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场面实在是太离谱。
这次朱镜静又提出要求来,朱标铁了心要拒绝她,说道:“六出白在爹那里,他带它去打猎了。”
——骗小孩儿的,其实六出白在屋子里睡大觉,抱着骨头流口水。
朱镜静有些失望:“狗狗不在,那大哥,我们去买糖人吃吧。”
“吃糖人要出门去的。”
嫩黄色的萝卜头立刻扭头看向自己的母亲。
孙氏十分坚定地、缓慢地朝她摇了摇头。
“娘——”
“不行就是不行,你昨日已经吃过很多甜食了。”
“唉,大人就是好麻烦。”朱镜静叹道,说完这句话,她仿佛又想到了什么似的,一手扒住朱标,一手拍拍他的后腰,“大哥,每天与爹相处,你真的好难哦。”
朱标很想笑,但他还是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所以你一定要多心疼心疼大哥,比方说——看见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大哥留一份,朱棡那小子做了什么坏事,也一定及时来告诉大哥。”
“行!”朱镜静豪迈地一挥手,“只要是大哥说的,我都照办了!”
也不知道她这副样子是跟谁学的,还挺有江湖豪杰的做派,孙氏温婉,说话都是细声细语的,这萝卜头倒是天生大嗓门。
朱标笑了,刚决定要和孙氏打个商量,带她去城里买点小玩意儿玩玩,就听到了身后传来的脚步声。
他转过身去时,孙氏与朱镜静都很茫然,完全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直到吴策的身影出现在拐角时,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吴策这边心里也是一惊,愈发赞叹,他知道朱标在三岁的时候就能发现自己,但那时凭的是眼睛,现在可就是感官了。
进步速度实非常人。
“公子。”吴策抱拳道,“公子,元帅那边已经在叫人了。”
又有会开。
孙氏自觉上前,拉住朱镜静的手,把她领到自己身旁,对朱标行礼,退下走远。
朱镜静显得很是不舍,回首看了朱标好几眼,直到他承诺下次找她,才乖乖跟了上去。
——————
“不能救!”刘基态度坚决,“大帅,安丰绝不能去!”
朱元璋皱着眉不说话。
室内这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刘伯温带着不解与愤怒的声音在屋子中回荡着。
“何苦呢,大帅?”他急道,“陈友谅自从龙湾之战后,就一直虎视眈眈,心怀恨意着要报复回来,他现在虽是节节败退,可瘦死的骆驼,那也要比马大,您怎么……”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咱知道陈友谅在盯着咱,可是安丰怎么办?刘福通的求救信已发了五六封了,再不去就晚了。”
“那就让张士诚把安丰打下来!”刘伯温道,“让他打下来!打下来又有什么不得了?等我们彻底解决了陈友谅,也一样可以收拾他。”
“安丰没了,拿什么挡着元廷的大军?”
刘基道:“他们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来的。张士诚此举虽然是在讨好元廷,可他与元军还是有别的,让他拿了安丰并不会……”
“那明王呢?”朱元璋再次打断他,“明王怎么办?那可是咱的皇帝!”
“让他死罢!”
刘基语出惊人,这一句话好像是掷在柴堆里的火星,打在天幕上的惊雷。
朱元璋盯着他,嘴唇动了一下,又是什么都不说。
“让他死!”刘伯温好像根本察觉不到此时紧张可怕的气氛,依然沉着冷静,“大帅,您若是真的把明王救回来,又该怎么安置他?”
朱元璋道:“救回来——”
这次轮到刘基打断他了,他厉声道:“救回来让他活,岂不是在头上顶着一个皇上?若让他死,为何不让他死在安丰?那样还不会有个臣子逼主的名声!”
老朱同志的天色阴沉的像一朵乌云,他沉声道:“咱知道你的意思,你和咱想的一样。”
他嘴上这么说,但似乎还是想去救人。
“那么,说回陈友谅吧,大帅您若是领兵去了安丰,他趁机攻来,我们又该怎么办?拿什么去守?”
“小明王的意义你懂不懂?”
