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上面说,杨新明在底下小声嘟囔:“来了来了,老熊又开始了。谁没买她家那个资料来着,今天要倒霉。”
童隽道:“什么资料?”
褚杰接口道:“就是前几天发的那几本大厚书嘛。用a4纸印了钉起来的,那是老熊家亲戚弄的,破玩意,翻的时候掉我一手油墨……”
他说到这里,反应过来了,问童隽道:“我说,你不会就没买吧?”
之前买资料的时候童隽还没有穿过来,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浅,褚杰一提他才想到,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这资料不便宜,那时原主刚刚给易珊珊买了个水晶手链,又不好冲家里要钱,所以就没要。
童隽好像明白熊老师口中那个“某人”是在内涵谁了——当初在教导主任办公室的时候,他就能感觉到,这位班主任并不待见自己。
他抬头往讲台上看了一眼,果然看见对方的目光正扫过来:
“……咱们平常的考试肯定做不到高考那么严格,或许一次两次的,就给了某些不踏踏实实做题和学习的人投机取巧的机会。如果这是因为你们家长教育的不到位,那么身为老师,我只能奉劝这样的学生……”
听见她没完没了,甚至连家长的教育问题都扯上了,童隽将笔往桌上一放,脸色也逐渐不大好看了。
熊文华刚开始说的时候,班里少数几个没买资料的同学还有些惴惴不安,但听她话里的指代性逐渐明确,都忍不住偷偷往童隽那里瞄。
童隽最近性格开朗了不少,这个年纪的少年人本就情绪易变,大家混在一块玩玩,彼此之间的关系就都突飞猛进的友好起来。
有人悄声问了一句,“童隽这次考试的分是抄的?”他的同桌立刻就反驳了,“不可能,考试的时候我就坐他后面,就算他作弊也不能科科都是抄出来的这么高分吧?”
原拓也跟着转头看了童隽一眼,见到对方的眉头微微蹙着。
他发现自己见不得童隽不开心,于是心里腾地升起来一股火气。
熊文华还在喋喋不休,原拓抬腿就朝着自己的桌子踹了一脚,桌子与地面摩擦着发出刺耳的响声,撞在了前桌男生的椅背上,“咣当”一声响。
这下动静不光让几乎整个班里的同学都回过头来,连滔滔不绝的熊文华都吓了一跳,打住话头,朝着原拓看过去。
原拓也没起身,就那么坐在座位上,两手在桌上一搭,面无表情地抬头问道:“熊老师,您已经占用自习课的时间说了半个多小时了。现在可以让我们学习了吗?”
第20章
熊文华被呛的愣了一下,然后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原拓也没有买那本习题集。
当然,原拓家的情况在那里摆着,再加上无论他打工还是条件差,成绩就从来没下过前三,熊文华刚才训人的话怎么听也不可能是针对他的,原拓跟本没必要发脾气。
或许真的是因为着急学习,觉得耽误了时间吧。
原拓从小摸爬滚打长大的,比普通的学生可社会多了,半大小伙子往那一坐就是满身的戾气,熊文华也不太想招惹这个刺头。
被顶撞了一句,她脸色不太好看,但还是把火压下去了。
她顿了顿道:“高三的时间是紧张了一些,我也不愿意过多的占用自习,只不过成绩重要,人品更重要。说这些也是为了给某些心性浮躁,成绩也不太稳定的同学提个醒,其他同学也要引以为鉴。”
这话几乎就等于是指着童隽的鼻子说,他的成绩里有猫腻,大家都别跟他学。买我的题,买我的题才是好学生。
原拓听她没完没了,也气坏了,正要再说话,却看到童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老师。”童隽问,“您说‘某些成绩不太稳定的同学’,是指我吗?”
熊文华没想到这些学生一个两个的都要反了天了,身为老师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衅,气呼呼地说道:“对,就是说你,你自己还知道呢!”
童隽道:“我知道,但是不太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说。是觉得我原来成绩不好,所以考好了就是抄的?还是觉得我没有买您找来的习题册,就擅自进步了,让您很没面子?”
听到他的话,周围的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比刚才看见原拓发言还要震惊一万倍。
原拓那个脾气是人人都知道的,但童隽居然也敢当面直怼老熊,还把话说的这么明白——刚啊!
