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遗爱本来想处置他和高阳公主和离之事,也只能暂时搁置,卢氏心心念念的就是她的二郎并不甚美满的婚姻。
她这个时候是十分支持房遗爱和离的,宁死之前也要进宫,恳求陛下恩旨,让儿子和高阳公主和离。
房遗爱事后知道,心里很难受。
可皇帝陛下并没有恩准,甚至还对卢氏的求见避而不见,就连后宫的贵妃和妃子都不准卢氏进宫。
本来东征回来,论起封赏来,谁都不能赶上房遗爱的功劳,可是因为房遗爱的“违抗圣旨”,这功过相抵了。
圣人对房遗爱有所不满,可房玄龄的面子和情分得顾及,何况李世民也不是真昏庸,他还是知道房遗爱并不是有谋逆的心思,否则坐拥高句丽三国,自立为王,当时也不是不可。
房遗爱是有才的,李世民想留给下一任皇帝,现在不过是磨一磨他。
当然,此时他还没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李世民回长安后,太子李承乾的恭顺让他生疑的心暂且压了下去,之前的一些事情不过是风闻,皇帝当然处置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弃子,作为对太子的补偿。
至于房遗爱此刻被赋闲在家,不是东征时的房将军了,不过是为了面子好看,还是扔给了东宫太子管着。
毕竟太子身边现在看似单薄了些,襄阳郡公杜荷死了,房遗爱又本来是太子的属官,赐回去也是应有的。
只不过,房遗爱还得时不时被李老道拉去兼职,可他现在并不像以前不能控制自己,时不时就要臭显摆。
房遗爱努力低调,再低调。
他去东宫开始上差的第一天,就被太子的一份大礼给震惊了下。
“你说还什么?圣人……亲眼看见高阳她——她、她——被圣人给捉奸了?!”房遗爱被震撼的语无伦次。
“你不生气?”李承乾含笑看他。
“我生什么气?!我高兴还来不及。”房遗爱站起身,就恨不得仰天一嚎。
“这会被人说闲话……”太子悠悠的说道。
“我向来是个不要面皮的,由他们去——更丢脸的不是我!呵呵!”房遗爱讥讽,顺便还睨了李承乾一眼。
丢脸的是他们老李家好吧?!
不过,这么一想,太子殿下促成此事……还真是为了自己。
房遗爱想到这里,不由咧嘴一笑,冲着太子殿下真心诚意的鞠躬致谢。
他们此时在一处偏殿内斟酒饮茶,本来房遗爱是要戒酒的,毕竟“酒后乱性”!
他吃过太多次亏了!
可这回面对太子殿下,他不得不感谢李承乾的帮忙,“这回真能和离成吗?”
他可是知道高阳的执拗,至今对方还惦记着他那兄长继承的国公爵位呢。
虽然他这个驸马和她弄得僵硬,但高阳公主在东征之前对自己的反常亲近,让房遗爱生出不好的感觉,幸亏东征一事打断了。
“不过是你没在京时,我那妹妹耐不住寂寞,爱上了一个‘才子’。”太子含笑说着,又念了几首最近在长安城流行的好诗。
这些诗怎么听着耳熟……
房遗爱狐疑,然后看着太子殿下的表情,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这都是东宫的这位有心给高阳公主做的局,所谓才子,还不是有人捧出来的。
诗,也是别人代作的。
“她会主动提出和离的。”李承乾笑着饮酒,放下酒盏,眼神却瞥了一下自己空着的酒杯。
房遗爱瞬时动了,承情主动给太子殿下斟酒,对方却仍旧含笑,又瞥了下放置在房遗爱那边的一个空酒盏。
此时就是他忌酒了,也不能驳了太子的面子。
房遗爱看了一眼太子的杯中物,想着不过是一盏清酒,喝了应该没啥事儿。
他只能给自己也斟了一杯,和太子对饮起来,只是李承乾的眼神儿里有房遗爱没注意的幽光一闪而逝,随即便仍旧是笑意盈眶,一如方才。
第120章
120
房遗爱对太子殿下的心思一无所觉, 但他刚喝了一杯, 举起第二杯酒水的时候,突然想起守孝的规矩来。
他虽然自认是个纨绔, 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或道德完人, 但亲爹房玄龄亡故还没多久,他是需要守孝的。
大唐守孝的规矩也有很多,饮酒作乐就在其中,夜里被翻红浪按理讲究点儿的也不该做, 即使你家三代单传, 也要忍着三年不近女色。
当然, 这些规矩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真的规规矩矩的遵守的人很稀少, 不是没有,但所知道的那种人很多是为了孝顺的名声, 说实在是孝顺给别人看的。
