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或者说诸国以西,乃是秦。
而秦,占据了当初的旧都镐京。
凤鸣岐山啊……
东南边的不明气息?
或许……是当初的……九鼎啊……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家里突然就跳闸了,估计线被烧了,差点以为今天发不了文了……
其实我还是很勤劳的哈哈哈【酷爱夸我~~~~~
☆、元王:自是方成霸业相(四)
观源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不,这几辈子,做过的最坑爹的事情,是在路上拐了一个看起来很严肃的正太。
哦,对了,这位正太二八芳龄【十六岁】,正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好年龄,实际上应该是个【青年】。
如果他的名字不是公孙鞅就好了。
你妹的坑爹啊!(╯`□′)╯(┴—┴
商鞅年龄改变提早出场没关系,这么早就变成了魏国相国身边的中庶子也没关系,年轻有为嘛!
但、是!
他的职业不能变得这么大啊!
阴阳家什么的,奇门遁甲八卦什么的,道祖我穿的是正常的世界吗?!
系统:你穿的本来就不是正常的世界好么宿主。
观源觉得自己当真是手贱?不,眼瘸?不……反正就是在作死!
儿子找了一……个身份特异的玩伴,作为父亲的观源其实一点意见都没有。
因为他已经定好了回国的日子了,马上,他就能夺回王位、变成秦王、强大秦国、一统天下【并没有】,他的儿子,找一只神兽当玩伴怎么了?
完全没有问题。
心情非常愉悦的观源拐到了魏国的大街上。
附近一带的宅邸都属于魏国的公卿和外国身份高贵的质子。
再远一点的地方,拥有较为成熟和繁华的市集。
闲散度日无所事事的贵族的好去处——在偶尔为之的前提下。
但是一般而言,观源看到的剧情是不会发生的。
身无点翠、衣着朴素的女子苦苦哀求着一个贵族少年。
而贵族少年没有半分心虚的模样,一脸的正气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所以在周围的人开始无声地指指点点,贵族少年好似了解一切地带着女子往偏僻的地方走去的时候,很久没有管过闲事的观·真死宅·源,好奇地跟了上去。
特么的真应该剁脚!
这年头的杀手标准已经这么低了么?
或者说,杀手妹子你到底有多穷啊?!
这是一个贵族少年深藏不漏扮猪吃老虎的故事。
觉得招惹了杀手的贵族少年貌似会有利用价值之后,观源将他请回府中一叙。
在到家了,儿子问起来才想起问少年名字的时候,观源惊悚地听到了三个字。
公孙鞅。
未来的商君,秦国的功臣。
呵呵。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惊喜的事情,如果未来的法家代表人物不是一脸严肃地谈论这阴阳家的思想就好了。
剧本似乎出了点错误。
而且公孙鞅认识一直缠着嬴横,一点儿都不符合水生动物形象的赑屃。
先生略叼啊,受小人一拜!
观源似乎知晓为什么当初公叔痤谈起身边的才俊公孙鞅,却又笑而不语了。
公孙鞅确实是个人才。
可是走错了路啊!
妄图把商君大人扳回法家的康庄大道的观源差点就被阴阳家死忠【?】的公孙鞅给掰弯【并不是】了啊!
不过起码有一个好处。
观源可以装作被公孙鞅所描述的神奇的阴阳家蛊惑的样子,光明正大地向公叔痤要人了。
既可迷惑敌人,又可收获人才,何乐而不为?
是的,敌人,观源十分的清醒。
即便是最初的公子连,也在时刻提防着其他所有的国家。
作为秦国的王族,必须要知道,真正有用的,是利益。
国家之间没有真正的敌对,也没有永远的友好。
而公孙鞅自己的意愿?
作为一个卫国人,他所需要的,其实是能够让他一展才华的舞台。
相国身边的中庶子,还是马上就要成为新任秦君的公子连?
公孙鞅很清楚自己的选择。
而观源回国的前期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秦国国内对现任秦王和太后怨声载道,这个时候,观源的死忠只要散布他将要回国继位、效仿魏国进行改革的消息,秦国人就会自发地支持他。
不说秦国人本身就很同情被叔祖秦简王抢走了王位的公子连。
光说秦简王在位期间无所作为,秦国丢失了众多的土地,秦简王的继位者秦惠王在位期间,秦国只能自保,还有现任秦君年幼,朝政被王太后所操纵,秦国人已经极为不满了。
这个时候,公子连是秦国人心中的救星,被煽动的秦国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拥护能够支持秦国改革,或许能重现秦穆公时期荣光的新君了!
