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李大人刚走,后脚一军副将就进来了,说何老在城外把那个叫黑子的镇南军小都统给活剐了。
麦子箫听完只是淡淡地应一声,表示知道了。她不在意何老怎么处置那个小都统,她只是做到了她答应的事而已。
抗洪期间还需要何老帮着看天气帮忙出谋划策,要是这样能让何老心里舒坦点,她何乐而不为?
待没有人再来打扰后,麦子箫又拿出那封写了厚厚几张纸,但其实没有太长的家书来,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提笔开始给丛笙回信。
数日后,皇城翊鸿将军府。
“主子,阳城来信了。”砚儿从外面回来,进屋交给公主一封信,瞟一眼边上天天跑公主这儿来吃渴打混的丛笙。
丛笙一听是阳城来的信,自然想到了她之前写给麦子箫的那封家书,期待地看向已经递到公主手上的信。
公主瞟一眼手里普通信件所用的信封,甩手就给了边上的丛笙。
丛笙兴奋地拆开信,刚看第一眼就吓得把信捂了个严实,生怕旁边的人会看到。
她这举动反倒引来了所有人的注意,一屋子人齐唰唰地将视线投向她,满眼质疑。
丛笙对着公主讪讪地笑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好把信塞回信封里,说:“我、我回去再看。”
公主没理她,懒懒地丢出句话来:“那就快回吧。”
“……”这撵人撵得也太明显了。
虽是对公主撵她有所不满,但这一次她也就顺台阶下了,毕竟这信她真没法在这儿看,光是称呼就已经让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回到自己屋里后,丛笙重新把信拿出来,再一次看到那称呼,还是让她有种想捏死麦子箫的冲动。
‘吾爱笙儿,收到来信甚感惊喜……’
惊喜你个头啊!就算麦子箫没在跟前,丛笙也还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什么鬼称呼,这称呼才是让她够‘惊喜’!
这要是刚才不小心让公主看到了,她的脸要往哪儿搁?!
麦子箫的信写得极其不正经,前半段还能算是比较正常的书信用语,到了中间渐渐就原形毕露了。
丛笙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却也看得津津有味。
麦子箫说那边发洪水了,她在忙着抗洪。说她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城池被洪水淹了,镇南王还趁着这空隙跑回了老巢,气死她了。
看着字里行间略微带着点撒娇意味的抱怨,丛笙不禁扬起微笑,想象着麦子箫说这些话时吊儿郎当的模样。
丛笙笑得像被泡在蜜罐里的模样看得莲儿一阵心慌,心想果然是小别胜新婚,以前将军老在身边转悠时丛笙没当回事,再在离得远了,便觉察出将军的好了。
她觉得照这情况,将军归来时丛笙大概真的会从了将军。
见丛笙如此甜蜜,莲儿终于放了心,先前还觉得丛笙跟公主有一腿,现在看来,真是她想多了,丛笙明明就牵挂着她家将军呢。
不过她倒是很意外,公主这边明明是近水楼台,朝夕相处,丛笙看着也特别稀罕公主,而且公主又是女子,丛笙竟没有动心?反倒是心系着身在远方的将军,这是何道理?她不是磨镜吗?
莲儿想了许久没有想明白,趁着丛笙心情好,试探着问了句:“小姐真喜欢上将军了?”
