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里正没好气地瞪了大儿子一眼,“怎么还是不开窍。人家赚钱的门路,会让你看个明白么?你只要知道,他是个能耐人就行了,好好相处,不要做得罪人的事,保管我有我们的好处!”
听老爹的,准没错!孟固郑重地点点头。
第107章 老板不好当
花了5天功夫,老石匠终于按照孟泽给的图纸,把灶房给建好了。
起初,老石匠在接到图纸的时候,颇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就是一间用来做饭的屋子,还要画图,烟道的位置,灶台的位置,甚至是窗户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真是过分讲究了。
不过,毕竟在外讨了这么多年的生活,他心里这样想,工作起来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他是个靠手艺吃饭的人,不管主家的意见合不合理,他都要照做,甚至还要做的精细不能堕了自己的名头。
然而,灶房建成后,老石匠去屋子里转了转,这才发现,原来这打破常规的设计还真有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起码,那两扇6尺高的大窗户就设计得特别好,透光,照得屋里亮堂堂的。哪怕天色再暗,也无需举着灯烛做饭。
至于灶台,那就更好了。
老石匠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个灶膛是他有生之年垒过的最复杂也最漂亮的灶台,光是灶眼,就有4个,每个大小都不一样。
而最让他惊叹的是整个灶膛的设计。他起初并不明白为何要将整个灶膛挖空,只在每个灶眼下砌砖,仅留一点儿空间用来烧火,每个灶台还有单独的烟道通向靠墙而砌的主烟囱?
等他看见主家把挖空的灶膛内部贴好结实的白瓷片,并往里面装水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搞!
“哎呀,到底是老了,脑子转不动了!”老石匠看着这亮闪闪的灶台,半是叹息半是艳羡。
既然已经做过一遍,他自然可以照样垒出来,只是这灶膛的花费可不少,要给自己用,他真有些舍不得。
“看到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老石匠指着灶膛,对自己的两个徒弟说,“我老了,有些事情想不到,你们还年轻,逢事要多琢磨,手艺才能精进,不用担心被别的同行抢了饭碗。”
两个徒弟郑重的点头,他们这一趟没白来,工钱多饭食好不说,还长了一番见识,当真是难得的好运气。
院子里,魏霆均听见老石匠夸完灶房夸灶台,心里头高兴,顺手又捏了捏孟泽的面颊。
“又捏,哪来的臭毛病!“孟泽嗔怒,拍开他的手。
“就捏,我媳妇这么能干,我高兴!”魏霆均将人拽过来,趁着屋里的人不注意,偷偷在媳妇的面颊上啄了一小口。
这一啄转瞬即逝,如细羽划过,却让孟泽红了脸。
“跟你说正事呢,不许胡闹!”孟泽不自然地咳了一下,“那块地到底买不买?”
“你想买就买,反正咱家不缺钱!”
孟泽瞪他,“说得轻巧,50亩地,我们俩个干得了那么多活儿?”
魏霆均回道:“干不了就请人干!”
“武夫!”孟泽伸出食指,在魏霆均额头上轻点一下,“去哪儿请人?如今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活要干,哪有那么多没事可做、专等别人来雇的人。再说了,就是能雇到这样的人,这些人的吃住睡怎么办?难道也像砌灶房一样,由我全包么?”
魏霆均往深里一想,这事儿确实不简单。
“请人方面有什么要求么?一定要是成年壮汉么?”魏霆均问道。
“有成年壮汉最好,没有也不打紧。我又不种水稻,只要干得动,就是上了年纪也不妨事。但像我先前说的那样,人雇来之后,这些人住哪儿,在哪儿吃饭,这个问题要解决。我既付工钱又包食宿,这开销就大了。还不如不买那块地,专心经营现在的家业。
“要满足这么多条件,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魏霆均思索片刻,回道。
“什么办法?”孟泽问道。
魏霆均没有回答,而是问道:“50亩地,你需要多少人帮忙?”
孟泽算了一下,说道:“七八个人足够了!”
魏霆均点头,说道:“上次粉店雇的那些人,曾经先后在西北大营当过兵,算是我父亲的麾下,后来因为服役到期以及伤病等原因陆续返回家乡。有些人回乡后日子过得艰难,所以粉店招人我第一个考虑的是他们。这次你若是想买下那块地,对用人又没有特别要求的话,这些人的家人可以过来帮忙,你需要七八个人,我觉得喊两三户人家过来差不多了。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举家搬过来?”孟泽有些惊讶。
“是的,你觉得如何?”
“我觉得没问题,只是他们愿意搬么?搬的话能走得成么?”
