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gl]凰涅天下 番外完结 (君朝西)


  
  十二位治平推事,有名门大儒、有富家商贾、有江湖大豪,甚至还有位留着八字须貌相诙谐的布衣文生被台下一些人认出是季小官人——府城西瓦子说书伎人之首!
  
  这……这些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圈,怎生突然间都成了甚么“治平推事”上了堂审台?
  
  这治平推事究竟做啥的?跟今日王家的案子又有甚么干系?
  
  台下人人想不通、猜不透,便听台上赵判官又喝道:“请主审官升座!”
  
  “肃!起!”
  
  喝令声中,台上十二推事、台下前排坐着的官员和有官身的士子均齐齐起身。
  
  从台下后方缓缓步上一人。
  
  台下人群再次瞪大了眼珠子,站在前排和官员文士都吃了一惊,主审官怎会是此人?
  
  那位落座于主审官台案后,头戴乌幞、身穿朱红官服的五旬老者正是成都府鼎鼎有名的文儒宇文时中,前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的堂兄。
  
  让台下一众官员文士吃惊的是这宇文时中的身份——成都府华阳书院的山长,怎生成了提刑司的法司官?
  
  经赵开诵念南师北相共同签署的委任敕书后,台下众人方明白原来宇文山长被朝廷敕封为成都路的大法司。
  
  人们听完敕书后又哗声议开了,这新立的大法司是本路最高的议法定刑官,那本路提刑司置于何地?二者职权孰高孰低?
  
  “啪!”
  “台下诸堂听人等,肃口静声!”
  
  随着主审官宇文时中掌下的惊堂木一拍,以王中节之案为引、牵出成都路四司一府吏治清肃的戏本终于上台开演了。
  
  这一场大戏从午时“唱”到昏时,整整三个时辰,高.潮迭起、哗声不止。
  
  有好事者记录,主审官共一百三十余次被台下堂听万众的激动议声和愤怒喧声打断,宇文大法司手中惊堂木共拍下五百余次,据说审结后右掌完全肿了,屈指伸指都不成,进食只能用左手持汤匙入。
  
  这还不算,当由王中节案贿官避罪牵扯出成都府、提刑司,乃至转运司、安抚司、常平司的主官时,台下后方的堂听百姓抑制不住愤怒,其中就有受台上贪官枉法害苦了的,悲愤之下拣起地上的石子土疙瘩冲前往台子上扔,拣不到石子土块的就脱了鞋子砸人,据说坐在台上的治平推事都差点被误伤,甚至有只鞋子直直飞向了主审案后的宇文大法司……场面极其火爆,差点失控!
  
  幸好台上治平推事中有唐青衣和罗晚嵩这两名高手坐镇,又有南流北堂的高手在台下控场,若不然,怕是未等公审定罪论刑,台上受审的几大贪官就被愤怒的百姓当场砸死了!
  
  公审的第二天,正月初九,《西川时报》头版评论道:“官场贪腐骇人听闻,吏治清肃振奋人心,公平正义终得伸张,西川清明之治可期!”
  
  文中评论大法司道:“自成路衙,独立于提刑司外,法司、狱司彻分,变革完善‘鞫谳分司’,必将益于我朝执法公正……”
  
  报上所说的“鞫谳分司”是大宋司刑的一种体例,即在案件审理中将审案(鞫)与议刑(谳)分由不同的官员承担——“鞫司”掌审问刑求,如大理寺的评事和司直、提刑司的推司(或狱官)、州府的司理参军;“谳司”掌检法判决,如大理寺的大理丞和大理卿、提刑司的法司(或法吏)、州府的司法参军。
  
  在卫希颜的眼中,大宋的“鞫谳分司”大略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和法官的分权,但又有本质不同。“鞫司”和“谳司”官员虽然确有一定制约,但因分权不彻底,二司同属一主官,制衡力量必然不足,如主官清明尚能起到制衡,如主官如柳子南般贪腐枉法,这“鞫谳分司”就往往成为虚设,二司官员沆瀣一气,枉法害民。
  
  卫希颜来自于后世,又有妹妹希文的熏陶,虽说不上法律通,但对三权分立的权力制约思想却知之甚深,分权制衡缺一不可,分权是制约的前提,制约是分权的基础——大宋的鞫谳分司若不彻底、二司不独立,就无法实现司法权力的制约。
  
  卫希颜提出设立“大法司”,就是将隶属于成都路提刑司的“法司”从提刑司中分立出来,成为独立的路级官衙,让鞫司和谳司的最高主官各不相属,方能形成制约的前提。
  
  从西岭雪山下来后,雷雨荼曾诘问她:“即使法司分立,何能确保二司必成制衡?彼此勾连未必没有可能!恰如一路四司本有问责监督之权,然如今督问者少,沆瀣一气者倒是多矣!”
  
