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谚趁机问:“怎么想起吹曲儿了?”
他怕小奶娃吹得太难听,把夫郎和肚子里的小崽子吓着。
蓝氏却是笑眯眯的,很是期待。
“诺儿说,他阿父说的,每个孩子最先长好的地方是耳朵。他们接触到世界的第一样东西,就是阿爹的心跳声。”
蓝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脸上满是柔和。
“方才说着故事,勉之怕我累着就哄他说小哥儿该睡觉了,他便想给他来一首催眠曲。说是他阿父就唱歌哄他阿爹睡觉呢,他昨天才学会这一招。”
说着,他又忍不住笑起来。
李文斌直想扶额——他可算怕了儿子的童言无忌。
何谚一听便戏谑地瞧贺林轩,取笑说:“林轩你这可就不厚道了。我和三廉兄都是喜好音律之人,你也不指点指点,光想着藏私了吧?”
贺林轩带着诺儿选好叶子,放下他道:“这可怪不得我。前天夜里喝醉了,瞎嚷嚷到半夜,第二日勉之醒来听见我的声音都头疼呢。”
众人被逗得笑不可仰,直到诺儿的吹奏声响起,才停下来。
他继承了李文斌在音律上的天赋,贺林轩没舍得让他这么小就受弹琴磨指头那份罪,就教他吹叶子,吹竹子。
诺儿总是学得很快,曲调在他口中少了缠绵之意,多了几分鲜活灵动,听着也十分悦耳。
高平用折扇打手心,应合着。
等诺儿吹完了,摸着蓝氏的肚子认真交代小哥儿好好睡觉,他才道:“林轩,我听着这曲调中有几处并不在五音之中,这却是何等说法?”
这问题可真把贺林轩问住了。
他摆手道:“我对音律只懂皮毛,偶然听人唱起,便记下了。已是十好几年前的事了,让我说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勉之倒是对此很有兴趣,待他哪日学有所成,与你讨教讨教。”
高平连忙起身和李文斌行了一礼,“那就请勉之多多指教了。”
李文斌被他说的赧然,觑了贺林轩一眼,起身回礼笑道:“不敢当。”
贺林轩牵他坐下,对高平说:“你就爱摆这些虚礼,劳累我夫郎也跟你谦虚来谦虚去的。”
“听没听说过,从前有两位老先生就是这么闪了腰。
你道不敢,我道谬赞,我拜你,你拜我,脑袋一次比一次埋得低。
到后来,老腰都吃不消了。
两人就用眼神说,老兄你先起?不,老兄还是你先吧。眉来眼去的,结果闪了腰,也没分出谁比谁更谦虚些。”
众人听得啼笑皆非。
李文斌拍他的手背说教他:“又编故事唬人。”
诺儿疑惑地转了转大眼睛,还是有疑必究,道:“阿父,你以前不是这么说的。”
“那两个老夫子,一个说不敢,一个说谬赞。然后相视一笑,一个用眼神说他果然比我傻,一个用笑脸说他果然比我蠢,摸摸胡子,都很高兴地回家啦。”
四周安静了一秒。
贺林轩:“……”
李文斌:“噗。”
其他人就没有他这么给贺林轩面子了,皆是:“哈哈哈哈哈哈。”
第71章
贺林轩一家从山水镇回来不几日, 便到了这一年的八月秋税。
虽则收成依旧没什么起色,却有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让勒紧裤腰带咬牙熬日子的百姓有了盼头。
——东山县的县令,被摘了官帽子,下大狱了!
“那人平日里嚣张,只当自己是咱们东山的霸王,这些年做的事是一件比一件不像样。这不, 钦差老爷一来,他想遮掩都遮不住。真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说话的是林大夫。
李文斌当日看过蓝氏的脉象,有些不妥当。
只是他学艺不精, 不好多言。
林大夫恰巧是这方面的杏林高手, 他便细细记下蓝氏的脉象和正在用的药方,请教林大夫该如何保养, 一一写信给蓝氏。
昨日收到回信,蓝氏说这些日子有些见红,心中很是惶恐。
李文斌颇感忧心,这是第二次为这事来林家医馆了。
而东山县令下马正是三天前的事。
“听你阿伯说, 他被打了三十大板拖上囚车。
咱们镇上千数百姓亲自送他进大牢呢——追着骂了一路,要不是有差爷拦着,那石子砸也将他砸死了。
等他的罪行全都分说清楚,听说要移交府台,处死刑呢!”
