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梒终于见到这位名震天下的青年将领。
与坊间传闻中的眼若铜铃、身高九尺不同,娄家长子身形挺拔却有几分消瘦,半年的军旅生活已在他刚毅的眼角眉梢染上了许多沧桑。他的目光平静,望向别人时沉寂仿若死水,时间似已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的双目再起波澜。
“沈大人。”与谢琻招呼过后,娄长风与沈梒见礼,“久闻大人才名。”
沈梒看着他,心中叹息,轻声道:“将军节哀。”
灵堂前供奉着的,是娄父和娄家三子娄吹云的衣冠,而他们的尸身已与北方的冻土融为一体,再也无法回到故土了。
谢琻与沈梒捻香三根,祭拜过后插入香炉。一旁的娄长风默然静立,他抬手轻轻掸去了父弟衣冠上的薄灰,最后手指划过了娄吹云灵台前放着的一柄长弓,流连半晌。
“我那弟弟,年纪不过才十几岁,却已能三箭齐发,连我的箭法也是随他练习的……说是天赋异禀也不为过……”娄长风低声道,“可他性子跳脱,烈性,被父亲打骂了多少遍都依旧不改。我以前都劝着,想着以后总有打磨他性子的时候。谁知……”
谁知鲜衣怒马少年郎的一生却短暂如斯。如那金石相撞时擦出的火光,转瞬即逝。
娄长风短暂闭了闭双眼,将起伏的悲痛思绪按下,转身对沈梒谢琻深深一礼:“我后来听闻,二位曾先一步发现了邝贼阴谋。虽最终没有赶上,但我心中一直十分感激,如今终能当面致谢。”
谢琻沈梒二人连忙还礼道不敢。娄长风执意不起,坚声道:“我们死守边疆关隘,至死不退一步便是为了身后的这片疆土。长风心知守国的乃是如二位一般的坚贞之士,杀敌守城之时,也会多几分果勇。”
沈梒伸手去扶他时,却觉这位将领常年拉弓持刀的坚硬臂膀,此时正微微颤抖着。
我们或立马横刀,或朝前死谏,皆是为了每日旭日升起时,照的是一片锦绣山河。
第48章 一体
人生百年,总有大把的时间给痛怆的人们舔舐伤口。有些伤痛,时过境迁,随着岁月的流逝终有一日能够被放下。
五月末时,述职完毕的娄长风再次北上回到边疆,而为期大半年的“邝正案”终于彻底落下帷幕。邝氏家产尽数封查,亲眷或斩首或流放,邝氏门生惶惶如丧家之狗,纷纷掩盖行迹低头做人,寻机找着下一座靠山。
内阁势力也被彻底清洗。李陈辅升任首辅,刘凌为次辅兼户部尚书,谢琻和沈梒也一同入阁。谢琻任户部右侍郎,沈梒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
若说“邝正案”有什么为数不多的宜处的话,那便是世人再也不信谢琻与沈梒那所谓的断袖传言了。明明是两位至交好友,却被奸臣诬陷,后来甚至耽误了军政大事,最后间接导致了北方战役的溃败。由此可见流言这东西,害若毒草。如今或许还有少部分人对谢沈二人的关系有所怀疑,但哪怕他们只是在公众面前嘀咕两句,也会被世人的吐沫星子给喷得淹死。
没有了世人如芒在背的议论,沈梒与谢琻自然轻松了不少。他们白日里如常上朝,傍晚下职后各自与友人相聚、饮酒谈笑,一天结束之际回到同一方床帐之内,彼此依偎低声谈论着朝事或一日见闻,再相拥入眠。
这是他们相识的第六年。时光流逝,他们已像熟悉自己那样了解对方。虽无姻好之约,但少了这层羁绊的二人也从未生出已婚男女的厌倦怨怼。他们彼此独立,却又紧密依靠,在一日日的相伴之中血肉都仿佛凝为了一体。
沈梒曾想给荆州家里写一封信,好好解释一下自己与谢琻的关系,但却又被谢琻制止了。
“何必呢?”谢琻看完沈梒打好草稿的那封家书后,失笑一声直接将信团皱了扔到了一旁,“你那父亲啊,迂腐得紧,一生都活在孔孟之道划出的那个圈子里,连一步都不敢逾越。你洋洋洒洒写了三四页纸,他一个字都不会看进去的,最后给你来一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打算怎么办?沈大人,先说好,我可给你们沈家生不出孩子。”
沈梒本一直在为这事儿发愁,此时却直接被他最后一句话给逗笑了,打趣道:“若是能让父亲同意,你何妨努力试试——”
“试什么试什么?”谢琻瞪起了眼睛,佯作恼怒地扑过去一把扛起沈梒,将他整个人扑在了床榻上,压在自己身子底下可劲儿整治,“今天不给你正正规矩,你就忘了夫纲……”
沈梒被他压得喘不过来气儿,逃又逃不走,浑身被弄得痒得不行,喘着气笑得连连求饶。两个名震天下的朝中重臣此时在帷帐里如三岁小孩般嬉笑着滚做一团,打闹出了一身汗。
半晌,安静下来后,谢琻轻抚这沈梒的鬓角,低声道:“你不必为我考虑。”
他知道沈梒是为了自己才写的这封家书。毕竟两人刚在一起时,他曾恼过沈梒对这段关系遮遮掩掩的态度,还发脾气大闹过一场。
