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肃还没想好用什么话拒绝,李昕伊走了出来,手上拿着画。
“你看看,可还合你的心意?”
第20章 不速之客
吴肃说要黄牛图,李昕伊就真的跑去吴阿公那里,画了一张黄牛姑娘的肖像画。
画上的黄牛还是吴肃记忆中的模样,褐色的皮毛,琥珀色的牛角。它没有低下来吃草,而是顺着牛绳,看向牵牛的人。
吴肃也顺着牛绳看过去,那个牵牛的少年在画外面,笑吟吟地看着他。
倒是在牛的前方,有一个灰色的身影,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望向远方。青山如黛,乌云层层。离得近些,仿佛能闻到水润的,带着云烟之气的味道。
这一远望,一回顾,相得益彰,别有意趣。
“你画得越发好了。”吴肃真心实意地夸赞道。
“过奖了,当不得。”李昕伊下意识地谦虚道。
“真的很好。”吴肃又一次强调。
李昕伊才想起来这不是在墨泉阁,他不必客气地谦虚。
“你喜欢就好。”心里却想着放在箱底的双鱼玉佩。
这时,吴肃从怀里摸出一枚玉佩,放在李昕伊手掌上,自己却拿着画走出去了。
李昕伊愣了下,掌心握住还带着温度的环形玉佩,没明白吴肃是怎么个意思,连忙叫住他。
这边吴肃和李母道别后,已经走出去了。
李昕伊追了上去,拉住他的衣袖。
“等等,吴肃,这个是什么意思?”李昕伊捏着玉佩,递到吴肃眼前。
白玉质地,莹润光洁,玉上雕着蟠螭纹,旁衬卷云纹。绝不是什么随便的玉器。
吴肃看着玉佩,抿了抿嘴唇,最后道:“想送你,就送了。”
“不是因为我送了你画?”李昕伊问。
“不是。”吴肃回道。
李昕伊不知道说什么好,吴肃朝他点点头:“天暗了,我先回去了。”
看着吴肃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李昕伊才捏紧了玉,往回走。
李母唠叨着:“这孩子,也不肯留下来吃过再走。”
李昕伊笑了下:“没事,阿娘,我正饿着呢,多出来的饭我吃就是了。”
李母道:“正是要吃个七八分饱才养生。今天算了,以后不许吃撑。”
李昕伊道:“是,阿娘。”
李家门前的梧桐树叶掉光的时候,皇帝驾崩了。
皇帝病得突然,一直被太后控制着。直到驾崩,他都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甚至连伪造的都没有。
皇位由谁来继承?这成了一个冲突的难题。
京城里风起云涌,最后“废太子”和“太上皇”结成了父子联盟,在镇朔大将军,宣府总兵施信,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赵元未,司礼监掌印太监徐充等人的支持下,“太上皇”复辟,荣登大宝。
李昕伊只是一农家小民,每日安安心心作画,朝堂之事与他关系不大。
只是,卫首辅的落败意味着吴家之前投的钱,大半都落了水漂。
其实自从今年入夏以来,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已然不太乐观。
吴父已经连着两晚没睡了,据说卫老先生以谋逆之名被斩于菜市口,其门生和故交贬的贬,流放的流放。
吴父很担心自己的茶叶生意是否会受到影响,以及同为景宁县的举子,会不会遭遇圣上的厌弃。
可惜吴家在京城没有人,现在消息闭塞,什么都做不了,吴父恼恨不已。
本来秋闱是在今秋的八月,但是皇帝许久不露面了,今年的乡试是否能正常进行还是个未知数。
果然,一直到八月末,贡院的大门也不曾打开。
之后,皇帝就驾崩了。
吴父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好斗心”,每日托人奔走,希望能保住自己的家业,顺便打听圣上会不会有意向开恩科。
身为当事人的吴肃倒是淡定的很,每日只是照常读书做文章,一点也没有焦灼之意。季时英见了暗暗点头,能沉得住气,不浮躁,就一定会有作为。
赵元未有从龙之功,在“太上皇”复位之事上,功劳颇多,圣上欲升其为兵部尚书,入内阁。但是赵元未深谙“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自请外任。
皇帝刚登基,朝堂经过清洗之后,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但是赵元未执意外任,惹得皇帝非常不高兴,只封他一个参议,打发到浙江去了。