魏国人这么久不提送公子连回国的事情,这次送他回国,自然也是要为了魏国的利益着想。
观源才不会像历史上的公子连那么傻,向魏武王承诺什么他在世的时候不和魏国为敌呢。
这样魏武王既不会高兴,对秦国的防备也会增加。
观源对魏王表示,只要魏国不对秦国动手,秦国是不会与魏国为敌的。
这个条件让魏国很满意。
自然嘛,大家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魏王也不会要求秦国无条件地跟随他们,这个魏国不对秦国动手,秦国就绝不为敌的承诺实在是美好极了。
看起来,观源应承下的条件比历史上的公子连所说的条件还要坑秦国。
但是,观源看起来是傻蛋吗?
不是,所以,他自然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魏国动没动手,其实,不只是魏国说了算的。
现任魏王魏武王虽然和他爹一样雄才大略,但是可惜,也没多少年好活了。
后继的那位魏王魏惠王,继位时和其弟公子缓争位,任命庞涓为将,公叔痤为相。
凭借祖上留下来的强大实力,曾经攻破了秦献公嬴师隰时期才迁的秦都栎阳,害得秦孝公只能退回旧都雍城。
没错,就是欺负秦国新君继位,立威啦!
可惜啊,后来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在庞涓和师弟孙膑相爱相杀【并不是】落败之后,军事实力彻底衰落,丢失了霸主地位。
公叔痤临死之前举荐商鞅,魏惠王不纳,然后公叔痤让他杀掉商鞅,魏惠王也只当公叔痤临死前脑子糊涂了。
可见他对人才的认识可没有他爹他爷爷那么好啊!
魏国未来会有这么一位智商堪忧的王,秦国还怕以后找不到正经理由坑魏国?
搞笑呢吧!
而且观源回秦国是要搞改革的,一时半会儿,也就是在他的寿命有效期,然后魏武王在位的这些年,秦国才不会闲着蛋疼去无缘无故开战呢!
日后趁魏惠王脑子不清醒,先干了什么,秦国暗地里再做好准备,还怕没有理由?
更何况,其实这年头打仗,多少也要找个正当理由来的。
观源这话吧,其实还是挺坑人的。
不过魏国人没听出来,那就没办法了。
系统:一直在鄙视别人的继承人,觉得自己的儿子很好的宿主…到底要不要告诉你历史上嬴师隰的长子确实不是嬴渠梁,但是也不是小横儿,而是秦惠文王的太傅,诬告商鞅害他惨死的公子虔呢……
不管怎么说,观源还是如期踏上了回国的路。
给在秦国国内作威作福的王太后和她的亲族点个蜡【蜡烛】。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去吃酒啦,码字的动力都被我吃光啦嘿嘿。
不过我还是很坚%挺地码出了新章,我真是个好孩子~
看到资料的时候不敢相信,唉,让自己的哥哥当儿子的太傅,古代国君的脑洞都乳齿的清奇吗?
公子虔什么的,怪不得这么称呼嬴虔……为什么很多秦君的名字加上姓就这么好笑呢?
但是实际上,十几章以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主角的名字其实一直都是错的。
比如魏国,姬姓魏氏,国君都叫魏某某。商鞅是姬姓公孙氏,所以叫公孙鞅。还有赵国,是嬴姓赵氏,所以国君叫赵某某。以前有个里克,是嬴姓里氏,所以叫里克。
所以实际上,除了楚国的国风比较清奇,国君叫熊某某之外,像是秦国,也应该和赵国一样,都叫做赵某某。
所以秦君的名字其实应该是赵师隰、赵荡【果然比秦武王嬴荡好听……】、赵政【所以史记这么记载】、赵扶苏之类的,但是这么看好别扭啊。所以我这么多章都是将错就错,不过心里还是有点儿别扭,很少打名字啊……
☆、元王:自是方成霸业相(五)
惠后端坐在雍城的王宫之中,几乎是慌乱地听着侍从的回禀。
怎么可能,公子连,公子连已经在魏国待了二十几年了,怎么可能会回来?
魏国人将他留在魏国这么多年,怎么可能轻易地放他回来?
惠后无法抑制地感到一股森寒之意。
公子连回来了,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