现在想起那时的自己,着实荒唐。但沈梒却似一直记在心中。
沈梒手指把玩着谢琻胸口散开的衣扣,轻声道:“让之,在这事上我一直不如你勇敢,一直很在意世人的眼光。但自这次事后,我也算想通了许多……所以为了你,我也想做点什么……”
虽然我依旧不能如你一般张扬自信,但起码我想让你知道,我在乎你的心思不曾比你少上半分。
谢琻微微用力,将他揽入了自己的怀中,低声道:“不用了,我都知道。眼下我有你就足够了。”
沈梒变了,那他又何尝不曾改变?他们彼此都在为对方努力改变成长着,但其实此时相互依偎着的二人,已经是最好的模样。
后来沈梒还是给荆州去了一封家书。信中并未写明二人的关系如何,只是平铺直叙地将流言的始末及近半年来的朝局发展讲述了一遍。
至于沈父又会如何反应,二人已都没那么在乎了。
朝堂之上的军政田亩改革还在继续。自洪武二十六年沈梒所提出“清丈田地改革法”后,此条法令在全国推行已有近两年之久。这条法令解决了大半豪绅抢占农户土地却又偷税漏税的问题,但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法规,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
洪武二十八年的六月,户部侍郎谢琻上疏,痛陈“清丈法”的两条弊端。
在奏疏中他写道。其一,目前的“清丈法”规定,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这虽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但却产生了一个更为严重为问题——火耗问题。
因税法规定纳银,而银两熔铸过程就产生了所谓“火耗”。熔铸碎银的实际火耗为平均每两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实际征收的火耗往往高得多,每两达二至三钱,有时甚至更多。由此,火耗成为地方聚敛的一个巧妙的手段。
其二,银贵谷贱。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在交税的时候会将谷物等产出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便又无形之中增加了百姓纳税的负担。
谢琻奏疏中所写的这两条有依有据,贴合民生,明眼人都知道这两条意见十分有助于“清丈法”的进一步推行。
可这事儿坏就坏在,“清丈法”的提出人是沈梒,而如今挑刺的又是谢琻。
只要这二人撞在一起,便有无穷无尽的闲碎流言滋生。
不知是谁传出来的,御前议事之时,谢琻刚一陈述完自己的奏疏,那边沈梒就变了脸色。二人直接在洪武帝面前顶了起来,就连李陈辅和刘凌从中调解也不成,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明明是国事,被一群京城世家子却又风言风语地传成了私情。后来不知是哪个好事的做主,于一个夏夜在燕江上大手笔地包了九十九座画舫,又挨个请来了谢琻沈梒,要调节他二人的感情。
七月的京城夏夜,本就是最风流热闹的时节。
还未到热得出不了门的时候,此时的京城只要褪去了白日里的闷燥,夜色来袭时便是凉意阵阵,清风徐来。
尤其是燕江两岸,生了绵延十余里的凤凰花,此时正是怒放的时节。放眼望去,于月色之下一片银光火树,远看若飞凰之羽,近看若丹凤之冠。
凉夜如清水,明河似横琏。望两岸,凤凰如火。
而今日的燕江之上,更是热闹非凡。自御河燕江交汇的码头处起,九十九艘画舫浩浩如萤火之光鱼贯而出,飘摇顺水而下,江灯渔火随波飘摇,望之仿若天穹翻转,星罗散落入水波。
而若靠近细听,悠扬婉转的丝竹之声正与夜色江面上回荡。袅袅若天降梵音,醉人心弦。
于一众小船的中央,有一艘大型画舫,其上雕梁画栋、罗纱鹅羽飘摇,顺风随波而来时仿若九天神女的车驾正踏风而行,风流优美至极。
而这艘画舫上,坐的正是今夜的主要宾客。
上座的是南方来的一位制造的长子,家中巨富,此次上京便是想好好攀附一下京城中的名门世家。今日座上,不仅有魏国公世子,谢琻言仕松等一众世家子弟都聚了个齐全。
相似小说推荐
-
狼镝 (凉蝉) 2020-07-31完结10634 11209 元康三十二年,大瑀、北戎订萍洲之盟,靳岄以质子身份前往北戎。在白雪皑皑的驰望原...
-
科举日常 完结+番外 (岛里天下) 2020-07-31完结2597 4905杨晔穿成书生当晚,卧房的床上坐了个身着喜服的俊美少年有感情阴影的杨烨当即表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