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方正心眼里闪过一丝失落,但也知道他去做的肯定是大事,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我在村里混得可好了,村长还说今天带我收萝卜呢!”
“行,你厉害。”
何星洲一挥手,在他目送下走远了。
方正心叹了口气,回到院子,怎么看怎么空旷冷情,去后院把鸡给喂了,他往村中心走去,正好撞见过来找他的人。
“大队长?你怎么亲自来了?”
“这时候大家都忙着呢,快去吧,我带你去田里。”
在农家人心里,凡事都没有地里的产出重要,漠北气温低,可以说冬天能不能吃上两口菜,全看地里萝卜白菜的收成了。
所以他一点闲话没多说,直接把方正心带到了田里,时间还早,北风呼呼刮着,村民们冻得脸色发红,但脸上的喜悦半点不少。
牛婶子见到他,连忙招呼起来:“小方,你过来了,真是好孩子,过来这边!”
方正心走了过去,接过他手里的箩筐,背到肩上,运送到田埂上的木制推车上。
众人见他一来也不说话,默不作声主动干活,心下都很满意,比起偷奸耍滑的,农村人显然更喜欢踏实肯干的年轻人。
村长年纪大了,大家自然不会让他下地,过来只是起个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在田埂上吸着烟袋,见大队长路过,咳了两声。
宋建业知道,他老叔又有话要交代了,连忙停下手中的纸笔,作洗耳恭听状。
“你看看那些知青。”村长用烟袋遥遥一指,点在另一块田地上,那里也有不少年轻人,不过一边干活一边喊着冷,拔两根萝卜就要休息,嘴上吵得凶,效率却极低。
大半天了,还没收掉两分地。
两块田地对比太过惨烈,宋建业也有些不满,以为老叔是看不惯那些人的作风,保证道:“老叔放心,我这就去说说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母胎solo至今,感情戏苦手,要是朋友们觉得哪里尬住了请多担待,本人实在没有经验。
除夕夜快乐,今天应该还有一更。
第35章 年代文里开超市(6)
“谁跟你说这个!”村长用烟袋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当初是谁说小方来历不明,不想让他进村来着?你看看,到头来还是你走了眼。”
说完,他把手背在身后,摇摇晃晃走远了,嘴里还念叨着:“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之类的话。
“这老小子。”
宋建业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有些无奈,转头望向在田里大喊大叫的知青们,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
这批知青上半年就来了他们村,知青办的人说是让他们这些城里的孩子接受教育,宋建业不明白自己这乡亲们都没几个念过书的穷地方能教他们什么,但上级既然下了命令,他就把人领了回来。
当天晚上就安排他们住进知青点,之后让村民教他们种地做饭。
可大城市的孩子哪里会干活,见乡亲们态度好,更是不当回事,经常偷懒。
有这么几次之后,村民都不想去教他们了,宋建业也不会为了那些人耽误村里的活,也不再管他们。
心想反正等发粮食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他原以为知青都是一个样,一听方正心还是京都来的,更是不大乐意,没想到他老叔倒是上了心,亲自跑腿办事,把房屋身份都给人落实了下来。
现在来看,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他老叔当了大半辈子村长,看人的眼光没得说,他不服都不行。
地里的活不多,大家一起干,气氛热闹之下,手上仿佛都没有那么冷了,方正心背着筐子,看着有些孩子在地里挖土,双手冻得跟地里的萝卜差不多,于心不忍,临时想到了一个主意。
“阿伯婶子们,你们只管把萝卜□□,别的不用管,让半大小子们去把地上的萝卜收集起来,堆成小堆,我再把这些送到上面去。”
牛婶子眼睛一亮,她家小孙孙也在挖土,早就心疼了,连忙附和道:“我看这主意不错,大队长,要不咱试试?”
宋建业明白方正心的心思,也没拦着,把村民的工作重新分配了一遍,哪些人挖白菜,哪些人把东西运送到库房,分工到人,各尽其职,谁偷懒了一看就知道。
村民也都听指挥,按照方正心的办法来一遍,果然快了不少。
那些孩子摆脱了泥土,只是去捡萝卜,走动间起码能暖和一点,小脸上的气色好了很多。
在地里一直干到下午,这块地里的收成终于入了库,宋建业知道大伙辛苦,拍了拍手,鼓劲道:“今年收成不错,下午大家伙再使把劲,把另一块地收完,咱冬天可就不缺吃的了!”
