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且不说,这个夏天安家兄弟俩走哪儿都脚下生风,连带着忠勇侯家房梁上的燕子都比往年叽叽喳喳地多了些喜气。
御林军新鲜上任的录事参军云墨三不五时地被叫到沐华院训话,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云家父子在安家不远处置了一个两进的宅子,雇了几个洗扫的仆妇也当上了云老爷和云少爷。
后来,云家忽然挂了个不大的门牌,写着墨府,据帮佣的老嬷嬷说云家家里多了个病老头,瘫在床上等人伺候。据说常有人来找他,来的人都叫他墨老爷。
再后来不知道怎么传出云参军还是个千仞人。这些事儿真真假假的,谁知道呢?
要说今年夏天永安京老百姓说的最多的是什么?肯定是何络罗国。
先是使臣入京,又是王子来访,还没等人们说完那王子带来的燕肥环瘦十八个美人,王子就被抓起来了!还连带着查抄了永安京第一销金窟:红玉馆。这下人们才知道,红玉馆竟然是何络罗国的人开的。怪不得处处透着古怪。
据说红玉馆内,有一处隐秘所在,要走长长的地道才能去。那里藏着貌美的小公子百余人,全部都是清白人家的公子,只是因为长得好看被他们看上了,不惜杀人父母也要把人掳走,再强迫人做那些营生。此外还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玉石古玩,更别提建筑之华美,机关之精妙。
后来竟说到什么红玉馆的地道直通皇宫,这些年何络罗国送来的美人皇上从不去看她们,那些美人耐不住寂寞就到红玉馆来。当然这种传闻谁能相信?不过是民间的人说了有趣。
只是越说越离谱,到后来皇上也有所耳闻,竟然笑着说“让他们编,水混了好摸鱼。万民的嘴啊,你堵不住。只能是给他们一个有趣儿的让他们说。”
敌国,细作,逼良为娼,美人,公子,酒池肉林,破案,微服,天潢贵胄,每一样都挑动着人们的神经,这么有意思的事儿说一遍两遍怎么能过瘾?
这下子,去过红玉馆的人都要私底下说说红玉馆的模样,没去过的也要掺乎上一下,把道听途说的故事再编一下传出去。整个永安京谣言四起,五花八门,神乎其神。
更加上云家院子里的命案,云家父子被绑架,红玉馆从事的勾当桩桩件件被摊开来,晒在日头底下。人人都知道何络罗国在大祐安排了细作,刺探情报,劫掠百姓,逼良为娼,杀人灭口,种种罪恶勾当大白于天下,激起民愤滔天。一时间大祐人群情激愤,对何络罗人横眉冷对,还发生了何络罗国商队被游侠儿打砸抢的事情。
二皇子带着灼华公子与凤蝶公子亲自去了百家学宫做了几日讲学。从大祐礼仪之邦教化万方讲起,说切不可打砸何络罗国商铺,更不能无故欺侮在大祐的何络罗人。所谓大国之风,就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法制人。
那之后何络罗国的商铺无人光顾,何络罗国的皮料、宝石、弯刀无人问津。
面对何络罗国的愚弄,民间尚且如此,朝廷更是反应强烈。
开隆帝态度强硬,派顾石出兵,大兵压境,要求何络罗国国王给一个说法。恰逢何络罗国去年遇到暖冬,今年又是蝗灾,草场光秃秃的没有绿色,牛羊成群的饿死,人更是……简直如同人间炼狱。
赵寻关在狱中,却也知道自己国家的人民深陷何等水深火热之中,哭闹求告,自戕自裁,耍尽了花样只求开隆帝能给何络罗国一些粮食。
开隆帝自然不会放过这等天赐良机,大军驻扎在洛罗河畔,整日就在烹饪各种吃食,香味蔓延出去,河对岸的灾民简直癫狂疯魔,理智全无。有的隔着河想把孩子抛过来,有的不顾水流湍急要游过来,还有的……对岸的何络罗国守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能多活几个人,也是个好事。
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何络罗国饿殍遍地,又爆发了瘟疫。死亡者十之四五,国王无奈只能上国书,祈求大祐能赈济他们一些粮食,何络罗国甘愿成为大祐臣属,从此忠心不二。
接到国书的第二天,二皇子带着开隆帝的旨意跟早已准备好的百万石粮草去了何络罗国,最终何络罗国自此改称何西郡,向大祐纳贡称臣,永世效忠。
自此,世上再无何络罗国。
从仲夏直到深秋,永安京,不,整个大祐人们说的都是何络罗国的事情。
