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偏心幼子,赵王丹会一点反应都没有?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安君,他的地位和惠文后还在的时候是根本不能比了,现在的赵国,想要找出分量比他重的质子是很容易的。
长安君没有了一直待在齐国的必要,只要赵国和齐国交涉,更换质子也不成问题,现在长安君能不能归国,要看的不是齐国的态度,而是赵国国内的。
齐襄王去后,齐国贵族为之恸哭也就算了,长安君也哭成泪人,有人询问,他的回答是想起了母后惠文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王丹再不愿意让弟弟回来,就有点不太人道了。
当然,他也可以让长安君一直待在齐国不闻不问。
赵国公卿现在都在看赵王的态度,也有人去劝说过他,总而言之,这群人都想以小见大,从赵王对这件事的处理上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异人:你们啊,naive。算算时间,长平之战就是这位在位的时间里弄出来的,就冲临阵换将这种事情,我就不看好他。
虽然赵王丹在继位之前就当了多年太子,惠文后秉政的时候,他也不是一点号施令都不发,所以赵王丹的个性,基本上熟悉他的人都是有数的。
但是,人嘛,总是要有理想的,要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指不定赵王丹就楚庄王再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了呢?
然而,赵王丹对他弟的处理却让人大失所望。
长安君,赵王幼弟,因为年龄小占了便宜,颇受惠文王和惠文后的宠爱,但是同样因为他是少子,他在赵国国内其实是没多少势力的。
也就是说,长安君对赵王丹根本没有什么威胁。
赵王丹不喜幼弟,要么,就把事情做绝,让长安君永远地留在齐国不能回来,要么,就彰显一下自己的仁义大度,尽早地将这个弟弟接回来。
可是赵王丹又当又立,先是表示自己是非常愿意让弟弟回来的,毕竟他们兄弟情深,母亲也最宠爱这个弟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还没下达确切的命令,有人去问,他才为难地表示,不是他不愿意接弟弟回来,可是有资格代替长安君去当质子的人,他还没有选好,他自己的公子年龄幼小,他不忍心送他远离,所以目前他正在和齐国竭力交涉,看看能不能不送质子就让长安君回来,所以时间拖得有些长,相信长安君会体谅他的。
赵王丹的表现让大部分大臣失望透顶,他的两个亲叔叔更是不约而同地劝谏他。
平原君赵胜,素来以礼贤下士闻名,最怕的就是名声被人弄臭,赵王丹自己作死,赵胜去劝谏他,是为了他好,同时也是给自己再刷刷声望。
平阳君赵豹,一向对赵胜不感冒,但是这一回,他却破天荒地和赵胜站在了同一边。
这是为什么?
因为赵王丹对弟弟的态度,可能日后就会成为他对待公室、公卿大臣的态度。
防微杜渐,要从小事做起,防止赵王变成一个“昏君”。
赵国的年度大戏看得异人很想笑。
赵王丹虽然不是刚继位,但是才初初掌权,他弟长安君思归,本来是一件刷名望的好事,硬生生让他自己作死,变成了大家一起来讨伐不讲仁义礼法的国君。
给别人留下了虚伪、是个又当又立的臭不要脸的坏印象,赵王丹想要把印象再扭转回来就难了。
异人表示,吕不韦替他花钱疏通关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再不弄出点新料,好好传扬一下自己的名声,怎么回国讨好便宜爹、未来当秦王、生下秦始皇啊?
赵胜和赵豹作为赵王丹亲叔叔都没能搞定的事情,异人作为秦国质子,却表示自己想要试一试。
从身份地位上来说,异人是秦国王室、赵丹是赵王,虽然有差距,但还是在同一阶层,再加上异人是向赵胜开的口,表示自己有主意。
赵胜是谁,他是通过不拘一格降人才,门下不少出身不好、别人看来都是歪瓜裂枣的门客他都能纡尊降贵、礼贤下士这样的实际行动刷足了声望的平原君好么!
异人自荐,表示自己能劝谏赵王,赵胜忙不迭地就答应了。
再次见到赵王丹,还是老地方,还是老人物,顶多少了一位太后,异人也从被质问的质子转变成了来劝说赵王的贤人。
赵王丹现在还没生儿子,也就是说,一旦他不幸蹬腿儿,等着继位的就是他那些弟弟、叔叔。
异人开门见山,一进来就问:“赵王可知我为何人?”大王你知道我是谁吗?
赵王一点头:“秦王孙也。”不就是秦王的孙子嘛!
