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回眸已半夏)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回眸已半夏
- 入库:04.10
“小包子去给弟弟念书了,不然弟弟一会儿该哭了。”
黎锦去洗澡的时候,秦慕文也跟了进来,他脸色微红,说:“你刚刚说前几日都没好好洗澡,我给你搓背。”
黎锦挑了挑眉,道:“多谢夫郎。”
秦慕文看着他眼中的笑意,更加羞涩,拿着布巾,一下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最后也只是鼓起勇气,不轻不重的力道落在那被水珠冲洗过的背部。
小包子在院中疑惑:“爹爹洗澡也要阿爹帮忙吗?小包子都可以一个人洗澡了。”
小茶:“……”
小山豹眨阿眨那双与小包子、更与黎锦一模一样的双眸,里面被天真填满,不明白大哥哥在说什么。
=
黎锦在家里才住了不到十日,八月初,一行人就得去贡院赶考。
秦慕文与小茶紧赶慢赶,缝制了布料较为厚实的单衣。虽说如今正值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阶段。
但听闻贡院号房周围杂草很多,再加上地基打的低,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风寒。
毕竟这些考棚三年才被用一次,平时鲜少有人打扫。
黎锦之前还听说过有考生被蛇咬死,等到一场考完,尸体都臭了。
为此,黎锦在自己打算带进去的东西中添加了雄黄。
毕竟号房就那么大,还有两块木板阻隔人的行动,关上门后,一个七尺的男儿指不定真的拿那种动物束手无策。
入帘上马宴后,黎锦和其他人才知道此次主考官的名讳。
不是去年正科监考本省的考官,而是隔壁省的,看来这也是为了提防有人买通考官,在时间这么紧急的情况下,陛下都让考官调换了监考省份。
要知道古代交通不便利,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快了可以十几天走到,慢了的话得一个月。
四月那会儿才决定开恩科,这才八月初,考官们就迅速的变更了。
此次到底是恩科,参加的人数只有往年正科人数的八成,也就是两千五百人左右。
幸好黎锦一行人到的早,找了一家位置不错的客栈。
后面几日到的考生已经完全找不到有空房的客栈,要么与之前相熟的秀才挤一个屋,要么就自己去城内找人家借住。
有位老者实在来得太晚,最后只能在外城和衣找个偏僻的角落休息。
结果第二日醒来,发现身上值钱的行当都被偷了。连回去的盘缠都没了。
他哭诉着去府衙说这件事,但谁也不能保证短时间就抓住那小贼。
黎锦当时就在旁边的小摊上吃鸡汤面,觉得这老人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
最后他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好象是当初县试的时候,大家同在一个考场。
当时还听他感慨过,‘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考上秀才’。
过了会儿,黎锦听到有人问他籍贯,老人他说自己是宁兴府人。
黎锦已经大概确定,这人十有八九就跟他一个考场了。不过他记得这人当时落榜了,应该是后来老人家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又考中了。
黎锦掂量着兜里的碎银,打算趁人少的时候给他。这时候能帮上一点是一点。
老人考了一辈子科举,总算到了秋闱的节骨眼儿,要是因为没钱买笔墨而名落孙山,这就未免太过凄惨。
周围宁兴府的考生居然还不少,有人甚至说:“我在内城找了一家和善的住户,你若是不嫌弃,就跟我合住,钱我也不收你的。咱们到底是一个府城来的,互相帮衬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老人家出场见66章后面几段,落榜了的】
第121章
宁兴府的学生们自发把这位老者送到内城,避免老人再次被窃贼盯上。并给私下里他留了些银子,或者能用到的笔墨。
不过既然在内城,那也会相对安全许多。
眨眼间就到了八月初八这天,黎锦、潘又丰、吴卫一大早就起来,拎着昨晚已经收拾好的书篮,前往贡院门口。
黎锦上辈子听说过江南贡院门前就是一条缓缓流淌的秦淮河,对面则都是青楼。
虽然那是在南方,他们北地这里的水路并不是很多,但勾栏院却也十分类似。
黎锦前几日去踩点的时候,就能闻到贡院不远处小楼内飘散来的胭脂香气。
同行的秀才们有些蠢蠢欲动,但一想到马上就要参加秋闱,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心思。
但依然有人把持不住,先去勾栏院快活了几天,等到初八这天早晨,才草草的收拾衣服和书篮,前去考试。
夏日天亮的早,黎锦刚到贡院门口的时候,天色还很暗,他才等候了没多久,远方就渐渐泛出鱼肚白。
不一会儿,天色就大亮了起来。
周围小楼里,有姑娘打开窗户,眺望下面的秀才们。
年纪太大的不看,太矮的不看,专挑那些身形高大、头发浓密的秀才看。
“姐妹们快看,那位是不是钱秀才?”
