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嫂和刘婶经常参加乡村席面,对红事的菜肴早已心中有数,煎炸炖煮样样齐全。
红事酒席共八大碗、十六道菜。
八大碗有粉蒸肉、熘鱼片、烩虾仁、蒸酥肉、梅菜扣肉、油炸豆 腐、炖鸡块、鸡蛋羹。
再配上土豆丝、糖渍西红柿,辣椒拌黄瓜,清炒豆芽,凉拌猪头肉,油炸花生米,炸茄盒,小米汤圆,糯米圆子。
厨房的灶台竖起高高的蒸笼,灶膛里的柴火烧得红旺旺的,青烟渐渐从蒸笼中散出。
蒸菜做好后,齐婆婆便开始做油炸豆 腐。
这个不是很麻烦,将已经炸好的豆 腐泡放上调料小火熬煮。
其他炖菜也都在锅里炖着。
刘婶她们将凉菜也切好,年晓米亲自调味,各拌了一大盆。
几个娃娃也都跑进来,帮忙洗着碗筷放入簸箕中。
夜酒菜肴已经备妥,就等开席啦。
开席前,从海州城请来的鼓乐手也进了大院,年晓米热情地带他们到堂屋喝茶歇息。
傍晚酉时,被邀请的村民们也都高高兴兴来到年晓米家。
有些人是第一次来,都被他家的气派惊呆了。
当然,颜贵夫妻俩不在邀请行列。
院里六张桌坐满了人,大家自动入席,八人一桌,等着上菜。
先是凉菜,然后热菜,年晓米装盘,其他几个妇人端着碗盘上菜。
老族长一声浑厚的“开席!”,大家才有条不紊地夹菜开吃。
几轮酒后,桌上的菜都见底了,刘婶她们将空盘收走,再继续上新菜。
年晓米也提前准备好生菜叶,将剩下的大肉片和米粉肉包着,让乡亲们带回去给家人吃。
颜墨带着顾云峰,乐呵呵的挨桌感谢大家的光临,让大伙都吃好喝好。
每个人都由衷夸赞酒席很体面,肉片又肥又大,年晓米脸上很有光。
一直喝到天黑,菜肴一点都没浪费,人们才道着谢,满意离去。
散席后,年晓米将特意留的鸡鸭鱼肉端到堂屋,刘婶又端来一锅红薯粥和白面馒头。
年家的六个娃娃,此刻都乖乖坐在竹凳上等着呢。
按照习俗,孩子是不能上婚宴的。
看到香喷喷的饭菜,孩子们迫不及待了。
“粉蒸肉好香啊!”玉虎咽着口水道。
年晓米笑着说道:“吃吧!”
说完,亲自给他们都夹了肉片放入碗中。
蓝眼睛的年小力却问道:“熊二吃了没?”
他们现在已经和熊二混熟了,熊二再想吓唬他们已经很难了。
年晓米这才想起那只大宝贝。
为了避免吓到村民,熊二今天被关到了后院。
他赶紧拿着盆,装了些肉给它送去。
劳累了一天,大家洗漱完都早早歇下,明早五更就要起床。
第二天,七月初八。
这天才是大日子。
家人早早起床,此时天还没有亮。
颜墨和年晓米驾着马车前往海州城迎亲。
顾云峰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衫,坐在另一头大妈上,这是昨天从城里马厮租来的。
火锅店暂停营业,账房先生和三个伙计今天负责抬轿。
薛有容已经端出糖水鸡蛋和桂花糕,邀请大家吃点早茶垫垫。
薛掌柜挑了根长棍,上面挂着喜炮。
直到太阳露出头,顾云峰喜气洋洋出现在门口。
薛掌柜用火石点燃引线,霹雳啪啦一阵响,锣鼓齐鸣,唢呐声声。
四个伙计喜笑颜开地抬着花轿来到门前。
水云烟已梳好头洗好脸,换上大红长袍,盖着大红盖头等候在屋中,然后抱着薛有容“哭嫁”,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而在日落村,在老族长的指挥下,大家正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正酒酒宴。
正酒和夜酒完全不同。
按照习俗,正酒要宴请整个日落村的村民,不管关系好坏。
地点也摆在了村头的空地,这里是专门摆设红白宴席的场所。
各家各户都乐开了花,人人最盼着遇到这种免费酒席,可以好好开个荤。
一大早,老族长就指挥着村民建棚搭锅。
老娘们系着围裙,从各家端来碗筷和板凳。
爷们则杀猪搅水,把从各家凑来的桌子拼成餐桌。
等到中午,城里请来的专门办宴的大厨赶到。
他围上麻布围裙,手中提着刀,叼着旱烟,来到案头。
猪肉上案,他示范着,交代帮手按照用途将猪肉分开,还不时训诫几句。
猪肉分件入锅,在沸水中滚动着。
