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不做极品 完结+番外 (麻辣笋)


  章树回过神,捧着李木槿的脸在他脸上飞快地亲了一口,“买买买,多多的买,我们怕是要发了!”
  李木槿默默地想,怕是要疯了。他挣开章树的手,把桌上的钱一扫,又扫进他那个小袋里,转身出门去买秋薯了。
  章树仍然留在原地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之后的事情,等他发现李木槿已经出去了,才忙不迭地跟出去,那么重的东西,可不能让他家小槿儿自己背回来。
  章树刚奔到门口,就见他家槿儿正站在来旺家门口和来旺夫郎说话。
  看见章树出来后,李木槿就对何越说,“越哥,不用了,让阿树进去搬就可以了。”
  他又转头对章树说,“越哥家有三筐秋薯,我都买来了,你去搬出来,记得待会把筐子还给越哥。我再上别人家看看去。”
  李木槿对于一定要买的东西还是很干脆的,这样一筐秋薯,不论个头大小,通通七文钱一筐。要知道,秋薯不比春薯个头大,这样一筐挑挑拣拣出来,最多能卖三五斤,就这人家还嫌个头小,不好吃。
  除非是家里特别穷,把它当饭吃的人家,否则一般人都是平时做饭的时候扔两个进灶膛香香嘴,要么就是放在饭上蒸两个蘸酱吃,谁家也不舍得用大肉来煮它。
  李木槿用七文钱买一筐子,卖的人还是多的,谁也不可能为了这点秋薯跑集市上去,吃又不好吃,当然是卖掉买点别的东西好了。
  在外面随便走了一圈,李木槿就买了六筐回来,钱又花了四十多文,差不多一天赚的都没了。
  章奶奶看着这些个秋薯一筐一筐的搬回来,心里那个愁啊,难不成要拿秋薯当饭吃了?就算是做小饼卖,碾完这么多那胳膊还抬得起来吗?


第49章 酸辣粉条
  一会章树和李木槿回来, 就看见他奶奶正一边搓洗秋薯,一边念叨着什么。
  “奶,您老一个人嘀嘀咕咕什么呢?”
  “没什么, 就是算计一下家里还有多少柴火, 要把这些都煮了可费柴了。”
  “奶, 您别担心, 这回这个用不着多少柴火。您先别洗了, 我去提点热水掺一掺,省的冻手。”
  “不用!井里提上来的水还冒着热乎气呢,那用得着掺热水。你和槿儿累了一上午了,先去休息吧,这些东西我一个人就能洗了。”
  章树和李木槿自然不能看着章奶奶一个人把这些东西都洗掉, 李木槿蹲下去,拿过一个秋薯就开始搓洗, 章树进去端了两条小板凳出来, 一条塞李木槿屁股底下,一条自己坐。
  章奶奶看着两人,抿着嘴巴笑了起来, 他们阿树是个能体贴人的,这个不是说给你多少钱能看出来的, 得从一些平常的小事着眼,这些细微处都能时刻想到你的才是好汉子呢!
  六筐秋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搓洗好的, 直到章爷爷从村里回来, 他们的秋薯都还没洗好。
  “爷, 您干嘛去了?”一个下午都不在。
  “今年的徭役下来了,村长喊我们几个老的去商量呢。”
  每年除了必交的人丁税,田亩税等税收之外,还要服徭役。徭役在朝廷百废俱兴之时,基本上每月都有一次,内容一般是修建河堤,挖山铺路或者建一些官府负责的房屋之类的。这几年也没那么多活干了,未免劳民伤财,这个徭役规定下来,一年两次就行了。
  而且这两次不是同一批人,也就是说,要么你夏天服役,那么冬天就不用去了。百姓们还要种田糊口,所以徭役的时间一般都是放在农闲时候,毕竟田地才是朝廷根本。
  夏天那一批没有轮到章家人,冬天这一批就逃不了了。其实现在的朝廷对百姓们还是挺宽和的,朝廷规定,凡家里有男丁的,必须出一人服役,但是五十五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可以不在这个行列中。
  在章树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去世了,家里一老一小,自然就不用服役了。
  “今年的徭役是干什么呢?”
  “让大家去河道修堤呢,一共十天。说是这两年雨水比较多,怕河水涨的太快,所以得把河堤再修高一些,这也是好事啊。”
  “那今年的徭役还能用钱赎吗?”
  “能啊,一个人二两银子呢。”二两银子赎十天,算起来差不多一百五十文钱赎一天。朝廷把钱定的这么高,意思就是不希望人人都用钱来赎掉徭役,不然还有谁干活呢?