心中所想被一语道破,熊文华气的发抖,呵斥道:“童隽!”
童隽“嗯”了一声,不紧不慢:“您刚才说的有句话我也很赞同,‘人品重要’,但我觉得,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老师。”
“一名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精神侮辱,言语污蔑,难道这就是正确的做人方式?”
熊文华有生之年从来没被人这样扫过颜面,更不用提面前的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学生。
她恼怒之下,抬手重重在讲台上一拍,把第一桌的几名同学吓得一哆嗦。
“真是胡说八道!你父母在家里怎么教育你的?就教会了你顶撞老师?”
熊文华气急败坏地说道:“我一心一意想帮助你们提高成绩,倒成了错处了?这套题是我好不容易托人找来的内部资料,又找地方印出来发给你们,中间费了多少精力!这不都是为了学生?你可真厉害,不想买题做题,还反过来怪罪老师!”
她顺手拿过一本习题册,“啪”地拍在了讲台上,怒斥道:
“你觉得我逼着你买书了是吧?那我问问你,这里面的题你敢说都会做吗?高考的时候碰上了怎么办!你要是现在能一道题不错的都能做出来,我跟你道歉!”
双方本来是话赶话说到了这里,连下面的同学都觉得老师有点胡搅蛮缠了。
就算是买了这些书,谁又能保证所有的题都能给做对了啊。
但童隽既然敢站起来说这番话,最起码要保证的就是自己占理。刚才他已经把同学的书借过来草草翻了一遍了,认为参考价值确实不大。
于是童隽顺手将一本书拿出来,发现是理综,他就翻开说道:“现做是来不及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这套习题册参考价值的观点吧。”
童隽在现实中考的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入学后直接按成绩被分到了扶优班,他头脑灵活,接触的也都是一些尖子生。
重新回到高三,或许有些知识已经印象不深了,但学习方法没那么容易忘记。
其实他刚来的时候就觉得,最起码在这个班级中,老师的教学和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都显得有些“死”。
这个阶段,该学的知识、该练的题型,基本上都已经差不多了,最需要提高的反倒应该是阅读题干的能力,以及总结知识的技巧。
任何题目都有自己的规律,回答也应该有相应的模式。首先要明白出题者想要考查哪方面的知识时,再对题干中出现的信息进行分析,逐点回答,就不容易丢分了。
万变不离其宗,不分析规律,死做题只会事倍功半。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仿佛没有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却能成绩很好,有些人却一身疲惫,但越累越得不到提高,反而怀疑自己的资质,弄得精神压力很大。
就在童隽准备好好跟这个误人子弟的老师辩论一番的时候,在校长办公室里,也迎来了几位市电视台的记者。
他们这次过来,是为了做一个全市各大高中省级优秀教师的专题,刚刚来到一中,采访了几位提前约好的老师之后,又跟校长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这个专题的主要负责人叫张国栋,跟一中的李校长算是老朋友了,他坐在校长办公室里,一边喝茶,一边道:
“……总之,这次的采访是面向全市高中优秀教师的,下个专题,我想着要不就做一做一中的毕业班,选点优秀的学生一起参加采访。咱们是市重点高中嘛,每年的状元都出在这里,应当好好宣传一下。”
李校长自然喜欢这样的提议,高兴地说:“那敢情好,这一届我们的教学成果还是挺大的,不光培养尖子生,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也有所提高啊。”
他想起早上两个老师刚刚跟自己提起的一位学生,便举例子道:“像高三15班好像就有个学生,叫什么来着,姓挺少见的。原来数学考4分5分都有,别的科目也不好,这一阵子进步就特别大。我觉得这种小同学也应该采访采访,给孩子们提供一下学习经验嘛。”
张国栋心念一动,觉得这个提议很好,进步大的学生跟一直都是尖子的学生比起来,参考价值更大。
他说:“现在我也没事,要不就先去高三的教学楼里转一圈吧?了解下情况,我再想想这个专题具体怎么做。”
李校长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于是一行人去高三的教学楼转了一圈。
可惜这个时候是大多数班级的自习时间,他们没有遇上观摩教学的机会,就在窗户外面给一些同学们安静学习的侧影照了几张相。
直到走到一间教室门外,才听见里面隐隐传来了有人说话的声音,几个人的脚步就都停了停,想听听他们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