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子至今未立太子以及曹叡如今的处境,他们很有话说。
偏偏曹丕现在也在想这个问题,倒不是说谁逼他立储,因此他也没降低对曹叡的好感,反而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了。
皇太子作为继承人,受到的教育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为国家计,曹丕确实要早点选择一个继承人,悉心教导,才能安心地把重担交给他。
具体的夺嫡过程就不用重复了,曹氏父子的继承人选择的过程真的是旧事重演,雷同得一目了然。
虽然已经确定要立曹叡为储君了,但是曹丕偏偏没有马上将他封为皇太子。
和历史上直到临死前才将长子曹叡立为皇太子不同,这回曹丕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就是选定曹叡为继承人了,但是并没有封其为皇太子,而是将曹叡单独拎出来,由平原王转封为周王。
秦代之后,历代封王,以秦、晋、齐、楚四字最为尊贵,但是“周王”这个封号,在这个时期,无疑有其特殊的意义。
曹魏继承东汉的都城,以洛阳为都城,就连西汉的都城长安,也不过是陪都之一。
东周王室的都城就是洛邑,曹叡封周王,联想到洛阳这个城市的存在,毫无疑问,代表着曹丕对长子的承认和看重。
曹叡:好开心啊,开心得要昏过去了!
而且曹丕陆陆续续往曹叡的府上添人,都是被他赞过的正直能干之士,别的不说,他还想把司马师塞到曹叡那里去,职能类似于伴读。
司马师:呵呵,那我还是去太学好好刷我的声望值吧!
司马师穿越一趟不是为了单纯见识一下古代的风土人情就算了的,不说他穿越到这么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身上,就是随便穿成一个小人物,他也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啊!
和曹操时期相比,曹丕时期的曹魏对吴蜀用兵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想要出头的机会不多,“武功”方面不行,那司马师只能从“文治”方面入手了。
他爹是司马懿,只能是最初的政治资本,以及保证他日后的升迁能快一点,要是他自己是个不中用的,那么老爹就算再给力也没用。
人们以后来被曹叡称之为“浮华交会”的文会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加深相互之间的联系,放在曹叡时期,对于这一帮难以控制的重臣、名臣之后,他是十分忌惮的。
但是如今在位的天子是曹丕,他的亲信和曹叡的亲信并不完全是同一批人,对于“浮华交会”的态度,曹丕要比曹叡宽容许多,而且,对于那些他确实喜爱的青年才俊,他也不吝于展示自己对他们的看重。
司马师:这就是你强行要给宝宝做媒的原因?
是的,曹丕同学某日驾临司马家,表示师儿你也大了,该加冠娶妻了,不如我给你们家做个媒吧?
是的,是做媒,不是所谓的指婚。
指婚这种事情呢,照司马师个人的理解,应当是后世某“留发不留头”的辫子朝的原创,放在任何一个汉人的朝代,皇帝突然发话强制要求某家娶另一家的女儿或者强制某家的女儿嫁到另一户人家去,这个不叫结亲,也不叫爱护臣子,这叫结仇!
对于士人来说,这和把他们家的儿女当货物一样买卖有什么区别?
当然了,就算是辫子朝的皇帝,指婚的对象,也只限于所谓的八旗之中。
对于以人数极少的“国族”满人统治天下的满清皇帝来说,他们的“自己人”是满族,所以“奴才”这种清朝才有的、对于汉人来说是侮辱性的称呼,在满人看来,是亲近的体现。
要知道,在辫子朝,只有和皇帝一样同为八旗、满洲人的大臣们才能自称“奴才”,汉人大臣可都是只能称“臣”的。
总而言之,“指婚”不是随随便便能用的词,但是皇帝要是想给臣子家牵线搭桥,也是可以的。
皇帝只是做媒,又没有说一定要娶,这还是有区别的。
曹丕给司马师选择的对象是历史上司马师的原配妻子夏侯徵,他的好基友夏侯玄的亲妹妹。
即使是以现在的情况看,夏侯徵和司马师的配对也是挺合适的,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是见过面的,互相对对方也算有好感。
对于曹丕如此精准的介绍,司马师不得不怀疑,难道是自家老爹对皇帝陛下说了什么?
还是说作为夏侯玄和夏侯徵的舅舅的曹丕从他们那里知道了什么消息?
不管怎么说,曹丕介绍的人选很不错,要不是要遵循父母之命,司马师可能当即就羞涩地同意了。
对了,那种欲拒还迎的同意台词是怎么说的来着?
“一切但凭爹娘做主,孩儿不敢违命?”
