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谢瑾华叹息般的说。他是真的为季达感到可惜。
柯祺忽然皱了眉头,说:“我……最近闹得人心惶惶的春阳门,你是知道的吧?”
“嗯,怎么了?”
“你觉得一心要光复前朝的都是些什么人?”柯祺心中豁然开朗,“有可能是自诩正统的前朝皇室,他们想要把祖宗基业夺回来。但是,李氏当年把燕氏杀光了,应该没有漏网之鱼。所以,春阳门的高层中应该都是一些前朝的臣子。你觉得他们是靠着什么坚持到现在?忠心吗?不,他们靠的是仇恨。”
燕氏都已经不存在了,忠心给谁看?
李氏手中的冤魂太多,那些从地狱中爬回来的人岂能让李氏好过?
谢瑾华立刻领悟到了柯祺话中的意思,学着柯祺的样子也皱起了眉头,道:“你怀疑……先生?”
“不不,我没有怀疑他。”柯祺赶紧否认了,“我的意思是,春阳门中很可能都是像先生这样的人。他们的一切都毁于李氏之手,他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血海深仇,于是他们要不折手段地毁了李氏。”
有些人面善心恶,有些人面恶心善。柯祺自认会看人,他真的没怀疑过季达。
谢瑾华松了一口气,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先生不是坏人。我喜欢他的字。”
“差点忘了你还有一手以字识人的本事,看出什么了?”柯祺总觉得谢瑾华拥有的这份天赋不太科学。但既然他本人都穿越了,而且他和谢瑾华之间靠着冲喜就能治病了,以字识人好像也没什么了?
“隐忍坚韧。”谢瑾华说。
柯祺点了点头。季达要不是个隐忍坚韧的人,他活不到现在。
“心存正气。”谢瑾华又说。
柯祺再次点了点头。虽说季达平日里教他的都是一些阴谋诡计,该怎么挖坑,该怎么布局,又该怎么让人心甘情愿地跳进陷阱里还要反过来感谢他,但是季达在言语间透露出来的三观还是很正的。
谢瑾华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犹豫了好久才又吐出两个字:“……矛盾。”
“矛盾?”柯祺重复着谢瑾华的话。
谢瑾华说:“是啊,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苦茶。你尝到口中,是苦的,是涩的,回味时才会有一丝甘甜泛上舌尖。但他在刻意隐藏这份甘甜。其实,这又怎么藏得住呢?反叫我看到了他的痛苦。”
柯祺觉得谢瑾华这段话说得太文艺了。
谢瑾华也不多解释,又道:“总之,大哥还说先生算是我们的子侄辈呢。他心里不痛快,我们就多哄哄他吧。等会儿马上给先生去一封信,若先生愿意提供大作,我就在第二期文报上给他留个版面。”
“这么大的侄子不好哄啊……不知道先生有没有成亲的打算。”柯祺说。
此时的人对于传宗接代一事非常看重,若季达整个家族都只剩下他一人了,那么他肯定是要为家里留后的。不过,季达自己好像又没有这个意思。难道他喜欢男人,不愿意为了生孩子去耽误女人?
柯祺计较着季达是GAY的可能性有多大。
谢瑾华摇着头说:“先生这样的人物……若他的家族还在,能配得上他的只有勋贵之家精心养出来的姑娘。”在谢瑾华看来,季达的眼光肯定是高的,要是给他配个丫鬟当妻子,简直就是辱没了他啊!
柯祺默默收回了季达是GAY的脑洞。
动不动就脑补别人是GAY,显得他自己很GAY一样。
“若先生愿意,其实在京郊村子里寻个家世清白的姑娘也是可以的。”柯祺说。
“总要先生自己愿意。”谢瑾华说。
夫夫俩都是很有决断力的人,既然想到了季达,娶妻生子这事不方便提,但报纸这事却是可以直说的。于是,谢瑾华铺了信纸,以文报主编的身份写了一份信,又让柯祺用徒弟的身份写了另一封。
柯祺写信时,忍不住问:“我的字是不是又有进步了?”
“是啊……”谢瑾华对于柯祺总是不吝夸奖,“不过,万万不能得意,每日的练习还是不能停了。”
“那你现在能从我的字里看出什么来?”柯祺又问。
谢瑾华装模作样地研究了一会儿,道:“从你的字里……嗯,能看出你是一个闷着骚的人。”
“什么?我哪里闷骚了?”
闷骚这个词语,是谢瑾华从柯祺那里学来的。谢瑾华怜爱地拍了拍柯祺的肩膀,说:“你对自己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啊。”明明都吃着厉阳他们的飞醋了,却还总是装得不曾心悦于我,这难道不是闷骚?