刘伯温皱眉道:“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在这时,两人都听见开门的声音。
朱元璋立刻扭过头去,喝道:“谁?咱不是说了,不准……”
进来的是朱标。
“标儿来了。”看清人后,朱元璋的态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温和地招招手,“来,过来,咱和伯温正在商量事,你也听听,说一说。”
刘伯温把事情完完整整的说给朱标听,等着他的看法和意见。
事情并不复杂。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现在还尊奉着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小明王韩林儿为皇帝,用的是龙凤年号,打的也是龙凤旗帜。按道理来说,他只是小明王的臣子。
而张士诚不知道抽了哪根筋,派兵围住了安丰,要讨好元廷。安丰是小明王和刘福通呆着的地方,他们眼看着没办法了,只好向老朱同志求救,毕竟他一直以来都表现的比较规矩,不管救不救,消息一发,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围绕着这个事情,刘基和朱元璋的想法不同,一个坚持要让他死,一个还在犹豫。
但这件事的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
朱标听完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情不复杂,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是个两难的局面,但最终的话语权还是在朱元璋这里。谋臣军师终究只是谋臣军师,臣子就是臣子,发表意见后,也要看主公愿不愿意听。
能影响朱元璋的人是绝对不多的,他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固执且小心眼的人。
刘伯温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有些期待,希望朱标能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因为朱标就是这绝对不多的人里的一个。
“爹,我觉得先生的话有道理。”
朱元璋道:“咱知道有道理,难道咱的话就没道理?”
“也有,但是——”
老朱同志突然抬手制止朱标再继续说下去:“好了,先这样吧,你们俩让咱再想一想。”
朱元璋眼见着朱标与刘伯温意见相同,心里也有些动摇了,决定再斟酌斟酌,于是把人赶出去,要在僻静的地方一个人沉思一下。
“你去,去送送你先生去。”朱元璋道,“别在门口等咱,咱看着烦。”
朱标想说自己在门口等,您老人家怎么能看见我,但只敢心里说说,半点不吱声,就和刘基走了。
门轻轻关上,关上的一瞬间,朱标就听到了椅子的响动声,随后就是脚步声,老朱同志估计是在里面来回踱步。
路上刘基的情绪也不是很好,他觉得朱元璋这就是给自己找罪受,非要请个皇帝回来做什么?小明王死了,就能自己成家了,名正言顺的,这多好,请回来以后,但凡他有个头疼脑热,那都觉得别扭。
他对小明王的感官,正如他说过的那句话——牧竖耳,奉之何为。
选中了朱元璋以后,刘基就一直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他若是生活在几百年以后,说不定能够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在一个封建王朝下,他的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老朱同志可以成为皇帝。
开创一个崭新的王朝,破后而立!
在此关头下,迎来小明王这样的障碍,简直让他头疼。
墙头的梨花开的有点早,片片飘落在地上,像是一角一角的宣纸碎片。
刘伯温斟酌着,想要开口对朱标说几句话,却还是憋了回去。
朱标察觉道他的犹豫,主动道:“我明白先生的想法,但这件事确实不好办。”
“唉。”刘伯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去救小明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是得不偿失的。”
“我会再劝劝大帅的,先生不要着急。”
“我怎么能不着急?”刘基道,“公子你是大帅的儿子,应该最懂他的脾气,他要做的事情,谁也劝不住!哪怕是你与夫人——”
“夫人绝食,我闹自杀,大帅说不定就会改主意的。”朱标开玩笑道。
刘基被他逗笑了,摆手道:“不至于此,还不至如此。”
谈话间两人已经到了门口,刘基的轿子就停在那里,朱标送他上去,替他放下帘子来,行礼道:“先生先回去休息休息吧,大帅一般都在晚上想事,想必明天一早就有决断的消息了。”
刘基点点头。
晚上的时候,忙碌一天的老朱同志果然又开始细细琢磨此事了。
今天让儿子与属下离开后,他在室内转了几圈,想不出个结果来,索性就把它放在一边,开始看各地呈上来的文书。
文书上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是读不进去,不仅读不进去,这些字还在眼前跳来跳去,看得人眼冒金星,烦躁无比。
好不容易熬到了太阳下山,朱元璋才发现自己的办事效率直线下降,山一样的堆在桌上的文书,他竟然只看进去一小点儿。
无奈之中,他来到马秀英这里,狠狠地吃了一顿大饼,配着酸菜喝了三碗粥,才舒服一些。
舒服了,他就把鞋一脱,袜子一搭,颠颠地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