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古代做少爷 (纸扇长衫)


  又听了了各种蔬菜的种植情况,安康一挥手,道,“今晚我就通知庞佑德,咱们北疆农场,明日正式给军营里供菜。”
  “安营长,还有件事。明天咱们要开始麦收了。”宋石头有些为难。他们这些残兵,能真正参加麦收的,不足二十人。那可是好几百亩的地,得找别人帮忙。
  安康脑子里一寻思,就有了主意。“这个好办。今晚我就去找宋将军和昌明哥。”
  “宋哥,陈子澈走了吗?”自从安老太太和安老爷子来了,安康和虎子陪着他们住在农场这边。陈子澈和粮食营的大部分人还是早上来这边,晚上再离开。
  “没呢,我刚才还瞧见他在马厩那边。”
  安康寻了陈子澈一起回军营,顾不上吃饭,先去找了宋振威。
  宋振威正在看地图,毛子安静两个月没动静了,探子也没打听到什么消息。听到士兵报粮食营安营长来找,宋振威“嘿”一声,笑道,“这小子怎么来找我了?”
  “宋哥。”安康小跑着到宋振威身边,讨好道,“明天咱们粮食营开始麦收。要不把兄弟们拉去练练体力?”
  “这个好说。明天我多带些人去。”宋振威一口就应下来了。
  “那我一会儿再找昌明哥说说,让他过两天也带些人去。”
  宋振威一挑眉,有些不乐意,“怎么还叫上他了?”
  “都是咱们北疆军营的兄弟么。农场盖房子,昌明哥那边出了不少力。农场是整个北疆军营的,活不能只咱们李家军干。”安康举起一只手,赶紧道,“宋哥,我可不站队。我不想卷进什么派系斗争。我中立。”
  “你中立什么中立。”宋振威打掉他的手,坐到椅子上道,“徐昌明以前不学无术,他走的是他家里的关系。徐家那边和咱们李家军实打实的军功走出来的不一样。”“他们啊”
  宋振威叹口气,“玩权术的,思想啊,都太复杂。你别和他搅和一起去。”
  “搅不到一起去。宋哥,我就一个小平民,在农场种完三年地后,我就回家当我的闲人。”安康摇摇头道,“其余的,我什么也不想。”“明天,咱们举行麦收比赛。赢得的队伍有五百条黄瓜。”
  “你心里有数就行。”
  “宋哥,明天你也来。我让我徐哥从城里带好酒好菜。”说完,安康掀开门帘跑了。
  宋振威笑骂道,“臭小子。”
  安康转身去了徐昌明的军帐。
  徐昌明正点了两盏灯,在用功读书,还有曹成坐在一旁。
  “安康兄弟。”曹成不爱学习,他读了一会儿书,心思就飘了。一见到安康,喜得立马从桌边走来,“怎么晚上来了。”
  “曹哥,昌明哥。我想举行麦收比赛。赢的队伍得五百条黄瓜。明天宋哥的队伍先比,你们也来看看。还有徐哥从城里带的好酒好菜。”
  “好啊,好啊。”曹成与徐昌明高高兴兴地应下了。不为别的,就冲徐立买的好酒好菜。
  转天,庞佑德带着邱源喜滋滋地跟着牛车去了农场。他都想好了鸡蛋的七种做法,今晚就来个全蛋宴。
  宋石头领着庞佑德和邱源两人到了农场的库房,一筐筐鸡蛋整整齐齐地码在架子上,粗略一看,得有二百多筐。
  “好家伙,我还没见过两万颗鸡蛋。今天可真是开眼了。”庞佑德试着搬鸡蛋,这一筐鸡蛋重的很。“小源子,今天这些鸡蛋可都是咱们的了。”
  邱源也试着上手搬了一筐,“牛车运?这得运多少趟?”
  “管他多少趟,全搬走!”
  趁着太阳还没上来,安康赶紧给宋振威带来的人讲麦收比赛的规则和奖品。
  十个人一组,干四个时辰,最后比哪一组堆的麦子堆高。
  麦子堆最高的那组,将获得五百根黄瓜。
  其余的队伍,一人两根黄瓜。
  军营里的生活枯燥无味,当兵的听说了,都高兴地嗷嗷叫。没过一会儿,自发组成了五个队伍。
  随着宋振威的一声令下,士兵们举着镰刀,大叫着冲进麦地,干劲十足地挥动着镰刀。
  随着士兵们往前推进,麦地里一块一块地秃了。
  “真有意思。”曹成叼着根草,两臂交叉,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安康觑了他一眼,小声问道,“曹成哥,昨天的书你背到哪段了?”
  曹成愣了一下,吐出口中的草,凑近安康,小声道,“就背了一点就睡着了。你背到哪段了?”
