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顾阙的提议很好,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难度。
在冬日,皮毛大衣是极经典的单品,更因其价格高昂, 成为达官显贵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想要推出一款流行单品取代皮毛大衣的位置, 实非易事。
倘若操作不当,新单品还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在新单品的设计上,夏谨亭投注了许多心力,大体的思路是新品必须保暖实用, 取材环保,同时还要兼具时尚与美观。
他尝试将碎片化的想法整理成设计稿,结果却差强人意。
在事情陷入僵局时,一杯茶递到夏谨亭唇边。
夏谨亭就着顾阙的手喝了口茶, 疑惑地抬头:“这茶和平日里喝的不大一样。”
顾阙笑道:“能喝出区别来,还不算干昏头。”
夏谨亭脱力地靠在座垫上, 看着工作台上反复修改的稿件, 有些泄气。
“慢慢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顾阙替他放松着脖颈,“今日这茶叫沱茶, 产自云南, 有明目安神功效。”
年前, 顾阙在云贵地区投资设厂,结交了当地的朋友龙双,此番龙双到海城来,便给顾阙带了这沱茶。
得知顾阙觅得心上人,龙双很是好奇,几次提议小聚。
顾阙寻了一空闲日子,领着夏谨亭一同到白云楼做东, 请龙双吃饭。
顾阙与夏谨亭在白云楼的包厢坐定,不多时,一名身着棉衣,头戴毛毡帽的男子在侍者的带领下推门而入。
“这是龙双,云贵地区的大茶商。”顾阙给夏谨亭介绍。
长期生活在高原,龙双皮肤黝黑,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你就是夏谨亭?”
夏谨亭伸手道:“幸会。”
龙双触到夏谨亭手上的薄茧,有些吃惊:“你看起来,不像是……干活的人。”
龙双的汉语不大好,想表达的意思是夏谨亭看起来斯文秀气,像个读书人,可手上却有薄茧。
“我是个做衣服的。”夏谨亭用简单的汉语自我介绍。
龙双一下子明白过来:“做衣服,我知道,多亏了三爷在县城开设了洋纱纺织训练课,我们的婆娘才有事做。”
夏谨亭略有些吃惊地看向顾阙。
近年来,洋纱挤占国内市场,致使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没落,顾阙在开埠不久的云贵地区开设洋纱纺织训练课,给不少女性提供了学习和就业的机会。
紧接着,夏谨亭发现顾阙做的还不止这些,他还为云贵地区兴建了图书馆,更重新规划了县城的布局。
“三爷是咱们的大恩人。”龙双说着,举杯致意,“我敬你们!”
甜酒落肚,龙双的话渐渐多起来,他笑眯眯地看着顾阙和夏谨亭,赞许道:“真好,真般配。”
夏谨亭被夸得不好意思,眼神四处游荡着,最终落在了龙双手边的毛毡帽上。
毡是一种古老的织物,主要由羊毛制成,由于取材方便,常用于少数民族的服装中。
夏谨亭脑中灵光乍现,毛毡压缩后的保暖性能良好,同时羊毛具有可再生的环保特质,既如此,何不推出一款毛毡大衣。
夏谨亭想得兴起,连筷子都忘了动,顾阙直接把吃食送到他嘴边。
夏谨亭张口咬住,正对上龙双炽热的眼神,脸上登时腾起两朵红云。
“我懂,我懂。”龙双说,“我们的小伙和姑娘也这样,汉语管这叫……”
“恩爱……”顾阙替他补全了。
夏谨亭被呛了一嘴,在这一唱一和中败下阵来。
龙双热情而奔放,说话非常直接,从不绕弯子。
他越看顾阙和夏谨亭,越觉得两人般配,他们相处中那种亲密感,让龙双频频点头。
关于顾阙的心上人,他听到过不少说法,其中的焦点自然是夏谨亭的性别以及夏谨亭和蒋家的婚约。
原本龙双对夏谨亭无甚好感,可见了真人,却发觉夏谨亭谈吐大方而真诚,与顾阙更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送走龙双后,夏谨亭欣喜道:“我有主意了!”
“哦?我正要给你出主意。”顾阙挑眉道。
“你也有想法了,是什么?”夏谨亭忙追问。
顾阙卖了个关子:“咱们比赛,看谁先完成设计图,输的人答应赢的一个要求,如何?”