  卫希颜对此回道:“大法司虽掌检法议刑,但有罪无罪的论断权力却不是掌在法司的手中!”
  
  她眯眸一笑:“这个权力属于西川的‘民’!”
  
  “西川的民?”雷雨荼眸底掠过一抹讥色。
  
  “雷相君,莫要小看了这棋盘上的卒子。”
  
  名可秀纤手拈起枚“兵”过了楚河,微笑道:“小兵齐心,亦可掀将!”
  
  雷雨荼沉吟片刻,果断放弃将军,回車阻兵,敛眸一笑:“名宗主说得甚是。不知卫相君何以聚拢这西川之民?”
  
  卫希颜忽然伸手推平棋盘,将名可秀的五枚“兵”和雷雨荼的五枚“卒”围成一圈,又将“帅”置于圈中,修长手指分别敲了敲“兵”和“卒”,说道:“此谓民。”又拣了一兵一卒,往空中一抛,“啪啪”两响,重叠落于“帅”之上。
  
  “这二子,谓之‘治平推事’,有罪无罪决断于此子!”
  
  雷雨荼拈起二子,目光锐利,“何以确定是此二子,而非彼二子?”
  
  “选!”
  
  卫希颜道:“雷相君应该听说过公济会的公选,这治平推事的选法虽不完全类同,却是一个理儿。成都路之下,有州有县,县下有村,推事要由下至上选——村有保正、耆老、族宗这些望民,可选出村推事,再从一县各村的推事中选出县推事,由县推事选出州推事,由州推事选出路推事;如此成都一路内,各级皆有治平推事,与县、州、路级法司各相配合检法论刑,便可形成制约。还有另一层益处是:可将论罪断刑权从职司政事的州衙中脱离出来,减少因政法权力不分引致的官员腐败。”
  
  她说着又将“帅”提起,“这是大法司!”反手一掌拍在棋盘上,“每任大法司由路司长官,或三名以上路级治平推事提名,经路级治平推事会审议通过任职,一旦任职则为终身制,罢免权在治平推事会,路级官员均无权罢黜,包括……朝廷!”
  
  雷雨荼眸色转幽,看了眼神色悠然的名可秀,淡淡一笑:“好一个治平推事!”
  
  名可秀眸心光芒闪耀,明睿深邃,“治者,秩也;平者,公平,此为‘治平’。古圣先贤孜孜以求天下治平之道,儒家曰仁义,墨家曰公平,法家曰法治,窃以为三者并非矛、盾的对立!若以法家为大道之由,法于帝王而言是求‘秩’,于民而言是求‘仁义公平’,由法又回到儒墨。”
  
  雷雨荼眸底掠过赞赏,慢慢点头,道:“虽非对立,却有表里之分。”
  
  名可秀颔首,“确有表本之分,若以治平而言,当以‘治’为表,‘平’为本。表者,护帝王一姓一家所求之秩——江山维稳;本者,护万姓万民之治平——仁义公平!”她眸光扫过盘中的“卒”和“帅”,笑意深远,“此谓之:律法之根,源于民。”
  
  雷雨荼沉吟不语。
  
  二人这番对话含了儒墨法三家的思想在内,若有独尊儒家的文生在侧旁听,怕是立时要生出波澜。
  
  但对随侍在二人身后几丈外后的雷电、萧流金等南流北堂高手而言,自然毫无愤懑之心,只是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就连水沁辰这般心思绵沉的也盼着这类对话莫再继续下去。
  
  雷电暗嗤一声,心道说穿了不就是这治法权给了哪一方另一方都不放心,索性来个治平推事的共管,就好比奕棋之道,不是着眼于一子两子之得失,而是体察整目之输赢。
  
  他随之又想,一个提刑司已弄得如此麻烦,难道转运司、安抚司、常平司这三司亦如提刑般弄出个推事共决?——真是简单事往繁里扯!
  
  雷电这番揣测虽不算错,却也不算中。
  
  名雷卫三人对漕、宪、仓三司的处置便如一如切豆腐般,简洁明快。各司皆设正副二使,南北两朝各派一人任正或副,正副使的转换每三年一轮。
  
  职司兵政和民政的安抚司被撤掉,兵政归到新设的“成都路兵马司”——辖成都府三千府军、十二州驻城厢军、毗邻吐蕃的永康军,以及相邻梓州的怀安军。兵马司设兵马都总管二人,辖下每军各设都统制二人,南北分派一人任职,每军各领一半兵力。双方并约定,未得另一方同意,不得擅自募兵增兵,以保障双方兵员数量对等,至于兵员战斗力的强弱则看双方统兵将帅的带兵本事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