会知道河东粮仓出了一只堪称吞天食地的硕鼠,一张嘴就吞掉了河东近两百万石的粮食,那时他全家都要死。
不得已,他强行抄了几个背后没有什么势力的地主的家,将粮仓里的粮食勉强凑了一百万石,又用麻袋装了一堆不能吃的稻壳进去压在粮仓底下充数,只要撑到秋天,新粮一进库就万事大吉。
可那个河东郡尉竟然告诉他,这几年的粮食都是蜀国公买去的,而蜀国公前不久因为意图谋反已经伏诛。
河东太守当时就宛如被雷劈了一般,耳朵里轰隆隆一片响声。
蜀国公可还没起兵呢,这粮食十有九八都在蜀地存着,一旦被朝廷找到,朝廷怀疑粮食来源,就会大肆彻查各地粮仓,到时候河东一定会暴露。
他走投无路之下,派人去掘了一半的壶口堤坝。
正巧最近大雨,大水淹了整个河东的话,那粮仓损失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他再伪造一些账目,谎称赈灾了一部分,只要没人彻查粮仓,就不会有人发现他倒卖粮食的事。
只要没人彻查粮仓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 觉得锦衣卫违和的怕是不知道汉武帝的时候有一支叫绣衣使者的秘密部队,这可是锦衣卫的老祖宗,其权柄要远超后世的锦衣卫。
本书里壶口决堤是我捏合汉代历史上两次的自然灾害而成的,包括汉景帝后元二年的河东郡蝗灾、汉武帝元封二年黄河于东郡瓠子口决堤,但是有虚构的成分,勿要当真。如果有熟知两汉历史的朋友觉得这段情节有些眼熟,不要意外。
感谢在2020-02-08 17:31:52~2020-02-09 17:37: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25118691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随随、玄墨兰斯洛特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6802470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安邑
作为大晋最精锐的军队之一, 羽林卫也没有愧对于“为国羽翼, 如林之盛”这个名号,虽然二十年没有见血,行进间却没有多少怠慢之意, 诸多骑士官职不同,原本所属行伍也不同, 却能按照官职大小自动排列,服从比自己高一级的长官命令, 最终由仅有的一位羽林中郎统率。
从混乱到整齐划一, 尽是羽林骑士自发行动,仅仅只是报了自己的官职, 便迅速汇聚成了一只完整的队伍。如果是征战的话,这样的队伍兴许会因为彼此间的生疏而有战败的风险,但对于河东郡兵而言,他们是无敌的。
羽林中郎策马跟在燕赵歌和赵国侯世子身后,燕赵歌勒马放缓速度, 落到了羽林中郎身边。
燕赵歌在羽林卫营地训话之前,就已经拿到了羽林卫的资料, 包括其姓名、籍贯、出身、父兄担任何职都一清二楚。
这三百骑士里,不乏父兄乃是开国公开国侯的,也有自己身上就带着不低的爵位的, 尽管他们的生母未必是良人,甚至有的是娼妓,但他们能在羽林卫里任职, 就说明其背后的家族对其是很看重的,不会轻易放弃。
世祖皇帝还都长安后封下的那一批功臣与再后来的勋贵都不一样,他们被加了开国衔,这种加了开国爵位的才是真的世袭罔替,比如奉应承顺四大国公府。大晋的勋贵如果犯了律法,皇帝是很少会网开一面的,从世祖皇帝到先帝,因为触犯律法被除封国废爵位的勋贵足足有几十位。但开国爵位是不废的,只除封国食邑,皇帝会在其子嗣中挑一位品学兼优的承爵,哪怕子孙不肖也不会丢了爵位。
赵家被封了赵国侯而不是赵侯,也是因为加了开国。
眼前这位羽林中郎刘破奴便是这样的例子。
匈奴人出身,刘姓,其曾祖父于世祖皇帝北伐时从军,后因为在征战中替故蜀王挡了一箭身亡,被封了开国男。结果不知道这刘姓子孙是吃饱了撑的还是米酒喝多了,代宗皇帝时竟然和匈奴人眉来眼去,因此全家抄斩,只留了一个襁褓中的娃娃承爵,养在羽林卫中。
刘破奴的名字是自己改的,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对自己匈奴人的出身有多么憎恨,这很常见,北地兵马里有无数因为在匈奴鲜卑活不下去来北地投军的,在战场上杀人毫不手软,哪怕是原本的亲戚朋友也能刀兵相向,其忠心程度令汉人瞠目结舌。因为憎恨鄙夷自己的出身,其子孙后代的名字大多都是破奴、破胡、屠胡、杀奴一类。
不过也好,背叛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往往比自己人更尽心尽责。
前朝末年替刘汉皇室抵挡匈奴人兵峰的,大多都是归义胡人的后代,无数归义胡人用性命前仆后继地为刘汉皇室尽忠,反而是汉人已经开始给自己找后路了。
“刘中郎。”
刘破奴松开缰绳,对着燕赵歌拱手行礼道:“末将见过燕候。”
“刘中郎,自春秋以来,诸夏从不是以出身为判断。宗周末年楚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诸侯不复以蛮夷视之;而若本为诸夏,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燕赵歌道。
刘破奴一怔。
“自穆宗皇帝南狩以来,秦淮以北除燕赵两地外皆受蛮夷侵害,生灵涂炭,百姓十不存一。世祖皇帝为我汉人江山而北伐,亦重用蛮夷之人,如前朝一般,教其礼仪,明其本心,不以其出身辨其心性,凡有功者皆有赏,凡有罪者皆有罚,所以蛮夷心之向往,归义者众多。大晋还都长安后,归义者虽非汉人,然世祖皇帝不曾弃,封赏亦不吝啬,于是封下一百余位开国功臣,刘中郎祖上亦在此行列。敢问刘中郎,为汉人还是匈奴人?”