圣上到底是顾念旧情之人,不久之后,升赵元未为参政,理军务。
第二年春,圣上下诏开恩科,八月各省省城举行乡试,次年春在京城举行会试,广揽天下贤才。
三月末,墨泉阁管事刘诲来信,说赵大人在杭州府任职,他要去杭州府新开一个分阁。处州府墨泉阁的管事将由钱书替任。
刘诲在信上委婉地说道,他希望李昕伊能在空闲之时往杭州住上一段时日,或者寄一部分画作过来,邮费他来付。
李昕伊猜到在杭州府肯定不能像在处州府时那样,要求所有的文人墨客都将字画送去墨泉阁卖,墨泉阁从中抽取佣金。
甚至于赵元未未必能压得住地头蛇。
李昕伊想起这些日子作的连环画,是一段经典的三国故事“赤壁之战”。
景宁不是不能卖连环画,但是就他所打探到的行情,能给出的价格他都不太满意。
《西厢记》便宜卖,他就认了,但是《火烧赤壁》还要贱卖,他就真的不能忍了。想想这些日子他抓掉了多少头发吧。
这个时代没有霸王防脱,无论如何,新作的钱必须要对的起他掉的头发。
于是在给刘诲的回信中,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新作,如果有新的合适的题材,欢迎刘诲给他提议。
刘诲的回信还没有到,这一日,李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来人三十左右年纪,头戴武巾,身穿战袍,骑着一匹体格健硕的黑马。
李昕伊大为奇怪,第一反应来者是要替文同知给他一个痛快的。
因为李母还在家,李昕伊只能壮着胆子迎了上去。
“阁下有何要事?”李昕伊强作镇定地看向来人。
来人下了马,回道:“这里可是李先生家?”
梧桐村姓李的人家只有一户!
李昕伊稳住自己的声音,凛然道:“小人正是李心一,这里是小人的寒舍。敢问阁下前来,可有要事?”
来人露出了一点笑容,道:“那就是了,某是奉赵大人之名特地来谒见先生的。”
李昕伊迷惑了,一时想不起来自己得罪过哪位姓赵的大人。
但他还是说道:“那请大人将马拴在树上,随小人进屋吧。“
见过礼后,李昕伊问道:“敢问大人尊姓大名?”
来人说:“某姓方,名均,表字正则。先生可唤某正则便是了。”
李昕伊说:“当不起方大人一句先生之称。”
方均却说道:“赵大人命某前来,是想请李先生出山辅佐。”
李昕伊心想,他一个画画的,什么时候能用“出山”来形容了。
于是惶恐不安:“小人只是一介无名画师,无才无德,不知赵大人需要用到小人什么?”
方均掏出一封信来,递给李昕伊,“这是赵大人命某亲自交给李先生的。”
李昕伊看到信封上笔势刚健的字迹,眼皮跳动了两下。
等到拆开信,扫一眼落款,终于想起了赵元未来。
赵元未在信中盛赞西湖之美,灵隐之妙,将杭州府各地的景色罗列了一遍。毕竟是进士出身,文采那是没得说的。
通篇看下来,简直把杭州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人间仙境。
要不是李昕伊上辈子就是杭州人,差点儿真的就被说动了。
绘画需要写生,需要美景的熏陶,杭州确实是个好地方。
李昕伊看完信,对方均微笑了一下,说:“方大人中午留在寒舍用餐吧,小人母亲宰杀了母鸡,正炖汤呢,方大人留下来用些吧。”
方均没拒绝,留下来和李昕伊一起用了午饭。
李母因是寡居之人,不方便见外客,自己躲在厨房里用完了午饭。
李昕伊心里有些不大高兴。
午饭后,李昕伊对方均道:“劳请方大人稍候片刻,小人这就给赵大人回信。”
方均点头应了,李昕伊于是回里屋给赵元未写回信。
家里的四只狸花猫以一种微妙的角度围住了方均,看起来只要方均稍有异动,猫爪子就能毫不客气地挥上来。
方均看得有趣,想上前摸一摸其中一只的脑袋,只见那只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上了柜顶,虎视眈眈地盯着方均。
大黄狗寸步不离地守在厨房门口,李母就在厨房里。
方均只好无聊地打量着室内的陈设。
从外面看,李家的房子和别的屋舍没有什么不同。
黛色的瓦,青色的墙,小小的院子里是一洼菜畦,门外栽着棵梧桐树。
进来一看,里面也没什么不同。
按理说李昕伊是画画的,屋内好歹挂着一两幅自己的画作吧。但是没有,墙上光秃秃的,角落里还挂着一两件农具。
再看摆设,一张四方木桌放在西墙边,对面竖着木质的柜子,柜顶上一边蹲着一只狸花猫,算是难得的装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