大厨将准备好的调料也倒入锅里,无非是些葱姜蒜辣椒之类。
很快,香气混着蒸气,顺着棚子升起。
刘婶她们妇女负责煮糯米。
等煮到六成熟,倒入盆中,加上饴糖搅拌成棕红色的团子。
然后又在蒸碗放了几粒枣,将糯米填上,放在边上备用。
肉煮到八成熟,大厨用铁钩将带皮的猪肉捞起,等到微凉,再用刀切成长形薄片,规整码在蒸碗中。
猪的内脏和猪头肉则是凉拌的凉菜。
一下午,村民全围在锅台周围,看着大厨麻利做菜,不时咂巴着嘴唇,吞咽着口水。
大家从昨天晚上就没怎么吃饭,全留着肚子等待今天的晚宴。
快到傍晚,大厨开始调面汤。
先勾了一勺糖,放入锅中,再用脸盆加入肉汤,再兑上开水。
熬煮时,帮手不停搅拌,往汤中加着佐料。
浇汤面的臊子是炼猪油的油渣,再配上鸡蛋饼、韭菜、葱花和香菜。
面下好后,入冷水激一下,捞出放在笼中。
吃的时候,盛面,浇上荤油,撒上臊子,再舀上肉汤和辣椒面。
这是婚宴开席前的第一道菜——喜面。
而且“新媳妇”进门,婆家人就会端上一碗喜面。
这时候,新媳妇就要吃得文雅细致,千万不可狼吞虎咽让婆家小瞧。
村里的小孩都像过年似得乐疯了。
他们围着灶台跑着,不时被大厨训斥着。
孩子们在人堆钻来钻去,不停嚷着:“娶男媳咯,娶男媳咯!”
迎亲队伍接上水云烟开始返回村里。
夕阳西下时,前方村口一阵锣鼓喧天,唢呐齐鸣!
上次水云烟嫁到村长家,没有摆宴,甚至花轿都没坐。
因为他是妾,还是个男妾,加上颜氏坚决不许操办。
这一次,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
他也没想到场面会如此盛大,心中一阵紧张,又泛起欣喜。
当然,花轿并不是从海州城一路抬来的,而是放在马车上。
到了村口的山头才抬下来,否则轿夫岂不是要被累死……
四个伙计故意晃晃悠悠抬着,水云烟红着脸不敢出声,手扶轿侧,眼前只有一片红通通的盖头。
一曲喜乐奏完,锣鼓唢呐暂停,薛有容笑骂着四个抬轿伙计走得不老实。
前方高头大马上的顾云峰,扭头望了他们一眼,散发出威胁却帅气的小眼神,脸上一阵通红。
刘叁乐了起来,嚣张嚷道:“啊哟!云峰哥心疼媳妇咯,瞧那脸红的哩!”
众人又是一阵欢笑,气氛很是热烈。
迎亲队伍翻过山头,踏入村道,鼓乐再次响起。
兰花姐等人已经在家中等着,连颜舒白和李大白也跑来帮忙了。
小勇点起噼里啪啦的喜炮,院门口放着个火盆。
水云烟被年晓米扶下轿,跨过火盆慢慢往东厢婚房走去。
送亲的是薛有容兄妹和砖窑厂、酒楼的伙计们,他们抬着嫁妆走在队伍中间。
本来年晓米要出嫁妆钱,薛有容死活不要,坚持由她们“娘家”送。
年晓米只能作罢,但这份情,他会记着。
薛有容准备的嫁妆有两套四季服饰、四铺四盖、一个樟木箱、一套桌椅和两套锅碗瓢盆。
嫁妆被摆到新房中,兰花姐等人热情招待着。
吉时已到!
老族长已经来到年家,主持新婚夫夫拜堂。
而齐婆婆则穿着喜庆裙袍,端坐东厢堂屋正中,满意地看着顾云峰和水云间牵着红绸走来。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夫对拜,最后送入洞房。
齐婆婆高兴地眼泪婆娑。
年晓米忙指挥众人前往村口赴宴。
那边也做好了开席准备。
正酒比昨晚的夜酒更气派,村里的妇人都加入了端菜行列,除了翠兰。
她还真是好意思!
早早就和颜贵挑了个好位置,坐下嗑着瓜子。
年晓米望去,心中一阵恼火!
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倒好,和爷爷奶奶一样!
不过,今天的日子不适合翻脸,先忍着,咱们秋后算账。
好在翠兰今天倒也聪明,没有搅和婚宴。
正酒比夜酒席面多了八道炒菜,村民对宴席很是满意。
而此刻的新房里,水云烟还顶着盖头端坐在床上。
兰花姐则陪着他。
齐婆婆端了喜面来到新房,让他两吃点东西。
兰花姐凑到碗前闻了闻,肚子一阵响:“真香哩,忙到现在,还真是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