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子药罐子 番外完结 (遥的海王琴)
- 类型:古代架空
- 作者:遥的海王琴
- 入库:04.09
忽然听到赵靖宜略带轻松之调,老先生怔然片刻,望着手里的杯子,恍惚间忽然感觉背上一凉,却不想在这冬日严寒中出了冷汗。
他闭了闭眼睛,道:“是老夫想左了。”
赵靖宜微微勾唇。
“曦儿应该到了。”赵靖宜起身,一理身上褶皱,未理会侍从递上来的披风,便昂首举步从容而去,背影坚毅冷肃,行走间带着迫人气势。
白老先生扶额,心痒头疼又带着浓烈的罪恶之感,心道今后这念头只会如野草疯长,再难压制。
林曦的马车刚停下,便听到车外传来一声清脆雀跃的声音,“表舅。”
赵元荣总能让他忍不住露出笑容,待掀开车帐,便看到那一脸欢喜灿烂的小脸,唤了声,“荣儿。”
林曦走出车厢,正要踩下马车,却不想旁边伸出一只手一下子握住他的手臂,微微一拉,林曦的身体便站立不稳朝着车下倒去……
身后的两丫头顿时惊叫道:“少爷!”
伸手不及。
然而一只坚实的胳膊已经揽住了林曦的腰身,轻轻一用力,林曦真个身体便被这人抱了个满怀。
扑面而来的浓重气息让林曦几乎窒了一窒,身体蓦地僵硬,之后才缓缓地软和,忆起这熟悉的感觉。
“小心。”沉沉而磁性的笑声在耳畔响起,唇似有若无地触碰耳尖。
这人真是……
众目睽睽之下,林曦的脸皮还没练就铜墙铁壁,这淡淡的暧昧足够让他不自在了。
“王爷。”林曦轻轻推了推。
赵靖宜突然兴起捉弄之意,肃着一张脸,故作正经地问:“林公子可是站稳了?”
而林曦的披风底下那只胳膊依旧搂地牢牢的,宽大的手掌还贴着腰侧轻轻摩挲,极尽调戏之意。
三年未见,这心尖上的少年已从记忆中成长,青涩稚嫩褪去,俊秀的面容,满身的风雅,嘴边噙着淡淡的笑容,此刻望着赵元荣的目光温和柔软,这站于车马前的风姿足够撩拨赵靖宜了。
抱住了便舍不得放开,赵靖宜眼中的暗色加深,只觉得周围无比碍眼。
这个人还要不要脸了?
林曦咬了咬唇,低喝道:“还不赶紧放开。”
昨晚夜深人静也就算了,今日还想宣布于众不成?
见人开始羞恼,赵靖宜只得从善如流地放开胳膊,林曦正松一口气,却不想这人松开手臂却拉着他的手,嘴里还郑重其事地说话。
“杵在门口作甚,赶紧进去,老师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握住自己的手牢而有力,林曦甩了甩没有甩脱,然而一抬头看到赵靖宜深刻的面容,眼眸中清晰地倒映着自己,渐渐地他就停止折腾了。
既然已经互明心意,又何必太过于在乎周遭,闹得分生。
“王爷亲自迎接,曦倍感荣幸,请吧。”
说完带着笑意,率先进了白府,赵靖宜俊冷的脸顿时冰雪融化,罕见地显示着喜悦。
只留下身后瞪着眼睛的赵元荣,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表舅和父王相亲相爱手牵手地走进白府,似乎皆忘了他的存在。
他环视一周,睿王府侍卫眼观鼻鼻观心,作为雕塑一动不动。而林家的仆从,那两朵圆润的姐妹花则诧异又怪异地互望了一眼,疑惑丛生。直到卫甲提醒才匆匆跟着进去。
赵元荣苦恼地捧住脸,他悲哀地发现父王一回来,自己就成多余的了。
进了白府,老先生还坐在原处等着,眯着眼睛看着踏着雪地而来的师兄弟,眼露诧异。
林曦是赵靖宜推荐给他收关门弟子,可见对其看重,却不想相处一起,不可一世的睿王爷还有如此温和可亲的时候。
于是让他纠结万分的念头顿时抛在脑袋,反而颇有兴趣地观察着两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
相比他人,白老先生更加了解赵靖宜,他的视线在其相牵的手上顿了顿。
林曦恭恭敬敬地给白老先生见礼之后才坐下,赵靖宜坐于一侧,顺手斟茶。
“卷子如何,可有为难之处?”
