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emmmmmmm
看恢复情况尽量更新吧
感觉发这么久的烧大概也跟我每天昼夜颠倒熬夜有关系,想了想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十二点前更新,不去蹭玄学了……
第24章 (二四)漕渠
出门时还好好的,不想没走多久天上便飘起了碎雪。
“还要去吗?”赵擎烽提着只灯笼,转头问向身侧的秦浣,自从他上次病了那一场,赵擎烽总是有些放不下心来:“反正并不是很急,改日再去也一样。”
“去,”秦浣望了眼东宫的方向,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忽地对赵擎烽笑了下:“就当是陪你补上那场初雪吧。”
赵擎烽听后没有再反驳些什么,而是将秦浣微凉的手包裹在自己的手中,十六年前他开心的带着好容易寻来的雪斋札去找秦浣,想要与他一起在东宫看那年入冬的初雪,可不想等来的却是一季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寒冬,直到他的殿下再次出现——
秦骏猝然而死,不少宫人都觉此事与之前昭行太子的鬼魂有关,故而东宫一封,便更没有人敢轻易接近这里,两人索性不再遮掩什么,就这样握着手一路走到了东宫院墙之外。
“殿下,快下来吧。”尽管东宫大部分宫人都散去了,但好歹还是留了几个守门人的。秦浣不欲多事,于是便让赵擎烽找了处方便些的墙头,二人直接翻了进去。
宫城之中的内墙本也并不高,秦浣本想着自己跳下去便是,却不想赵擎烽却固执的站在他下首张着手。
无奈地看了他一眼,秦浣还是顺从地跳落到了他的怀里。这一落不要紧,可之后任凭秦浣怎么说,赵擎烽都不肯把他放到地上了。
“你这样我怎么去找东西。”秦浣挣扎无果,反而觉得赵擎烽的大氅也盖在他的身上十分暖和,只得与他讲起道理来。
赵擎烽却丝毫没有放手意思,一手揽抱着秦浣,另一只手还稳稳地提着灯笼:“殿下要去哪里只管跟我说就是了,保证你指哪我去哪。”
秦浣被他说得也没脾气了,抬手伸出厚厚的大氅,随意一指:“就去书房吧。”
赵擎烽自然知道他说的书房是哪一个,可抬步往那边走时却还有些迟疑:“殿下是想要去找十六年前的旧物吗?可这么久了,怕是……”
“不会,”秦浣摇了摇头,解释道:“我问过宫人,东宫这些年并未大修过,且你觉得那秦骏会是个流连书房的人?”
赵擎烽失笑,继续向前走去,原本书房只需穿过后园便到了,但他却特地绕起了路,抱着秦浣仿佛要将他们旧时常走过的路再走上一遍。
登上覆雪的层层石阶,转过空荡无人的长廊,廊外的风雪苍茫,而遥遥地穿过那风帘雪幕之后,便是他们曾经最为熟悉的地方——东宫正殿。
秦浣抬头望向那里,其实月余之前他因为秦骏守灵也来过此地,只是那时金棺白绫,四下皆是或真心或假意的哭声,扰得他却并未认真看看这座他前生住了许多年,直至身死其中的宫殿。
雪越下越大,积在了大殿的飞檐上,一点一点染上了寂寥的白。
“我们以后,应该不会再回到这里了。”秦浣望着眼前空无一人的恢宏殿宇,最终转过了头,不再去看它。
“嗯。”赵擎烽应了一声,抱着他转身离开了那里。
此次回来,若成他们便可直上那九龙之位,若败……赵擎烽的眼眸暗了一下,不,他们不会败,无论是为大启,还是为挚爱,他们都绝不会败。
书房的门被赵擎烽一脚踢开了,直到走入那风雪都吹不到的内室,他才将秦浣放了下来,却仍将自己身上的大氅裹在秦浣的身上:“这边一直没烧火盆,冷得厉害,殿下小心别冻着。”
秦浣无奈的挨在赵擎烽的身后,强迫他与自己一同披着衣裳:“就我一个人冷不成?别嘴硬了,挨近点。”
两人就这么挨在一起,按着秦浣记忆中的方位,寻到了一处墙角的红柱边。
“就是这里了。”秦浣用脚尖点了点那木柱之下的那上雕二龙下雕四虎的石柱础,而后蹲下掰着那浮出二龙,像是要移开似的。
赵擎烽忙上手帮忙,本以为十分沉重,却不想上手却颇为轻巧,稍稍用力便转了过去,露出了其下掩藏这的一份丝帛织物。
“这是……”赵擎烽稍一迟疑,可随着秦浣将那织物平铺在二人面前,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是漕渠开凿图?”