司马家这边表示要是人家姑娘同意的话那咱们也没意见,夏侯家那边对于这么一位知根知底的女婿,当然也是很欢迎的了。
需要说明的是,夏侯玄和夏侯徵的老爹夏侯尚因为曹丕下旨弄死了他的爱妾,此后就一路消沉了下去,不过曹丕因为他是旧臣的原因,依然对他十分荣宠,对他们家的孩子也非常关心。
夏侯尚对儿女还是上心的,况且当家作主的到底是夏侯玄他们的亲娘,对于司马师这个知名天才少年、重臣司马懿长子,又知根知底的,自然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对于曹丕这种对大臣家的儿子关心程度比他都要高的做法,准储君曹叡表示自己笑不出来,想哭。
来自的爹地的父爱是如此的稀少,也只有在侧室毛氏那里能感受到一些温暖。
是的,和祖父、老爹一样,曹叡同学也很好色,自从见到了毛氏之后,对正妻虞氏就颇为冷落。
周王殿下还被人逮着“出入则携妾同行,与之共乘车撵,置王妃何处”这一点批评过,因为虽然宠妾灭妻为人不耻,但都是个人的私事,然而,曹叡是准储君,要做个表率,而且他的弟弟们的支持者也总要垂死挣扎一下的。
曹叡不是太子,目前也没拿得出手的政绩,旁人也就只能对着他私德有亏这一项进行攻击了。
然而和曹叡有一样的毛病的曹丕丝毫不觉得儿子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虽然他也希望儿子的家宅和睦,但是要是儿子实在喜欢,他也不能强求吧?
司马师:你们曹家的男人真的是渣得清新脱俗。
其实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黄初七年夏五月,天子曹丕突发恶疾崩于嘉德殿,崩前晋周王曹叡为皇太子,令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辅佐嗣主。
皇太子曹叡继位,立毛氏为贵嫔,周王妃虞氏未能封后。
周王妃她是个直肠子的老实人,当年曹叡的母亲甄氏还只是“风闻其事”,说她对曹丕心怀怨望是小道消息,但是虞氏却是光明正大地喊出来的。
眼看着毛氏要走当年郭女王被晋为皇后的老路,虞氏自己也要步上甄氏的后尘,她就愤愤不平起来。
太皇太后卞氏劝阻她,她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
这句话翻译得简单的一点,就是你们老曹家从来喜好立那些“贱人”,从来没有以德取人的时候!
虞氏这一句话,把太皇太后卞氏和皇太后郭氏都地图炮了,虽然她的主要目标是毛氏,但是辱及太祖武皇帝曹操和先帝高祖文皇帝曹丕以及他们的皇后,那就让人很不爽了。
所以虞氏被曹叡“从丁夫人故事”黜还邺宫的时候,为她说话的人远远比不上当年为甄氏说话的人多。
曹叡选择当一个渣男,这没什么,司马师不在意,毕竟nili老曹家真的似乎盛产渣男这个物种。
但是他打定主意要将贵嫔毛氏——估计这位就是未来皇后了——的弟弟引入洛阳城中的贵胄圈内,还需要他们这些世家子为其捧场,司马师就不爽了。
作者有话要说: 阿丕领便当了QAQ其实并不想让阿丕领便当,然而阿丕继续活着……嗯,这一卷真的可以全剧终了。
主角可能要换成阿师的儿子什么的了哈哈哈【并不好笑好么!】
第103章 赴宴
曹叡对贵嫔毛氏殊为宠爱, 对她的家人也爱屋及乌。
毛氏的父亲毛嘉被擢升为奉车都尉, 弟弟毛曾为骑都尉。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皇帝想要荫封后妃之亲属,只要不过火,群臣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毛嘉原本是典虞车工出身, 骤然富贵, 暴发户的气息甩也甩不掉。
太和元年,也就是黄初七年曹叡继位之后改元的头一年, 毛氏封后, 她的父亲因此而受封为博平乡侯,职位升迁为光禄大夫, 弟弟毛曾升为驸马都尉。
驸马这个专指皇帝女婿的称呼现在还不存在, 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驸马是何晏,所以毛曾受封此职还是正常的。
但是呢,曹叡这个皇帝连大臣赴宴都要管,那就不正常了。
司马师至今未能出仕,这还好一点, 但是最近没少听到有已经在朝中为官的士人表示抱怨。
黄初七年,曹丕驾崩的时候, 很是在遗命中给曹叡留了一批老臣,这些名额司马师并不全知道,但是从几位辅政大臣对于人事的调动来看,还是能看出几分端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