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宋石头得知自己的弟弟宋石块在镇子上做短工,得明天才能回家。
美英是个很勤快的女人,晾完衣服在院子里松土,一刻也没闲着。
闲聊中,宋石头得知她准备种一些秋黄瓜。
她是个很能说的女人,家长里短地唠着嗑。就是三句两句地总要提起钱,“大哥,你去打仗一个月给多少钱?”“大哥你少了只胳膊,军营补贴你不?”
最后,话里话外的意思,美英都在打听,宋石头带了多少钱回来。
宋石头面上不显,心里对弟妹美英有些看法。
晚间,他仍旧住在杂物间小屋子里,身下依旧铺着茅草。
他爹说,家里没有富裕的房间,已经让村里的木匠给他打床了。
宋石头重重地叹口气,觉得在家里怎么都不如在军营舒坦。
他在军营里呆了七年,除了最后两年,其余拿到的钱全寄回家里。
家里盖了新房子,却连他的屋子都没留。
爹娘怕是早认为他会死在外面。
今天不止弟妹问他带了多少钱回家,娘也一直让他把钱交给她保管。
宋石头翻个身,怎么想心里面都不舒服。
第二日他主动找了爹娘,想请爹娘给他寻个媳妇儿。这是他现在最想的事。
美英知道了,主动请缨,说是她们家庄子上有个正合适的,还不要什么聘礼。
石头娘问道,“姑娘是哪家的?”打听清楚了,她好去查听。
“是我们村猎户家的姑娘,今年十八。”
“十八?能要我家石头?”宋石头可都快三十了。
宋石头也觉得不太行,他不仅岁数大,还有残疾。十八岁的姑娘哪能看上他?
美英笑道,“要是没戏,我干嘛说。娘,大哥,你们别急,听我慢慢说。”
“这个花娘是我们村猎户家的姑娘。几年前,她爹打猎,摔下山,人没了。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姑娘。”
“这些年,也没人管她,就耽误到了十八。”
“不过,这美娘长得漂亮,人又勤快。就是被家里耽搁了。”
“娘,大哥,”美英看着面前的二人,极力劝说道,“大哥这岁数,又缺了条胳膊,咱家里又是这样的条件,上哪还能找到岁数小的?”
宋石头有些心动,美英说的是事实。谁不想娶个黄花大闺女呢。他主动说道,“娘,要不,你帮我去查看查看。要是行的话,我就定下来了。”
转过天,石头娘一早就出去打听那孤女美娘。
走了一个时辰,到了美英家的庄子。寻人问了几句,找到了一处茅屋小院。
石头娘当即在心里想,这家条件是真的不怎么样。说是猎户,怕是手艺不怎么样。不然整个庄子上,别人都是泥房,砖房,只剩她家是茅草屋子。
篱笆院子里,散养着几只鸡,慢慢地在院子里走动。
一个穿着褐色粗布衣裳的姑娘,正在院子里锄地。瞧她动作利索,干活又快,应该是个勤快的。
“姑娘。”石头娘走进小院子里叫道。
美娘闻声转过头,巴掌大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水汪汪。人瘦的有些脱相,脸颊凹下去,称得一双大眼睛有几分恐怖。
石头娘在心里叹口气,瘦成这样,不知道好不好生养。
“姑娘,给你说亲,你要不?”
美娘放下锄头,疑惑地看向石头娘,“谁家小子?哪个庄上的?”
“我家小子。宋家庄的。”石头娘将宋石头美化着说了一遍。
美娘听了,半晌没声音。
石头娘试探性地叫道,“姑娘?”
