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火药之事进行得十分机密,经手人不多,到底是谁暗中将风声透露给了晋王?他思前想后,愈发觉得每个人都有可疑,这满朝文武全不是好东西,十之八九都该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烦心事还远远不止于此,紧接着都尉司接到密报,说有人在城郊药王庙见到了沈思的踪影。且不管真假,都司衙门仍是迅速点齐人马杀往了药王庙而去。事有凑巧,他们赶到现场的时候,正看到襄樊郡王卫悠与沈思纠缠一处,只见那襄樊郡王丝毫不念昔日同窗之谊,断然挥剑重创了沈思,可沈思却趁他一闪神的功夫钻空子逃走了。
官兵马不停蹄,紧随卫悠等人追了上去,不想半途中杀出另一拨人马,不费吹灰之力救走沈思,又很快消失在了重重山嶂之中。
小皇帝虽称不上多么精明强干,却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蠢材。只消将一日之内发生的所有事事前前后后联系在一处,背后真相已然呼之欲出了。那襄助沈思出城的不是晋王又是何人?
他也曾反复思索过晋王此来京城的目的,但他始终难以置信,堂堂晋王爷岂会为个貌不惊人的男宠以身犯险?如今看来这沈思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否则怎会将晋王千岁迷惑得神魂颠倒,连生死都弃之不顾了呢!
得知了沈思的下落,自然要去追的,但如何追法尚待斟酌。沈威汝宁自刎,沈家军死的死、散的散,宠臣顾明璋又被人砍了脑袋,北方一线兵微将寡、群龙无首,小皇帝一时之间根本没有底气与晋王硬碰硬。他虽贵为天子,却是晋王晚辈,就算要先出手,也需找到切实证据,师出有名才行。
明里走不通,只能来暗的,他赶紧一道密旨发出去,责令沿途州县以缉拿流匪为名对来往车马严加盘问,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搜寻沈思,另一方面也想藉此拖住晋王回程的脚步,留下时间给他的密探细细搜查。
人手派出去一批又一批,始终未曾发现沈思的蛛丝马迹。小皇帝脑筋一转,顿感事有蹊跷。晋王一行走的是管道大路,还明目张胆摆出了全副仪仗,任凭自己明里暗里如何虎视眈眈,依旧是不紧不慢,闲情逸致堪比游山玩水,就好像故意卖出破绽给人追赶一般……对了,那必是一招声东击西之计!
思及此处,小皇帝赶紧派人去查晋王带来京城的兵马情况,一查之下,果然少了副指挥使詹士台率领的一支队伍。他心中暗喜,立刻撒开人马前去追踪詹士台所部。詹士台发觉到有人尾随,竟兵分几路遁入了山林野地,这下小皇帝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判断。
只可惜,又一场鸡飞狗跳的追逐过后,小皇帝不得不承认,自己再次败落在了晋王的障眼法之下,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气得哇哇乱叫,把自己关进崇政殿直到深夜,还将陈设于书案上的笔墨纸砚、诏敕奏章全部扫落在地,又摔又砸,用脚踏得稀烂。
既然动不得晋王,他满肚子的火气只好拿自己人开刀了,随随便便御笔一挥,便将都尉司各级官吏悉数下了大狱,那日城门值守的近千士卒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判了斩立决。
经历过沈威一案,朝野上下本已人心惶惶,此举一出,不论忠良之士抑或奸谗之徒,无不在心里暗自摇头叹息,噫乎,大周危矣……
沈思一觉醒来,四肢百骸都透着浓浓的倦意,实在舍不得张开眼睛。丝丝缕缕的药香钻进鼻孔,伤口处泛着清凉,想来已被细心包扎过了,衣裤也都换了崭新的,柔软又舒适。这段时日他风餐露宿、奔波流离,几乎忘了安安稳稳躺在枕头上是什么滋味。
