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安静的九乔)


  权贵们与民争利的结果,多半便是这样,民间工匠丧失创造力,坊间的先例不少。
  夫人们彼此望望:也就是长庆楼带起了玻璃窗的潮流,难不成还有别的吗?
  “有人赶在前面尝试这门生意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些小民在前面趟水,回头水深多浅你们也都门清——这样的好事,换做是我,我都想要为曹太皇烧炷高香,保佑她老人家长命百岁。”
  在高太后身边的人中,阎氏最是能说会道,所以她也最受器重。
  “所以啊,你们且先等等。等会这门手艺的工匠渐渐多了,其它物品也都渐渐造出来了,曹太皇也不惦记这事儿了,你们再一个个地掺和进去也不迟啊!”
  最关键的,当然就是那句“曹太皇也不惦记这事儿”。
  夫人们听闻,一个个都会意地笑。
  这时候有侍女进来禀报阎氏,说是小郎君回来了。
  阎氏原本就有些挂心这个儿子,连忙告了罪暂且退席,溜出去看儿子。
  米芾见到母亲很开心,连忙展示给母亲看他斥“巨资”,买回来的玻璃瓶和玻璃盏。
  阎氏一见便愣住:她刚刚还在说这个……各种花式模样的玻璃器皿就这样随随便便地造出来了?
  一问价钱,阎氏更是要跳脚:“20贯!”
  竟然如此暴利!
  她真的有点后悔,没在曹太皇发话之前,掺和进这笔生意。
  “有了这样的盛器,儿子以后吃饭喝水再也不挑这挑那了。”
  米芾望着亲娘,声音软软地做保证。
  阎氏的心一下子就融化了,伸手揉揉儿子的脑袋:“二郎就是想要天上的星星,为娘也给你摘下来。这玻璃器自然不在话下。”
  米芾等的就是这句话:“阿娘,能再去替儿子借一件用来临摹的名家字帖吗?”
  他口中的“借”,借的对象自然是大内珍藏。
  阎氏能够出入禁中,时常探视高太后,并且过问寿康公主的日常起居,自然也有机会接触到大内珍藏的各种书画。
  而米芾最是个爱书成痴的,阎氏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了解。他七岁开始学书,十岁便写碑刻,没有一日不提笔写字的。
  待年纪稍长,米芾便热衷临写魏晋唐人书法,到处寻访宝帖,自然也常常拜托母亲,出入宫禁时,能够为他“借”出一件名家法帖出来。
  阎氏望着儿子热切的眼神,顿时叹了一口气。
  *
  第二天,阎氏从宫中出来,当真带来一幅法帖归家,同时告诫儿子:“据说此帖相当名贵,典籍司的宫人说了,只能借一晚,明日便要还回去。”
  米芾已是喜出望外,连声答应。
  待到阎氏离开,米芾赶紧清洁了双手,再小心翼翼地将那卷轴打开——
  米芾见到卷首几个字,已然轻轻地惊呼一声。
  他做梦也没想到,母亲竟然从宫中带了这样一件宝帖出来。
  “这竟是……《十二月帖》?”


第102章 百万贯【加更】
  面对《十二月帖》①, 米芾如痴如醉,坐在那幅宝帖面前,足足有一个时辰都没有动弹。
  阎氏饮宴回来, 便是这幅情形。
  她虽然知道儿子向来是这副德性, 但多少也有点儿心疼。当下叫过伴当, 将今日的情形仔细问过一遍,知道已是在长庆楼吃过饭了,阎氏才稍稍放心。
  她嘱咐家中的侍从婢女, 看顾小主人早些就寝。
  岂料阎氏一离开,米芾就起身, 将书房的门“豁啦”一关, 将从人都关在外面。
  米芾自己则立刻开始在书房里捣鼓。
  他先将《十二月帖》铺开, 放在一边,然后从书柜深处抽出一叠纸张。这些纸张或深或浅, 纸质与纹路各自不同。
  米芾将这每一张纸依次举至眼前,与手边的《十二月帖》依次核对, 先比较纹路, 然后是色泽, 比较出比较像的纸张五六种, 然后缩小范围, 将这五六种纸张再次细细比较, 最终挑选出一张最像的。
  “只有一次机会……”
  米芾告诉自己。
  临摹《十二月帖》的机会只有一次, 只需成功,不能失败!
  随后, 米芾陷入长时间对“十二月帖”的观摩与思考。
  他不住以手做笔, 不断模仿着王献之的笔划和笔意, 随着他手指的活动, 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落笔之后的效果。
  米芾自幼就是这样练字的——谁让他的启蒙老师早年间卖给他五两银子一张的练字纸呢?
