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安静的九乔)


  九月中,汴京的天气已经相当寒冷。各家正店脚店不再像夏日那样敞开着窗户。长庆楼便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只有他家安的是玻璃窗。虽然玻璃材质还不算最佳,玻璃也偶有不平整,透过玻璃看出去会觉有些变形,但街道上的人影身形还是能看得一清二楚。
  此刻他分明见一个年轻小郎君,带着几个伴当,匆匆朝这边过来。
  明远忍不住微抿着嘴笑了起来。
  可是待到长庆楼的楼梯上响起匆匆的脚步声,明远却又敛了笑容,手中哗哗地翻动着眼前的《汴梁日报》,一副刚刚吃完了早午餐,正在无所事事的模样。
  “酒博士,那位常来这里的明小郎君……”
  话都还未问完,米芾已经看见了坐在角落里看报纸的明远,连忙冲上来,却又装作矜持,点头打招呼道:“好巧!”
  明远放下报纸,看了看米芾,才仿佛恍然大悟似的认出来人:“原来是米兄。”
  他心里同时批判米芾和自己:两个虚伪到不行的家伙!明明心里都是急切无比,却偏偏还都掩饰得很好,装得很镇定。
  米芾确实是心急,他连进门要濯手这茬儿都忘了,开门见山地对明远道:“上回听闻明兄曾经提起,对魏晋唐时的名家法帖有些兴趣?”
  明远颔首。
  “这也是巧了,小弟这里刚刚得了一幅东晋时名家的字,只是不能完全断定是原作还是摹本,所以,想请明兄品评一二。”
  明远跟他客气:“哦?是吗?米兄肯信任在下,在下深感荣幸……”
  这时米芾已经从伴当处取过卷轴,刷地就递给了明远。
  明远自以为猜到了是怎么回事,接过卷轴,慢慢展开,只瞄了第一行,他的脸色刷地变了,整个人再也坐不住,直接从椅上站起,双眼圆睁,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卷轴。
  “这是,这是……”
  “王大令②……”
  米芾站在他对面,无声地点点头。
  下一刻,两人同时念道:“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这是……中秋帖?”
  明远颤声问。
  曾经精研过一段时间的古玩字画,又混迹各大拍卖行,明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幅。
  王献之的《中秋帖》啊!
  米芾点点头:
  “对,这是《十二月帖》。”
  明远顿时傻眼。
  他确实是给米芾做了一个小小的局。
  按照他对历史的了解,米芾这个人很喜欢临摹前朝名家的名帖,比如褚遂良的字帖,而且他还很喜欢仿古做旧,能将摹本做得与真品一模一样,以假乱真。
  当然,以米芾的家世和人品,绝不至于仿制来骗钱。多半是出于“恶趣味”——想要看看买家到底能不能看出这是真品还是摹本。
  因此明远就可以买下米芾的摹本——而且绝对能将价格压得很低,因为米芾如今名气不显,还是一个尚未及冠的少年。
  但是眼前这人毕竟是日后名满天下的米芾,他的书法,艺术价值摆在那里。日后米芾任何一件传世之作几乎都是名品,是国宝,其价值必然是明远今天所付出的价格的百倍千倍。
  明远就是打着这个主意,才觉得自己有希望完成试验方交给的“特殊任务”。
  但是明远万万没想到,米芾拿来的,竟然是名满天下的“三希”之一,王献之的《中秋帖》。
  而且看米芾的模样,他似乎真的不知道眼前这张究竟是真品还是摹本。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眼前的是真品——他能买下吗?
  根本就不敢买啊!
  王献之的作品,绝不可能随随便便流传于民间。
  米芾的家庭与皇家大内有密切联系,如果是真品,明远需要想的可能不是该如何买下这张宝帖,而是怎么和他一起想办法把这件宝物还回大内去。
  明远盯着米芾看了两眼。
  米芾顿时流露出求援的表情——他看起来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手中这一份是原本还是摹本。
  明远:好吧,你太强了。
  于是他从怀中摸出一枚放大镜,当然了,这放大镜柄上镌着细细的“1127”四个字。
  他用上放大镜,仔仔细细地去看那卷轴的纸质,装裱的材料,用墨的色泽,和笔划的痕迹。他的“高倍”放大镜将字帖上的种种细节放大数倍,纤毫毕现,清晰万分。
  这一副“专业”形象,赢得了米芾的信任。
  这个满脸焦虑的少年用颤抖的声音问明远:“敢问明兄,这是……”
  明远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用肯定的语气回答:“是摹本。”
  “呼——”
  米芾长吁出一口气。
  明远刚想与他再交谈两句,只听米芾“哎呀”了一声,这时候终于悟了过来。
  “我还没濯手。”


第103章 百万贯
  待到米芾濯手已毕, 明远已经收起了手中的放大镜和适才的全部惊讶之情,平静而镇定地坐在长庆楼临窗的位置上,面前铺着那幅《中秋帖》。
  而米芾也完全镇定下来, 眼里透着好奇, 来到明远身边, 坐下,开口问:“明兄如何看出这是摹本的呢?”