这其间还有一件小事,夹杂在家国天下沧桑巨变中小到没人注意的小事。
得到赐婚的准王妃郑琴心在去庙里还愿的时候,马车惊了,郑小姐连人带车栽进了河里,正巧附近一个庄子上的几位农夫在此引水浇地,众人七手八脚救了郑小姐。本来只是一场虚惊,人救了,郎中请了。答谢的银子给了,救人的被救的皆大欢喜。哪知当晚,大难不死的郑小姐居然一脖子吊死了。传闻是因为郑家的女儿最是忠贞节烈。
郑小姐死后第二天一早,郑小姐的母亲,继后的嫂嫂就入了宫。姑嫂二人屏退旁人好一顿商议。
午饭时候继后带了一盒亲手做的点心去找了皇帝。开隆帝让人拦着,没有见她。
下午,郑家夫人又哭哭啼啼地带着自己的次女素心进了宫。一路伤心欲绝自不必提。素心虽小,却也不傻。频频安慰,哪个表哥都是表哥,嫁谁都是一样的。这郑夫人只是一味哭,都是皇子,可皇子跟皇子能一样吗?再说这又不是从前的滕妾,怎么可以姐姐死了要妹妹嫁的?就是公公跟丈夫这几年弄的这些个烈女节妇的,把一个好好的孩子说傻了,落水让人救了就要死么?郑夫人不懂这些,只是伤心。
在宫门口正遇上了来递牌子的王三小姐的嫡母。两位夫人本就是旧识,郑夫人见了皇后娘娘不免提了一句。
皇后娘娘本来不愿意再搭理王家,这王三小姐当真晦气,刚赐婚就病死了。但是看着面前哭哭啼啼的嫂子,想了想还是见了。
天赐的好机会,当众赐婚,为了皇家的体面,皇上也不可能做出收回赐婚的话。就这样还没能嫁过去,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坐在上首的继后紧皱眉头很是恼怒的样子。郑夫人哭得两眼通红,呜咽着说不清楚。郑素心才十一,身量都还没长开,倒也知道利害,坐在那里只是垂着头不说话。王夫人一进门正看到这幅情景,赶紧上前安慰了郑夫人几句。
念在王家也刚经历丧女之痛,继后随口说了两句场面话。
王三娘的母亲只是嫡母,并不是生母,不痛不痒地说“这孩子没福气,落水着了风寒,回去当晚就烧了起来。太医都请了,还花了上千两银子。可惜了,还是没留住。”
落水两个字如同炸雷响在继后脑子里,再后来王三娘的母亲说了什么,继后都没听到。
匆匆送客,继后又去找了皇帝。皇上还是不见她。
继后急了。上次赏花宴,她借用皇帝身边的人,顺便买通了一个。想起那人上次传回来的话说什么“她没那命”,继后心里直突突。赶忙让春桥去联系那人,问问皇上这几日都见了谁。谁知春桥去了一会儿就急匆匆跑回来了,说那人昨晚被杖毙了。原因是“他说了不该说的话”。继后颓然跌坐在椅子里,半天没有动。
当天晚上继后就病了。毫无征兆。
--------------------
作者有话要说:
很想放两章甜甜的番外,类似于日常。你爱我啊我爱你么么哒这种。
但是老魏咸咸的鱼生中没有什么甜甜的素材。好捉急。
让他们去撸串?再整两个啤的白的三掺儿?
如果明天下班还没有更新,就不要期待甜甜的番外了。老魏咸咸的鱼生把甜甜的番外给腌了。
第104章 咸咸
王三娘的母亲听说皇后娘娘病了, 竟然上蹿下跳要去侍疾。王家的家主这才得知王三娘父母的这番作为,气的七窍生烟。当下赶紧吩咐人把这不安分的夫妻俩送回了老家,让他们去看守宗祠, 日夜焚香。不许离乡半步。
料理完家事,王家家主一边用上好的牛角梳梳着自己及胸的白胡子,一边找来自己的长子问了这夫妻俩近日的作为,这一听不要紧,把老人家气得胡子都不飘逸了。都说人老成精,王家家主自知以她的身份不可能想见皇上就能见得上,捻了捻胡子, 眼里精光一闪竟求到了顾锋这里。
可顾锋却并不住在安国公府,甚至安国公府都没有顾锋的院子。顾锋自幼是而皇子伴读,后来做了二皇子侍卫。其余的伴读陆陆续续考了科举入了仕途,顾锋却始终只是当个侍卫, 一无官职,二无功名, 虽身份贵重却是身份尴尬。而且顾锋虽然二十有二,却并未开府, 只是自己在二皇子府边上置了个宅子。
王家家主只能带着自己的长子,去等顾锋。
顾锋平日里都在二皇子府,难得回家。这天一到家门口,就看到街对面停着一辆十分不起眼的马车。顾锋上前一问,见到是王家家主,赶紧行了个子侄礼。王家家主年逾古稀,看到顾锋人才样貌, 只觉得传言还是不足以描摹此子之俊逸。眼睛里闪着精光,受了他的礼, 毕竟是差点成为自己侄孙女婿的人,这个礼老爷子受的还是蛮舒坦的。老爷子态度很好,说了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