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摄政王的秘密 (天夏游龙)


  此番是他大意了,狱中出来,因得了圣旨,他确实惊喜过望,此后又接连受肃王庇护。人不再担惊受怕了,多的那点心思都用在了应付赵渊带来的不适上。
  偏此事也是剪不断理还乱,一团糟。
  李逸只将这些零零总总想了一日,便想尽了许多事,竟生出个大胆的主意来,只觉说不准就能化了当下的危机,也能断了摄政王的念头。
  因想着平安大抵很难马上接受他的想法,要和他闹起来也颇为头疼,李逸才决定缓着些来。
  客栈不是久留之地,平安见李逸这两日想得多,他自个也不是没想过。
  房间只订了三天,考虑续不续房的时候,平安问李逸:“公子,您说不续房了。可也没见您要小的另寻去处啊?”
  李逸笑着逗他:“那你怎得不提醒我?”
  平安一本正经道:“我想着,大概是‘那位’安排了去处,公子才不曾和我说。”
  李逸不想听了这么个回答,一时无声了。
  这才几日,平安已经要倒向那人的庇佑了吗?
  平安觉出李逸的沉默不对劲,当即跪下认错。
  李逸叹了口气,让他起来道:“我知道你经了这些事也是怕的。照之前的情形,你这么想也算情有可原。”
  只是平安没弄清,被形势所迫是一回事,自个主动投靠上去,是另一回事。
  李逸这一辈子都是李氏王朝的嫡孙,皇祖与父王母后待他都很是不错。
  国破家亡,他一个现代人,哪怕能想通王朝起灭,想通他太子爹和老谋深算的皇祖父都搞不定的事,照他当时无兵无实权的处境,也实在无法可想。
  可就是这样,他都觉得十分不好受,心有愧疚。
  若还要为了苟且偷生,虚情假意,甘愿为奴伏人身下,他是如何也做不到。
  这些话,李逸与平安身份立场不同,他并不准备对他细说,他只想消了平安对赵渊的那点指望。
  “世间君臣,夫妻,主仆,或有名分,或有利益,或有子女,或兼而有之,我与那肃王之间有什么?一时新鲜,将来又如何收场?你是为了我着想,我知道。只我并不愿仰人鼻息过活,到头来还不得善终。”
  李逸说得平和,甚至语气还略带点戏谑。
  平安听了知道自己想岔了,重又跪地,再不敢起。
  李逸这才立起身来,把真正的打算说了,“明儿起,咱们去庙里住。”
  平安听得,呆了呆,怎得就想起去庙里住?
  哦,大牢出来又遭火灾,公子和他是该去庙里消消灾去。


第二十章
  次日一早,平安收拾好了东西,跟着李逸往京郊的著名宝刹报恩寺去。
  临近寺院,望去殿宇寥寥,却建得极为雅致。
  因宝刹坐落于一片湖光山色的妙景中,雨后时可见彩虹映照金殿宝顶,民间又俗称其为霓光寺。
  报恩寺乃千年古刹,为当时的天子纪念母恩而建,是历代宫妃和上流命妇进香之所,且因对孤儿寡母的广施援济而闻名。
  寺中这一任的住持了尘,乃是李逸的皇祖母明德皇后在世时力荐上的位。
  当年了尘大和尚尚不满而立,却被立为皇家寺院住持,蒲一接任,明德皇后便仙逝了。
  若不是得了太子妃及晋国公府鼎立支持,大和尚不仅难保住持之位,更勿论有机会成为如今名满天下的高僧。
  平安扣过门,向知客报上名号后,小师父双掌合十,念了句佛号道:“住持方丈早客后曾嘱咐我等,说今日恐有贵客临门。”
  李逸笑着回礼,了尘方丈果然非常人,看样子还如旧日一般欢迎他这个麻烦。
  这就去了李逸最为忧心之事,为他后头想要谋的事,又添了一份把握。
  在寺院住了几日后,李逸终于寻着时机和了尘坐下来详谈。
  住持室内,不过丈许天地,三面净如雪洞,一面临窗山色,框住的恰是斑斓秋意最浓之时。
  方丈了尘已年近耳顺,仍眼明如炬,法相显出暖阳融融意。
  见了李逸笑问道:“李檀越(1)看我这窗景可还堪入画?”
