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 (长亭渡)


  侍从们手忙脚乱的将曹玄石扶下了台,李志远想要围过去看一看,却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瞅见了曹玄石递给他的手势。
  如今第二场算是罢了,这一场姜子延并不是第一,但名次也还不错,屈居第二。
  黄烨越看姜子延越觉得他顺眼,再一次为他不入朝堂感到惋惜。
  下一场便是论政了。趁着中场休息的时间,黄烨摆了摆手,身后的侍从上前弯腰低头凑近,不是他在侍从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忽然走了。赶在第三场快要开始的时候才回来。
  很快便到了第三场,论政。
  这一场李志远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不管是什么题目,他都十分有信心能辩得头筹。
  然而等到台上的幕布垂下后他傻了眼,没不上的题目,只有两个字,新政。
  这是要让大家谈论当今皇帝在二月刚刚发布的新政啊!
  然而外祖父并没有告诉他这个也是备选的题目,所以他丝毫没有准备。
  坐在台下的曹玄石还想看看第三场的情况,也不好再装晕,只能装作刚从昏迷中醒来。
  此时听到第三场论政的题是这个月初才颁布的新政,他脑子一抽差点又要晕厥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坐车了,有点困,其实这个大剧情后面还有一段,但是今天写不完了,明天补上,大家晚安


第133章
  新政的大概内容总结出来, 主要是在税收方面。
  因为这两年国库空虚,大魏皇帝一边鼓励开垦荒地,一边提高商人税收。这次的新政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改变, 那就是读书人的税。
  大魏的官员都是不需要纳税的,读书人只要考上了秀才,就可以免去全家的赋税。
  这两年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 秀才的比例一直在上涨, 所以新政的其中一项规定就是此后, 读书人考上秀才, 全家依然继续交税,只是比平常百姓家交的少。
  在场的都是读书人,家境好的自然不在乎这点钱, 和那些寒门子弟就不一样了。
  有人站出来说道:“我们辛辛苦苦考上秀才, 不就是想能为家里减轻些负担吗?如今,新政一出, 这书不就白读了吗?”
  底下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李志远原先准备的论据和事例都没用上, 而这个时候需要的正是辩论口才, 不开口说话根本无法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
  按理说李志远贵为尚书之子,家中有钱有势,外祖父还是大儒, 他应该会反对刚才那个人的言论才是。
  然而他却道:“说的十分在理, 天下读书人众多,尤其是底价的寒门学子,如果此政施行下去, 难保不会令他们放弃科考。如此一来, 对于我大魏江山的文坛, 将会是一大创伤,如此得不偿失啊!”
  这新政令是皇帝颁发的,然而皇帝上面还有个皇太后。这一任的大魏皇帝还在孩提时期就登基了,一直都是由太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在皇帝十八岁那年,不得不还政于他。
  然而即便如此,皇帝也不是那么自由的,依然被处处掣肘。李志远的娘是太后的远房侄女,有了太后的帮衬,他们家并不是很把这个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而是对太后的命令马首是瞻。
  今日论政的题被改为新政,也是皇帝想听听读书人对这个新政的看法。
  天下寒门举子众多,在场的也有寒门出身的,他们对李志远的话很是认同。
  旁边的李志远越说越起劲,在场的多数寒门学子还纷纷为他捧场,这让他的自信心一度膨胀到两个罐子都装不下了。
  不过姜子延并不这么认为,虽说这个新政有好有坏,但他依然认为是利大于弊的。当政者一定是充分考虑过这一点,才会决定正式颁发这个新政。
  他道:“在下不这么认为。虽然新政并没有完全免除中了秀才的读书人的赋税,可从新政的内容来看,是免除了百分之八十的,意思是只需要交剩余的百分之二十的赋税就可以了。再者,天下读书人难道寒窗苦读十年只是为了这点银两吗?那你们天天口口声声所说的文人风骨呢?”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为官,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须知有国才有家。虽然赋税不能完全免除,但也给大部分的家里都减轻了负担。前些年,边境一直在打仗,致使如今国库空虚,多交百分之二十的赋税,也算是为国家贡献了一点小小的力量。怎么如今被你们说起来竟是如此的恶劣不堪呢!”
