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安静的九乔)


  这次西夏党项人犯边与以往不同,他们在横山蕃部的支持下,对大宋的攻势在寒冷的冬月里竟未停歇, 颇有不拿下延州不肯罢休的意思。
  延州守将曾数次派骑兵出城反击,前日里更是与党项精锐一场大战, 一千六百人当场阵亡, 还丢了七八百战马, 延州之围仍是未解。
  鄜延路的主将种谔是种建中的亲叔叔, 而种建中一向是他麾下爱将,带着一队精锐骑兵。早早就有消息,说是种谔将他的亲侄儿种建中派遣至延州守城。现在这消息传到京兆府,便让人不得不为种建中担心起来。
  然而年方十岁的种师中看起来却没有额外的情绪波动。
  这少年只是一个劲地望着天。
  明远就站在师中身边, 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开口相劝才好。
  但想这么个活生生的人, 他曾见过,与之交谈, 临别时还特地嘱咐了要“平安”的, 如果就这样不能生还……明远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但是……如果种建中确实殁于此役, 没能生还呢?
  明远想来想去,确信他从未听说过历史上有种建中这么一号人物,如果不是因为英年早逝,他作为横渠弟子,种家将门子弟,又怎可能没有出人头地?
  却听师中幽幽地开口:“阿兄就算是此次真的没有回来,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明远听着怔住。
  “呸呸呸,童言无忌。种师兄一定能平安回归。”
  他连忙往回找补。
  种师中却冲着夜空淡淡一笑,说:“种家的每一个男孩,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命运就已注定——‘男儿要死当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①……但我们每个人,从不后悔生于种家。”
  种师中面对生死如此淡定,令明远心中不得不生出愧意。
  “阿兄我并不担心,他生性机敏,比党项人还狡诈,诡计多端……”
  明远:……好家伙!
  他还没听说过谁这么评价亲哥哥的。
  “……只盼着党项兵早退,阿兄能平安归来。”
  种师中说到后来,也是一声长叹,叹息声毫无意外地暴露了他心中的忧虑。
  种师中身边的明远默然,久久不能出声,终于也是一声叹息。
  谁知这声叹息立即将小朋友的注意力引过去转向他。
  “明师兄,看起来你很关心我阿兄啊!”
  小家伙坏笑着望着明远。
  明远莫名有些脸热,摇手说:“不,我没有……啊不,我出于同门之谊确实很关心他,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关心了。”
  种师中笑吟吟看了他半天,眼神似乎在说:明师兄啊,别口是心非啦,关心一下师兄也没什么丢人的。
  明远却心里郁闷,他又不能告诉种师中,他真的很担心种建中已经挂掉了。
  一时间两人无法再谈下去,于是齐齐转向廊外,同时望天。
  雪继续簌簌地下着,看起来无穷无尽,不知何时才能止歇。
  良久,明远开口:“师中,你们兄弟是如何起名的?你家的堂兄弟们,名字中也都有‘师’这个字吗?”
  种师中摇摇头:“不,原本父辈们是如此,家伯父、家父、家叔,名讳都是言旁。但到了师中这一辈就不是这样了。堂兄弟们各家起各家的。”
  明远好奇了:“所以……你的名字随你阿兄,有一个‘中’字?”
  种师中小朋友老气横秋地摇摇头:“不,我阿兄的名字随我,有一个‘中’字”
  明远差点笑出声。
  他第一次见到如此炎炎大言的小孩,竟然说哥哥的名字随他。
  但看种师中嘴角浮起一点笑容,眼里都是狡黠的光,明远便知,这是种师中故意说的笑话,为的是打消明远的忧心。
  明远也当真心里一松。
  不过他想了想又问:“令族中从兄弟里,是否有一人名叫种师道?”
  种师中一本正经地偏头想了想,摇摇头:“种公世衡以下,近支远支,都没有叫这个名字的。”
  明远皱皱眉头,暗叫:“奇怪!”
