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会尽力的,不会太久,这段时间你一定要养好身体。”
萧云昊只希望那场大战要晚一些再晚一些,让这人的身体再好一些。
“臣知道,陛下放心吧。”
萧云昊怎么可能放心的下来,上次清理外面的伤口只是无奈之下的举动,按照张林上次说的意思,这人现在的身体是经不起重新彻底清理伤口的。
现在服的药也不过是帮他调理身体,补一些待身子好一些再彻底清理体内的余毒,但是现在的形式并不乐观。
若是瓦剌此刻来犯那么这人定然只能拖着这样的身体上战场,而若是待这人清理的余毒需要静养的时候瓦剌南下则更加棘手。
作者有话说:
王爷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不会再清理余毒了
两人之间终于有信任了
叶总在隔壁等你们
第九十八章 王爷疼惜陛下
第二日萧云昊便去上书房去找了魏师傅,书房内没有留任何人,只知道帝王进去了足足两个时辰,连午膳的时间都错过去了。
“未看出陛下的文章是老臣无能,陛下如今学业已成,老臣再教不了陛下了,特向陛下辞去帝师之位。”
魏元平布满褶皱的脸上有些怅然只是更多的是欣慰,没有想到平日里有些顽劣的小皇帝竟然已经精进至此,而他却对这一切毫无所知,自然是有些无颜面对帝王。
“魏师傅,您教了朕六年,这帝师一位,万不可辞,这一次的乡试朕也是有运气在里面的。”
萧云昊其实有些心虚,若此刻的他换了芯子,他可不就还是当年的那个顽劣的儿皇帝吗?
再者说他如今学到的也大多都是上辈子魏元平传授给他的,若是没有他这些年严格的教导,他也未必还有今日的成就。
“陛下的文章绝非运椒 膛 鏄 怼 睹 跏 郑 嚟气所能解释,摄政王曾经给臣看过两个陛下所批阅的折子,陛下学业已成,余下的不过融会贯通罢了,或许摄政王比臣更适合做陛下的老师。”
魏元平看了那两个折子便明白了萧衍的用意,为帝者学识未必要做到天下第一,更重要的是眼光和谋略,剩下的他已经教不了萧云昊了。
“朕会和摄政王好好学习理政之道的,魏师傅,这一次乡试的名次朕看见了,就说前二十,有十六人都出自门阀世家,文章却未见得比后面的锦绣,我大梁立朝也有三十年了,科举关乎朝堂安稳,更关乎吏治清明,朕想让你来做来年春闱的主考官。”
魏元平作为先帝给她找的帝师,学识人品自不必说,他想要清理科考就要走足够重量又肯站在他的立场上推行下去的人。
“陛下想要肃清科考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老臣定会尽力不复陛下所望。”
萧云昊向这位两辈子加起来教了他二十年的帝师深深鞠了一躬走出了上书房。
陛下学业已成不再去上书房听学的消息一时之间传遍了整个朝堂。
只是朝堂上的人自然是不知道当今的陛下会化名参加乡试,一时之间不少资格老的臣子上书陈明陛下还未亲政应当以学业为主。
萧云昊下午的时候直接派内侍到了兵部,取回了武库中的兵器造册,还有军备粮草的造册。
自从太高祖皇帝开始兵部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而他此刻还未亲政,兵马钱粮的调配应当是握在萧衍手中的。
上辈子出兵打仗之前整个大梁的军备都装在了他的脑子里,萧衍若是出征后需是最重要的,哪怕知道兵部是握在萧衍手中的,他也要对整个大梁的军备心中有数。
“陛下,该晚膳了。”
张福小心在萧云昊的耳边提醒,这位主子已经整整看了一下午了,就是一口茶都没有多喝。
“等一会儿吧。”
萧云昊翻过了这一页,丝毫没有传膳的意思,张福有些着急
“陛下,您中午就进了一点儿,这晚膳要按时吃啊,累坏了身子,摄政王都会心疼。”
提起萧衍萧云昊才抬起头,暼了一眼这个两辈子的心腹
“就你会说话。”
张福笑着回话
“摄政王疼惜陛下。”
萧云昊突然撂下了手里的册子,饶有兴致地问
“你觉得他哪里疼惜朕?”
