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道:“这个时候你不在前面守着,过来我这有事?”
“掌柜的,外面有个郎君要跟您谈生意合作,这是他让我转交给您的,说您看了就会明白。”
冯掌柜不耐烦的接过那张纸,他有些起床气,这会儿心里正烦闷,待摸到那张纸时忽然惊住了,这纸触感软滑,他一摸就知道是上乘纸。
他道:“那人还在不在?”
“还在外面等着。”小厮不是很理解,只是一张纸而已,他刚才偷偷看了一下,并不是什么名贵的画,上面也没写什么东西,为何掌柜的如此惊讶?
“快,带我过去见见。”冯掌柜起身想出去,想到自己还没换衣服,又道,“算了,你把他直接带过来吧,刚好我换下衣服。”
不一会儿小厮回来了,说道:“郎君这边请。”
姜子延跟着小厮进了后院,到门口时小厮敲了敲门,悉悉索索的穿好衣服,屋子里传来一个声音,“进来。”
小厮推开门,说道:“郎君请。”
姜子延进去之后小厮把门关上又去前头招揽生意了。
冯掌柜看着面前人如此年轻,心里揣摩着他背后的人是谁,有何意图。毕竟生意场上见多了,难免会有一些职业病。
“这张纸是你送过来的?”
“是。冯掌柜,在下姓姜,我这人也不会拐弯抹角,咱们就有什么说什么吧。”
冯掌柜点点头,倒是对这种爽利的性子有几分欣赏。
“这是我们造纸坊新造出来的纸,就是刚才给您看的这种。我们带着人钻研试验了许久终于改进出了造纸技术。用这种技术造出来的纸,比市面上的纸纸面光滑,也更厚实,洇墨现象也减轻很多。最重要的是,这种纸经久耐用,防潮效果好,不容易霉腐。”
其实姜子延还想跟他说这种纸密度大,纸上写的字比较容易晾干,好存放,可怕对方听不懂,只好换种说法解释。
冯掌柜摸着那张纸的手感,以他多年做这纸墨斋的经验来看,这纸跟他们店里最贵的文轩纸有一拼。
“我刚才看了你拿来的这种纸,你能告诉我,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吗?”
“主要材料是竹子。”还加入了一部分枯树皮,不过姜子延不会说的那么全乎。
“竹子?”冯掌柜更惊讶了,要知道他这店里卖的最贵的文轩纸可是用了名贵的花瑶花。花瑶花珍贵且培育不易,制作文轩纸又需要大量的花瑶花,所以文轩纸才比较名贵。
现在他居然听到有人用低贱的竹子造出了效果如此相似的纸来,他怎能不震惊!
“你这纸当真是用竹子造的?”
“当真。我在城西开了一家造纸坊,若是不信,等冯掌柜有空了可以随我前去看看。”
“你开的?”
“是的,就是城西那家姜记造纸坊。”
冯掌柜本以为对方是哪家纸商派来谈合作的,却没想到这位面冠如玉的郎君就是造纸坊老板。
“怎么样,冯掌柜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作?”
冯掌柜思索了一下,说道:“约个时间吧,带我去你的造纸坊看看。”
听见这话姜子延就知道对方有兴趣,他也不急,光看见成品就决定合作是生意人的大忌,除非是有熟人中间牵线。像他们这种彼此都很陌生的人谈合作,要求看厂子看作坊看生产车间才是正常的流程。
他的造纸坊虽然规模不大,可只要找到销路,拿到定金,他就可以扩大规模生产。
“那后天上午辰时三刻,我让人过来接冯掌柜过去。冯掌柜意下如何?”
