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薨逝之前经常来找我。
她看起来总是欲言又止,我自己心里有鬼,也不敢问她。
她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她以前的事。
她年少时的娇气凌人,如今谦虚淡漠的五皇叔的年少轻狂。
还有,他们的有缘无分。
她说,我的太子妃是个好女人,而且生了瞻基这个好孩子,我要知足。
并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要在一起的。
她让我,还是放手吧。
和太子妃一起好好过下去。
她说的语焉不详,还总是提到太子妃,我以为,她是来替太子妃做说客的。
原来,她早就知道了。
原来,她一直在为我操心。
是我害死了她。
是我。
可是我还是放不下父皇。
放不下。
我们就这么维持着这种诡异的关系,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父皇在行军途中驾崩。
传说,就在他驾崩前不久,他派去寻找朱允炆的人中,有一个秘密面见了他。
他那一年才多少岁呢?
六十四岁吧?
不知道,他死前,都想了什么呢?
可能是母后,可能是朱允炆,可能是朱高煦,可能是朱瞻基,最不可能是我,朱高炽。
皇帝猝然驾崩,可是在大臣的辅佐下,我迅速地登上了皇位,改元洪熙。
十个月以后,史书上记载,我无疾骤崩。
而本应在南京应天的太子朱瞻基,却在我驾崩的第二天,突然出现在了京城北平。
后人猜测我可能是瞻基下毒害死的。
他们猜对了一半,猜错了一半。
瞻基确实给我下了毒。
可是害死我的,却是我自己。
登上皇位后,我经常回想从前,才发觉,我的人生,有多么的可悲。
逆乱人伦,最终父不父子不子。
生母生生地被我害得因为忧虑过重而早逝。
兄弟离心,两个弟弟都认为我是废物,比不上他们。
儿子认为我过于软弱,而且猜忌于他,最后为了“自保”要给我下毒。
太子妃,花一样的年纪,嫁给了我,我没有像父皇对母后那样敬重她,甚至没有把她当成我的妻子。
我只把她当成为我生了儿子的女人,好像,谁都可以取代她。
我以为我至少有功绩,单说方孝孺,我救下了他,巩固了父皇的皇位,大功一件。
可是,这位我以为在我救了他之后一心为我的大儒,在最后临死之前告诉我,我从来不是他心中的那位明君。
【太子殿下宽仁,但未免有些懦弱。】
【殿下虽有气势,但到底有些不足。】
【殿下当初怒斥老臣,让老臣想起了建文帝。】
【如今看来,殿下宅心仁厚,却又颇有建文帝的风骨。殿下日后会是位明君的。老臣,死而无憾了。】
原来,他和父皇一样,都在透过我,看着另外一个人。
我不想再这样过下去了。
这样太苦,太累了。
朝堂上那些建文旧臣看着我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方孝孺的话。
想起他的眼。
想起父皇的眼。
当内侍准备将毒茶呈给我之前,我就知道了。
当我喝下这茶,当瞻基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笑了。
【你会是个好皇帝。】毕竟,他是那么的喜爱你啊!
