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朝着甘罗跪坐下来, 恭恭敬敬地对甘罗行礼:“太傅。”
甘罗颇为意外地看了一眼扶苏, 然后施施然地放下手中的账本和算盘:“长公子有何事?”
扶苏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太傅对那十万俘虏可有何看法?”
俘虏?
甘罗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这事他略有耳闻,在朝野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想了想, 反问道:“公子有何看法?”
扶苏有些为难,他看了甘罗一眼, 甘罗温和地点点头:“公子但说无妨。”
“淳太傅因为此事对父王非常不满,”扶苏顿了顿, 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孤也觉得不对。”
甘罗循循善诱:“公子觉得何处不对。”
扶苏想了想,掏出铅笔,在纸上一条一条地写下来:“引起民怨,那九城恐难安顿。”
“如此步步紧逼,敌国怕是要狗急跳墙。”
“此外,还有朝中大臣,不少皆为外国人士,此事一出,皆为不安。”
“还有父王和秦国的名声……”
说到这里,扶苏也不好说下去了,秦国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这让他一直非常地憋屈,而刚刚发生的十万俘虏屠杀又似乎在告诉他,事实就是如此,秦国就是他们口中说的暴秦,扶苏是接受着淳于越儒家教育长大的,这中认知让他相当地难受。
甘罗看着扶苏列出的点,一时之间竟然也挑不出什么错,第三点,甘罗深以为然,最近确实有不少人搬出千金阁,不止赵国的人,其他国家的人也不少,毕竟谁都不确定秦国的刀子会不会落到自己国家的头上来,连尉缭都逐渐开始称病不上朝了,让嬴政非常恼火。
甘罗拿起纸,一边转移注意力,一边思考要如何跟扶苏讲解此事:“这列点之法是淳太傅教公子的?”
扶苏摇摇头:“是墨斗教孤的。”
在外人面前,断然没有叫‘墨斗叔叔’的道理。
甘罗毫不意外,像这种需要逻辑关系的思路当然不可能是淳于越那儒生能教的:“听说,近日墨斗也因此事恼了大王……”
扶苏抿嘴点头,这几日墨斗一直缠着嬴政,结果嬴政一个不耐烦,质问对方是不是因为自己父亲的死才对此事如此执着。
墨斗的父亲就是死在了长平之战上,而众所周知,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军……
当时两人斗没来得及回避旁人,因此这件事闹得很大,不少人由此也知道了墨斗的身世,此刻都等着看好戏,他们早就眼红嬴政对墨斗的宠幸了,就期望这个无官无职的小木匠早点落马。
甘罗也不再问下去,这件事他不好参与,所能做的也只有疏导扶苏,他翻出账本,让扶苏看:“公子请看,这是秦国今年的收入。”
因为玻璃制品,秦国的收入非常可观,看得扶苏眼前一亮,但旋即皱起眉:“这账不对。”
他自小混在墨斗的工坊里长大,对于玻璃制品的数量心知肚明,这帐面上的玻璃实在太少了。
“公子可还记得国尉的计谋?”
扶苏默默地闭住了嘴,他当然记得:‘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划重点,毋爱财物,玻璃什么的当然是送人了啊!
有点心痛……
甘罗又默不作声地又拿出了一本粮食收支的账本,上面的各项数据也仅仅只是达到一定的平衡而已,甘罗撇了一眼正欲问话的扶苏:“公子可是问为何不用金银买粮?”