索性赵王丹说话还算留口德,没说什么不得宠的庶孙之类的。
“大王可知我大父承何人之位?”大王你知道我爷爷是继承了谁的位置才当上的秦王的吗?
这事儿多简单,赵王分分钟就能回答给异人看,不就是秦武王荡嘛!
但是当异人问道个中内情的时候,赵王丹沉默了。
秦国的先君是秦武王荡,他是秦惠文王驷的嫡子,自小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可惜就是爱作死,跑到宗周的都城洛邑去跟人比赛举鼎,硬生生把自己给砸死了,现在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上,还留着上一任秦王的血呢!
武王荡死了,没儿子,但是没关系,他有弟弟,弟弟还挺多。
武王的亲娘秦惠文后和如今的秦王稷的母亲宣太后是姐妹关系,宣太后当初是惠文后的陪嫁媵妾,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武王没了以后,俩人为了扶持自己看好的人选继位真的是争得头破血流。
惠文后比较惨,她只有武王荡一个亲儿子,剩下的想要扶持的公子壮虽然是武王荡之后年龄居长的,但是还是庶子。
宣太后就比较好了,虽然当时的公子稷在燕国当质子,但是她还有两个儿子,公子芾和公子悝。
因为远在燕国,公子稷基本上已经被亲娘放弃了,还是因为当时的赵国势大,赵王丹的祖父赵武灵王干涉了秦国的秦王人选,硬生生让燕国放人,送公子稷回国继位,才会有现在的秦王稷。
赵王丹看起来没有秦王稷那么苦逼,继位一点都不曲折,但是他同样有两个同母弟弟,他还不喜欢他们。
“大王如今无嗣,一旦宫车晏驾,何如?”大王你现在还没有儿子,要是一不小心就出个意外归天了,你这王位给谁啊?
赵王丹沉默。
赵王丹现在还没有儿子,所以他死后,赵王会先从他的弟弟开始选起,要是他的弟弟们也没了,那就是他的叔叔了。
虽然看起来,在国内的庐陵君比远在齐国的长安君有优势,但是长安君是在齐国为质啊,指不定就上演一出“秦王与赵武灵王之故事”了呢!
坏的假设说完了,还是要想的好的来哄哄人的。
接下来,异人又设想了一番如果赵王丹长命百岁,他把长安君叫回来,会如何如何。
基本上,大部分的公卿贵族互相之间都有亲戚关系——虽然可能已经隔了不知道多少代了——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说,除了秦王以后,基本上所有的王在任命大臣的同时就是给自家或远或近的亲戚安排职位。
作为最近支的公室,长安君不想其他的分支一样传承久远,对某些职位有了固定的拥有权,所以说,基本上,长安君回国来能干什么,就看赵王丹给他什么。
给看不顺眼的弟弟安排一个表面上高大上实际上没有多少实权的闲职有那么困难吗?
亲,刷人望、刷名声的好机会你还要不要啦!
被异人这么一通说,赵王丹如同醍醐灌顶,懂了。
当然了,整个谈话里比较阴暗的内容是不会传出去的,别人看到的,就只有赵王丹善于纳谏、兄弟情深,秦王孙异人口才了得,才能不凡,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作者有话要说: 又当又立,指又当【哔——】又立牌坊。
对于秦武王死后诸公子争位的情况,宝宝不禁联想到了芈月传……宣太后对稷儿没那里演的那么掏心掏肺当心肝儿啊,她也是个喜欢小儿子的幼子派啊!
公子芾的芾我原来以为念市,然后才发现原来是fei【四声】。名字没有稷儿好听,哼唧!
第46章 准备
赵王丹二年, 秦王孙异人归国。
在赵王丹面前刷足了存在感以后,异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 他想要回秦国。
理由也是很好找的,因为在赵王丹二年,赵太后去世的那一年,秦国宣太后也去世了。
既然在齐国为质的长安君能因为思念母亲归国,异人这个秦国质子,也能因为悼念祖母而回秦国看看。
但是异人毕竟还是质子,所以他是跟着赵国访秦的使团里回的秦国,到使团回赵国的时候, 他也得跟着一起回去。
自古以来, 凡是质子,想要归国就没有那么容易的,异人当真可以算是特例了。
和历史上需要吕不韦帮助, 偷偷摸摸地逃回秦国的庄襄王不同, 异人是光明正大地回去的,因此准备也特别的充足。
其实自己闯出名头来了以后, 异人反而不想和华阳夫人搭上关系,改名子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