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气不打一处来,命她背靠着墙壁站好,翻着手里的书质问道:“上面的字都认全了吗?就敢拿来垫椅子!过了年,已经六岁的人了,还是个文盲呢,就敢折腾书了!”
“上次给你留的作业,是十日内背熟《三字经》,后来我差事忙,反倒给忘了。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你把两本书都背给我听!”
东窗事发,唐猛如临大敌,手指在袖口来回绞,嘴里磕磕巴巴背了几段,明显过不了关。
唐仲现在总算是体会到了,后世辅导作业的家长们内心深处的痛。
眼看着二哥鼻子都快歪了,唐老三赶紧将他拉到一边。
“小猛她没进过学堂,要她二十几日内就背出《三字经》和《百家姓》,还是太难了。二哥,要不我这些天多给她念念,你过段时间再来检查?”
唐仲对这个理由可不认,唐老三不也没正经进学堂吗?怎么不用他教,也能把两本书背得滚瓜烂熟?
“二哥你忘了?之前村里有位先生来开过一个蒙学,我进去学过一段时间。后来,先生嫌村里孩子少,就停了蒙学,我没法子,后来才偷偷往乡学跑……”
也罢……
既然唐老三说情,就卖他个面子,谁让他是家里最懂事的孩子呢!
不过,冷静下来仔细琢磨,这个时代小孩启蒙的方式,一上来就背书认字,门槛确实有些高,尤其是对于唐猛这种玩性正盛的。
对了,自己上辈子,是怎么启蒙来着……
不到一炷香时间,两张宣纸被贴到墙上,差不多跟唐猛个头齐平的位置。
唐猛老老实实坐正,面前的桌上已经备好了宣纸和笔墨。
在凤山村时,她山上山下野惯了,不觉得日子辛苦。可一进城,天天将她关在家里不说,还非要背书认字。
她只觉得做个小孩真难,做个城里的小孩,更难!
抬头看着墙上歪歪扭扭蝌蚪似的东西,小姑娘只觉得脑子里更懵了。
唐仲拿着苍蝇拍,端起学堂先生的架子,不苟言笑,指着宣纸道:“这是拼音表,左边是二十三个声母,右边是二十四个韵母。今天先教你学四个声母,听好了,跟着我念,b-p-m-f。”
唐猛觉得别扭,却又不敢不学。兄长现在,可动不动就要打人手板的!
于是,她只好学着兄长的奇怪发音,跟着念:“b-p-m-f。”
来来回回教了三回,基本上纠正好发音后,唐仲开始布置作业。
“将这四个声母在纸上挨个抄写十遍,啊不,三十遍,边抄边念。明天中午,我要回来检查听写!”
唐猛眉头一皱,只觉得大事不妙,抓起手边的毛笔,埋头在纸上操练起来。
唐仲满意地点点头,感受到妹妹被作业支配的恐惧。
对嘛,这才是小文盲该有的态度!
#
天色渐渐暗下,城门落锁。
终于到了胡头儿最期待的时刻!
他早在今日下午,就已经去钱庄换好了碎银子,又将县衙的五成亲自送了过去。
眼下,就等着往自己口袋里分钱了!
“快,都进来,把门带上!”胡头儿催促最后进来的唐仲和赵力,分钱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老张倒是不用人催,早早就在桌边坐下。
东城门卫队四个人,刚好一人占一边。
胡头儿把一包散碎银子,直接摊在桌上,颇有些山大王分赃的气概。
“这里是一百八十七两银子并半贯铜钱,你们说,怎么分?”
包裹的布揭开,露出里面白花花的银子,在油灯下熠熠闪光,简直比天上的星斗还亮眼。
“以前怎么分,现在就怎么分呗!”赵力可等不及了,抓了块碎银子用门牙一磕,在上头留下两个整齐的牙印。
不错!比县衙这个月发的月银成色还好!
胡头儿狠狠地推了把赵力的肩头,把带牙印的碎银子从包里摘出来。
娘的,沾了口水的银子,他可不要!
清了清嗓子,继续说回正事:“你们有所不知,邓二虎已经从牢里放回家了,听说,他回去之后疯病犯得少了,经常也能下地干活。
眼下,他就算正式从东城门卫队除名了,之前分给他的银子,我已经托人送去他家里,这一次,就不用给他分了。”
见众人点头无异议,胡头儿直接拍板:“那就按老规矩,零头不算,整银平分!”
