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觉三千里)


  狄青点点头:“好。”
  出门叫人去了。
  展昭将那西夏人甩在了地毯上,提着剑看着寇准,一时间竟不知是该先将剑擦干净还是先给寇准行个礼。
  这可是莱国公欸……可是剑再不擦等血迹干了就很难擦干净了……
  寇准笑道:“不知这位义士高姓大名?”
  他大风大浪见得惯了,就算刚刚才生死一线,此时脱离了险境,依旧可以言笑自若。
  展昭忙抱着巨阙行了一礼:“草民展昭,见过莱国公!”
  寇准舒了一口气:“原来是南侠啊。欧阳义士和我提起过你。”
  展昭笑道:“我俩是老交情了。”
  寇准道:“南侠年少有为。对了,今晚南侠为什么会过来?是欧阳义士请你来的吗?”
  展昭道:“不错。少林寺那边忽然传来消息,说他父亲圆寂了,叫他过去一趟。欧阳不放心莱国公的安危,就叫我来照看一晚,等明天入城之后就不能再有什么事情了。包大人今晚在南清宫与八贤王对弈,有王府侍卫保护,不需要我,我就过来了。”
  欧阳春的父亲是少林寺高僧,武功高强,身强体健,忽然圆寂了,出乎人的意料之外,欧阳春一定会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寇准轻叹:“果然,事情不会这么凑巧,一切都在有心人的算计之下。”
  白天欧阳春向他辞行的时候,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偏偏不早不晚地,卡在进京的前一天传来了欧阳春父亲圆寂的消息?
  只是幸好,有惊无险。
  他喃喃道:“包拯,在南清宫,与八贤王对弈。”
  “八贤王,什么时候开始结交外官了?”
  展昭道:“包大人不是攀龙附凤的普通官员,八贤王自然愿意与他结交。”
  寇准笑着摇了摇头:“说的也是。”
  恐怕只有这些天真的江湖人以为八贤王之前不结交外官是嫌弃人家攀龙附凤,结交包拯是看上了他品行高洁。
  皇帝……
  他摸了摸袖子里的奏章,忽然有些不安了起来。
  夏竦因母丧不守被贬了,这他已经知道了。
  可是……
  他隐隐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寇准对展昭道:“本官要改一下奏章,南侠不介意吧?”
  展昭忙道:“您请便。”
  寇准摸出那份奏章,思索了一下,划掉了请皇帝立储的内容,又添上了一些使语气更加委婉的谦辞。
  这样应该就可以了吧……
  他将奏章又誊抄了一遍,守着灯火直到天明。
  李元昊最终也没有被救走。
  展昭来得正是时候,那些西夏残党兵分两路,一路去救李元昊,一路去杀狄青。展昭进军营大门的时候,迎面撞上第一路,打晕了放在一旁;到了中军帐,又看见狄青和第二路对打,顺手就擒住了贼首,结果了其他人。
  那贼首固然是个硬气的汉子,但架不住展昭行走江湖多年,颇有一些手段,审了一晚,就将其余残党的藏身之处都供了出来。
  原来他们自从李元昊被擒之后就一直隐在暗处,打算伺机营救李元昊出来,图谋复国。但宋军戒备森严,一直没叫他们找到机会。他们跟在宋军身后,直到汴梁,才终于掐准了宋军最为松懈的一晚上,打算一击必杀。
  结果人数太少,被恰好出现的展昭给破了局。
  他们从西夏跟到汴梁,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能保持一点战斗力都是凭借着满腔的怒火与仇恨,实在不是展昭这种吃饱喝足的江湖大侠的对手。
  狄青带着人连夜将其余的残党捉拿归案,从此西夏再无复国的可能。
  第二天清晨,还没等鸡鸣,军营里已经敲锣打鼓,所有人都起床,整装待发,准备正午时分的面圣。
  说是面圣,其实只是一次阅军。皇帝本人站在城楼上,远远地看一眼列队齐整的军队,再表演一下献俘环节,利用完李元昊的剩余价值,就可以该杀杀该关关了。
  寇准站在中军帐前,看着忙忙碌碌的军营,想到,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身为军队统帅站在这里了。
  显而易见,皇帝不会再容许他身为枢密使却掌握着军营的控制权。
  军权这一块,皇帝已经为他选好了接班人,应该就是狄青。这个人选不错,他也很满意。
  枢密使这个位置,狄青是武人,当不得,应该会找个德高望重的文人来当。皇帝向来颇属意范仲淹,应该就是他来当枢密使。
  也好,也好。
  寇准想。
  他年纪大了,这辈子打了三场大仗,也算是有那么一两场拿得出手。
  这就够了。
  以后,就好好地当他的莱国公,寇相公,宰相掌兵这种事,其实也挺犯忌讳。
  而且,他还是皇子的外公。
  只是皇帝迟迟不提立储之事,也叫人挺着急的。
  他这么想着,爬上了狄青牵来的马,骑着马出发,往城门处走。
  虽然是个文人,但阅兵献囚的时候,坐车坐轿的煞风景,还是骑马好看。
  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穿过乡间,一路向汴梁城门前进。
  走了一上午,终于走到了城门口。此时将要阅兵的人已经在城门上聚齐了,寇准手搭凉棚,遥遥望去,忽然皱了眉头,问身边的狄青。
  “你看那处,是不是太后的华盖?”