扶苏点头,虽然玻璃卖的少,送的多,但收入还是可观的。
甘罗非常熟练的将粮食账本翻倒了历年收入的尾页,就在两年前,秦国从赵国购买了大量的粮食,那时赵国与秦国还未开战,然而之后两年魏国代替了赵国的位置,成为了秦国主要的粮食购买大国。
嬴政之前为什么要助魏击楚的原因有了,除了训练自己的将军之外,还有采买粮食的原因……
扶苏非常自觉地开始自己翻看,他发现秦国的粮食产量是逐年稳步上升的,当然大部分是墨斗的功劳,曲辕犁的实行让秦国开垦了大量的田地,蝗虫的整治也让秦国少了一大笔的损失,而这些多余的粮食一部分不知去向,另一部分则是填入到了军队这个无底的大坑之中——好歹能让所有士兵都给吃饱了,这可是蒙恬曾经的梦想。
而那一部分不知去向的粮食,是填入到了贵族的肚皮里……
秦国虽然历经改革,但还是个奴隶制国家,仍是以分封为主,而税赋都是掌握在分封王的手里,他们按时朝贡,恭敬点的会因为收入的增加而多增一点贡物,而不恭敬的,就将那些好处全部私吞到了自己怀里,一个好处都不给嬴政留。
甘罗解释到这里,以极其嘲讽的语气说道:“大王辛辛苦苦推行的东西,好处却都给了那些分封的属国,长此以往,秦国必然成为第二个大周,可怜竟还有人以为了大王好的名号,执意要取用周制。”
比如说淳于越,不过他是真的想为嬴政好……
扶苏不说话,而是默默地拿出白纸计算,若是要安置俘虏,不仅要给他们一年的口粮,还要给他们良种,以秦国现在的粮食增长量计算,估计还要等好几年,才能承担起十万大军的安置费用。
“不止如此,以此县为例,”甘罗拿出一份舆图来,“公子请看,上面是已被开垦的土地,自从有了曲辕犁后,种粮之地愈发增多,可用之地愈发减少,一县之地可容之人不多,若是十万大军一一分配,如臣这般懂算数的又不多,真要做事,又该分配到何年马月?”
“那若是直接安排在刚刚打下的赵地呢?”
“若是故土在那九城的还好说,若是从旁城征集来当兵的,怕草古矢豆是都得跑了。”
扶苏哑然,确实,要是被扔到秦国内土还好说,要是被扔到在那九城——故土就在眼前,哪有不回去的道理,怕是爬都要爬回去。
“公子,大王之所以做此事,只是因为只能做此事。”
东算西算,唯一的选项竟然是直接坑杀了事,扶苏看着面前的一堆堆账面,一种无力感从心底慢慢腾升:“便只能如此了吗?”
甘罗慢慢整理账本:“公子若是不忍,亦可放归了事。”
扶苏干瞪眼:“这样做又怎对得起秦国战死的将士?”
“对,所以秦人皆言坑杀,旁人道秦残暴,终究是立场不同罢了。”甘罗面色淡淡的,他是秦人,当然更加倾向于秦国的利益,“先有秦,才有吾等。”
“就是如此,”一道声音接上了甘罗的话,“寡人先为秦王,才有可能为天下之主。”
甘罗和扶苏看到嬴政,赶紧起身行礼,嬴政摆手让他们直起身,然后转头看向一旁的墨斗,他问:“斗可明白?”
墨斗扫了一眼在场的人,然后径直走向了那些账本,嬴政也随着墨斗翻看,神色隐晦不明。
墨斗快速地将账本翻了一遍,心中大致有了数,他起身,向嬴政行礼:“斗明白了。”
嬴政看了看墨斗,问:“那俘虏该不该斩?”
墨斗答:“不该。”
……
如此胆大妄为,饶是一旁的甘罗都忍不住为墨斗捏了一把汗。
但是墨斗却意外地放松了下来,他一直担心坑杀俘虏是嬴政的问题,他怕嬴政不把其他国家的人当人,但看来事实并非如此,若是是因为客观原因,那倒还好,他的存在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是吗?
“只能斩与不该斩是不同的,”墨斗的胆子很大,他微微一笑,问,“大王可还记得答应斗什么?”
嬴政皱眉,他有点搞不懂墨斗了,他一开始以为墨斗反对坑杀只是因为搞不清楚秦国的状况,但后来他发现对方并非不懂秦国的难处,因此才怀疑墨斗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死以及赵人的身份而反对坑杀……但明显不是……
嬴政到现在还记得,当他质问墨斗时,对方那无辜以及迷茫的眼神……
而现在,墨斗却似乎站在了某个奇怪的维度与他进行谈话,这种感觉很不好,嬴政总觉得自己在对比之下变得狭隘而偏执。
他僵着脸回答:“当然记得。”
当初说好的,墨斗让嬴政满意一次,嬴政就要喜欢墨斗多一点。
墨斗满意地点头,然后匆匆告辞离去,这些年他为了避嫌,只顾埋头造东西,根本没看这些东西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益,现在看来,秦国的胃口很大,他造的东西远远不够。
第 92 章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 尤其是中华民族,更是对这个问题探究到了极致。
按后世的经验来看, 直接拿出杂家水稻或是番薯玉米之类的物种是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墨斗的金手指只是百度,而非淘宝,所以通过改善其他的条件来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