想到他自己在孝忠, 想到他阿耶临死的嘱咐和忧心,房遗爱顿时就没心情和太子殿下喝酒了。
虽然东宫现在被李承乾弄得还算妥帖,不想传出的消息基本上传不出去, 但房遗爱海慧寺开口拒绝掉了太子殿下的盛情美意。
李承乾是忘记这点了。
他对房玄龄也多有敬意,为此还特意向房遗爱道歉了一句。
“本来就是我不孝顺, 连给阿耶守孝的事情都没做好。”房遗爱自嘲道。
他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不孝顺的事情多了去, 例如和太子殿下不清不白的“交情”, 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弄不好自己要绝嗣了。
房遗爱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种可能, 但他没有继续深入想下去。
李承乾说不上心里什么滋味, 他心里那点儿隐秘的目的没达成,还是挺失望的,但房遗爱的感受更重要。
房遗爱在东宫的官职自然因为守孝停下,他除了身上的虚职,暂无其他俸禄,按理说是要闭门读书谢客,虽然勋贵人家的规矩没有所谓的世家读书人那么多,但面子上也要过得去,这也是为何很多五大姓连尚公主都兴趣缺缺。
一是大唐的公主脾性都不怎么好,贤淑更是谈不上。
二是他们习性和规矩还是彼此不太合得来。
……
可其实那些世家子弟,真在利益关键的时候,也是最不遵守规矩的了。夺情他们使用的也很频繁,当然名义上占着忠君的大义,名声利益都有,丝毫不损。
房遗爱是打心里不喜欢所谓的世家,其实他们垄断的利益更多更大,即便是皇帝也得暗地心里盘算着,小心翼翼的触碰这个庞然大物。
前隋怎么灭亡的,深究之下,李渊父子是最清楚的了。
因为他们原就是隋帝国的世家,光是杨广的科举制度,就一下子得罪了全天下的世家。
因为科举选拔人才官吏制度,是在彻彻底底的绝世家垄断的利益,虽然众人都知道它于国于民好处甚多。
房遗爱冷笑,他和太子讨论起这个问题,两人意外对此意见完全合拍。
只不过,他们都知道这事从缓不从急。
房遗爱离开房府,住在自己的新宅邸,他是绝不会去高阳公主府的。
当然,他的新家也绝不会欢迎高阳公主驾到的。
何况,按太子的安排,高阳此时正乐不思蜀,沉浸在她所谓的爱情中。
房遗爱不觉得这事卑鄙,高阳又不是天真的纯情女郎,那“身亡”的辩机和尚早已被她抛到脑后了,当时她不也是曾欢喜人家不得了么。
太子的办法很成功,加上房遗爱现在“得罪”了皇帝,又因为守孝身上无官无禄,竟是被她鄙薄了一番。
没有她高阳在,房遗爱怎么会有爵位继承,怎么抢得过他大哥房遗直。
高阳完全没有想过,房遗爱早就不想跟房遗爱抢爵位继承,男子汉大丈夫,他现今又不是没能力,何必让房家内乱,还伤了兄弟情。
他和大兄房遗直两人恳谈了一番,房遗直心底感叹房遗爱这两年的变化之大,兄弟俩的感情加厚。
太子这边这边发动人脉帮忙,高阳公主那边也被情人花言巧语弄得放弃房遗爱,也觉得和离对她是一件好事。
她已经从房家得不到她想要的,何苦为了名声不能光明正大的和情人在一起。
皇帝的女儿从来不愁嫁。
她缠磨着李世民同意她和房遗爱和离,而皇帝陛下问过房遗爱的意见,自然是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这夫妻俩彼此厌恶,满朝皆知,随着房遗爱的名声传开,不知长安城的底层百姓皆知,甚至有传扬到全大唐的趋势。
加上高阳公主这个不省心的女儿的风流作风,李世民抽动嘴角,最终还是决定让两人和离。
和离的事情低调进行,不过皇家没错,错的是房遗爱不识抬举,对公主不好。
总之和离的旨意,是找了房遗爱本人的一个错处,现成的东征违抗旨意,私出将兵,攻打“友国”,引发了灭国之战,残暴血腥之行,让皇家忍不可忍……
——圣人很愤怒,房遗爱你就给我滚开!
这是房遗爱总结出的意思,黑锅背了一下,但他甩开高阳公主,已经是足以让他高兴至极的事情了。
反正,他现在守着孝。
皇帝把房遗爱身上仅有的散骑常侍虚职俸禄给撸掉了,让其闭门思过,正符合房遗爱的处境。
深究之下,房遗爱并没有损失什么利益,不过是丁点儿钱财米粮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