第75章 可不要被那些大姑娘小媳……
  狄青的眼力比寇准好些, 此时不仅看清了太后的华盖, 还看清了华盖之下端坐的太后本人。
  他们离京之前太后就病了, 病得颇重, 连皇帝大婚这样大的喜事都没让太后的病情稍有起色。
  皇帝长成了,太后也老了, 得了这样的病也正常, 之前先帝不就是一病不起,最后安安静静地驾崩了的么。
  但没想到的是,太后的病居然还有好起来的一天。
  皇帝果然是个大孝子,孝感动天,真是难得啊。
  此时的太后不仅病好了,气色也健康饱满。
  狄青远远望去, 太后的朝服上金线织就的华藻在春夏之交的烈阳下跃动着璀璨的金光。
  他点了点头:“确实是太后无疑。”
  寇准点头:“果然是太后的病好了。”
  果然,皇帝来者不善, 看来真是要对他下手了, 甚至不惜将太后这柄绝世神兵再搬出来。
  只不过,太后可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娃娃,皇帝难道不怕养虎为患吗?
  他并非没经历过太后把持朝政的恐怖,为什么还敢让太后回到前朝呢?
  ……一定是有什么地方被他忽视了。
  一定有什么至关重要的地方……
  他强压下心中乱麻一般的思绪,驱马向前。
  皇帝要在城门楼上检阅得胜之师, 提前一天就将城门外一方约有十多顷的空地清好了场, 不许闲杂人等靠近,还安排了一队身着黑衣的卫士巡逻,以防有好事者闯入场内, 惊扰圣驾,破坏仪式。
  这些黑衣卫士身前身后都绣着大大的“警察”二字,小腿用布条缠得紧紧的,精神干练,手持短棍,三人一组绕场巡逻,口衔铁哨,发现有试图靠近的无关人士,立刻吹响哨子:“圣驾在此,回避!”
  “警察又是什么?”
  汴梁城里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帮人?
  狄青在一旁低声道:“是开封尹范大人新进训练的一批衙役,专门维持京城治安。”
  寇准瞥了他一眼:“你果然知道得很多。”
  狄青闭口不言。
  他和莱国公同时离京,莱国公不知道的事,他也理应不知道才对。
  但皇帝视他为心腹,时常与他通信交流,汴梁城里大大小小的变化,他基本上是了如指掌的。
  比如正在四处巡逻的警察,比如他们将要踏上的这片广场上铺着的水泥……
  “那又是什么?”
  寇准指着脚下的土地。
  此时他们已经从乡间小路踏上了通往广场内部的道路,有警察过来接引他们。
  他们只需跟着走到御前,象征性地举行献俘礼,将李元昊移交给皇帝直属的皇城司或者随便什么机构,再接受皇帝赏赐的官位财物,等皇帝太后回宫之后,就可以从城门入京,浩浩荡荡地穿越京城,享受全京城所有百姓的夹道欢迎之后,就可以回到禁军营地,彻底结束几乎长达两年的异乡征战。
  这片将要举行阅兵仪式的广场,也分外的与众不同。
  不同于随处可见的黄土路面,这片广场是雪白而又坚硬的,马蹄踏上去会发出嗒嗒的清脆响声。
  寇准喃喃道:“可曾有这样质地的石头?即使是有,又是从何处寻来这么大、这么平整的石板的呢?”
  没错,狄青暗道,若不是他曾在皇帝的书信里读道过关于水泥的内容的话,他一定会以为,这片雪白、坚硬的地面是用一块块半亩大小的规则方形石块拼接起来的。
  细细看去,这地面也不算□□无缝,每隔半米,都有一道缝隙。春夏多雨,草木旺盛,有青草从缝隙中悄悄探头,为雪白的水泥地增添了一抹俏皮的亮色。
  为了等待身后行动缓慢的几万步行的大军,也为了压住队伍阵脚不至于发生踩踏事件,寇准和狄青的战马行进的速度极慢,眼看着离皇帝所在的城门楼还有不少的距离,狄青也就放心地和寇准交头接耳:“这是汴梁一位商人琢磨出来的东西,名叫水泥,用石灰烧成,掺上水和碎石砂子和成黏土状,可以任意塑性,凝固后就成了坚硬的石头。去年国家四处发大水,就是有了这个水泥,才能在一冬之内将全国各地的堤坝都补全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