林大夫手里抓着药,压低声音和李文斌说着这桩痛快事。
当日开堂问罪, 贺阿伯就去凑了个热闹,将县令被收押的情形看在眼里。
钦差大人至今还未离开东山县,正在县衙断县令这些年的卷宗里有几桩冤假错案,监牢里的犯人都得了重申的机会。
百姓们议论纷纷,林大夫也不能免俗。
只是平日里他无人谈心,这会儿见了李文斌这些话才不吐不快。
李文斌叹息:“他在公堂上拍了这么多年的惊堂木,办了多少糊涂官司。怕是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跪在公堂之下,受人指点吧。”
东山县令好景不长的事,李文斌早在七月里就从贺林轩口中听说了。
——那日去府台拜会,他和何谚高平在书房里说了两个时辰的话,适才有了州牧大人让钦差私访的事。
何谚这些年近战东肃氏族、远攻南陵京官,分|身乏术,给了手底下的郡守很大的权利。
与府台离得远的乡镇,具体是什么情况都是郡守呈上的一纸述职上说的,未曾深究真伪。
而他的信任,到底是滋养了狼子野心。
如今他出其不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整肃的动作可谓大刀阔斧。
尤其是东山县这位县令爷,头一个被撸了官帽子的就是他!
他原本还想故技重施,谁曾想要加税的话才放出去,后脚州牧大人的公文便张贴出来,收税的数目白纸黑字地写在榜上。
可把他的脸打了一个响亮。
微服私访的钦差在十里八乡走了一遭,他这些年私布政令,鱼肉乡里,受贿渎职的事想瞒也瞒不住。
那桩桩件件,罄竹难书。
如此行径,可谓嚣张至极,不拿他开刀都对不起天赐良机!
而他的上峰郡守,与他同流合污,这些年没少收他的孝敬,东山县令皆留有书信为证。
现在郡守也被问罪罢免,拘留候审。
李文斌还知道,何谚做这些并未与南陵通气。那些顶替上来的官署,来历更有待推敲。
不过,这些事必得烂在肚子里,不便多提。
李文斌一边帮着包扎药包,继续说:“虽则新县令还未上任,不知会是如何人物。
可州牧大人的公文上都写了,那些罪官为官不仁为祸乡里,致使百姓无辜受难,这两年都不会加收税目。
待明年年景好转些,大家存下口粮熬冬,心里就不慌了。”
林大夫深以为然:“可不正是呢。”
内院里,贺阿伯温了酒,和贺林轩小酌共饮,逗着他怀里的诺儿说话。
雨哥儿前些时候生下一个小哥儿,他初升阿公,对孩子比从前还要热情些,连和诺儿说:“我家的小外孙生的可好看了,像你林阿祖。诺儿,把他许给你做小夫郎可好啊?”
诺儿一听就摇头,一本正经道:“婚姻大事,岂能儿戏。”
贺阿伯嘿地乐了:“你这小鬼头还知道这个呢?”
“不过阿爷同你说,这事情可不能这么算。好哥儿就那么几个,不早点下手,都叫别个抢走了。那诺儿怎么办?”
诺儿仰头看阿父,见他笑眯眯的看自己热闹,只得自救道:“我阿么说,我生得好,长大了哥儿看见我都要走不动路,才不会被人抢走。”
贺阿伯听得哈哈大笑,“你这小鬼头,还真是不谦虚!”
贺林轩和他喝了一杯,笑道:“阿伯,这事且放一放。诺儿年纪小没有定性,哪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还是等他长大些,自己能做决定了再说。”
他真是怕了这些“指腹为婚”“娃娃成亲”的古人。
且不说别家,他瞧着何谚两口子是真把定亲的事情当成了正事,并非等闲说笑。
最要紧的是,李文斌也十分意动。
尤其是有何谚和蓝氏珠玉在前——当年何谚才七岁,无意中看见未满周岁的蓝氏的花菱。这位打小读圣人书的正人君子,当即便说日后要娶他,对他负责。
恰巧何老爷子对大蓝氏深怀遗憾,也乐见其成,婚约就这么定下了。
从此二人青梅竹马,鱼传尺素。
听说蓝氏的名字都是何谚取的。
李文斌私下里便和他说,能够心无旁骛地守着彼此长大,十分难得——听得出来,他很有些向往。
贺林轩却觉得,何谚和蓝氏的感情是不可复制的。
他们之所以能被传作佳话,归根结底是因为何谚太早慧,读书读得脑子一根筋,没有那些花花心思。
更重要的是,他心有丘壑,事业心重。
而蓝氏体贴温顺,从来都是默默支持,不多言语,这才能得一个圆满。
他却不愿诺儿也是这样的活法,不想过早地用一份责任束缚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