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此话差矣,茶是次要,父亲的记挂才是主要。”
宁珂承骂他没正形,不过两分真八分假,宁清压根不放在心上,他爹向来嘴硬,他早就习惯了。
不过很快,宁珂承脸上便没有了玩笑的神情:“东边出了些事,就是为此才脱了早朝。”
他爹很少主动和他提及朝堂之事,因而他也有些好奇:“东边?”
“湟州出了些事,就是之前中秋佳节,林家的商船本要进港,谁料碰上台风,整艘船都翻了,上头五十四条人命都没了。”宁珂承脸色不大好。
宁清一听便记起:“林家,是那个做海运生意的林家?”
“就是他们。”宁珂承叹了口气,“林家原与朝廷有生意来往,翻了的船便是此次上京运货折返的船只。原来若是天灾也没什么,只不过翻了的船被大风浪冲上岸,这才叫人发现,船舱里外多处沾了血迹,且还有几具尸体叫人发现,摆明了有古怪。他们怀疑是海贼谋财害命,林家家主亲自上书,请求陛下处理此事。”
这事说不通,若是别的时候也就罢了,偏偏是中秋佳节,还碰上了台风狂作,在这样的条件下下手,未免太铤而走险。难不成为了些银子,自己的性命也不顾了?海贼重利,更惜命,不像是他们所为。
宁清将自己的疑虑说了,他爹很是赞同:“朝堂上也是这么说的,不管怎样,这事还是得了结,皇上下令让刑部推选个人,明日就去湟州,还让湟州刺史辅佐查案。”
这么做也是常理。
“不说这些了,你难得回来,留下用午饭吧,我让厨房多做些你爱吃的菜。”
宁清自然答应。
父子俩吃得正酣时,李蒙从外头冲冲进来,见到宁清时微微一愣,向他行了一礼便不做声了。
宁珂承取过手帕抹了抹嘴,问道:“何事?”
李蒙这才上前,行礼道:“湟州来了快信,说就在前几日,某个偏远的渔村发现了一名商队的幸存者,因路途遥远,途中耽误了些时日,正午才将消息传至宫中。”
宁珂承顿了顿,说道:“既然有幸存者,那破案便能轻松些了。”
李蒙为难地抿了抿嘴,小心翼翼道:“据那人所说,他亲眼瞧见,刺杀他们的人手里都握着虹月刀。”
“什么,虹月刀?”宁珂承没料到这个情况,一时震惊不已。
宁清插了句问道:“他的意思是东夷人?”
李蒙颔首,随即又道:“陛下十分在意此事,原本刑部都拟好了去湟州的人选,却临时被陛下换了人。”
见他这神情,宁清隐约猜到那人选是谁。
“换了安国公魏尧去。”
第56章 湟州
在宁珂承还没反应过来时,宁清已垂眸回道:“情理之中。”
他面上虽没表现多少,可在心里没少数落祥丰帝,不管什么差事都往人身上套,堂堂镇北将军,回帝都后既得带兵打仗,还得为六部那些人办差善后。
“回去后魏尧定会将此事告诉你。”宁珂承问,“你此次还要同他去?”
宁清原要回:若无意外便是如此,可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听他爹自顾道:“也好,一回生两回熟,几次下来想必你已能从容应对,无需我多说。”
这倒是出乎宁清的预料,他爹一向不喜他跟魏尧晃荡,这次居然主动应了。
“爹,你先前不是…”
宁珂承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儿大不由爹,你的心思都在他身上了,我还有什么可阻拦的。”
宁清微微一笑,端起茶盏敬他:“喝茶。”
一旁从方才起就杵着个人,宁清想李蒙应该还有别的公务要与他爹说,便没多留。
他走后,宁珂承也没心思继续用饭,吩咐下人撤饭桌便去了书房,待关上门,李蒙才从袖口里抽了封信出来,那信在袖口卷的久了,表皮微微有些皱。
宁珂承边看着,李蒙边回禀道:“信戳一事,总算摸到底了…”
…
宁珂承将信燃了,火花在他眼中跳跃闪烁,衬得他的双眼深不见底。
他冷笑一声:“果然是他。”
——
后来魏尧果然提及湟州,此事已经上达天听,祥丰帝让魏尧两日后便启程去湟州,说是夜长梦多,让他尽快了结此事后回帝都复命。宁清自然是跟着去的,同行的还有费添和林荣,也不知何时起,他们成了两人的小尾巴,走哪都有他们,甩也甩不掉。
临行前一日,东宫传来消息,宁清想该是上次与太子所说之事有了着落,果然,太子给了他几份让人偷偷誊写的文卷,脸色比得上寒冬腊月里的深潭。
他好奇究竟是什么让太子如此,一边看起文卷来,头面第一份上头写着祥丰五年科举官员册。
