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时有些讪然,对阳信的态度好了许多。
公孙贺和韩嫣郑重谢过,由婢仆带路,分别下去沐浴更衣。
待驱散身上的凉意,四人被请入正厅,宫人婢仆已备好矮几,陆续送上冒着热气的肉汤,暄软的蒸饼,以及切开的炙肉和煮过的菜蔬。
席间还有美酒,在送上前仔细筛过,色泽仍有些浑浊,入口却十分绵软。
刘彻饮下两盏,拿起木筷,开始用膳。
阳信公主朝宫人示意,后者退到门前,轻轻拍手。
一阵香风飘来,七八名身着彩衣的少女鱼贯走进室内,行礼之后,伴着乐声抬起双臂,翘袖折腰,裙摆如花瓣铺展。
另有数名讴者站在廊下,伴乐声唱出悦耳的调子,声音婉转清脆,娓娓动听,犹如天籁。
看着眼前的歌舞,刘彻面上带笑,眸光却变得微冷。
阳信兀自不觉,见刘彻“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名舞者,自以为得计,暗自得意不已。
一曲毕,舞者俯身行礼,依照宫人的吩咐,各自坐到矮几后,素手执起玉勺,舀酒注入觞内。
只可惜,刘彻对美人看都不看一眼,一门心思用膳,再无动过酒盏。
察觉情况和预想中不同,阳信脸上的笑容渐渐变了。看一眼刘彻,又看向吃完蒸饼,面带嘲讽的曹时,手指微微攥紧。
膳食用毕,婢仆撤下碗筷,舞女和讴者也被挥退。
刘彻端起蜜水饮下一口,开口道:“阿姊费心了。”
阳信心生不安,看向刘彻,不确定对方是否话里有话。
终归是自己的长姊,刘彻扫一眼曹时三人,见他们会意,方才压低声音:“阿姊,父皇驾崩,至今不过一年。”
字句犹如重锤,阳信瞬间脸色发白。
“父皇为何见二姊,不见阿姊?”刘彻盯着阳信,一字一句道,“阿姊如今可想明白?”
“我……”对上刘彻冰冷的双眼,阳信嘴唇颤抖,险些委顿在地。
不孝!
刘彻在指她不孝!
历史上,卫子夫是在建元二年得幸,由平阳侯府进入宫内。如今不过建元元年,且阳信和刘彻的关系未见得和睦。
如果阳信没有多此一举,以她稍早的表现,未必不能缓和同刘彻的关系。
怪只怪她太心急了。
景帝驾崩刚刚一年,她就着急给刘彻进献美人,无疑是出了一记昏招,偷鸡不成蚀把米,弄巧成拙,让姊弟间的裂痕变得更深。
雨停后,刘彻未在侯府停留,很快起驾回宫。
曹时倒是留在府内,却未至公主屋内,而是选择独宿。
曾在席间伺候的舞女和讴者回到居处,都是脸颊泛红,既兴奋又有些惶恐。尤其是伺候刘彻的舞女,更是辗转反侧,后悔自己表现得不够好。如果再好一些,能得天子宠幸,岂非一步登天!
卫子夫因嗓子受伤,未能在席间伺候。
比起其他落选的讴者和舞女,她的表现意外地平静。
在几名讴者向舞女打听天子是如何英武时,卫子夫走出屋外,立在雨后的凉风中,目光向远处眺望,那里是侯府的书房,也是平阳侯曹时最常留宿的地方。
平阳侯府发生的事,自然瞒不过宫内。
比起既怒又惊、当日就想召阳信入宫的王太后,窦太后仅是摇摇头,全当是一场笑话,并不放在心上。
陈娇回到椒房殿,到底还存了几分少女心性,在脑中描绘阳信当时的表情,没忍住,直接笑倒在榻上。
刘彻走进殿内,就见陈娇鬓发微松,脸颊泛红,笑得不可抑止。
“娇姊这是怎么了?”大概是被气氛感染,刘彻也不免扬起笑容,道出亲昵的称呼。
“陛下来了。”陈娇坐起身,没说出因阳信发笑,只道在窦太后身边听到一件趣事,越想越可乐,这才忍不住。
“不能道于我听?”
“不能。”陈娇摇头,将一缕发拂到耳后。不想继续被追问,试着转开话题,提到入京的边军。
果不其然,提到魏悦和赵嘉等人,刘彻被转开注意力,谈兴更浓。
“算一算日子,应该快到了。”刘彻笑道。
“我听大母说,届时会有演武,能否一同去看?”
