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和吕不韦无师自通了后世的炒作方法,通过几位众所周知的大人物的论战,在一直保持事件的热度的同时,还把它炒得更加热门。
异人作为吕不韦的支持对象,被他暗桀桀地放到了论战人物之中,因为观点新奇新颖,也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但是无论是异人还是吕不韦都没想到会被荀况——这位被各国公卿都尊称为荀卿的人——给找上门来啊!
这就好比打游戏,连新手村都还没出,就要直面最后的关底大boss之一了,这种感觉相当酸爽。
异人还没办法,人家来又不谈政事,只是谈谈学问,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和荀况的谈话出乎意料,双方似乎都很满意。
过了几日,平原君赵胜请异人入府参加宴会,他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荀子是稷下学宫的祭酒,门下自然人才无数。
稷下学宫是齐王重立的不假,但是吸纳的并不仅仅是齐国的人才,还包括了各国的公卿、富豪子弟。
这个时代的书籍不是普通人能读的,能读书识字的人,要么出身不错,要么就是家中有余财。
举个例子,李斯同学,后来的秦相,最初只是一个楚国小吏,和他后来的成就相比,可以说是相当不起眼了,有人或许会以为李斯一定是家徒四壁的那种穷苦屌丝,但是实际上他还勉强能算个有钱人。
没钱能和韩非这种韩国公子一同在荀子门下求学?没钱能当上楚国小吏?
虽然是“小吏”,但那也是脱离了普通劳苦大众的,和穷人压根就搭不上边!
平原君赵胜就有子嗣在齐国求学,拜于荀子门下,再加上之前异人也算在赵太后面前给赵胜解了围,他便趁机邀请异人去大家参加宴会。
荀子到底还是赵国人,若是赵王肯用他,他应当会定居于赵国,到时候,天下人才,自然是汇集于赵国。
他的思想和现今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究底,依然是为了儒家的发展壮大。
这个时代,法家治国最有成效,战国纷乱,列国国君都想着如何壮大国力,儒家那一套并不是特别被看重,荀子有倾向于法家的一些思想,也能看作是与时俱进。
自汉朝董仲舒进言、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其余的百家就纷纷改头换面,用儒家进行包装,所以很多人都说后来的儒家是“儒皮法骨”,和最初的儒家相比已经变味儿了。
而且后世是法治社会,又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异人的思想是带着明显的法、儒两家的味道的。
荀子入秦,虽然大赞秦法,但是对秦国儒家不兴颇为诟病,他一直希望儒家能在各国都再度兴盛起来。
异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契机,经过谈话,荀子表示异人就是他希望的那个人!
虽然能看出明显的法家思想,但是好歹异人不排斥儒家啊!
异人算是荀子接触过的秦国宗室、公卿里对儒家比较友好的了,就冲他这样的态度,荀子对他就颇为看重。
要知道,秦国不像关东六国,自商鞅变法之后,那里的法家气氛就最重,儒家在那里的生存空间不大,异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居然对儒家还有本能的亲近,真的是能够谢天谢地了!
要不是异人自己没有提出过拜师,指不定能像大名鼎鼎的韩非子一样——当然,现在的韩非还没有拜师——作为公卿贵族拜入荀子门下呢!
荀子看好异人,觉得他说不定就能成为儒家传入秦国的契机,不仅自己想要多关照异人,还把自己的这个态度透露了出去。
赵胜有子嗣在荀子门下求学,当然也知晓了荀子的态度。
事实上,赵国上层差不多都知道荀子对秦国质子颇为看好了,秦异人的大名也很快就传遍了赵国。
消息传回秦国,秦王觉得这个孙子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想法,敢作敢为,是个好孩子。
光是太子嬴柱就有二十几个儿子,还不算女儿,秦王嬴稷的孙子数量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不知有多少王孙在国内默默无闻,有些过得像异人的前身一样凄惨,有些连他的前身都不如。
概括一下,就是管生不管养。
在这样的情况下,异人都能脱颖而出,秦王表示这个孙儿确实是挺了不得的,他喜欢。
好在他老人家也就是多关注了异人几分,要是他表示出对这个孙儿特别明显的好感的话,异人指不定会被一群兄弟下黑手黑到死为止。
好戏唱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爆出来一条与赵惠文后有关的新闻。
倒不是她老人家又闹出了什么事儿,而是她快不行了。
太后病重,眼看就要咽气了,不少人都傻眼了。
事情呢,是这样的,这个时代,太后干政为数不少,秦国的宣太后就是典型例子。
现在的秦王嬴稷能干吧?还不是被他母后压制了四十年!