  “我也背了一点就睡着了。”安康转着头,看看盯着比赛的安老爷子,陈子澈等人,拉着曹成悄悄地退了出来。
  这两人是整个班里的吊车尾。论争倒数第一的。
  到了教室,拿出书本。安康走到窗户边,把最近的一张桌子拖到窗边,一手撑着桌子,用力往上蹦了一下坐到桌上,两条腿慢悠悠地垂在空中晃着。他要这样背书。
  相较之下,曹成就规矩很多,他板板正正地坐在桌前,两手握着书,摇头晃脑地开始背。
  安康一段背完,一抬头,发现曹成已经把自己晃睡着了。他失声笑笑,有些得意,看来今天被罚站在外面的一定是曹成哥了。
  “安康,你们也来了。”徐昌明背着自己的书袋,笑着走进屋。他最近用功的很,一刻不敢懈怠。生怕在人前落了脸面。
  瞧见曹成垂着脑袋睡着的样子,徐昌明一巴掌就呼了上去。“起来背书。”
  安康心里唉来了一声,不敢看热闹了,抓紧时间背书。
  曹成被打的有些懵,摸着脑袋看看徐昌明,任命地重新拾起书,继续摇头晃脑起来。
  安老太太和孙大娘坐在树荫底下,一边剥豆角,一边瞧着麦地里的热闹。
  “人老了,就爱看热闹咯。”安老太太道。
  孙大娘回道,“可不是么。有点热闹,我们能追出三四里路去瞧热闹。”
  安老太太低声笑笑,和孙大娘聊起家常,“孙姐,你家里几口人?”
  “哎哟,那可不少呢。我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大儿子家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还有个重孙孙呢。”
  “二儿子家现在一儿一女。最大的大丫头十三岁。”
  “小儿子家,现在有个五岁的小孙子。”
  “我两个闺女都嫁在本庄,没事就回家串串门。”
  “老夫人,您家几个孩子。”
  安老太太笑笑,回道,“我就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有两个孙子。安康是我的大孙子。孙姐,你福气大呀,都抱了重孙子了。我家这个大孙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亲。”
  “说快也快呢。”“当时我家海成,十八都没成亲,家里愁的哟。后来他自己挣了钱,跑去隔壁村提亲,就把媳妇儿娶回来了。转过年就给我生了个重孙子。”
  “孩子们那,快着呢。”
  孙大娘这边唠叨着孙海成,那边孙海成揣着一封信到了北疆农场。
  狗子们没见过孙海成,狂叫着将他拦在农场的入口。
  金小三握着根栓着不挑的棍子,小跑着过来,提防着问道,“来干什么?”
  “我是孙凤香的孙子,来看看孙凤香。”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疫情严重,大家要保护好自己!


第90章 东叶县的林元
  “海成?”孙大娘高兴地把大孙子介绍给安老太太,“老夫人,这就是我那个大孙子,孙海成!”
  安老太太上下打量孙海成,笑着和孙大娘道,“你这孙子长得真周正。”
  “老夫人好。”孙海成把怀里的信拿出来,交给安老太太,“我从城里来,帮人送信,给安康的,是安营长吗?”
  安老太太点点头,接过信,一眼就认出信封上的字是安仲华写的。
  孙大娘拉着孙海成到一边,问道,“你咋来了?”
  “爷爷不放心,让我来看看你。”孙海成四处张望,问道,“奶奶,在这农场过得怎么样?那个夫人有给你气受吗?”
  “哪有气受。”孙大娘摆摆手,“安老夫人是再和气不过的。”
  孙大娘突然想起什么,小声对孙海成道,“奶奶留了两块点心,是安老夫人给的,咱们这没有呢。你一会儿带回去,给俊俊吃。”
  “奶奶,你留着吃就是了。留给俊俊做什么。”俊俊就是孙大娘唯一的重孙子,孙大娘疼的很。
  “奶奶,我问你打听个事。”
  孙大娘疑惑地看向他,“你有什么事打听?”
  孙海成挠挠头,“我问问徐立掌柜的事。小慧托我问的。”
  “小慧一个大闺女打听男人做什么。”孙大娘瞥了孙海成一眼,“小慧看上徐掌柜的了?”
  “可不是么。奶奶你可别和人说,我就替小慧问问。”
  “这事我怎么和别人说?说出去,让人笑话。”孙大娘想了想道,“我听说徐掌柜的替安营长家管铺子,对老夫人和老爷很尊敬,和安营长关系不错。人么,瞧着不错。没听说有什么大毛病。”
  “小慧看上人家掌柜的,那人家掌柜的能不能看上她?”孙大娘轻轻拍了孙海成的胳膊,“这事你可别在里面搅水。等我回家了,我去给小慧相看好人家。”
  “我就帮我妹子问问,我能搅和什么事。”孙海成瞧着麦地那的热闹,问道,“那边咋干活还那么热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