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会很轻易地,被郑少华的小手段感动到——明明她不是那样容易感动的小女生。
她也会很轻易地,被他人的谎言欺骗到——明明她的逻辑和推理能力都是一流,性格也是十足的多疑。
一个在职场上拼搏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绝不可能是那样糟糕的脾气。
即使真的那样糟糕,也绝对可以有效地控制住自己。
但是刘予玫真的无法自控,她曾经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脾气,却一直有心无力。
她的记忆力、反应速度也在不停地下降。
这一切,都让她心慌。
刘予玫无法对任何人诉说她的不安与惶恐,因为在别人眼里,她是那样的聪明能干,甚至胜过了许多男人。
不知不觉地,刘予玫放下了捂着脸的手,那一瞬间,仿佛她消失已久的冷静又回到了身上。
“不知大师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谢安歌微笑,“孺子可教也。”
现实中,病榻上的美人也渐渐睁开了秋水般的眼眸。
****
没几天,皇帝下旨,封大皇子梁栋为康亲王。
两道赐婚的圣旨,也奔向了沈府与何何府。
沈志诚一脸喜意,他的妾室和庶女明明不喜却硬是装出了一副喜悦的模样。
而沈月茹,在得知多了一个侧妃之后,原本有些愧疚、窃喜的心,一瞬间冻住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世间男儿皆爱美。
何府在接到圣旨后,则是有些莫名其妙,之前他们一点消息也没接到。
大将军是梁太宗的心腹重臣,曾随圣驾征战天下,南梁的建立有他的一分功劳,他的威名堪称震慑邻国、坐镇本国的定海神针。
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
为了保住阖府的平安富贵,大将军早已将虎符交给了皇上。如今,天下兵戈止息,南梁承平日久,武将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大将军令府中的第二代往文臣的路上走,他的长子最为出色,如今已经是兵部侍郎。
大将军府的第三代中,只有何明珠一个女孩,原本大将军已经相好了世交的一个子弟,只是怜惜何明珠,才打算多留她几年,没想到一道圣旨将他的打算都打乱了。
何明珠的母亲柳氏对这桩婚事极为不满,大皇子本来就风流韵事一大堆,并非良人,又被封亲王,与大位无缘。日后新帝即位,还不知有怎样的未来。
在她看来,自家宝贝女儿就是亲王正妃都做得,如今只能做一个侧妃,可真是委屈死了。
不幸中的幸运是,正妃是女儿的表姐,二人关系也好,入了府也不必担忧受正室磋磨。
不管心中有多不情愿,为了女儿日后能过得舒坦些,柳氏还是积极地准备起了嫁妆。
柳氏打何明珠小时候就开始攒嫁妆,到这个时候何明珠的嫁妆已经非常可观了,有房契地契、铺子、各式家具摆设、布料衣裳、金银首饰、药材香料、陪嫁仆人等。
柳氏还打听了沈月茹的嫁妆有几抬,何明珠身为侧妃,哪怕她跟沈月茹关系再好,在明面上嫁妆也不能超过正妃。
总而言之,柳氏忙碌起来了,就没空再抱怨了,何明珠也松了口气。
没过多久,何明珠就被娘亲关着绣嫁衣,还要绣各种小物件方便到夫家送人。以她本人的理解,就是用来秀一秀她的贤惠。
虽然她并不太明白,在有绣娘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这些绣品秀一秀她的贤惠,意义何在。说的好像堂堂亲王府差她这一点贤惠一般。
这些想法,何明珠也只敢在心中腹诽,要是被她娘亲知道了,她的好日子就完蛋了。
——好吧,何明珠之所以这样想东想西的,就是因为她现在很尴尬。
梁栋和沈月茹才是一对,她这样子插进来,在现代就是不要脸的小三,尽管她是被动的,但良心一直在隐隐作痛,以至于她不敢跟表姐写信联系。
梁栋在得知两份赐婚圣旨后,先是大喜,随即脸色一黑,怒道:“欺人太甚!”随即展开了报复。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天使,笔芯(╯3╰)
读者“央芷”,灌溉营养液 1 2018-08-24 23:30:13
1
第46章 和尚21(修改)
梁栋的报复来得迅疾而狠辣,几个皇后拉拢住的官员被各种机缘巧合,拉下了马。
然而,没过几天,新的赐婚圣旨便下来了。
