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天行有常 番外完结 (长恨歌行)


  反正上一次异人和燕王喜会面顺便“叙旧”的时候, 燕喜可没有提起自己的这个儿子。
  燕喜的儿子够多,和久不在身边的太子丹相比, 他显然更中意养在自己身边的儿子。
  当年他当太子的时候,心心念念的是让他的父君重视他,但是等到他自己当了燕王,却没有推己及人,他对燕丹这个太子的态度显然是不如对其他子嗣一样喜爱的。
  异人摸了摸下巴, 其实吧, 换位思考一下, 要是异人自己, 估计也得对这个儿子有心结。
  燕喜当年回国的时候, 上头还有老爹、祖父, 为了讨好他们, 天资聪颖的燕丹也被他当作了本钱。
  燕丹是个货真价实的小孩子,和嬴政又不一样, 被曾祖、祖父教导得多了, 自然更为亲近他们, 对燕喜没有对祖父亲近。
  而且华夏人一向是提倡“子类父”的, 男人也更喜欢和自己相像的儿子。
  燕丹的行事和燕喜颇有不同, 他的作态更偏向于其祖父,看到儿子就会想起老爹,燕喜能高兴吗?
  想想自家的便宜爹, 被追封的孝文王,再看看霸气侧漏的儿子,异人觉得,要是自家儿子不是现在这副模样而是和便宜爹嬴柱一个样,他也不喜欢啊!
  泰帝九年,异人派兵攻赵,赵国无奈之下,割城献宝以求和。
  韩魏灭亡之后,赵国和楚国就时时面临着秦国的攻击,楚国还好,幅员辽阔,赵国是真的元气大伤。
  而且异人还很喜欢打感情牌,当年不是有赵国士兵被留在秦国吗?
  现在他们在为秦国作战,而且他们由秦女所生、在秦国出生、接受大秦教育长大的子嗣都是正宗的秦人,作战既卖力又奋勇。
  由赵人归化来的秦人,在这么多年为大秦作战的过程中,也早已产生了归属感,但是赵国毕竟是他们的祖国,既然不得不与赵国作战,那就多劝降一些人,劝开几座城就好了。
  赵王:你们这群叛徒!气死我了!
  好在赵王丹已经死了,现在在位的是赵王丹的儿子赵王偃,而赵王偃从年龄上看,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秦国的锋芒势不可挡,于是赵王偃使出了老招数,割地求和。
  大不了再往燕国打一些地盘下来,只要能让秦国退兵,不再继续往邯郸推进就行。
  为此,赵王偃还献上了当年昭襄王嬴稷朝思暮想的珍宝——和氏璧。
  什么叫做暴殄天物呢?
  就是异人一把和氏璧拿到手,供奉黑帝御前、之后自己赏玩了没多久,就命人将其制成玉玺。
  主体被异人分成了两部分,一大一小,大的那个已经定好了内容,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小的那个,则定为储君之玺。
  玉玺,实际上是御玺,意思就是皇帝专用,看这名字也能知道是秦始皇一统以后定下的名称。
  玺是皇帝专用的印章名称,但是,太子,副主也,所以在用和氏璧造玺的时候,异人干脆命人给储君也造了一个,就叫做“太子之玺”。
  至于后面会不会出现什么太孙、太弟、太叔之类的储君,异人就不管了,太子之玺听起来比储君之玺要顺耳啊!
  和氏璧最后剩下的一些边角料除了碎得实在不成样子的一部分被统一装在锦盒里,长期供奉在黑帝祠中外,剩下被制作成了不同的佩饰,分别是扳指三枚,平安扣两枚——这东西似乎是后世才有的饰品,目前的这两枚都是在异人的要求下做出来的——串珠共十八颗。
  消息传出去以后,列国国君目瞪口呆,泰帝实在太暴殄天物了吧!
  但是异人不这么想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虽然已经定好了内容,但是字还没有动工,其余的倒是都已经做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之玺的字是异人自己写的。
  在别人纷纷传颂泰帝和太子父子情深的时候,嬴政却觉得自己的手痒痒,恨不得一拳招呼到异人天天刮、光洁无比、让他倍显年轻的下巴上。
  传国玉玺的面积和嬴政自己命人造的那个缩水了四分之一,剩下的居然还用来造什么太子玺、佩饰,造太子玺也就算了,但是异人的字儿并不能算是大家,刻在太子玺上……嬴政表示这并不符合他的审美!