“一言为定!”夏谨亭已打好腹稿,落笔时流畅自如。
让人惊讶的是,顾阙画稿的速度也很快,且手法非常专业。
两人旗鼓相当地较量着,率先停笔的是顾阙。
夏谨亭好奇地朝顾阙的画稿望去,顷刻间愣住了,顾阙设计的是一款绗缝大衣。
所谓绗缝,是用针线粗缝的方式,将棉絮固定在里子上,即在两层面料中,加入一定的填充物,然后通过在表布上压明线的方法,使服装表面具有类似浮雕的花纹。
顾阙设计的这一款大衣,线迹成菱形,主要集中在大衣的下摆,使整件大衣看起来更具立体感。
这是一项极先进的技法,可以塑造出明显的肌理效果,让大衣变得十分抓人眼球。
反观夏谨亭设计的画稿,则是一款毛毡披风,披风的外形近似梯形,配色以黑白色调为主。
粗犷的廓形和简洁的线条让披风看起来更舒适自然。
“是我输了。”夏谨亭主动认输,“说吧,要我做什么?”
“先欠着。”顾阙惯会吊人胃口,随即在夏谨亭手背上落下一吻,“先收利息。”
夏谨亭最是招架不住顾阙突如其来的亲昵,匆促转移话题:“既是你赢了,便依你的图做吧。”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两款服饰都很新颖,至少是当今市面上独一无二的原创。
第一眼看到顾阙的作品时,夏谨亭之所以那么惊讶,是因为绗缝作装饰的技法,在现代才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开发。
民国时期,设计师们还没有将“缝”作为装饰的理念,顾阙的意识可以说相当超前。
而夏谨亭的毛毡披风则改变了传统披风的形制,套头收腰的款式强化了披风的实用性,解放了双手。
下身搭配裤装和长靴,既保留了披风的华贵,又凸显男性挺拔的身材。
顾阙非常认可夏谨亭的设计:“这款披风定然受年轻人欢迎。我倒是觉得,可以两款一起推出。”
顾阙的设计针对传统市场,夏谨亭的设计针对年轻市场。
款式定了,接下来摆在两人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新品推向市场。
和亦铭坊已经打响名头的经典西服不同,这两款新品此前从未在服装市场出现过,推出后的反响是不可预计的。
如若新品不能为大众所接纳,便会功亏一篑。
对此,夏谨亭倒是有个法子。
在现代学习服装史时,夏谨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民国新式女装的流行,离不开青楼女子的贡献。
与大家闺秀不同,青楼花魁秉性大胆,对露胳膊露腿的新式服装接受度很高。
而当花魁穿上新式服装受到追捧时,又会反过来影响良家女子的穿着。
花魁在这里头起到的是宣传作用,跟做广告是一个道理。
此番亦铭坊推出新品,也要在宣传上下功夫。
可以借鉴现代时装周的理念,举办一场“模特选拔赛”。
让报名参赛的模特试穿新品,再根据大众的反响,选出表现最佳者,成为亦铭坊的专属模特。
模特人气高了,新品的人气自然也就高了。大众直观地感受新品的魅力,随后为之买单,由此实现良性循环。
夏谨亭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顾阙一直没表态,只是一个劲儿地盯着夏谨亭的脸。
夏谨亭:“这法子……不好?”
顾阙:“非常好,此法可让更多人接纳、喜欢新品,服饰的热度成功被带起来,销量自然节节攀升。”
夏谨亭松了口气:“我以为,你不愿做这样的事。”
夏谨亭曾见过一些设计师,始终秉承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不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也不与顾客沟通,一味地埋头苦干。
当年,刚出校园的夏谨亭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可很快就被现实教以做人。
服装的销量不好,引至上级的不满,夏谨亭唯有将一切打碎重来,仔细地寻找原因……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设计师这个职业,本质上是个服务业。
让顾客满意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夏谨亭从不抵触与顾客沟通,相反,他非常擅长从沟通的过程中发掘灵感,并适时说出自己的建议,争取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
他深知顾阙的才华,却也怕顾阙不屑于用“模特大赛”的法子推广自己的作品。
幸而顾阙与他理念一致。
这一刻,夏谨亭才突然反应过来,顾阙虽然有钱,但在亦铭坊的经营上,他却很接地气。
就像他推崇的“顾客为先”的理念,一切以顾客的要求为要求。
这一点,实属难得。
这么想着,夏谨亭看顾阙的眼神带着满满的崇拜。
顾阙瞧见这一幕,挑眉道:“在想什么?”
“我在想,你真厉害。”夏谨亭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