  进来他已想起种师道种师中这一对在历史上颇有名望的兄弟,尤其种师道,是北宋名将,曾经在《水浒》里担任“经略相公”这一重要角色的。
  他明明已经找到了种师中,却被告知根本没有种师道这个人。
  他对历史的认知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
  当夜,明远就被这个问题所折磨,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
  和他同住一室,抵足而眠的种师中却呼呼大睡,仿佛根本没有听说过亲叔叔和亲兄长身处险境一般。
  只不过种师中睡相不好,明家卧室里安装的“地炉”又比别处温暖,以至于这小孩夜里踢了无数次被子。而明远给他拾了好多次。
  往后数日,横渠门下因为种师中的关系,都特别盼着鄜延路有书信能递到京兆府来。
  然而延州与京兆府之间的消息往来却全都被那些紧急军情所占据,迟迟没有关于种建中的任何消息到来。
  明远告诉他那些焦虑的师兄弟们:“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他想着种谔既是鄜延路主将,种建中又是他亲侄儿,这两人若是有了任何损伤,长安城中不可能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满面愁容的师兄们顿时恍然大悟,纷纷赞明远说得有道理。
  种师中却完全是一副“这我早就想到了”的表情。
  而这时,在横渠弟子与牙人们的努力下,在舒家两位舅舅和横渠镇乡民的帮助下,横渠书院的地和书院都有着落了。
  因进入冬日之后,张载的身体越发不适,因此由明远和吕大临跑了一趟眉县,在当地视察书院的情况。
  天气虽冷,但明远身披羽绒服,从上到下都用棉服包裹严实,骑着难得能出门撒欢的“踏雪”,一骑绝尘地在往来凤翔府与京兆府的官道上疾驰。
  吕大临和向华都只能将双手笼在袖子里,坐在大车上,听着车轴吱呀呀,身体随着车身的颠簸而起伏。待到前面打尖的地方和明远相聚的时候,吕大临还好,向华第一次出这么远的远门,人都快被颠傻了。
  在打尖的路边小店里随意用过些饮食,下午继续上路的时候,明远却和吕大临挤到了一辆大车上。
  “怎么了,远之?”
  吕大临原本已经被颠得昏昏欲睡,此刻强打起精神关心明远。
  明远却不好意思地笑笑:“吕师兄,真对不住,也来扰你。小弟只是爱惜马力而已。这一带地面不够平整,我不敢再让踏雪再奋力快跑,怕损了它的四蹄,等到了横渠镇上,我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吕大临对此不以为意。毕竟陕西人爱惜马匹是出了名的,西军中的骑手甚至把战马当了性命、兄弟。
  明远说是会想办法解决马匹四蹄易损的问题,吕大临也是只当他随口说说。
  这时“教务处长”坐车已经坐了很久,浑身上下,连骨架都快颠散了。他抬眼看看对面若无其事的明远,感叹一句:“还是年轻好啊!”
  “我这一把老骨头,连坐车都坐不动喽!”
  吕大临说着又想起张载,顿时愁容满面:“先生不愿留在长安,到横渠的这点路程,连我都受不了,先生那副身子骨,又怎么经受得住?”
  偏偏张载坚持要亲力亲为,一定要亲身前往横渠,在那里教书育人,并主持井田试验。
  对面向华傻傻地开口回答:“那就……慢点走?”
  吕大临凭空想象了一下,觉得也不是个办法,走得越慢,路程越长,这份难受似乎也就更难捱了。
  明远却转了转眼珠,说:“吕师兄放心,包在我身上。等我到了横渠镇上,一并想办法?”
  这句话倒是让吕大临惊醒了。
  ——这还能有办法?
  吕大临心想:从京兆府到凤翔府的这条官道已经算是修得很好了,还能有什么办法能够平整路面,让车驾不再如此颠簸?
  难道小师弟还想用上他发明的那个“水泥”,将几百里的官道全部都铺一遍不成?
  吕大临可不知道“水泥”压根儿不是明远发明的,只不过是明远在从城外引山泉水时使用了一把,正好被李参看上。不知怎么长安城里就以讹传讹,就变成水泥也是明远“发明”的了。
  但即便小师弟财大气粗,能够专门为先生铺设一条平整的道路,在先生明年开春前往横渠镇之前,也肯定来不及啊!
  因此吕大临将明远口中的“想办法”,断定为“说说而已”。
  就这么颠簸了一路,两天之后,吕大临和明远抵达了横渠镇。
  向华当即按照明远的吩咐,先去两位舅舅家里,然后再引着吕大临前往已经事先安排好的落脚点。
  而明远则径自跳下大车,牵上“踏雪”,又带上他事先画好的两幅图样,去铁匠铺找铁匠去了。
  “叮——”
  “叮叮——”
  枯燥的敲击声从铁匠铺里传出来。
  明远在铺子外面观察了好一会,将这铁匠打制的各种器皿看了又看,觉得靠谱,于是便开口招呼:“店家,店家——”
  铁匠闻声出来,见是一位面生的小郎君,身上袍子被缝成一格一格的,这种穿法在横渠镇上从来没见过,于是带了七分恭敬三分疏离,粗着嗓子问:“小郎君想要什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