我想起幼时母后的怀抱。
她嘴里轻哼的歌谣。
牙牙学语的高煦笑着咧出几颗牙齿,站在一旁拍手看着我。
父皇赞许的目光。
【高炽真是聪明。】父皇在自己长大以后鲜少有的夸赞。
【那是,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儿子!】母妃自豪的笑声。夹杂着父皇善意的嘲笑。
【哥、哥。】高煦拍着小手,崇拜地看着自己。
对不起,母后。
我一直都辜负了您的心意。
可是我好累。
我好想您。
父皇,下辈子,我不想再遇见您了。
太苦,太累。
————————————————————————————————————————
朱棣番外:
我的父皇是朱元璋,我是他的第四个儿子。
在我七岁之前,我都是没有名字的。
那时候,我的父皇还不是皇帝,而是吴王。
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吴王的王子,身份尊贵。
大哥虽然是世子,多受父王看重,但是到底,我们也没觉着自己和他有什么很大的差别。
充其量,他要学习的诗文比我们多罢了。
等到我们终于有名字的时候,父皇已经称帝了。
大哥朱标被封为太子,我们封王。
在册封仪式上,我们才明确地觉察到我们的不同。
我们需要的是弯下我们的身子,触碰冰冷的地面,向他行以大礼。
而他,需要的,是挺拔他的身躯,昂首接受我们的叩拜。
这就是区别。
这一点区别,就是我们和他之间巨大的鸿沟。
那时,几乎被册封的王爷们的眼中,都燃起渴望与嫉妒的烈火。
第一次见到允炆的时候,高炽刚出生不久。
允炆比高炽要大几个月,虽然还是小小的、软软的,但是看起来已经没有那么脆弱易夭了。
允炆不是嫡长子,甚至不算是嫡子。
他的母妃吕妃当时只是侧妃。
可是这位侧妃的手段高超,把太子迷得五迷三道。
最初接近允炆的原因,不过是想试着培养他的野心,扰乱太子的后宫。
我看着他长大,学习诗书,学习骑射,看着他,渐渐张开了眉眼,成为一位俊俏少年。
高炽比允炆不过小几个月罢了,可是他除了诗文上的建树能够勉强及得上允炆以外,其他的和允炆根本没法比。
他小时候也挺聪明伶俐的,我还夸过他几次,怎么长大以后越来越及不上允炆呢?!
我多数时间是待在封地的,可是看着高炽,我实在愤怒。
骑射看着是不错,不过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是虚的,及不上允炆。
反倒是年纪较小的高煦,更为像我,小小年纪,就颇有我的风范。
连他弟弟都比不上,这个高炽,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体虚体虚,老是拿这个当借口,体虚看不出来,胖我倒是看出来了。
胖成这样,就算诗文和允炆一样优秀,看着就没有允炆的那种气质。
真是气死人了。
洪武二十三年,我奉父皇的命令,和三哥晋王一起,北征沙漠。
由于高煦年纪小,我只能带上了高炽。
其实,这个孩子也挺不错的吧?
虽然别的不好说,但是很有孝心,对我也有很强的孺慕之情。
我对他,还是好一点吧,毕竟,他可是我的嫡长子啊。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薨逝。
接到消息的时候我的脑子乱糟糟的。
太好了,雄英早就夭折了,这下该改立皇太子了吧?
可是太子去世了,允炆该怎么办?
赶到应天,看到形销骨立的允炆,我觉得很心疼。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会照顾自己呢?
懿文太子下葬了,只是我们还都留在应天城里。
不久就是万寿节了。
看着兴致勃勃地逛着应天的高炽,我恨铁不成钢。
果然和允炆没法比。
万寿节前,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我远远地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晚上,他喝了太多的酒,紧紧地抓着我的袖子不放。
听见他呜咽地叫着四叔,我突然就心软了。
算了,我陪他一起喝。
第二日醒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会见到那样的场景。
我,和允炆。
我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我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允炆心里也是有我的吧?
可是他当了皇太孙,被黄子澄日日教导着要削藩,和我的关系,并没有像我当初想的那样越来越亲密,反而,越来越疏远。
那次以后我就没有让人生过我的孩子,包括王妃。
我心里再怎么气,到底,是有他的。
高炽实在不太中用,可是父皇看重,立他为世子,到底还有几分政治上的才能。
可是他第二次随我北征的时候,却叫人拿箭射中了。
我朱棣的儿子,怎么这么没用,高煦和高燧比他更像我。
可恨他却是嫡长子。
不过后来我倒看他顺眼了些。
他中箭之后瘦了下来,与允炆竟有几分相像。
我虽说想着允炆的模样到底不是他能比的,却也看着顺眼了些。
而且,他的嫡长子,我的孙子,瞻基,当真是像极了我。
父皇驾崩了,允炆不准我们这些藩王上京,之后却又召了我的三个儿子上京。
他当真狠绝至此。
从我的同母弟周王朱橚开始,他一脸削了五个藩。
下一个,他要动手的对象,是我。
好,他不仁,我不义。
左右我早有反心,何况,定是那黄子澄和齐泰将允炆教唆成这样六亲不认的模样。
建文元年,我起兵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