  李逸趁此放下手中茶碗,执弟子礼道:“若得方丈不弃,逸愿以此残生画尽山中妙景。”
  了尘是何等敏慧之人,听得李逸话中有话,面上未露出惊异,反倒越发真诚对答:“李檀越愿留多久便是多久,能得青眼常住本寺,想是报恩寺与檀越因缘深厚之故,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方丈,逸并非常住,乃是想修行于此。”
  李逸不愿来回试探,干脆直入点破了此行目的,只静待了尘的答复。
  方丈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终不忍叹息道:“太孙殿下,可是想清楚了。”
  竟直接称呼起了李逸的旧日尊号。
  李逸早已想得透彻,点头道:“多谢方丈挂碍,逸知道自个身份,也正是因着这个身份,才从不愿轻弃己身。”
  接着他把破城后的各种遭遇坦然告知了尘,从乱军,瘟疫,牢狱中几次逃得性命,到如今看似过了明路,仍差点死于纵火,再有赵渊在旁图谋不明,李逸亦隐晦地提了几句。
  了尘方丈因与太子妃和晋国公府往来熟稔,是当年就知李逸被赵深所害的前因后果的,经李逸补上这些时日的境遇后,对他的处境可说是甚为明了了。
  “佛家并非逃避之所,但眼下檀越的情况特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且我观檀越眼目,望之澹然,实已情灭心灰,想必是家国俱亡,连那牵怨纠缠之人,亦已死了。
  尘世既断得如此干净,于修行是方便之门大开,入我佛门,未尝不能日益精进,修得正果。”
  了尘如此说,便是肯收留李逸了。
  李逸大喜道:“蒙方丈不弃,竟肯收容我这一身凡俗事端,实无以为报。”
  他这样的烫手山芋可不是哪间寺庙都敢收,都愿收的。
  方丈扶起大礼参拜的李逸,道:“所报不在我,檀越至此,自有缘法。但凡世人能受比丘戒,追随佛陀修行者,必是因缘、佛缘具足。但凡有一事未了,也未必能修得这个果。”
  “多谢方丈,还请方丈早日为我剃度。”
  李逸既已下定决心,自是希望早日开始修行,早脱世俗,早离烦恼。
  了尘应允,“待我择日,延请兴隆寺方丈与天宝寺上座一同与你鉴证。”
  了尘竟愿聚集京都四大寺院中的三大寺来为李逸作剃度见证,可见是对此事何等重视。
  “待入门后,檀越就做贫僧的弟子吧。”
  李逸再没有更顺遂的,恭敬道:“谨遵师命。”
  了尘去往天宝寺和兴隆寺请两位大能后,李逸要出家的消息便一夜传遍了京城。
  定国公府将消息递进宫里,沈太后在宁安宫中忍不住啐道:“绝尘绝后,倒是便宜了他。”
  韦徹报给赵珩,年少的皇帝愣了愣,才轻笑道:“朕就说,盛名之下无虚士,这李逸果然‘通达’得很。”
  韦徹想起当初抓着李逸时,他机敏的应对和审时度势,颇为赞同道:“是个聪明人。”
  唯有周义,接了密报头疼不已,又不能瞒着不报。
  等赵渊知晓了,并无半句话冒出来,只当场召集全体将领,连夜讨论作战方案。
  主帐内,通臂红烛亮如白昼。
  “主上,如果急攻,虽可能收获奇效,但险处却较原来计策大了两成。末将还是支持按原策稳妥而行。”
  “末将附议。”
  “附议。”
  “尉迟锐!”大帐之内,赵渊于众声附议中,忽地大喝一声尉迟锐的名号。
  尉迟锐原还在犹豫,莫名就被这声喝醍醐灌顶,他乃赵渊手下第一人,此刻哗啦一声披甲蹦起,抽刀拍上放置沙盘的大案,亦中气十足地跟喝:“哪个缩头乌龟不来?!老子先砍了他!”
  这突然之举震得众人呆住,他又转身朝赵渊举手立军令状:“今日黎明前,愿随大将军驱尽鞑虏,杀他个片甲不留!”
  尉迟锐帐下诸将当即争先恐后表态,再无人敢有异议。
  赵渊掠敌时,鞑靼人恨之不及,只因赵渊用兵虽缜密大胆,却不爱奇袭和打无把握之仗。他是天赋异禀,能持重剑无锋的人,在领兵时,从无需凭机巧,走剑走偏锋的路子。
  谁知此番赵渊竟浑不似往日,用兵上十分诡异,夜袭,速战,奇袭轮番上阵。
  莫说鞑靼人难料,赵渊自己帐下也早已一片惊异,果然自家主上这战神名号不是吹来的,这不爱走偏锋是一回事,这若真走起来,一月战期缩至一半,谁来都叫他落花流水去!
  赵喜连夜随着赵渊赶路,不敢有半点受苦的意思。
  周义跟在后头,偷偷问他打听,“这李逸怎么会想不通要去出家?有主上护着还怕什么?要不我去和他说说,上次纵火那是意外,让他不用吓破了胆,以后他和主上一起了,管叫他蚊子也近不了身。”
  赵喜摇头道:“你这是不了解废太孙,他原不是你想得那般人。非杂家多嘴,那一位是个十来岁时就将世事看得极透彻的,虽面上温和守礼,实则内心颇为无羁,为人又有傲骨。既想出这么个法子来,只怕早就想透了,殿下这赶去……也不知怎么收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