一直没说话的唐仲,适时从旁提醒:“要分成四份,别算错了。”
总共四个人,分四份当然是把他算在内!听见唐仲主动开口,应该是不再跟他计较的意思,老张嘴角隐隐向上牵动。但还是尽力控制表情,不让旁人看出他在偷着乐。
“那就是,每份四十六两银子。”
说着,胡头儿取出专程从钱庄借来的小称和剪刀,很快便将一堆碎银子在桌上分成四份,只余下三两并半贯零头放在布包里。
赵力领到了带着牙印的那一份,喜滋滋地揣进钱袋,到里间压箱底去了。
唐仲也将银子包好,塞到腰间,眼睛的余光却一直留意着坐在对面的老张。
只见老张等其他三人各自领了银钱,也伸出手来摸向仅剩的一堆碎银子。
唐仲眼疾手快,立即抢在前头,把银子直接抓进桌上的布包里,和里面的零头一起包好,推到胡头儿面前。
“这份是公款,老规矩,还是由胡头儿您揣着吧!”
胡头儿愣了片刻,看看左手边的唐仲,再瞧瞧右手边脸色难看的老张,很快便咂摸过味儿来,将布包往怀里一塞:“对对,差点给忘了!”
第38章 缺大德
唐仲自认为不是一个有胸襟的人,没办法对曾经摆过自己一道的人宽宏大度。
无论是对势利眼的表叔陈元宝,还是险些遭其毒手,现在龟缩起来练忍术的城门卫老张,他都还记着仇呢!
有道是宰相肚里才能撑船,他这个小小城门卫,只从曾经的苦日子里,学会要恩怨分明。
相较他们,高家父子,顾家母女,还有何伯,才是他应该珍视爱护的人。
今日城门下是赵力和他一起值守,左右眼下进出城门没什么人,搞定了广告位招商会后,想来近日应该没什么要紧的事。
趁怀里的银子还热乎,唐仲准备去给顾大婶母女和何伯,置办些东西。
将头盔摘下来用缨枪顶着,在一并藏进城门后的缝隙,唐仲过去拍了把赵力的肩膀:“我有点私事要办,若是有人问起,就说……”
“就说你有三急!”
他惯用的溜号子借口,赵力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
“去吧,只要城门口有人,胡头儿不会说什么的。你回来之前,我一直守着就是了。”
“好兄弟,够意思!”
唐仲学着胡头儿和戚捕头打招呼方式,拿肩头跟赵力来了个对撞,这才大步流星地走出城门通道。
赵力抿着嘴唇,一直没吭声,直到看着唐仲慢慢走远,才吃痛地伸手揉肩膀。
臭小子!身子骨越来越壮实了!
……
穿过人民广场,转过数条小巷,走了约摸半盏茶的功夫,终于来到一处嘈杂的所在。
刺鼻又醒脑的气味,让人不用问路,都能顺利找过来。
这里是东城菜市场的牲畜区,六子曾说起过,福兴酒楼的黑骡车就是在此地买的。
想着何伯每日都要挑柴去铁匠铺,唐仲便准备买辆骡车或是驴车给他。这样,以后还能经常买东西捎给顾大嫂一家,一举两得。
穿过外头数排堆着鸡鸭笼子的地摊,里面是一排低矮的窝棚。
棚子前面围了木板,勉强住人,后头横着木棍,用来拦牲口。
唐仲溜达了一圈,很快就看中了一头个头高大的灰驴,过去找老板谈价。
“还是差爷识货,我这驴子出息着呢,不管推磨还是拉车,都是一把好手!也不跟您多要价,四两银子就成!”
“开什么玩笑!四两银子!”
福兴酒楼的黑骡子才二两呢!
唐仲只觉得被宰了,扭头便走。
但在问过其他几家驴子和骡马的价格后,他还是老老实实折返了回来。
老板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一直站在原地等着,一步都懒得挪。
“我说什么来着?真没乱喊价吧!最近的行情就这样!您不知道,最近沿海正闹倭寇呢,好些地方的驴子和马匹,都被征调运粮草去了。市场上能卖的驴子少了,价钱自然翻了翻!”
清江县并非靠海的城镇,顺着清江乘船去海边的闽州府,还得花上三日功夫。
况且,闽州也不是什么富庶地方,从来没听说有倭寇来过。
故而每回若不是个别商品的价格暴涨,清江县的百姓几乎感受不到倭乱带来的后果。
“饶半贯吧,四两确实太贵了些。”
“哎呀我的差爷,真的没法子了!实话跟您说吧,栏里的几头驴子,都是年前进的货,所以才卖四两银子。
您不知道,这些天永宁府那些个从外地赶来的灰驴,品相一般的都得卖到六两。看行情,驴价可还得涨呢!”
也罢,贵点就贵点吧,只要听话好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