不是孟泽多想,这时候对人口流动限制得很严,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都要里正开路引,更别提是举家搬迁了。
“总归有人愿意的。你也不用考虑能不能搬得成,只要有人接收,就走得成!”魏霆均说完,看着孟泽。
孟泽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找孟里正?”
魏霆均点点头,“你同他接触多,这事儿还需你去说。”
“行,那咱们就把那块地买下来!”
孟泽做了决定,立刻赶到孟里正家,说要全权买下那块地。
孟里正很高兴,连忙叫孟固去通知卖地的人,约定好日期签契立约。
谈妥了这件事,孟泽又提起落户的事情来。
这一回,孟里正倒没有立即答应,而不是不解地问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孟泽也不瞒他,“那块地大着呢,我和霆均俩人弄不来,得请人帮忙。可是,这找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巧了,我店里有几个外地的伙计,觉得咱们这地儿不错,就想举家搬过来,这样,我这地里干活的人手也有了。”
孟里正吃了一惊,“你啥时开的店?开在哪里?”
孟泽笑,“也不全算是我的,是跟镇上的人合伙开的,是一家早点铺子。”
孟里正心里权衡一下,说道:“要迁进我们村,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事儿繁琐得很,衙门里卡得紧,对迁进来的人也要考察一番。这事儿不是我说了算的。
孟泽心里明白得很,孟里正是在跟他打太极呢!
不过,迁户这么大的事儿,确实也要费一番功夫,不能光凭着几个交情,就指望孟里正把这活儿揽下。
“人品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能叫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咱们村才经历一场风波,可不能再出什么岔子了!这一点,您就是不说,我也会注意的。落户的事情的确不简单,少不得要跑上跑下,您放心,我也不是张嘴说空话的人。来几户,就按几户的辛苦费算。
孟里正等的就是这句话,“行,既然有你替他们担保,我就卖你个这个面子。你把人数确定好了,我再去衙门里备案。”
孟泽自是点头不提。
却说魏霆均去了一趟镇上,找人说了这事。那些人计较一番之后,有两人愿意举家迁入岗子村。
这俩个不是别人,正是在粉面铺里帮忙下粉的张大年和张庆春。
张大年和张庆春虽然都姓张,却没有血缘关系,住的也不是一个村。
张大年今年四十有三,在西北大营当了12年的兵,回来后父母都不在了,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他拿着发的饷银置了田,娶了妻。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妻子儿子先后得了病,花了不少钱。等治好时,家里除了栖身的土屋和两亩水田,啥也不剩了。没法子,他只得出来给人做工,勉强拉扯着一大家子。
张庆春才25岁,当年他代替自家哥哥去西北做城防。守了几年边境,就遇到胡物人同大晖交战,他跟着打仗打了近一年,后来胡物灭国,西北边境安全了,他就退回来了。
回来之后,发现哥哥嫂嫂一直苛待父母,缺衣少食。他年轻气盛动了手,就被嫂子拿了把柄,闹到里正那里,弄得分了家。
分家的时候,哥嫂以他这些年在外当兵,家里的事儿没出一分力为由,把新起的大房子给占了,赶着他和他爹娘去住破烂的老房子。
房子占了,他用饷银置办的田地也给夺去大半。张庆春气不过,要找哥嫂算账,却被自个爹娘给拦下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爹娘见不得骨肉相残,宁愿自己受委屈。哥嫂打不得动不得,还像得胜的公鸡,时不时到他面前来炫耀一番,张庆春受不了这个气,只得放弃种地,出门找活干。“我愿意迁到这边来,原来那个村,人家嫌弃我们家独门独户,明里暗里排挤,没啥好留恋的。”张大年如是说。
“我哥嫂不是个好人,我不想叫爹娘伤心。反正已经分了家,还不如带着爹娘来这儿另立门户,省得心烦。”张庆春如是说。
魏霆均见他俩有意搬迁,便详细问了家庭情况。
张大年这边,有一个12岁的儿子和10岁的女儿,还有一个15岁的妻弟。这个妻弟因为后娘容不下,在姐姐家已经生活了四五年了。
张庆春这边一共3个人,他和他的爹娘。俩老人都是五十来岁,身体还过得去。
相似小说推荐
-
杜康传奇 (文家三口的刀) 晋江2018-04-07完结文艺版:魔教被灭八年后,江湖上再起波澜。是宫廷秘事还是江湖恩怨?是报应还是报复?他,一袭灰衣...
-
天之骄子 (枯沐) 晋江2018-04-12完结架空,先婚后爱,皇子和亲,腹黑霸道太子攻X聪慧温润皇子受,攻宠受一个是生而尊贵的元后嫡子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