不过男主角换成了梁逸文,同样是一正妃,一侧妃。正妃是靖安侯的孙女张氏,侧妃则是沈月露。
靖安侯原也是战功赫赫的猛将,是何大将军之前的南梁军神,也是南梁立国以来唯一凭借战功封爵的武将。只是他功高盖主,终究招了梁太宗的眼。
这靖安侯倒也是个妙人,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不妙,在皇帝封无可封之前用战功求娶了宗室中最为美貌的长安县主,博得了情深的美名,随后哪怕自己仍值壮年,还是渐渐从军中退了下来,将更多的机会留给了新起之秀,同时成全了皇帝的心思。
梁太宗得了个善待忠臣的名声,提拔了更多的将领,又平衡了兵权,渐渐坐稳了江山,对跟着他打江山的老臣便多了几分宽容。
二人可谓是君臣相得,丹青留名。
人的名,树的影。靖安侯府虽然低调,连子孙做人也十分谦逊有礼,但只要靖安侯一日不死,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就依然存在。
谁也不敢打包票,那些实权将领不会卖靖安侯面子——毕竟他们曾经大多是靖安侯的属下。
靖安侯治军是出了名的严明,也是出了名的爱护将士如爱护子弟,因而很受将士们的爱戴。
可以说,只要他发话,很多将领都会卖他面子。
这样一来,梁栋的正妃是皇帝心腹大臣的嫡女,侧妃是大将军的孙女。
梁逸文的正妃是靖安侯的孙女,侧妃是梁栋正妃的庶姐。
看起来,从娘家势力上来说,两个皇子势均力敌。
而实际上,庆文帝也有他自己的思量,他感到自己在慢慢衰老,眼睛不如年轻时明亮,精力也不如年轻时旺盛了。
长子是中宫所出的嫡长子,在身份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尽管他私德有亏,行为不端,却依旧是许多迂腐文人心中的新帝首选。
更不要说,在许多文人骚客心中,风流乃是男儿本性,不算得什么。
皇后身份不行,之前看起来是好处,在要为幼子铺路时,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坏处了。
因此对梁逸文的婚事,皇帝亲自过问,是万万不敢糊涂的。
当今天下虽承平已久,但南梁北拒北齐,南抚百越,东临大海,西顾吐蕃,实在称不上是安稳,因此兵权就显得格外要紧。
靖安侯就是皇帝给儿子准备的,帝国最锋利的矛,最坚固的盾。
更妙的是,也不知是不是靖安侯真的对那位长安县主上了心,这些年来只守着妻子过,以至于子嗣不丰,膝下只有一根独苗苗,孙辈也不过小猫两三只。
日后新帝继位,要施恩也容易,封侯赐爵都可,也不必担心不够赏赐。
物以稀为贵,子孙少了,长辈才会更加上心,不是吗?
庆文帝倚在榻上,一个小宫女替他敲着腿,闭着眼睛,在心中慢慢地捋着思绪。
何家的孙女贵重,靖安侯的孙女更贵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了靖安侯,何大将军便不算得什么了。
至于沈家,沈志诚只有一个庶子支撑门户,沈月露虽为庶女,但有亲弟弟支持,也不算辱没了逸文。
至于长子,妻家势弱,心爱的妻子却是逸文的大姨子,足以保他性命。
如此一来,长子纵然不能继位,只要他留下遗旨,想来分封一地,一生富贵当是无忧的。就算是下了黄泉,他也对得起老妻了。
这样想着,自觉考虑得十分周全,近来越发觉少的庆文帝慢慢地睡着了。
对那群庶出的儿子,他是一点也没想起来,仿佛都是从哪个垃圾堆里捡来似的。
大太监章愉的徒弟打个手势,命捶腿的小宫女下去,亲自守着庆文帝,眼也不眨。
床榻旁边的三足镂空螭兽香炉中点了上好的熏香,轻烟袅袅,静气凝神。
整个宫殿里太监宫女加起来足有几十人,却硬是营造出一种只有皇帝一人的寂静环境。
庆文帝一片慈父心肠,他的两个儿子却一点也不领情。
梁栋得知消息后,虽然嘴角还是翘着,折扇还在摇着,但眼里的笑意一丝也无,浓密的眉头压了下来,衬得眉骨锋利,眼神冰寒,带着一股压抑的怒气,整个人气压低得可怕,与往日里那多情的模样简直是大相径庭,要是庆文帝见了怕是都会怀疑自己的眼神。
幕僚们对大皇子脸色的变化无动于衷,显然是早已知情。
庆文帝这一番安排,着实是出人意料。
因为他本来就不是梁太宗心目中的储君人选,上面一水儿的能干哥哥,平时总是被忽略,性格里就难免带着一股软弱,哪怕是当了皇帝也没能改过来。
“这种直接给重臣下旨赐婚的事,陛下可从未做过啊。”一个摇着羽扇的中年幕僚拧着眉说。
平时也有大臣为了体面,和亲家商量好了,请庆文帝下旨赐婚,这和庆文帝直接赐婚可是完全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