  十八颗串珠被异人每人一颗送了自己的王子,除了嬴政以外,正好是十八个人。
  虽然这些串珠很小,但是异人不能继位王位的儿子每人都有份,又和传国玺、太子玺一样同样是和氏璧的一部分,这可是身份的象征,日后指不定这些小小的东西会成为家主或继承人的信物。
  赵国大出血了一次,况且新打下来的,赵王割让的地方已经算是为数不少了,异人又把目光转向了楚国。
  他奉行的政策就是齐头并进,楚国不是地盘大吗?
  他可以慢慢来,一点一点地鲸吞蚕食,把楚国的领土变小,最后几近于无,简而言之,就是温水煮青蛙。
  楚国的地方大,又没有和氏璧这样的珍宝可以“收买”异人,所以最后楚王在仓促之中迁都寿春,几乎是把剩下的地盘都给丢弃了。
  但是被打到国都也不是第一次了,反正楚国的地方大,换个地方继续当做国都,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歌舞升平。
  楚国的面积很大,大秦也是在灭了巴蜀之后,才能够在地盘上头勉强和楚人比肩。
  但是现在,楚国的地盘已经缩小得和赵国的面积差不多了,比之当初,差不多已经缩小了一半。
  楚王这一回迁都寿春,往东迁了将近大半个楚国,这才放心。
  异人呵呵。
  他也没想着现在就灭了楚国,就算楚王不迁都,他也会找个由头息战的,这回楚王迁都了,自认为已经安全了,但是秦楚双方依然还在对峙,异人觉得,不去敲楚王一笔竹杠实在是不合理。
  最后他们定下以云梦泽为界,云梦泽以西——包括云梦泽——的所有地方都交付秦国,而秦军的攻势猛烈,实际上也确实快要打到那里去了。
  作为交换,异人在位之年,秦军绝不攻楚。
  异人看起来正当盛年,而且楚国的地盘本来就丢得差不多了,最后在一番扯皮以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异人的条件。
  大秦占领的所有地方,那些各国贵族大部分还是追随国君一道离开的,但是还有少部分,就这么留在了秦国。
  早在泰帝元年,异人就下令建了一个“太学”,将秦国范围内的所有贵族后代子弟——包括那些由他国入秦的贵族、卿士——都放到那里接受统一的教导。
  既然是由大秦的人□□导,他们学习的都是大秦文字,那么这些孩子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大秦式教育。
  内容大约就是“你们是大秦子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大秦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
  因为太学学子在学业顺利完成,官方鉴定合格之后就能到各地为官,他们的族人也没有反对,于是,一批出身各国贵族却都是大秦铁粉的“大秦未来”就这么诞生了。
  看到了某位小朋友以后,异人就确定,这个政策的效果极为显著。
  玄帝,也就是昭襄王嬴稷在连灭韩魏之后称帝号,而在大秦一统韩魏以后出生的孩子,当然是大秦的子民,张良就包括在其中。
  泰帝十一年,年满六岁的王长孙扶苏没有进入王子学馆,而是进入太学就读,就在那里,太子嬴政遇到了张良——这个上辈子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反秦运动的小先锋。
  张良已经十五岁了,他同样是在六岁那年进入的太学,经过多年教导,张良已经成功地成长为一个“我要为了大秦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好儿郎。
  嬴政:目瞪口呆·jpg
  他是知道太学在这些方面有一手的,但是成效这么恐怖,实在令他惊讶。
  再有三年,张良和他那一批的人满十八岁,太学便会一同为他们举行加冠仪式,仪式上给每个人加冠的人,都是大秦朝堂上赫赫有名的大臣,而天资出众的前三名,将会由异人亲自为其加冠、赐字,然后予其职务。
  正统而完善的科举制一直到宋代,唐末的军阀乱战终结了一切世家之后,才真正地施行开来。
  即使是在秦国,异人也只是以入秦求出仕者甚众,先出题进行考试来验其才华为理由,将贵族和普通士子——虽然从财富方面来说,在这个时代能富有学识的人都不是什么穷人——分割开来。
  太学的山长由异人亲自担任,第一副山长是太子,实际做事的人是第二副山长。
  要不是异人不是个爱装逼的人,他都要学唐太宗来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了!
  泰帝十四年,秦都咸阳,太学广场之中,诸士子加冠礼。
  前三名一个嬴姓氏白,是白起的孙子,一个姜姓吕氏,是吕不韦的幼子,还有一个,就是姬姓张氏的张良。
  张良的字是子房,异人也没给他改,加冠仪式结束后安排职务,张良分到了太原郡下的一个县,先当县令。
  太原郡在上党郡边上,离原韩国不算远,但是直面的是赵国。
  从太学出来,只是有了一个好的起点,武将想要升官,就得杀人,而文臣想要升官,就得看业绩。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