“他不嫌弃我?”村里人都说她命硬,克家里人,所以她成了孤女。十里八村的,没人敢娶她进门。
石头娘忙道,“不嫌弃,不嫌弃。我找人看了,这个月二十六是个好日子,你看行不行?我家儿子想早点娶媳妇儿呢。”
作者有话要说:
宋石头要娶老婆啦。
今天中午吃凉面,自己拌调料。
绿豆芽烫一烫,拌一拌,真的贼香。
第97章 宋石头娶妻
二十六,美娘早起梳洗打扮一番。
她买不起红布,买不起红头绳。
邻居家的婶子知道她要出嫁,给了她一块红布。
她蒙着红布,当做红盖头,仍旧穿着她那件褐色的粗布衣裳,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等待新郎接他。
脚边是她所有的家当。
一笼子鸡,一把锄头。
盯着脚尖,美娘听见牛车的声音,轱辘压在石头上发出一声响动。
是新郎来接他了。
宋石头先将美娘牵到牛车旁。靠着低下头的视线,美娘缓慢地爬上车坐好。
宋石头又将美娘的嫁妆放上车。
他也坐回车上,轻轻抽打牛屁股,牛车慢慢动起来。
两人沉默了会儿,宋石头主动找话题,和他说起刚买的牛车。
“这牛值五两银子。出生两年的小牛。”
“我以前在军营里养过牛。”
美娘安静地听着,不发一言。
宋石头自己自说自话,也觉得没了意思,两人一路沉默着到了宋家庄。
没人送亲,没请人吃席。
美娘就坐着一辆牛车,安安静静地成了宋石头的媳妇儿。
床已经打好,早上抬进杂物间小屋子,屋子一下子显得有些拥挤。
杂物被挪走,屋子被简单收拾过,看着不那么难堪了。
家里难得买了三斤肉,美英想着法子炒了三个肉菜。
没人讲究。宋石头直接把新娘子领进杂物间,掀了红盖头。
美娘红着脸,垂着头。
偷偷抬起头,快速看一眼,立马又低下头。
宋石头想:新娘不像美英说的那样漂亮,像根芦柴棒子。
他牵起美娘的手,将她牵到饭桌前坐下。
宋石头难得喝了些酒。饭后晕乎乎地被美娘扶回屋子。
美英心里轻快地收拾着碗筷。再没有比这桩婚事更让她轻快的。
娶了个新娘不花钱,家里多了一头牛,多了一笼子鸡,还多了一把锄头。
只有一条胳膊的人能做什么?
在家种地还是跟着弟弟宋石块去县里做工?
哪种都不行。
宋石头拿着一两银子,去城里的卫氏商行进了一批海货。
一年的时间,徐立让卫氏商行成了整个大梁连锁的杂货铺商行。
卫氏商行有一项规定:不超过一定数额,凡是为国家出力参军的人,核实身份后,在卫氏商行买东西一律八折;凡是因战争残疾退伍,核实身份后,在卫氏商行买东西一律七折。
正是因为这一规定,让人们觉得卫氏商行颇有义气,更得武将赏识。
凡是当地有驻军的,一律从卫氏商行采买物资。
再加上绒花和杂志保底,仅仅一年时间,卫氏商行遍布整个大梁。
宋石头没在城里将海货便宜兜售,而是赶着牛车,来往在各个庄子上,做起了卖货郎。
收入不多,但总能混个温饱。
美娘在家里跟着石头娘、美英一起下田种地。得了空,她就陪着宋石头一起去卖货。
眼见着,美娘脸上有了些肉,脸颊也慢慢充盈起来。
宋石头停好牛车,将未卖出的货物搬进屋子里。
美英殷勤地帮着一起搬东西。明里暗里地打听,卖货一天能挣多少钱。
“没多少。”宋石头总这样回答她,可美英不信。
眼见着宋石头扯了一块又一块布回来给美娘做衣裳,美英心里越来越嫉妒。
她以地蛋要念学堂为理,撺掇石头娘、宋老牛问宋石头要钱。
为此,宋家吵了一场架。
“地蛋要去学堂,咱家里凑来凑去,只凑了一两银子。盖这房子花了不少钱,那些债今年年初才还清。”石头娘瞧了瞧宋石头和美娘,接着说道。
“石头,你手里宽裕不?暂时拿些钱出来给地蛋上学堂?”
宋石头一口回绝道,“娘,我也拿不出钱。”
“大哥,地蛋可是你亲侄子。他要是念好书,以后一定不会忘记你的。”美英满脸诚恳。
宋石头打量她一眼,还是摇头,坚持道,“我没有钱。”
美英脸上挂着笑,“怎么会没钱呢?大哥你卖了多少货咱可都看见的。怎么会没钱呢?”
“没钱就是没钱。”宋石头还是一口咬定没钱。
“大哥。”宋石块开口道,“大哥,你帮我帮我。现在村里都把孩子送去学堂,咱可不能拖地蛋后腿。”
宋石头语气里也带上无奈,“石块,哥是真没钱。”
第二天,宋石头带着美娘去卖货,再回家时,发现屋子被人翻过。
除了娘和美英,谁还会翻他屋子?
为防着他们,钱他都随身带着呢。这可是他卖命和挣来的血汗钱。
宋石头打开钱袋子,倒出里面的钱,又数了一遍,三两带二十七个铜板。
美娘不解地看着他,小声问道,“你不是有钱吗,怎么说自己没钱?”
宋石头笑笑,拉着自己媳妇儿的手,压低声音回道,“你傻吗?我把钱给她们用?我一个残废,挣钱难道比他们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