“是,”秦浣低着头,将最后一丝褶皱也完全铺平,那织物上绘的正是大启的半壁江山,而一条朱色的细线,自东南扬州繁华重镇而起,北经过豫、兖二地而后直入司州太平之都:“这就是我当年倾尽手中之力,耗时五载,遍访能人所绘成的漕渠图。”
不,这不止是一张图,漕渠所经之处,皆有笔锋细若蚊足的批注,漫漫一片事无巨细,可以说得此一物便已成半条漕渠。
皇权不兴,地方势大,偏朝廷所用之盐铁重物皆出于东南,故而只得每年花耗巨大用于路上转运。其中不知多少贪心逐利之人,便借此时机,中饱私囊,像当年李徽之父应该就是在此事上挡了他人的路,才招致大祸。
如此种种,从地方到户部无一不贪,甚至于何无顷本人为安抚地方都只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多年累积使得朝廷积贫更甚,对地方的统辖也越来越无力。
“若漕渠一开,一来可大减转运之花费,二来也可加大对东南的管辖,”秦浣淡淡的细数着,心中却已是一片澎湃:“此物,乃是我大启中兴的关键。”
赵擎烽亦低着头,望着这地上的漕渠图,面容却不见半分喜色而是沉重一片,半晌才隐忍着说道:“那殿下当真甘心将这中兴之功,交到那何无顷的手上吗!”
秦浣不言,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有些疲惫的坐到了地上:“烛华,你知道这图当年分明已经绘好,但我那时为何没有请旨去开凿吗?”
赵擎烽怔愣了片刻,他下意识的反应是秦浣还未来得及去请旨便被赐死,但又觉得不会那么简单。刚要细想时,便听他继续说道。
“因为我拿到这张图后,发现此渠早十年可开,晚十年也可开,但偏偏当时就是开不得。”
此话一出,赵擎烽恍然大悟:“此渠……既是大启中兴之机,又可能是大启亡国之祸。”
“对,若早十年大启尚对地方有足够的震慑,自然可以顺利开凿漕渠。”秦浣闭上眼睛,身上犹带着当时的无奈:“可当时,地方虽有反意但并非非反不可,尚有回转之机,若贸然开渠,却会将那些没有决心要反的人直接逼上反路。”
“内乱一旦开始,原本摇摇欲坠的大启便会彻底支离破碎,更为可悲的是,我当初在父皇面前为避拥兵之嫌,除你的西北外,并无兵力可以依托,而吉王之流必然只会趁火打劫。”
“如此一来,当年只要漕渠一动,我也好,大启朝堂也好,都会处于劣势。”
“我明白了,”赵擎烽离得近了些,把秦浣从冰凉的地砖扶起来,朝堂上的事他或许看的并不如秦浣深远,但论起领兵之事他却一点就明:“现在便是殿下所说的十年后了。”
“这十年里,朝廷中因为何无顷与吉王的内斗越发积弱,朝廷可用的兵权进一步向这二人手上汇拢,而地方势力却也跟着越来越强,无论修不修运河,三年之内他们都必反无疑。”
“所以殿下已经不需担心开漕渠会将大启推向支离破碎,因为这支离破碎已近在眼前了。您如今想要做的,就是借助开漕渠一事,从吉王与何无顷手上套取足够的权财兵力,先平地方,再反攻回京。”
“不错,”秦浣睁开了双眼,历经千难而始终未灭的承天之势萦绕其间:“既然已无法保地方不反,那便趁京中尚有力抗衡时,早占先机,而后再以东南富庶之地为据,积攒实力再一举攻回司州。”
“并非是我要将这中兴之功拱手相让,而是此事若成,何相所倾的心血怕是不逊于我,总不好让他白白做个冤大头。”
赵擎烽心中快速计量这此法的可行性,随即又一皱眉:“但殿下如何确定,那何无顷一定会修这运河?按他如今这岁数,若苟延残喘与地方多行退让,那他死前大启也未必会乱,他何必冒这个险?”
“因为他不想苟延残喘,”秦浣伸手将那织物仔细的重新叠了起来,收回到袖间:“你可知,他为何一定要立秦姓的后嗣为储?”
“因为要与吉王之约?”赵擎烽不确定的说道,这些年来他便是勘悟的人心再多,也还是看不透何无顷那样的人物。
秦浣摇摇头:“与吉王之约固然是一样,但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
“他一心想做的是史书上流芳千古的忠臣良士,而不是谋反之贼。这些——在他心中所占,怕是比他的命还重。”
赵擎烽听后有些不敢置信的摇了摇头,苦笑道:“你们这些文人心中的沟沟道道,我当真是懂不了的。”
秦浣听后也笑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地方之反近在眼前,咱们能想得到,那何无顷也必然能想得到。”
“地方若是反了,即便是他死后才发生的事,但后人议论之中也必将此事归责于他,这些是他绝不愿看到的。”秦浣起身,与赵擎烽一起走向窗边,看那大雪中难得静谧下来的皇城之夜,口中说的却是这皇城中永远静谧不下来的人心之乱:“实际何无顷心中所想与我们是一样的,他也想有生之年亲眼看到一个繁盛中兴的大启。所以漕渠的诱惑,他是绝对无法抵抗的。他只会想尽办法,甚至彻底放下身段去求吉王继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