自从有了遗精的经历后,谢瑾华就屡屡梦见和男人唇齿相连。那个人的形象在他的梦里越来越清晰,谢瑾华醒来后对柯祺也越来越渴慕……结果,柯祺太闷骚了,至少谢瑾华觉得他真是太闷骚了。
有时候闷骚得让人生气,有时候又闷骚得让人好笑。
好在谢瑾华有的是耐心。
他就是要等着看看,看柯祺能忍到什么时候才开始明骚!
柯祺只当谢瑾华在开玩笑,继续埋头写信。
等到信纸晾干,夫夫俩叫人把信送去了问草园。
季达收到信后心里具体是什么想法,外人不得而知。不过,几日后他回了信,信里领了夫夫俩的好意。柯祺和谢瑾华收到回信后,只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他们真心实意地盼着季达能够有所作为。
三月底,《秋林文报》的第一期正式开始发行。
报纸暂时分了四版,日后会酌情增减。第一版是大儒之作,谢瑾华每一期都会向众位大儒邀稿,作品内容不限,作品题材不限。第二版开设了辩论模块,每一期都会提出一个议题,投稿者可以从正面破题,也可以从反面破题,写得特别好的文章就能被刊登在下期报纸上。与此同时,这一版还有美文美作选登模块,同样是面向所有文人征稿的。第三版是每月新闻总结。第四版则是小说故事连载。
第一版的存在确保了文报的格调,第二版的存在能引天下文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三版、第四版的存在使得报纸的面向群体不局限于清高的文人。总得来说,这份报纸高得上去,也低得下来。
自从《行善记》这出戏大火,柯祺就意识到了一点,此时的人特别缺乏娱乐活动。所以,在发行报纸前,柯祺已经叫底下的人去和京城中几位有名的说书先生谈合作的事了。一旦报纸上的故事能通过说书先生们的口传扬开,即使贩夫走卒们不识字,他们也会知道文报的存在,并向往文报的存在。
这些人或许不会来买报纸,柯祺要赚的却也不是卖报纸的钱,他要的是国民知名度和认可度!
夫夫俩合作默契,谢瑾华确保了文报的质量,柯祺确保了文报的推行。他们又赶上了好时候。此时距离县试纵火案过去没多久,开瑞帝知道前朝余孽想要坏了他在文人中的名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文报这种能够宣传政治正确的媒介肯定会为开瑞帝看重。朝廷官方悄无声息地给报纸一路开了绿灯。
于是,人人争买《秋林文报》,这仿佛成了一种潮流。
一时间,京城纸贵。
谢瑾华,自号未名居士,随着这份报纸的推行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第一百零八章
为了在普通民众中推行报纸, 第四版上的连载故事肯定是重中之重。
第一个故事叫《从戎记》,这故事不是柯祺主笔的, 但大纲却是他提供的,简单地说是个废柴升级流故事。主角是个叫邢大的普通农家汉子, 生母早逝, 继母不慈, 先遭退婚, 又遭村人污蔑,因走投无路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在军中当伙头兵的表舅,然后一路升级,一路打脸, 最终走向人生颠覆。
这样的爽文套路在后世的网络小说中不知道有多少,可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很新颖了。
虽说悲剧更容易成为经典, 但其实人人都爱爽文。
因为, 人们在听故事时,总会下意识地站在主角儿的立场,并把自己的感情代入进去。
在《从戎记》之前,不是没有说书先生讲过金戈铁马和大漠孤烟, 但那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主角们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普通人所不能及的高度,虽然故事够曲折, 内容也够爽,但听众不会把自己代入主角。而现在,《从戎记》的主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户, 他没有了不起的家世背景,只能从一个小兵开始奋斗。这样的主角太适合让贩夫走卒们代入自身了。
主角够接地气!故事又虐中带爽!《从戎记》绝对是能火起来的。
在创造《从戎记》大纲的过程中,柯祺尝试着把小胖墩于志约了出来。因庆阳侯府和镇国大将军府间已经达成默契,很愿意让小辈们加深联系,再加上小胖墩对“羊肉汤”很有好感,于是欣然赴约。
待于志得知柯祺想要写一本和戍边军有关的小说后,于老将军就亲自和柯祺进行对话了。
身为于家人,老将军自十二岁时亲上战场,一直到了开瑞年间才不得不选择回京中荣养,这一生中有五十多年的时间都在军队中度过。他的父兄、祖父、曾祖等,他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老将军见过了太多的胜利,也见过了太多的死亡。他见过了太多的舍生取义,也见过了太多的背叛。
相似小说推荐
-
怪戏 完结+番外 (大醉大睡) 晋江2017-07-31完结攻受无差,武侠微悬疑至诚君子,心意相通,江湖虽老,不改初衷著名老骗子的爱孙于十三年前失踪,因...
-
春风不渡 (彼荼) 晋江2017-07-23完结一个关于书生误入男儿国,和男儿国太子的故事。生子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