“可以。”
谈妥了时间之后姜子延便离开了纸墨斋,他并没有回家,而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前往了下一个商家铺子。
同样的说辞,同样的理由,他一下午逛了城东四家有名的纸墨铺子。毕竟不能把希望全都放在冯掌柜这一家身上。
万一冯掌柜这里临时出了什么意外,合作谈不成,他也得有下家的目标才行。而且买卖东西都知道要货比三家,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否则会被吃的死死的,那就太被动了。
上午姜子延去了四家,有三家都同意来造纸坊看看。那家直接拒绝的铺子是城东第二有名的纸商铺子,叫博纸轩。
博纸轩里面各种各样的纸都有,给他们供货的是府城里有一家很大的造纸商,而且他们铺子只卖纸,生意很好,压根瞧不上姜子延这种造纸小作坊。
姜子延这批纸主要就是往城东卖的,城西的人们大多贫困,买不起贵纸,平时最低贱的纸对他们来说价格都是贵的。
之前用麻料做的麻纸在城西这边的纸墨铺子都没几家愿意收的,更别提竹纸了,这价格在城西基本都卖不出去。
好在城东这一趟没白跑,最起码有三家大铺子都愿意过来看看。姜子延有信心,只要价格谈的拢,这合作十有八/九能成。
城东城西情况不一样,应该区别对待,针对实际情况分开应对。姜子延这次明显感觉到城中经济差异。本来城西的人们普遍收入低,相对贫困,若是纸张卖的也贵,那贫困人家里的读书人更难有出头之日。
这个时代的书籍价格昂贵,主要原因就是纸张价格高,一本手抄书都要一两银子。那若是他用造价低廉的纸找人来抄书,以更低的价格将书卖出去,这样既能赚钱,也能让城西的学子们买到更多的书。
姜子延想等竹纸赚到了第一桶金就在城西开个书铺,请人抄书。这个年头有很多贫困的读书人为了挣钱贴补家里都会选择抄书挣钱,这样也能变相为别人提供了赚钱的机会。
这个时代贫苦人家的孩子想要读书真的是太难了,他不是圣母,可每每看到一些人大冬天为了读书写字手脚皲裂他心里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姜子延约了三家铺子的掌柜的前来造纸坊看情况,不过不是约的同一个时间,而且全部都错开了。
第一个来的是冯掌柜,他坐着马车过来,下了马车后看到造纸坊的位置,心里有些惊讶,这地方选的倒是有些心思。
进去之后是个大院,大院里的汉子们都在埋头苦干。虽然是十月天,已经有些含量,可大部分人依然是光着膀子在那干活,热的一身汗,津湿了衣服回头还要洗,他们嫌麻烦,干脆就不穿了。
姜子延提前打过招呼,就算冯掌柜仔细转了一圈,也看不到什么机密的东西。况且造纸和卖纸不同,冯掌柜未必看的懂这些流程技术。
姜子延猜的是对的,冯掌柜的确看不懂,可他看过其他供货商的坊子,里面的流程跟她现在所看的有一部分是相通的,比如都用到了生石灰,其他的他就不懂了。
看到旁边堆放的那些产品竹纸,冯掌柜忍不住上手摸了摸,和他之前看到的那张纸一样,顺滑厚实。
那天在姜子延走了之后,冯掌柜特地拿笔蘸墨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发现这纸的品质确实很好。他又用店里最差的墨试了试,发现洇墨的程度大大降低了不少。
在姜记造纸坊走了一圈,冯掌柜心里大致有了了解,这个造纸坊规模不大,可能是因为刚开始的原因,一旦让他们找到了合适的买家,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一定会慢慢壮大起来。
这是个打好关系的好机会。毕竟也不是让他换供货的纸商,只是在店里增加一个销售位而已,也占不了多大地方。
不得不说冯掌柜眼光副毒辣,十分有先见之明。毕竟是城东最大的纸墨铺子的掌柜,能做到这个位置上眼光自然是独到的。
从造纸坊出来冯掌柜就想邀请姜子延到他那里商议具体的合作事宜。可想了想,又觉得不能太着急,若是太迫切容易失了优势。
刚好姜子延下午还约了其他铺子的掌柜,两人时间定到了后天下午。
下午来的两个铺子掌柜,一个既是掌柜,也是老板,姓程。他的这间铺子不是属于哪家贵人的陪嫁财产,而是他自己用家里的祖产开的。另一个是铺子掌柜,姓邱。不过他和冯掌柜一样,虽然是掌柜,但像这种采货的事情自己能够做主。
程老板自己家的铺子有些难,毕竟他没有任何后台,要跟其他几家大铺子竞争确实没什么优势。不过好在铺子够大,所在的地段也好,姜子延这才上门去谈了谈。
程老板很发愁,自己家的铺子最近两年基本都在亏本,各大纸铺卖的纸是差不多的,他的铺子虽然大,但毕竟财力有限,装潢方便比不上其他家,只能靠着位置优势,在他这一片生存。
当看到姜子延拿出的纸时,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种纸新颖独特,其他地方也没有卖的,而且造价低。如果他能够揽下这桩生意,做独家销售,那店铺就能走出困境了。
所以在姜子延刚开口表明有合作意向时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刻答应来造纸坊看看,想要第一时间签下这个单子。
尤其是在看了造纸坊之后,程老板更加确定了想要合作的念头。
另一个邱掌柜就是程老板的极端,程老板是积极合作的态度,邱掌柜则是十分傲慢,他一下马车发现这是城西一处偏僻巷子,脸上就有几分嫌弃,谁家会把造纸坊开在这种脏乱的地方。进去一看,好家伙,这规模也太小了,一天能生产多少纸,像这种规模小的供纸商他们铺子压根就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