林曦笑道:“老师之徒,自是顺利应答。”接着便说了卷子题目以及自己的回答,不急不缓,悠然自在,让白老先生分外满意。
“虽尚可,但不可懈怠,院试不过只是个开始,真正有才之人从乡试之后开始分晓。”
之前被赵靖宜惊了一惊,如见面对林曦,顿时发现还是小徒弟乖巧懂事,又贴心。
赵靖宜微勾唇角,心情愉悦,可见林曦跟白老先生相处的不错。
“曦儿本就才情俱佳,不过因身体之故耽搁了,有老师教导,直入金殿指日可待。”
第100章 三年得一吻
皇室王族,文武百官,依次而坐,宫廷赐宴,是为北伐庆功。
大殿之中烛火辉煌,中央舞姬身着彩衣,飞扬长袖,整齐着舞姿和着丝竹之音跳舞,席宴之中觥筹交错,人声渐沸。
帝王搂着貌美的宠妃坐于丹陛之上,荣光满面,兴致正浓,那宫妃笑语嫣嫣地倚在帝王怀中,眼波流转青春动人,却是刚生了小公主荣升为淑妃的张嫔,而贵妃和贤妃则分坐于皇座左右。
其下第一位则为梁王和蜀王,宣示着这两位皇子昭然的地位,文武百官的目光也多停留,各派各系,视线交会之处暗色涌动。
两王身后坐着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陵王,带着漫不经心,似乎对这觥筹交错提不起兴趣。九皇子赵靖宇坐在他的旁边,也是第一次宫宴上有他的位置。因赵元荣之故,才渐渐现于人前,不过依旧不受重视。
再往下便是赵靖宜,这场宫宴瞩目的焦点。
不过睿亲王向来不理会这些若有似无的试探,冷峻的脸上肃然依旧,仿若未觉,又似轻蔑,遥遥置身事外。
不需言语,那隐含暗喻带着刺探的目光一旦触碰到他锐利冰冷的眼眸,纷纷生受不住慌忙移开。
三年未见,睿亲王的气势更加摄人,眼中锋芒无人能抗。周围一圈,真没有大臣敢上前交谈,只有几个随军争战的将军一同喝了几杯。
“好!”
一曲落下,舞姬敛目盈盈跪拜帝王,缓缓退下。
长条坐席上的百官起身,梁王蜀王率领朝帝王叩拜行礼,齐声恭贺:“恭祝四海平夷,扬名国威,大夏千秋万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夏景帝开怀畅快,今日看自己俩儿子也颇为顺眼,抬手平身。
梁王出列道:“父皇,此战大获全胜乃因三军将士奋战之勇,主帅谋略之计,父皇英明之主,更是天意所归!您不知道,儿臣封地之内忽然出现一匹白鹿,通身雪白,敏捷聪慧,此乃祥瑞之照,已由臣下小心照看送至京城,敬献父皇!”
帝王执政之期,出现白鹿巨龟锦鸟等瑞兽皆是吉兆祥和之相,是上天对帝王的认可,天命所在,众望所归。
即使是昏君也希望自己得天命,更何况一向自诩英主的夏景帝?
此时此刻祥瑞出现的太是时候了,夏景帝极为高兴,再加上百官恭贺,当场大笑三声,赞赏梁王用心,赏赐丰厚,看儿子的眼神也是分外慈爱。
贵妃的脸上出现一抹笑意,掩藏不住得意,颇为挑衅地看了眼对面的贤妃。
贤妃强忍着笑容,眼眸冰冷,看蜀王的目光带着一份焦急。
蜀王眯着眼睛心中冷笑一声,他的好哥哥献了祥瑞,得了先机,不过论了解帝王心思,他也不逞多让。
于是一掀锦袍,大步而出,高声叩首道:“父皇,此战全胜乃父皇执政清明,开创盛世功绩,既是祥瑞出,上天意,便是万世千秋之功,儿臣恳请父皇登泰封禅,祭天立碑!”
蜀王此言一出,众臣顿时哗然,梁王脸色剧变阴沉,只见夏景帝蓦地起身,额前九朝冕珠交错碰撞!
帝王鲜少如此激动,此刻却是顾不得了,又惊觉自己失态,便道:“朕虽自问勤勉为政,无一日懈怠,但……但勤政有余,进取不足,天灾人祸,百姓困苦,在位二十年之久今日才平定四方,实无法同圣帝明君相比,百年之后也无脸面见太祖皇帝,怎可……怎可自大封禅,荣登泰山!不妥,不妥……此话便当做未曾听到,皇儿不必多说!退下吧!”
夏景帝虽如是说话,但神情激动,难以自制。
蜀王当机立断伏地而拜,大喊道:“父皇,胡奴之祸素来已久,早在先皇在位期间朝中便已无人能敌,日益积弱至今,现胡奴降书已下,俯首称臣,四海来朝指日可待,正是父皇之功,百姓之福,社稷之幸啊!无外敌之乱,百姓自能修生养息,湖广、蜀地、江南粮库丰足,天灾人祸频频,却次次平安度过,恢复元气亦是迟早之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兵防强盛,儿臣不知还要如何才算开元盛世,但若由儿臣来说,今后定要延续父皇执政之路,恳请父皇登泰封禅以示后代!”
蜀王之声从未如此刻这般铿锵掷地,目光也从未像此刻这样充满儒慕和崇敬,还带着一丝畏惧。
视线不经意地从皇帝的脸上而过,赵靖宜端起酒杯轻抿,借此掩盖嘴角讽刺。
文武百官半晌没有反应,似乎还未从这大胆提议中清醒过来,但总有那么一个快速响应,立刻出列应和,“皇上,臣附议,老臣历经两代帝王,胡奴战败投降却是本朝才见识到,皇上圣明之君,应当登泰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