面对满脸期待的陈娇,刘彻不由得哈哈大笑,将她揽入怀中,道:“等演武结束,我讲与娇姊。”
陈娇点点头,靠在刘彻怀中,没有再出声。
建元元年六月底,自云中出发的队伍,终于如期抵达长安。
看到全身黑甲,刻意放慢速度,仍气势惊人,犹如洪流般的骑兵,特意来迎的少骑不由得心头一凛。
距离近了,扑面而来的煞气仿似有形。
坐骑感知敏锐,开始烦躁地打起响鼻。
距离城门尚有百余步,魏悦和李当户拉住缰绳,举起右臂。近四千人的队伍近乎同时停住,动作整齐划一。
旗帜立在风中,猎猎作响。
赵嘉策马上前,遥望巍峨的城墙,心头莫名一阵火热。
眼前就是西汉都城,长安!
第一百六十章
林苑位于长安城郊,本为秦时修建的苑囿, 其内有夯土纹瓦建造的宫室, 供帝王贵人射猎的园林, 以及休憩游玩的园池。
建筑虽有缺损,却是依山傍水, 规模宏大,足可见当年盛况。
苑内畜有兽类禽鸟,种类繁多。
一旦号角吹响, 野鹿成群奔跑, 雀鸟振翅而起, 铺天盖地。
汉高祖立国之后,鉴于多年战乱, 民生凋敝, 都城的百姓也少食果腹, 下圣旨, 将苑囿园池还于民,许百姓垦殖种粟, 打猎伐木。
武帝为建少骑, 收回苑囿土地, 取数县之地为猎场和训练场, 命少骑扎营训练, 勤习骑射。迁走的百姓得赏粟米绢帛,并于城郊另置田地。
这片广阔的苑囿即为上林苑前身。
两年后,规模宏大壮丽的建章宫也将兴建于此。
此时的林苑建筑尚未修葺, 多数仍为秦时遗迹。农人建起的木屋陆续被推倒,残留的地基被匠人巧妙修整,同挖掘出的沟壑浑然一体,成为骑兵障碍训练的组成部分。
边军抵达长安后,奉命驻扎林苑,营地距少骑营不到五百米。
演武定于十五日后,在此之前,赵嘉、魏悦和李当户将随边军同驻营内,不可随意走动。
宦者未言面君之期,三人都有准备。
演武之日,天子必当亲临。
届时,展现出边骑和步卒的勇猛果敢,博得天子好感,事情会更加顺利。
思及此,赵嘉定下心来,叫来随军的文吏和书佐,一道道命令发下去,迅速得以执行。
在屯长和队率的号令下,边军纷纷下马,卸车取来工具,将营地进一步平整,其后砸下木桩,搭起帐篷。
在赵嘉的带动下,全军都似有了强迫症,包括匠人在内。武器、铠甲之外,利用剩下的颜料,帐篷都被漆成同色。
搭建帐篷时,左右前后距离都有要求,未必要分毫不差,但就视觉感官而言,必须要成行成列,尽量保持齐整,一眼望过去,做到森然有序,整齐划一。
如有参差不齐,负责该处的兵卒和辅兵都要受到责罚。最轻一级,也要披挂全身甲,佩双盾长戟,绕营地跑上五圈。
边军搭建营地时,少骑抑制不住好奇心,站在不远处观望。
看到骑兵下马,和步卒一同平整土地,挖掘堑沟,立起拒马,尚不觉得稀奇。
到木桩打下,辅兵打开蒙布,从大车上搬下帐篷,一座接一座立起,齐整的营地逐渐呈现在眼前,观望的少骑不由得面露惊愕。
甲胄同色,兵器同色,战马同色,连帐篷都是同色?
这是边军的规矩?
为何他们从不晓得?
未等他们想明白,突然有二十多名边军走到拒马前,各披全身甲,两面大盾背在身后,盾上负有长戟,身左佩有短刀,手中还抓着一把长矛。
这样一身打扮是要作何?
就在少骑满头雾水,不明所以时,几名边军动手搬开拒马,余者迅速列队。在一声哨音之后,开始绕营地飞跑。
观其速度,丝毫不亚于少骑中的斥候。
最关键的是,他们身上的负重,少说也有十多斤!
边军跑过一圈,速度丝毫没有减慢;第二圈,步伐仍保持一致;第三圈,彼此间距离稍有拉大;第四圈,五人组成第一梯队,同余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第五圈,速度最快的五人接连越过终点,慢走一段距离,气息很快恢复平稳。落后的十多人也陆续抵达,待气息喘匀,回到营中,卸下大盾长戟,继续抡起木锤干活。
目睹整个过程,少骑目瞪口呆,头皮发麻。
如果是刻意挑选,他们尚不会如此吃惊。问题是以方才的情形,这二十多人分明是犯了营规,被拎出来受罚!
这样的耐力和速度,搁在长安诸军中,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双腿跑得快,上马不一定强?
做梦去吧!
为首的队率心头发沉,表情凝重。
在边军抵达之前,少骑营上下都憋了口气,以为凭自身的本事,必然不弱于边军,等到演武时,很能同对方比划一下,甚至拔得头筹,在天子面前争得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