丛笙挂在脸上的笑意被莲儿这一问给问没了,皱眉犹豫道:“我也不知道。”
丛笙觉得她大概是有点喜欢了吧,不然收到麦子箫的信也不至于这么高兴。
“这人可真是善变。”莲儿故意感叹。
丛笙自然听出了她话里调侃之意,当初自己那样坚定地说不会喜欢麦子箫,现在看着麦子箫写的字都能乐得让她自己都觉得丢人的地步,根本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
她倒不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改变了心境,她只是不太敢肯定而已,毕竟眼下情况特殊。她这样牵挂麦子箫,是因为麦子箫身处险境,让她提心吊胆。
这种担心能不能当成是喜欢的一部分,她不敢确定。但至少现在她想起跟麦子箫的那个约定,心里不仅没有排斥,还会生出点期待。
会有这种心情出现,是不是已经可以证明她确实喜欢上麦子箫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还是要等到麦子箫回来,见到人的时候才能肯定吧。
看着麦子箫比她好看很多的字迹,丛笙有点犹豫该怎么回信,麦子箫在信里问她寄过去那封信上,有一小段看着不像公主也不像她的字迹的字是谁写的。
她要不要告诉麦子箫那是公主握着她的手搂着她的腰写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投雷~~
第68章 068
麦子箫在击退镇南王的第三日收到了湘王起兵攻向皇城的消息。
算了算时间, 镇南王兵败千水城的消息传到湘王手上应该要一两天, 湘王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也要一两天, 但这边镇南王才刚败兵, 那边湘王却在几日前就起兵了, 也就是说湘王是在得知镇南王败兵之前就起兵了。
麦子箫想这大概是因为前段时间皇帝查办了几个支持湘王的大臣引起的,湘王得到消息后坐不住了。
她暗暗叹气, 湘王早不起兵晚不起兵,挑了一个最差的时机起兵。
这个差不是指对皇帝或是对湘王来说时机差,而是从大局来说的差,可以说是最差最差的时机了。
不过湘王也是被逼到了绝境才不得不起兵, 镇南王失利,后台倒塌, 他要再不起兵, 会被皇帝削得越来越弱。所以就算时机再差,他也必须起兵。这是孤注一掷,赌运气。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湘王和皇帝的胜算一半一半, 皇帝没有把湘王彻底压死, 湘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把皇城攻下。
通过这大半年发生的事情来看, 麦子箫觉得湘王根本不是当帝王的料, 一而再再而三错过良机。
要真想篡位就不该顾忌名声这种东西,跟镇南王一齐举兵攻到西北来,她必定九死一生。
偏偏湘王没有,折腾那么多为自己搏名声的事情, 结果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再说当初先皇驾崩,皇权动荡,湘王要能在朝内折腾出点事来,让太子坐不上皇位,就算他的名声不好听,他的造反之路却不会这么艰辛。可湘王也没有。
湘王缺乏谋略和长远之见的缺点在这次造反事件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先皇对有战功的他也甚为不满,想来是早看出来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
朝内两大家族,李氏和齐氏是大钱的左膀右臂。李氏擅武,培养不出优秀的文臣;齐氏擅文,缺少勇猛的武将。这两家若是各自发挥长处专心辅佐楚氏,大钱一统天下都是有可能的。
偏偏这两家死活看不对眼,就是要争,争了这么多年,终于把矛盾上升到了造反的程度。这下可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了,一方不死个干净,这场争斗落不了幕。
然而这两家的争斗,却在一个最差的时机里碰出了最大的火花。
麦子箫觉得她真的是来受苦受难的,她和丛笙都是,就算她们现在锦衣玉食身份尊贵,也改变不了她们是在最差的时间点穿过来的事实。
撤回阳城后,雨就没有停过,时不时下场暴雨,暴雨过后又是阴雨连绵,天空的乌云始终没有散去过。
为了了解洪灾到底有多严重,麦子箫撤回阳城后就领着人在附近转了一圈,又在各个可能受灾的地方安排人手,随时告知灾情。
看过附近情况,又结合地图,她大体推测出可能受灾的地方有哪些。
目前贯穿半个大钱的钱江水量大涨,几条支流水位全面上升,有的甚至已经如千水河一般决了堤。
人手和物资都有限,她只能拟定出一个比较能顾全大局的政策,对于需要牺牲的地方,她只能放弃。
洪水不等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划出几处必须巩固的险要之处后,麦子箫立刻把大军派了出去。
雨下到第三日,她又下令让留驻千水城的将士撤回来,就这雨势,千水城根本已经没有守的必要。
这会儿她是完全不担心镇南王反扑了,就这洪灾,镇南王想攻也攻不过来。
派出去的大军在洪水彻底泛滥之前守下了几处险要河口,避免两岸的农田被毁,但仍旧有不少地方被淹。
她没有余力去救下所有人,能做的也就是派出一部分人四处去通知,通知百姓提前避难。
可即使是这样,死的人也不计其数,不管是通知到的没有通知到的地方,都有人死。
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不愿避难,还有些人是来不及避难,也有人是死于坍方等意外,人数无法估量。
一边治洪一边也慢慢得知了各地的情况,雨季来临后,从西南到西北,几乎半个大钱都被水灾侵袭了,朝廷忙于内乱,派不出人力物力治洪。
这是预料之中的,所以麦子箫一早就没有期待朝廷能给予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