当了秦王四十年,中间连联合齐王并称东西二帝都做过了,依然要被老妈骑在头上。
赵王丹呢,是个年轻人不假,但是自主思考、理政的能力是不缺的,然而他妈还在,不少人不把赵王当上司,光顾着巴结当政的太后去了。
他们以为太后还能活个几十年,谁知道,先王才去世第二年,太后就急着要去找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荀彧的徒弟……嗯,李斯、韩非也就算了,我一直以为这就是关门弟子了,万万没想到,他还有一个叫张苍的徒弟。
北平侯张苍,秦朝任御史,后归顺汉高帝刘邦,封北平侯,汉文帝时为丞相,汉景帝时期去世,有门人为贾谊。死的时候已经过百岁了,后来连饭都吃不了,依靠人乳维持生命……
荀子和他这个小徒弟的年龄加起来过了三个世纪啊!真的是real牛!
第45章 扬名
无论一群期盼惠文后能活得长长久久的公卿们怎么希冀, 惠文后还是山陵崩了。
赵王丹元年,左师触龙游说惠文后的时候, 就提出过这个不美妙的设想,惠文后最终如他所愿,送幼子长安君入齐为质。
游说的人就那么一说,全赵国的人都没想到,正当盛年的太后会突然山陵崩。
时值赵王丹二年,赵王继位还没过三年。
太后薨逝,自有丧葬事宜,而在这样赵国全国肃穆的情况下, 吕不韦却登门给异人做媒来了。
异人: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做什么?吕不韦你确定说的不是昏话?
事情呢, 其实和异人上次见到的那个赵国妹子有关。
她回家以后,既然不幸手折,她爹也不能马上就把人送给吕不韦。
要是按照吕不韦一贯的行程, 他在邯郸是待不了多久的, 但是谁让他看到了异人这个“奇货”,最后两个人还成功达成了共识呢?
吕不韦下定了决心要拼一把, 这几个月一直带在邯郸,没有离开的意思。
对于想要巴结吕不韦的人来说,这可真谓是天赐良机。
不想被送给吕不韦的赵女干脆和老爹说自己已经和人私定终身,又把异人的名字说了出来。
谁让异人最近存在感刷得太足, 当初又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可以帮她,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坑进去了。
赵女的爹内心是崩溃的, 但是不知从何处收到了消息的吕不韦却是大喜过望。
异人什么脾气,吕不韦也是知道的,他并不好女色,尤其不喜欢夺人姬妾,吕不韦想要在自己的爱妾中挑一个送给异人以加深二人联系的计划也泡了汤。
现如今一个现成的与异人有关系的女子送上门来,吕不韦自然要成人之美。
更妙的是,这女子原先是要送给吕不韦做妾的,吕不韦假作不知,撮合她与异人,异人是必要承情的。
赵女并不是给异人做正妻的,他是质子、身在异国不假,但是娶正妻这样的事儿都没经过咸阳的父母的同意,那就会变成别人攻讦他的把柄了。
挑了一个日子,赵女正式入了异人的后院。
如果是个不认识的妹子也就罢了,但是异人和赵女之前是见过的,他心里总有些别扭。
不过好歹人都在他后院里,他想循序渐进,那就慢慢来好了。
同一年,齐王崩,继位是齐国太子建,君太后秉政。
齐王和赵太后同年去世,对齐国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赵国来说,就有麻烦了。
齐国有君太后,新君齐王建基本上就是个妈宝男,比赵王丹还没野心,甘心做一个听妈妈话的乖孩子。
而君王后,在其丈夫齐襄王的时候,就确立了自己的威严,基本上,齐国不会发生大乱子。
但是赵国不一样啊,赵王丹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他在政事方面还是一个新嫩,根本就没有啥阅历,偏偏他现在又是能名正言顺掌政的赵王,赵国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惠文后去世,幼子长安君远在齐国,伤心得不能自抑,一度昏厥,消息传回赵国,不少人都表示要不要将长安君召回?
这两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而且太后已经去世了,对她来说无比重要的幼子长安君,对赵王丹来说,却并不能算合心合意的好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