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买壶好酒,祭祭祖先,感谢祖宗保佑啊。
茶农们感叹着。
只是那位给他们付了船钱的赵老板一直没来买茶。
真是奇也怪哉,如今官府都取消搭买了,怎么赵老板还不来买茶呢?
他们还特意留了两千斤的好茶等着赵老板来买呢。
赵老板没等来,倒等来了一群海盗。
看见一群凶神恶煞的海盗来到码头上的时候,茶农们吓得魂都飞了。
怎么惹上了这些爷!难道是怪他们没上孝敬?
可是他们的船也就是在内河上开开,这也要孝敬吗?
谁知那些海盗是来买茶的。
为首的海盗是个瘦高个,两撇小胡须,笑嘻嘻地:“老板,给我来两千斤三等茶。”
搭买法虽然废除了,但一二三等茶却保留了下来,作为茶叶市场定质定量的标准。
茶农齐大栓战战兢兢地领着那海盗去看船舱里的存货:“好汉,这些都是三等茶。”
这是他给赵老板留的一等茶,但如今生死关头,赵老板应该能够体谅他吧。
那海盗却摇了摇头:“不对,这是一等茶。”
齐大栓都快哭了:“好汉,这真是三等茶。”
蒋平无奈地笑了:“老板,我姓蒋,是个茶商,是诚心要来买茶。钱带得不够,只够买两千斤三等茶的。还请老板不要误会。”
又指了指身后的海盗们:“他们是我雇来的脚夫,别看长得高大,其实都是安善良民。”
海盗们也都尽力做出一副安善良民的模样来。
齐大栓将信将疑:“真,真的?”
蒋平道:“当然是真的。”
齐大栓道:“好吧,你们跟我来。”
将两千斤次茶卖给了一伙儿状似海盗的强人,这也是奇事一件。
更为神奇的是,这伙人从此以后竟天天来他这里买茶。
每天两千斤,都是最便宜的三等茶。
齐大栓也不明白他们买这么多三等茶做什么。
三等茶是最次的茶叶,几乎都不成个茶叶的形状,全是粉渣碎末,色泽黯淡,味道也不好。
要齐大栓来说,真是泡脚都不要。
但蒋爷就是一天天地来买茶,风雨无阻地,不知道为什么。
更奇的是,过了几天之后,除了蒋爷,竟还有好多人来到码头上,也要来买次茶。
而且都是上千斤得买。
齐大栓就奇了怪了,这扬州城里的人怎么就这么热衷于次等茶呢?
但他们乐意买次等茶,开心的是齐大栓。所以齐大栓一边怀疑着扬州人的品味,一边数着荷包里的银钱,乐开了花。
因为买的人多了,次等茶竟然涨了价,他得的钱也就多了。
过了四五天,齐大栓家的茶叶竟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数数荷包里的钱,比往年官府收购的时候竟多出了一倍还多。
齐大栓不由得感叹,还是包大人好啊,包大人来了扬州以后,将贴射法一行,咱们茶农的日子真是好起来了啊。
不止是齐大栓家,其余茶农的茶叶也都卖得差不离了。
五艘大货船,来的时候满满当当,现在都不怎么吃水了,风吹的时候晃晃悠悠的。
其实算一算,离他们之前绝望地要倾茶的时候只隔了不到十天。
十天,真是恍如隔世啊。
横竖那赵老板给的船钱是半个月的,还剩好几天,不用白不用。齐大栓约好了同来扬州的茶农兄弟,准备下船去城里走走。
这些天他们在船上忙着卖茶,竟连一次扬州城都没进过。这次进城,可得好好见识见识。
扬州城里和他们山场真是不一样,大街上全是人,来来往往的,街边都是悬挂着招牌的茶肆酒家。
齐大栓他们走得口渴,就坐在一处茶摊前买水喝。
都是茶农,哪有上外面买茶喝的,于是几人只要了一壶清水。那茶摊老板好说歹说,终于磨动齐大栓等人掏钱买了一盘点心。
齐大栓还不是很乐意:“我们只坐下歇歇脚,来壶白水就足够了,吃什么点心,又填不饱肚子。”
那老板笑道:“这可是扬州城最时兴的点心,几位来一盘常常,绝对是别处吃不到的。”
齐大栓嘀嘀咕咕:“什么点心,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那老板亲自端来了一个点心盘,放在齐大栓的面前。
盘子是花瓣状的,共有五个瓣,每个瓣上都有两个鲜绿色的小巧点心。
“这抹茶糕可是从李老板家里流传出来的方子,李老板那可是大商人,他吃的那还有不好的?几位慢用啊。”
第43章 女儿要嫁给皇帝
抹茶点心一夜之间在扬州城里流行开来了。
此风不知从何时开始, 只是一夜之间, 上到豪商巨贾, 下到青楼女子, 无一不以食用抹茶点心为荣。
扬州城有一百万户人家,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接受了抹茶点心, 每一天的抹茶消耗量也是无比巨大的。