朱御道:“我让人查当年的官员,这些东西原不是什么秘密,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文册居然都在礼部的秘卷文书中,守文卷库的官员只认礼部尚书的腰牌才肯开秘卷库,没有腰牌想看秘卷,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份官员册竟然守的这么严实,看来其中确有古怪。
朱御又道:“既然明着来不行,便只能来阴的。潜进文卷库倒不难,难的是秘卷专门有一间房存放,且安了三道大门,每道门上下共有四把大锁,文卷库外还有礼部的侍卫巡守,这些日子,为了这些文卷,孤手下的暗卫探访了帝都内所有知名的开锁先生,没少费工夫。”
宁清听完也深觉不易,感叹道:“还真是费劲,这官员册上究竟有什么,值得这么戒备。”
他将文卷翻至最后一页,见到了令人日思夜想的主考官的名字,那年大考,共派了三名主考官。宁清看到那些名字时眼睛一顿,有些诧异。
资涯,丁崇安,宁珂承。
资涯便是礼部尚书,这么说起来便通了,若当年的科举有问题,他身为礼部尚书自当逃不了干系,再联系他将官员册放入秘卷库的蹊跷举动,不说是主谋,至少是知情的,或者是为他人掩饰。能让资涯和刘平两个六部尚书为他善后保密,此人必定是滔天权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一来,宁清便把目光转移到丁崇安身上。
说起这丁崇安,也算当之无愧的权宦宠臣,祥丰元年便考中了状元,不过四、五年,年仅二十五便官拜右相,大魏左、右相无上下之分,不过丁崇安比他爹年轻小十岁,便有此尊位,可见陛下的宠信。
宁清当然是相信他爹的,于是这怀疑就落到丁崇安身上,可旁人尤其是陛下会不会这么想就难说了。宁柯承是开国大臣,彼时已经当了五年左相,丁崇安只不过刚上位,脚跟还没站稳,要让他凭一己之力让资涯这个老臣悬着脑袋与他串通,并为他善后…凭什么?
这事上他爹丝毫不占优势,若哪天东窗事发,将此事捅到陛下跟前,只怕宁珂承最先下狱受审。
朱御怎能不明白他所想,安抚道:“宁相为人孤是再放心不过的,不过没有证据,不好凭空靠一张嘴替他开脱,不过你放心,孤已经让人继续追查下去。目前也有了些线索,你翻到后面看看。”
闻言,宁清翻到下面,纸上写了二十几个人命,其中有熟悉的,如詹桂友,刘平,杜源,也有些没见过的,但无一例外都有官职在身,只不过有的在朝中,有的外放。
“这是?”宁清不解问道。
朱御解释道:“我的暗卫查到,纸上这些官员以刘平为首,都是同门,刘平当年科考得了榜眼,便是丁崇安向父皇荐的,这些人都算是他的门生。”
及此,从前那些烟雾迷惑便豁然开朗了。
这二十几人中,有六七人都是祥丰五年的进士,除此之外后来渐渐加上的那些,官位都不大,可多是位卑权重的地方要职。其中杜源本可以留在帝都,却自请外放去了荥川,詹桂友去了昌州做武司使,还与徐漾等勾结一处,做着贩卖硝石的生意,刘平则留在帝都,坐到了户部尚书,主管的粮草还与荥川有关,这丝丝缕缕,真是好大一盘棋。
真是细思极恐,宁清不得不佩服丁崇安,深谋远虑,玩弄权谋至极,怕普天之下难有人能与之抗衡。
他能想明白这些,朱御这些日子怎会参不透,他道:“丁崇安此人深不可测,父皇还如此宠信他,若不尽早除掉,定后患无穷。”
宁清颔首,他想到一事:“若他是幕后之人,那朱漆虎纹戳便是出自他手,这是北狄的东西,再加上之前那些没了的硝石,他和北狄的交涉应该不浅。”
“我也是这么想的,已经让人去查了,如今周遭都不安稳,原先一向与之相安无事的东夷也整出幺蛾子,看来北狄王按耐不住了。这事一时半伙儿难有结果,你明日还要与魏尧去湟州,一切小心,我这要有什么消息定尽早告知与你。”
朱御又嘱咐了几句,宁清才离开东宫,带着沉重的心情,仿佛多年未消的郁结堵在心口。
回府后,魏尧看出了他的不对劲,宁清便将这些事都告诉他,他听了也沉默良久,而后道:“人在暗处不好对,如今他浮出水面,好歹有了防范的方向。我让赵旻留在帝都协助太子调查,我们明日先去湟州将商船一事处理了,待回帝都后再慢慢磋磨。”
相似小说推荐
-
他在盛唐种牡丹 完结+番外 (又生) 2019-06-15完结443 2147唐开元十七,天下广招乐工,韶州教坊苏安应征至长安,在太乐署学艺时,遇见了八年徘徊不进,却...
-
陛下欠我半座皇陵 (青莲门下) 2020-09-16完结936 2007身为一个不受宠的纨绔皇子,陛下逆风翻盘、成功登位的经历令众人大跌眼镜。直到人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