  待到将帖上每个字的笔意揣摩到位,字帖上每一个转折都练得圆转如意,米芾抬起头,揉揉酸胀的脖子,听听外面的更鼓——竟然已经是后半夜了。
  他盯着这张字帖,竟然不吃不喝地看了三四个时辰。
  少年人顿时抽出早先千挑万选,与原作纸张最为接近的那一张宣纸,放在手边,然后开始研墨。
  这种墨也是特制的。用这种墨写出的文字,正常晾干以后,字迹也会隐隐约约显出一点铜锈色,与历经数百年保存下来的古画古帖一模一样。
  米芾提笔,眼神却依旧盯着《十二月帖》原作,他的手虽未动,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将这张宝帖临摹了百遍千遍——
  至此,他已经完全理解了王献之写这幅字帖时的每一份心情。
  突然,米芾提笔,笔尖蘸饱了事先准备的墨汁,迅速向纸面点去——
  在这一刻,他似乎与数百年前的王献之合而为一,融为一体。他就是王献之,王献之就是他米芾,借他米芾的手,重新写下这一幅传世千古的《十二月帖》……
  一笔书,一气呵成!
  最后一笔收起。
  米芾气喘吁吁,额头上已经满是汗水。
  临这一帖几乎耗费了他大部分心力,此刻想再动动手指头都难。
  但事情还没完,米芾搁笔,用手冲自己脸上额上扇着风,让自己额上的汗水赶紧晾干,然后就又去取出装裱字帖的材料与工具。
  他惯例又专找那与原作装裱一模一样的绫绢,待自己摹本全干后,将自己的摹本加以装裱。
  这倒也并非米芾刻意,要做出一副与原作一模一样,如同双胞胎一般的摹本,而是他心思最直,认为自己是在“临摹”。
  “临摹”嘛,自然是处处都要一模一样的。
  装裱也是一个水磨工夫的细致活儿。更何况,米芾还追求完美,处处都想做得一模一样,甚至还专门在书房内点起一笼柏枝,用烟将自己那摹本的纸张表面熏了熏。
  待到一切做完,窗户纸都青了。
  米芾将原本和自己的摹本用一模一样的绢带扎好,放在书桌上,自己伸个大大的懒腰,这才想起,他竟一夜未睡。
  这时他再也熬不过瞌睡虫,往书桌上一趴,片刻间已是睡得人事不知。
  *
  清晨时,阎氏过来。一问仆人,才知道宝贝儿子竟然在书房里练字练了一整晚,根本没有回卧房休息。
  这还了得?
  阎氏夫人赶忙进米芾的书房,一眼就看见儿子伏在桌面上,沉沉地睡着。
  阎氏一看眼前有个卷轴,赶紧取来,展开一看,正是她昨日从宫中带回来的那枚帖子。阎氏虽然看不懂书法名家的笔意笔力,但是她认得字:“中秋不复不得相……”
  “就是它!”
  阎氏心想。
  她也不去看那另一枚,反正要找的这一枚已经找到了。她也觉得不用再叫醒儿子了。她当即将那卷轴重新卷起,带回内府之中,送还典籍司。
  *
  米芾昏天黑地地睡了一觉,悠悠醒来,发现已是日上三竿。
  他迷迷瞪瞪地睁眼,竟是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昨晚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又是为什么整夜不睡,待在这书房里。
  米芾抬头,向他的“成果”望去,突然浑身一个激灵,发现面前书桌上,只剩一个卷轴。
  米芾连忙将侍从喊来,问有谁进过他的房间。
  当得知是母亲来过,并从他桌上取走了一枚卷轴的时候,米芾一呆,想了片刻,连忙伸手取过桌上剩下的那一枚卷轴,展开一看——
  糟糕!
  米芾竟然自己也无法分辨,眼前被阎氏夫人留下的这一幅,究竟是原作还是摹本。
  救命!
  *
  明远坐在长庆楼上,心里打着小鼓。
  今天就是最后期限了。
  他的确设了一个局,想要通过米芾来完成那个特殊的“花钱任务”,但如果今天米芾不来找他,他就算是错过了“死线”,没能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需要接受惩罚。
  虽说惩罚只是过一个月“身无分文”的日子,明远猜想他靠各种装逼和朋友接济,估计也能熬过这一个月——但他花钱花惯了,突然之间没钱周转,那种感觉也蛮难受的。
  所以成败就在今天了。
  他期盼着米芾在午时能够出现的,岂料午市到长庆楼来用餐的食客都走光了,米芾还是没出现。
  明远百无聊赖地翻了翻今日的《汴梁日报》,心里暗暗告诫自己:沉住气,还未到最后时刻……
  就在这时,1127突然在他耳边“哎呀”了一声。
  明远意识到什么,转头透过玻璃窗,向长庆楼外看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