“陛下生病的时候摄政王比谁都紧张,彻夜陪着您,陛下少时喜欢的东西,摄政王只要回京就会给陛下寻来。”
张福看着这些日子自家主子与宫外那位爷的关系缓和也跟着开心,他服侍萧云昊多年,谁是真心对他这位小主子的他心里是清楚的。
这些话从别人的口中听来,萧云昊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满足。
大手一挥就让人传膳了,从他回来以后,这两日都是和萧衍一块儿用膳的,此刻只有自己一人萧云昊还有些不适应。
他也不过就是匆匆吃了一口,便让人撤了下去,他让人将军备的清单拿过来其实也是心中不放心,瓦剌攻打了若羌这件事是上辈子没有发生过的。
从他重新回来以后,已经有几件事都出现了偏差,他大意不得,若羌本就擅长锻造兵器,此次瓦剌定然是有备而来。
第二日的早朝定然是不平凡的一次朝会,萧云昊一天没有见到萧衍便觉得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他刚刚落座目光就看向了坐在他右下首的那个身穿深紫色朝服的人。
萧衍随着众人微微拱手向上座之人行礼
“今日可有所奏?”
礼部尚书刘志出列
“陛下,摄政王,臣闻悉陛下从今日便不去上书房听学,臣以为陛下年纪还轻,正是增长学识的时候,还是要以课业为重。”
萧云昊目光落在了这位礼部尚书的头上,他记得上辈子萧衍薨逝,黑甲卫列出了一份可以入王府的名单,这位刘尚书恰恰不在名单上。
“臣也认为陛下应继续在上书房听学。”
出列的人正是郑金泉,如今的工部尚书,他的话音落下,附议的朝臣越来越多,很多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个坐在御座之下的萧衍身上,能够站在这议政宫里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小皇帝这个时候突然不去上书房了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意味着小皇帝已经不干于做一个儿皇帝了,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上面坐着的那位。
萧衍神色清淡,面色让人看不出他心中的情绪,目光扫过群臣之后淡淡暼向了兵部尚书宋简,宋简出列
“臣以为陛下如今已经十四岁,过了今年的万寿节便是十五岁,再有一年便可亲政,应当将精力逐渐放到政务上来,不再去上书房听学,并无不可。”
“臣也认为陛下可从现在学习理政,不必日日去上书房。”
说话的是吏部尚书沈立,一时之间朝堂上分成了两派,只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有或无地看向萧衍,他们知道这里萧衍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有话说:
小皇帝要迈出第一步了
不过他后面还有王爷压场子
不怕
第九十九章 皇帝奉茶
徐从庾出列
“臣也以为陛下此时应该以学业为主,此刻积累日后才能熟悉政务,治理天下。”
徐从庾的资历老,隐隐已经是内阁第一人了,朝臣的目光也看向了高位上的萧衍,萧衍身为摄政王应该更不想小皇帝此刻便伸手朝政的。
萧衍抬眼看向下面的群臣,目光在徐从庾的身上停留了一瞬间,缓声开口
“陛下还年幼,确实应该以学业为重,不过陛下也已经十四岁了,也不应该只在上书房听学,也该开始理政了,不如就先暂定三个月吧,若是三月之内陛下理政并无困难那便不用去上书房了。”
萧衍的语气与从前一样,他若出声便是下定论,强势不容反驳,这朝野上下也没有什么人能够如萧衍一样做皇帝的主,萧云昊从前最厌恶的也是这一点。
萧衍转过身去拱手出声
“陛下觉得可好?”
“就依摄政王所言。”
萧云昊看向萧衍的目光中有些笑意,之后便看向御阶之下的朝臣各异的脸色便让人宣布了退朝。
退朝之后工部尚书蔡金泉追上前面的徐从庾,话里话外有些探测徐从庾对这件事的看法
“徐阁老对摄政王的态度怎么看?”
徐从庾自从上次在御书房见过萧云昊之后,便觉得从前是他小看了那个小皇帝,想想也是,太高祖之后怎么可能是庸才。
近些日子也传出皇帝与摄政王之间的气氛也不像之前那么剑拔弩张,这不过一个多月小皇帝便想插手朝政了,恐怕这小皇帝也对摄政王下了心思。
“摄政王的办法是折中的法子,若是陛下真的可以独立处理朝政我等做臣子的也不能拦着。”
蔡金泉浸润朝局多年,自然也听出来徐从庾的意思了,萧衍说的是陛下若是处理朝政并无困难便不必再去上书房,不过这“困难”有没有可不好说。
萧云昊退了朝就让张福请萧衍到了御书房,早早让人备了暖胃的茶,那人的朝服还没有换下去,脸色发白不是太好。
见他进来萧云昊便起身相迎,直接托住他要行礼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