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小郡主竟是状元恩师 (来盏扶头酒)


  柳家小院一派热闹景象,惹得邻里们都探头多看几眼,说几句吉利话儿,稍微来帮衬帮衬,提前向进士老爷卖个好。
  于是,柳庭璋始终没有找到与娘亲独处的机会,问问孟氏,自己生父的亲爹娘、亲兄长侄子都在京城,自己要不要去认?孟氏对于当年的柳县令,到底作何想法?
  对于读书人来说,十年寒窗就是为了一朝科举,京城会试以及随后的天子殿试,就是最难考也最紧要的一关,越过去就是鱼化龙、民做官了。
  柳庭璋虽然在当今天子潜龙时就追随了他,如同一位真正的臣子那样,对于会试、殿试的心情却一如其他举人,盼望、紧张、激动并存。
  他没能与娘亲交换关于认亲的意见,便权且按在心底,待日后再议,把一门心思放到考试上,清晨拜别父母,昂首阔步而去。
  云州府台派了得力的学官陪同他们一众举人上京,一路尽力周全,代表着云州官方对他们的殷切期望。
  柳庭璋此时不想太过跳脱,显得不合群,便与大家一同启程出发,事事随和。
  凭借他四处游历的经验,与郡主夫子即时勾连指引的优势。
  若是他独自上京,想必更为便利,能够更早抵达云州在京驿馆,说不定还能在考前抽出时间,登门拜会郡主夫子,也不知郡主夫子欢迎不欢迎。
  实际上,这一路上人多了事务也多,举人们除了柳庭璋之外都是出身大户,挑吃挑穿,嫌行路难、行路累,时不时还出些文人相轻的幺蛾子,需要众人劝解矛盾等。
  柳庭璋心底叹息这些人从门户上完全比不过信二哥、幼薇郡主那些天潢贵胄,然而讲究挑剔劲儿却远胜之。
  不过他面上点滴不露,看着学官对这群举人“老爷”们束手无策,就差求爷爷告奶奶了,柳庭璋便挺身而出,纵横捭阖,努力团结一路人马。
  他先以共同赶时间赴京的目标打动人,再以实用的变废为宝种种妙招儿改善路途艰苦,大多是他多年困苦摸索出来的办法,另辅之些许威吓,比如学官也许要报知礼部他们一路表现,严重的会影响会试等。
  柳庭璋今年十九岁,还不到弱冠之龄,连表字都没有,是一干人中最年轻的举人。
  不同于这群相互称字、貌似亲热的士人,他与谁都不交好,也谁都不得罪,顿时显得老成持重起来。
  大家知道新皇在云州为王时就喜欢柳庭璋,多次召见叙话,后来他更是登堂入室住进了云王府客院。
  因此众人不敢轻视他出身寒门、年龄最小,本就待他自有三分尊敬。
  如今他揽过协调安排的职责,做事井井有条,说话有理有据,能找问题能出办法,众人日渐信服,个个听从于他,后半程终于顺利了起来。
  然而,柳庭璋还是要不断处理有人水土不服啦、有人在客栈丢失钱财啦、有人近京情怯心态崩溃啦等等问题,等他们抵达京城时,已经是八月末,险之又险,离会试正日子只剩两天。
  柳庭璋已经无形之中成为一干人的“老大”,顶着众人期盼的目光,他与学官一同到礼部办理赴考的各样手续,挨了办事吏员好几句埋怨,说他们云州举人是最晚的,影响他们礼部各方面安排等等。
  直到程尚书巡查过来,看见柳庭璋眼睛一亮,斥了自己手下,与云州学官十分客气地寒暄了一阵,便将柳庭璋拉到一边,两人交谈起来。
  秉持着“做好事要留名”的程尚书有意无意卖了好,说是柳庭璋资质有瑕,然而朝廷惜才,自己更是为之着急,便特令这类有着无关痛痒问题的举人们,一律通过报名,各地不得为难。
  柳庭璋就猜是如此,面色如常谢过。
  程尚书再问他有没有到柳老府上拜访。
  听到柳庭璋回复“学生一介书生,无缘无故、素不相识,不敢叨扰朝廷老臣”时,程尚书带着一脸“我懂我都懂”的笑容,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着“确实不急于一时”“柳老桃李满天下,自然欢迎求知学子上门请教啦”,一面悄悄将将颐养天年的柳老府邸所在告诉了柳庭璋。
  最后,程尚书说着“都是云州人,本官盼望云州学子出类超拔”,殷切将柳庭璋与学官送出门去,学官直叹这位大人有风度有气度。
  柳庭璋自然收到程尚书交好的意向,想着以后如何投桃报李,一路沉默无话。
  他一路上被同行人磨光了脾气,算算时间知道考前不能见到郡主夫子了,待晚间一人独居一房时,才在纸上写给郡主夫子,述说对这番行路的懊恼之意。
  顾采薇回以秀丽字迹,真诚劝慰徒弟。来日方长,她就在京中,还会跑了不成?师徒迟早能见面。
  她同时祝福柳庭璋蟾宫折桂、一举得中,之后更是鹏程万里、一展怀抱。
  柳庭璋压着兴奋心情,提笔谢过郡主夫子,互道安寝后,珍而重之将这页只有自己能看到内容的白纸折好,置于枕边,伴自己入眠。
  他做了个第二日醒后想不完整的好梦,仿佛是有郡主夫子出现的,他不知道自己在梦中勾起唇角许久,显现出右侧深深酒窝。
  ——
  顾信八月初就回到了诚王府,一家子十分开心。
  比起兄嫂,顾采薇更是知道二哥多年漂泊的艰难以及为三哥去封州探查的辛苦,便多了几分替二哥欣慰之意,殷勤地亲自下厨,带领着丫鬟厨娘,做出自己闲来无事研制的各式点心,提到二哥院落中。
  兄妹先聊封王之事,明白凭着顾信带回来的铁证,顾珩最早今年年末、最晚明后年就会对顾瑾清算,也算能够告慰自家亡灵顾值,约定几日后兄妹一同入宫呈上相关材料。
  再谈家中各人近况,其他人还好,顾信对于幼弟顾采蓟当了御林军统领一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冲动莽撞的孩子能担起这等重任么?