刘破奴深吸一口气,道:“末将乃是汉人,长安刘氏。”
燕赵歌微微一笑,道:“刘中郎即为汉人,又何必如此委屈自己,取此名字而为小人之人所不齿,令祖宗蒙羞者乃是罪人,而非刘中郎。于我而言,刘中郎为汉人,为我大晋将士,焉能妄自菲薄?”
刘破奴眼睛一亮。燕赵歌是谁?不提其出身功绩,这可是大晋的宗室外戚,是长公主驸马,其本身就代表了长公主,在小皇帝尚在襁褓的如今,长公主就代表了天家。燕赵歌此言,便是天家认可他为汉人,而非匈奴人。
“末将谨遵燕候教诲!”
“我听闻刘中郎有一子刚刚出世,不知取了名字没有?”燕赵歌笑眯眯地道。
刘破奴知道这是燕赵歌想要给他的儿子取名,幸好还没有取名,但就算取了也要说没取,这可是和天家拉近距离的好机会,谁会拒绝?他立刻道:“还未取。”
燕赵歌假意沉吟了一下,道:“便名金罢。”
刘破奴心里一凛。这是什么意思?《释名》中有云,金,禁也。对于汉人哪怕是鲜卑人,这个名字仅仅只是一个名字,或许可能有敲打的意思。但他祖上是匈奴人,前朝时匈奴太子降汉之后,便以金为姓。后来为了阻止外戚篡位而破家。
燕候是希望他家世代忠义如金家,还是希望他谨守本分?
亦或是两者都有?
刘破奴一时半会儿想不通,只得道:“谢燕候赐名。”
燕候拍了拍他的肩,道:“这是你长子吧,百日宴的时候,若是方便请我去吃酒。”
刘破奴又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燕赵歌已经想好了,等尘埃落定之后,把勋贵里尤其是将门出身和小皇帝年岁差不多的都塞到一起去读书练武,看小皇帝欺负茂国公那个劲头,肯定也压得住别人。从小相伴的情分不说是最为稳固的,却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崩溃。旁人会将他们当成帝党,这些孩子也会将小皇帝当成手足兄弟,只要小皇帝不瞎折腾,她和长公主死之前,大晋的社稷稳固如山。
这才是她开导刘破奴的真实原因。
看刘破奴的神色明显是还芥蒂着匈奴人的出身,等到他儿子刘金长大,有小皇帝撑腰,再有谁说他是匈奴人估计小皇帝自己就会先冲上去抽他两巴掌。朕的兄弟是匈奴人?你怎么不说朕也是匈奴人?
燕赵歌想到这里忽然一愣。
京营八校中胡骑越骑长水三部里的兵士大多是归义胡人,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胡骑越骑才会被蜀国公拉拢,因为蜀国公肯给他们一个汉人身份?
燕赵歌沉思了起来。
其实京营八校很多时候都用不到,尤其是额外又有羽林卫和句注军的情况下,能二十年没有征战就足以说明状况了。八支兵马是否过于冗余呢?
“燕候,安邑就在眼前了。”
燕赵歌立刻从思考中回神,京营八校要等到回京之后与长公主商议再定,现在她思来想去也毫无意义。
河东郡治在安邑,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都城。此地历代能人辈出,只前朝便有名将长平烈侯、冠军景桓侯、阳平壮侯、寿亭壮穆侯,世家倾轧并不稀奇。[注]
能将百姓祸害成这副模样,也算是一种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