他这是夸张的说法,这个年代的冬天,哪有不缺衣少食的时候,混个半饱都是不错的日子了。
不过村民乐意听这个话,想到家里每个人能多吃几口,嘴角止不住地笑,精神瞬间高涨起来,还在比赛下午谁第一个到。
牛婶子邀方正心去家里吃饭,被他连忙推辞了,这年头,粮食比什么都重要,他实在做不出那么厚脸皮的事。
“不用了,婶子自己多吃几口,就当是帮我吃了。”
“瞧你说的,你才多大,能吃多少?”
方正心暗道我可吃得不少,顿顿还有肉,面上坚定拒绝了这事。
牛婶子见他没客套,也没坚持,和他打了招呼就回去做饭了。
回到院子,方正心把昨天晚上的饭菜热了热,自己一个人吃了精光,又喂了鸡,看了会书,看时候差不多了,拿上东西去了田里。
下午收白菜地,流程基本复制上午的来,不到傍晚,地里就规整得差不多了。
宋建业交代了一下明天分冬菜的时间,就让他们解散了。
“各位婶子别急。”方正心来到牛婶子和她那些小姐妹身边,拿出了手套和冻伤药膏,“我初次来村里,还多亏了婶子们照顾,这些东西算是谢礼,你们一定要收下。”
“哟!这么好的料子!”
牛婶子吓了一跳,下一秒就被强行塞了一双手套和一管药膏,其他人也都有份,就是没有药膏了。
花婶子将手伸进手套里,摸了半天,啧啧感叹道:“真是好东西,一会就暖和了。”
“这药膏是哪里买的,城里了见不到这好东西,管子是铝做的吧?”
方正心汗颜:“是我从京都带回来的,听说是老外用的东西。”
村里人也没怀疑,在他们的见识里,洋人不好,但东西都是很好的,又贵又新颖,平时见都难得一见。
牛婶子反应过来,连忙把手里的东西推了回去,“不行,这些都是好东西,你留着,哪能这么败家!”
方正心没接,反而无辜道:“婶子,几十双手套呢,我哪有那么多手戴啊?我又不是蜈蚣。”
众人被他逗得笑了起来。
好说歹说,方正心总算是让她们收下了礼物,包括那几管冻伤膏,简单交代了功效之后,说是能治疗冻疮冻伤,村民们都很感兴趣。
“药膏就留在牛婶子家里,谁家需要谁就去借。”
手套就算了,还可以说是批发,药物,尤其是西药,在这时候可值钱,没有关系都买不到,他就算帮助别人,也不能太暴露自己。
牛婶子大手一挥,包揽了下来,等着她的姐妹们,“这东西精贵,大家可都悠着点用,我都盯着呢。”
“放心吧,就在你眼皮底下用,谁都带不走。”
“十里八乡谁不知道你的厉害,那个吃了豹子胆敢糊弄你,不怕被你扫把砸出去啊?”
一堆人簇拥着方正心,说说笑笑走远了。
而人群外围的知青们,因为没干多少活,被村人天然排挤了出去,显得和这个村子格格不入。
“他是谁啊,之前好像没见过。”说话的知青叫王夏,来自偏南方的城市,体型娇小,所以平时颇受照顾。
“听说是新来的知青。”有男知青酸道,“还是从京都来的,可有来头了。”
“他不住知青点?”
“人家有新房子住,过来干什么?看看,就在北边,全新的砖瓦房,刚刚修好没多久,修屋的时候全村人都去帮忙了。”
刘泉可谓是知青中对方正心意见最大的人,原因也简单,他家境普通,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但他在学校就是风云人物,消息灵通,听说下乡的青年还有机会申请回去,或是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
所以他一到村里,就卯足了劲想在大队长面前表现,又找村民套近乎。
他本以为自己能和村民说上话,就是受到优待,胜过其他人了,没想到新来的知青三言两语间,和村民完全打成一片,可不显得他之前营造出的亲密都是假象吗?
王夏眼珠子一转,旁敲侧击道:“咱们不是来受教育的吗?他这样明目张胆,也不怕被人举报?”
知青中有人眼睛顿时就亮了,王夏将每个人的神色看在心里,暗自得意。
举报这种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事情,她从来不会亲自去做,只要稍稍暗示,自然会有犯了红眼病的蠢货帮她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