  姜子延一席话说的在场许多人脸上都十分羞愧。一旁的黄烨面上不显,但心里却十分高兴。
  这个新政一出,他最怕的就是有些人鼓动这些书生,最后让它施行行不下去。今日就算没有姜子延说这番话,他也安排了其他人引导正面的言论。
  但如今事情发展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好,因为刚才姜子延说的这番话实在是太好了,而且丝毫看不出一点人为在背后操纵的痕迹,不给宫里的那位太后抓住任何把柄。
  李志远被这番话说的羞红了脸,从第一场积压到现在的火气一下子爆发了,反正他们家后头有宫里的太后老人家撑腰,他不管不顾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你一个候府出身不知百姓疾苦的纨绔子弟,怎么能明白你口中说的的那一点点钱对那些寒门之家的重要性!
  你在吃香的喝辣的挥霍着大笔钱的时候,人家可都是在吃苦努力生活。况且你一个行商的,又不是读书人,有什么立场站在多数人的角度发言指责?姜瑜,你以前在京城干过的那些蠢事,需要我一一向大家说明吗?”
  姜子延看着现在李志远咄咄逼人的模样,心想他今天是跟自己杠上了。
  他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即便以前我少不更事犯过错,可如今我已然重新改过,你想怎么说明我都没意见。可新政的事既然拿出来当做议题,那就说明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有发言权的,既然你能说,我为何不能说?”
  “你!”李志远怒气又攀升了许多,从开始到现在,他一直在受挫,还被迫在众人面前丢脸,还有刚才外祖父的事,也让他脸上很难堪。
  李志远心头暗暗叫骂,宁安侯府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个空有名头的爵位罢了,谁不知道如今的宁安侯府逐渐走向没落,根本不值得他放在眼里。
  特别是当他扭过头看到姜子延脸上似笑非笑的眼神,总觉得那张脸上充满了对他的嘲讽。
  如此一想李志远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他声音都变得尖锐了许多,“好你个姜瑜,你那是什么眼神?是在看不起我吗?别仗着你身后有一个侯府,你也不打听打听,这些年你们宁安侯府在京城是个什么笑话!
  失踪了两年才回来,谁知道你是被什么歹人掳去了,这次回来费了不小的劲吧?听人说那些山寨子里的土匪们最喜欢长的标致的小郎君了,就凭你这张脸皮,能逃出来想必在那些男人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吧?”
  这话越说下流,在场的除了体面些的读书人,有很多都是京城里的富家子弟,这种小混话私底下他们经常说,可如今这个场合行的都是高雅之事,说这些难免引得在场其他人心理不适。
  看李志远还想接着说下去,一开始在台上主持的那个人咳嗽了两声,想要制止他。
  然而没等他开口,曹玄石忽然出声教训道,“混账东西,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刚才说的都是什么话!”
  曹玄石毕竟年纪大,见识多,赶紧制止了他。
  在这种地方说那些混账话,往小的地方说,是嘴上没个把门的爱说玩笑话,有辱斯文。若是往大了说,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有为读书人的风范,是失德之举,弄不好还会连累在朝为官的家人。
  若是被朝堂上的言官们知道了,一封折子上书弹劾,说李尚书教子无方,有失稳妥。一个尚书连家都治不好,又何谈身为臣子帮天子治国呢?
  李志远也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条件好,外祖父又是大儒,什么稀缺的读书资源都能拿到。如今也是一名举子,二月底也是要参加春闱的。如果今日这件事闹大的话,哪怕日后他考上了进士,也有可能会被夺了功名。
  他说话的时候没有顾及到这个后果,曹玄石却是知道的。
  曹玄石又道:“还不快给在场的博士和举子们认错,就你这个水平还敢在这里口出狂言,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说这话的潜台词就是这个外孙年纪还小,不懂事,才会说这些混账话。把他犯的错全都归结于年纪小上面,谁会跟一个孩子计较呢?
  曹玄石到底占着一个大儒的名头,台上的几个博士看着这个局面,干脆打了个圆场,说道:“没事没事,孩子年纪还小,没见过大风大浪,说话做事不稳重也是常理之中。”
  见有人递了台阶,曹玄石心里还是很欣慰的,顺着就下来了。这个外孙是他一手培养的,还好这番言论被遮掩了过去,以后就算有人再提及也没什么好说的。
  国子监的博士们虽然只是教书做学问,但是手上没那么点人脉,教出来的成才的学生不计其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