  明远坦然地道:“很简单。”
  他伸手指着卷轴,道:“这种纸是用竹料纸书写, 但这纸在东晋时无人能造,直到本朝方有人造这种纸。这是其一。”
  米芾的嘴呈现一个“O”形, 却发不出声音。
  他应当也是没想到, 竹料纸看起来颜色暗黄, 古意昂然,竟然是本朝才开始造的纸。
  而明远, 竟能通过这一点,分辨出这是摹本。
  “其二, 东晋‘书圣’王羲之与‘小圣’王献之, 所用的竹笔, 与如今的我等用的笔有些不同。晋人之笔, 为硬芯竹笔, 难于吸水, 因此笔锋处时常出现‘贼毫’。宋人之笔, 已无那等硬芯,因此运起笔来更加圆转如意, 流畅而毫无滞涩。”
  米芾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但他随即一呆, 反问道:“那你的意思是说, 这幅贴写得比原帖还好?”
  明远点点头,道:“一定程度上是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米芾顿时喜动颜色,看样子很希望明远再夸上两句。
  于是明远从善如流地补充道:“作此摹本的人,一定是位一代名家。”
  若单看米芾的表情,会觉得这位马上就要跳起来在原地转圈圈了。
  “不过——”
  明远再次开口。
  米芾冷静了一点,侧耳静听。
  “这个摹本用墨深厚,气韵鲜润,明显是本朝用墨的风气。临写此帖的,应当是一位本朝名家吧!”
  宋人用墨润泽,苏轼的字更加被人冠以“墨猪”的称号,与东晋书法的劲瘦风骨很有些区别。米芾临帖时虽然不断模拟原帖的笔意,但又不是照着描红,多少还是会带有自身用墨的特点。
  明远把话说明,米芾完全懂了,立刻对明远佩服得五体投地。
  “明兄真好眼力,这张摹帖,确实出自于小,小,小……”
  他本来想说“小弟”的,话到嘴边,才想起自己的本来目的。
  他是来卖摹本赚钱的呀!
  于是米芾临时刹车改口:“……本朝某位名家之手。”
  说着,这少年脸上泛起明显的红晕。
  明远心里暗暗好笑,嘴上却很自如地问:“米兄可有意出售?”
  米芾赶紧点头,就像是生怕明远要改主意。
  明远微笑着问:“那么,米兄想要作价几何呢?”
  米芾对银钱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他只记得自己前天在这长庆楼上吃饭,花掉了23贯。
  凑个整——20贯,不,哪有自己给自己抹零头的?
  米芾鼓起勇气,报出一个价格:“30贯!”
  明远就坐在米芾对面,听见这个数字,静静地坐在那里,久久没能出声。
  米芾心想:完蛋了,价报得太高了。
  少年人怯生生地改口:“那……20贯?”
  他几乎不太敢去看明远的表情,将目光从明远脸上移开。
  谁知片刻后,他听见了明远的回应。
  明远说:“300贯!”
  米芾:……?
  一枚古砚还只是作价100贯呢。他自己摹写的摹本,什么时候竟值这么多钱了?
  不行不行,这是刚才忽悠得太狠了,对方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什么书法名家。
  米芾顿时冲明远双手直摇:“这哪里行,我与你说,这幅摹帖根本不值那么多钱,它其实是我……”
  “我说值这么多钱,就值这么多钱!”
  明远毫不犹豫地打断,并且往上加码。
  “再加上长庆楼的长期贵宾优惠卡,凭此卡到长庆楼用餐可以打八折。”
  米芾很喜欢长庆楼,因此又很想要这张“长期贵宾优惠卡”,顿时双手食指对对,心中又纠结起来。
  “如果米兄喜欢,我还可以为你联系作坊与工匠,上门安装‘自流泉’,不止是用于濯手的‘自流泉’,甚至还有用来沐浴的‘自流泉’……”
  明远淡淡地开口,这些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
  然而米芾却根本无法拒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