“哟,可真是呢,钱秀才在我这儿住了三日,我哪会不认识他。”
不过,她们说话的声音也传不过来,一是离得远,二就是她们也不敢高声喧哗,毕竟这可是贡院门口。
秋闱搜身搜的更加一丝不苟,不仅脱光了衣服,还得让秀才们光着从一门走到二门,这就避免有人把夹带藏在肛肠内。
毕竟秋闱给每个考上都分有一个号房,关上门就算你想光着膀子答卷都没人管。
只是偶尔会有考官巡查,若是从洞眼里看到考生光着膀子,怕是会掉印象分。
一门到二门之间也就十来米,那些走路忸怩,或者大步走路从后面掉下来东西的,全都被拉出去处理了。
而其他检查合格的秀才,还得摘下发冠或者方巾,检查头发内是否有夹带。最后还一一检查了耳朵,嘴巴,鼻孔,这才放行。
黎锦所在贡院号房的排布是按照天地玄黄排下来的,黎锦运气好,分到了地字头。
此前他、潘又丰和吴卫买了贡院的地图分布,已经知道整个贡院呈四方形,中轴线就是考官们住的地方,而从中轴线往两旁分布,就是按照天地玄黄等顺序排下去下去,四个边角都是茅房。
地字头距离考官的住所很近,黎锦又在地字头中部,那就距离茅房很远很远。
黎锦松了口气,说实话,要是把去年陆长冬的那种情况放在他身上,他指不定到最后也答不出来题。
黎锦领了自己的号牌,跟在检查通过后的秀才们身后站定。
等到所有人都检查完毕,这才可以一一进入号房。
号房内除了两块木板,就是一个炭盆和一根蜡烛。
纵然黎锦早有心理准备,但进去的一刹那还是觉得十分挤。
他不胖,身材也不算壮,只是有点高,腿长,进入号房后,关上门,只感觉束手束脚。
黎锦放下书篮,跨过一块木板,站在号房里侧。等到试题和答卷发下来后,他直接把原有的的炭火和蜡烛也都放在靠门的地方。
反正现在门都锁了,一时半会儿他也不会去茅厕,还不如给自己多腾出一点地方。
秋闱期间,炭火是用来做饭的,而等到明年春闱,那就一半做饭一半烤火了。
黎锦摸了摸墙壁,发现这都是木制的,他顺便祈祷一下希望考生不要半夜生火,不然一个没注意烧到了墙,很可能引起火灾。
黎锦把雄黄仔细的在自己号房洒一圈,又把一块木板拆下来架在墙上凹下去的地方,权当桌子。另一快木板就用来坐,但这样其实腿很难伸展开,不过这时候也只能忍。
黎锦他拿出笔墨,一边磨墨、一边开始琢磨考题。
秋闱连考九天,对考生的意志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现在还早,天气也不热,黎锦把夫郎缝的那件较为厚实的单衣脱下,叠好放在书篮里。
此次秋闱说过考生不得穿棉衣,最多穿两件单衣。
秦慕文就给黎锦准备了一件薄的,白日穿,另一件比较厚,晚上可以盖在身上。
黎锦已经计划好,每天早晨都是脑袋最清醒的时候,他得沉着这个时间段写好文章。
等到中午那会儿日渐炎热,木板房子又不吸热,指不定会让人昏昏欲睡。就连黎锦都不敢保证自己那时候的思维状态。
秋闱的第一场很是重要,很多考官只凭着学生第一场的文章来决定录取与否,把后面两场当成走过场的陪衬。[注]
但这也不绝对,有的考官很看重学生辞藻的华丽程度,这也是个人习惯问题。
不过再怎么说,第一场考试都尤为重要。
黎锦先拿起考题开始看,第一场要做的题目有七道,其中四书题三道,五经题四道。[注]
这三道四书题是全部考生都一样的,而四道五经题是让考生从二十道题目里选择四道作答。[注]
黎锦先把题目都扫一遍,挑出一些既能展现自己才学,又不会触及高位者利益的题目。
当时他还在跟万云互相修改策论的时候,两人就讨论过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
比如当心皇帝熬死了兄长,五十多岁才登基,而不是把皇位让给年轻的皇子们,这个做法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