  然而事实证明,顾采蓟做得极好,简在帝心,顾珩曾对他笑言过“有采蓟守着朕,朕才能睡得踏实”,此言传遍宫廷内外。
  顾采薇在心中回应二哥,武曲星君自然厉害,位列北斗七星的第六位,就在自己这颗摇光近旁,相伴相生,护卫着第五位的玉衡帝星,与第四位的文曲合力形成供卫帝星、守护玉衡,恰成长蛇之势。
  四哥已经做到了。从武曲想到文曲,便是自家徒弟柳庭璋。
  顾采薇忍不住打断二哥关于京城变化的感受,询问柳庭璋如何了。
  顾信闻言,没好气地瞪了妹妹一眼,一句“女生外相”待说不说,简要说了说柳庭璋在封州的情况。
  即使平铺直叙,也能感受到柳庭璋帮了顾信不少的忙。毕竟他聪慧敏捷又使出十分力气。顾采薇听得眼睛亮晶晶的。
  顾信觉得妹妹神情不对,两年前见面,顾采薇对柳庭璋还是一本正经装大人的夫子相呢,眼下怎么如同追随自己的民间小姑娘一般,散发着春意?
  他点破,顾采薇嗔道:“二哥胡说什么,我是他夫子!你也是知道的啊。”
  顾信再点:“自他考中举人,你教过他多少?只怕还是他自学得多,什么法家儒家的,学问上是不是已经胜过你了?撇开师徒这层,你这般关心他,比问候我更多,是不是不对劲?”
  顾采薇一下子被问得愣住。


第97章
  京城礼部举办的会试,是直接奔着选拔官员的目标而设,通过考试的学子下一步就能出现在皇上面前,参加最后一道殿试,实现从民到官、鲤鱼成龙的转变,意义重大,考试内容自然有其特指。
  不同于最起始的各县院试,纯考背诵记忆,也不同于州府乡试,考的是对儒家经义的理解阐释。
  会试重在分析时务,考察的是学子们用理论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文体就是所谓的策论,依顾采薇心底评断,就是议论文。
  柳庭璋亲近熟悉的师长,例如秦秀才、顾采薇等,都没有参加过会试,给他提供的意见其实不过是隔靴搔痒,诸多细节还需要他亲自到考场感受才能明了。
  会试只考一天,只出一道题目,要求考生作出策论,长短不限。
  晨起入场,礼部为考生们提供若干饮水而无饭食,下午日落前收卷清场。
  柳庭璋等举人都经历过更为艰苦熬人的乡试,再来赴考会试,便从容许多,个个从表面上看总是更有风度气度,能够专心在自己手边的制式纸墨上,一心思考如何下笔作文章。
  去年刚发生过会试舞弊案,礼部官员受牵连众多,形成了前车之鉴,今年新皇恩科,是礼部弥补的机会必须牢牢抓住。
  因此礼部从上到下更加绷紧了心弦,生怕这次再出一丁点岔子,各样杂务细之又细、严之又严,考场纪律确实维持得很好,柳庭璋坐定后,几乎听不到什么杂声异动。
  他自忖多年苦读,已经学通儒家、精习法家,一年多跟在云王身边历练,对于朝务有大致了解,自己的底蕴应对会试应该是绰绰有余。
  然而等待发卷时,柳庭璋还是心如擂鼓、呼吸隐约发急、手心微微冒汗,勉强保持着镇定而已。
  这其实才是赴考的正常状态。顾采薇提前给他说过,别怕紧张,不需要刻意压制这等情绪,适度紧张有助于临场发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