瓜洲渡口的那五艘商船, 不到半个月就空了。
扬州茶政的事情即将进入尾声,包拯暂且脱离了人身危险,赵受益也该回京了。
算算日子,皇帝的天花也应该好了。
包拯和展昭留在扬州处理最后的善后工作,然后就可以回到东京迎接即将到来的责难。
现在的东京城,估计已经满城风雨了吧。
回京之时, 赵受益在瓜洲渡口又看见了云娘和蒋平。
云娘将她的大船开到了瓜洲渡,站在甲板上向赵受益远远致礼。
蒋平则和云娘话别, 上了赵受益的船。
离开扬州之前, 赵受益曾问过蒋平要不要与他一起回东京。
蒋平是个难得的人才,此次在扬州收购茶叶制作抹茶的工作几乎是他一个人负责完成的。
十天之内就将生产规模扩大到了能消耗五船茶叶的规模,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
蒋平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并没有吝惜利益。
他公开了抹茶的制作方法,发动其他商人一同生产抹茶。
其他商人看见了抹茶的利润, 于是纷纷效仿, 抹茶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扬州城里出现,五船茶叶也被抢购一空。
赵受益十分欣赏蒋平这种做法。
不被眼前的一点小利迷惑,而是能够着眼于大局。
如果蒋平坚持要独吞抹茶的利润, 可能很难将任务完成得这么漂亮。
他现在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啊!
于是赵受益向蒋平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蒋平能跟他回东京。
他即将要做的几件事都需要一个素质过硬的职业经理人来为他打理。
蒋平沉思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云娘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置身事外,她恐怕早就做好了要将他引荐给小皇帝的打算。
他能在小皇帝面前露脸,也是云娘明里暗里筹谋策划的。
要不然他一个普通的客商,凭什么能结识钦差包拯,又凭什么能得到为皇帝办事的机会?
云娘的打算他猜不明白,也懒得去猜了。
反正胳膊拧不过大腿,云娘和小皇帝没一个是他惹得起的。
既然如此,他不如遂了这两人的意,跟着小皇帝到京城去。
反正做生意在哪里不是做,京城不比扬州舒坦多了,至少某位祖宗的海盗船可不敢停在京城外边。
蒋平打定主意之后,就将在江南的生意——包括刚刚起步的扬州抹茶作坊都托付给了一位身在金华的朋友,自己则轻装简行,低低调调地提着一个小包袱上了小皇帝的船。
其实并非是他不愿意多带一些行李,实在是小皇帝本人也没多少行李,他要是大包小包地上了船,显得多么喧宾夺主。
而且他的那位朋友白锦堂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儒商,将家业都托付给他,蒋平放得下心。
赵受益下江南的时候带了不少金银,兜兜转转一个来月,差不多也全都花完了。
抹茶作坊当然是有利润的,但如今江南的抹茶市场刚刚开拓,这些作坊的当务之急并不是盈利,而是野蛮扩张,扩大生产。
所以赵受益短时间内是别想拿到这一部分回头钱了。
希望狄娘娘回京之后还能再接济他们一点活动经费,否则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恐怕他们得勒着裤腰带过下去了。
船已经开得远了,赵受益收回眺望瓜洲渡口的目光,笑着对蒋平道:“蒋义士能舍下万贯家财随朕回京,这份情谊,朕记在心里了。”
放心吧,等朕亲政了,一定带着你们吃香的喝辣的,万贯家财算什么,富可敌国都不在话下。
蒋平忙道不敢,赵受益招呼他进船舱:“甲板上风大,进来说话。”
蒋平随着赵受益进了船舱,就见赵受益从桌子上拿了个小木盒递给他:“看看这个。”
蒋平接过这半个巴掌大的小木盒,细细端详。
这小盒扁扁的,上下光滑,两边粗糙,一晃哗啦哗啦响,里面似乎装着几根小木棍。
赵受益示意他:“可以打开看看。”
蒋平将小木盒外侧的函套取下,只见盒内摆着十几根短短的木棍,棍.头裹着些粗糙的深色干泥,闻着一股硫磺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