  普通老百姓好些天才能赚到赎一天的钱,自然也不会为了这区区十天花费二两银子。
  但是章树是必须花的,因为他正准备做个生意,而这个生意少了他不行,要是白白耽误这十天,那么对他的计划绝对是有影响的。
  秋薯在章爷爷的加入下,终于在天黑之前洗好了,一家人弯了这么久的腰,差点都直不起来。
  晚饭自然也是凑合着吃的,洗漱过后,躺上柔软的床铺那一刻,所有人都舒服的叹了口气。
  章树搂着李木槿,悄声说着私房话,“如果这个生意能干好的话,我们得请上几个帮忙的人,不能让你和爷奶他们这么累。”
  “我累点是不怕的,年纪轻轻怕苦怕累,老了还能有福享?但是爷爷奶奶确实不能这么累,我看他们二老的腰怕是受不了。”
  “嗯,就看这个能不能成了。”
  ……
  秋薯得先切块,然后再放进磨里磨成糊糊,李木槿拿了一个大木盆,然后里面放上一块不大的砧板,把秋薯放几个进去,直接两把刀一起开剁。
  切出来的块大点小点都没关系,反正还要拿出去磨。
  石磨家里到是有,就是好久没有拿出来用了。章奶奶手脚麻利的倒上几瓢水一顿擦洗,很快这石磨就干干净净了。她把切出来的块拿桶装了,一点一点的放进石磨里。
  章爷爷则赶着家里的牛一圈一圈的拉着磨,其实这拉磨还是毛驴好使,不过他们这里不产毛驴,还是前年有人用船运了几头来卖,基本上都被县里或镇里来豆腐坊的人买走了,一头驴能省好多力呢!
  村里有做豆腐的工具,章树把纱布和杆子都借过来了,然后自家洗出几口大缸,把布套上杆子,吊在大缸上面,再把磨好的糊糊倒在布上面,加一瓢水晃荡几下,就有白白的水从纱布上渗出来,流进大缸里。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等流出的水再也没有白白的浆之后,就可以倒在一边,换另一桶糊糊了。
  几人分工合作,章树时不时的和李木槿换个活干,一天的功夫,洗出三口大缸的粉。当然,这还不算做好了,得等那些粉全都沉淀在底下结成块,再把上面的水舀出来倒掉,才算是成粉了。
  用大锅铲把缸底的粉挖出来,然后再加白矾和热水下去搅成略透明的糊糊,烧开大锅,在上面架个漏勺,舀一勺糊糊倒下去,长长的粉条便从漏勺的洞里滑落到锅中,不多时便能捞出来,放到外面的竹匾上晒干了,这才做成了粉丝。
  这些秋薯里含的粉挺多的,故而三斤左右的秋薯就能出一斤淀粉,而这一斤淀粉就能够出一斤粉丝。
  忙活了两三天之后,他们一共做出了二十六斤的干粉丝。
  一斤干粉丝泡开了大概能做七到八碗的酸辣粉条,章树决定做七碗,这样基本上那些普通的劳力一碗酸辣粉条加一个馍就能吃饱。这样他们还能顺带着卖馍,这也是一笔收入。
  再就是煮酸辣粉条的调料了,花生粒碾碎加辣子一起炸香,再切点酸菜进去,每碗在放上两三片大白菜,浇上一勺子汤,起锅时撒点葱花或香菜就齐活了。
  汤头就用碎骨头熬,一次买个六七文钱就差不多了。
  这样算下来,差不多一碗酸辣粉条的成本价在一文半左右,章树决定卖四文钱一碗,比面条贵上那么一文钱,他们也不会舍不得吃。
  账都算清之后,章树和李木槿第二天又带着家伙出门了。他们和二老说好了,如果今天这个卖的好的话,那就多收一些秋薯回来做粉条,家里花钱请两个人帮着搓洗切块,到时候他们就在县城边上租间房什么的,省的天天都要来回。
  天刚蒙蒙亮,两人就已经看到县城了,这次他们出发的比上次更早,因为河道上干活的人都是早早就吃饭的。
  进了县城之后,他们就径直往城外的河道去,河道上已是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人多不胜数,挑着箩筐的,推着独木车的,穿的好的也有,穿的差的也有。
  大多数穿着棉布衫的都是些行商,从船上下来找东西吃的。穿着粗蓝布衫的,基本都是大户人家的家丁,再一些粗麻布衫的,上面还打着补丁的,就是在这里做活的人。一般穿着绸缎的老爷们是不会下船吃东西的,他们都是叫家丁买了提上去的,更有甚者直接就带着厨子一起出门,根本就不用下来买吃食。
  这次是在城外,牛就不好栓在林家了,于是章树就牵着牛找到河道边上的一个院子,那里有专门帮别人看牛和马的,做了十几年了,信誉方面还是很不错的,牛寄在那还可以喂顿草料,不过就要多花一点钱。
  章树自然是没空去喂牛的,于是花了两文钱把牛在这寄一天,主家给了一块木牌,上面栓了根小绳,又登了章树的名字,才让他走。这样一来,就不怕木牌丢失别人来牵你的牛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