还没来得及享受久违的安逸,一波接着一波的眩晕感便隐隐袭来,最初他以为是睡得太久脑子发了昏,可是很快,身下的床榻与地面也都在有规律地晃动着……他猛然反应过来,自己八成又被带上船了。
他从小习武,身强体健弓马娴熟,无论面对凶残敌兵还是猛虎野兽都毫无畏惧,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独独怕水,泅渡就必定沉入江底,乘船则免不了吐个一塌糊涂。
果不其然,神智才清醒没多久,胃里便是一阵翻涌,他连忙翻身趴在床榻边干呕起来。
呕吐声传到舱外,似惊动了守护之人,帘子一掀,亮白太阳光霍地照射进来,刺得沈思狠狠一闭眼。他紧皱双眉抬头望去,那里立着个黑乎乎的人影,因是逆光,只能辨别出大概的轮廓。
其实根本不用费神细看,只凭借着身量体魄、举止气度,甚至仅仅是急缓有度的脚步声,他也能一下认出对方是谁。
晋王通身粗衣麻布的渔夫打扮,袖子随意挽起到肘部,手里还端着热气腾腾的汤羹,看去比平日少了些许尊贵,多了几分亲切。他冲里轻轻唤了声:“念卿,”也不等回答,便径直走到床边,“你醒来就好,肚子定是饿了吧?这是上好黑鱼熬的,补血益气,有助于伤口愈合。”
闻见香味,沈思倒真觉出饥渴难耐了。他也不客气,撑起身将碗接在手中,平静道了一声:“多谢。”没有赌气也没有感激。
晋王小心观察着沈思的神情,心下黯然。此刻他们近在咫尺,中间却隔着一扇看不见的门,那门被沈思“嘭”地关上了,落了粗重的铁锁,用手敲不开。
沈思并没精力考虑那么多,只管端起汤碗一口气灌了下去。也不知是烹调之人厨艺太差,还是身体上的伤痛影响了食欲,这鱼汤喝在嘴里腥中带苦,激得阵阵反胃,他忍耐半天,终是原封不动吐了出来。
晋王见状懊恼不已,出发之前他特地命人配齐了滋补和疗伤的药材,内服外敷面面俱到,却偏忘了沈思畏水这码事。如今别无他法,只能重又备好食物端上来,不想沈思吃了之后吐得一发不可收拾,鱼汤吐净了,仍趴在那有气无力呕着酸水。
为了减缓晕船带来的不适,沈思只好闭眼静卧在榻上,动也不敢乱动。正是初夏时节,岸边柳树上青蝉“知了知了”吵个不停,惹得人心烦意乱。他恍惚觉得身下飘遥无羁的小舟好似一片柳叶,悬浮于半空,随时可能坠落。这难以掌控的失重感使他心头忽起忽落,时不时趴在榻边干呕上一阵,呕吐总会牵扯到腹部的伤口,随之而来便是难捱的剧痛。
就这样吃不下也睡不着,才两三天功夫,沈思已经被折腾得形容憔悴面黄肌瘦,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晋王只怕照此下去他会支持不住,也顾不得可能暴露行踪的危险,立时决定靠岸去绑个郎中上船。
晋王知道,只要他不在晋原,就是处于危险之中,无论跑得多快、多远都免不了被小皇帝的密探追上,因而明目张胆带走沈思不是个好办法。一旦被他那皇帝侄子抓住把柄,不光保护不了沈思,还会白白送给对方一个“发难”的好借口。
犹记得当日许州地界偶遇过一位老神仙,那位老先生曾送过他“借得好风、遇水则行”之语。看来要救沈思,选择水路才是正理。因此他一面派了孙如商带着自己的替身大张旗鼓穿州过境,一面着詹士台兵分几路虚虚实实引开皇帝注意,而他本人则率领屠莫儿等几名至近亲信暗度陈仓,先沿大江东进,取道扬州府,再经运河逆流而上奔赴德州卫,最后经陆路返回晋原。晋原位于京师的西北方向,小皇帝想破脑袋也料不到他会反往东走。
为了不引起沿途官兵的注意,他们选择了破旧渔船作为掩护,几艘船化整为零,中间拉开距离,又首尾呼应。前头两艘负责探路,后头两艘负责警戒,船与船之间都定下了特殊的暗号,一旦遭遇到任何危险、变故,前后船便会迅速发出相应讯号,留下充足的时间给晋王弃船上岸。
因事关重大,京中又遍布了皇帝的耳目,为防走漏风声,惯常伺候在身边的一干人等晋王都未令其随行,仅有的几名侍卫也是因为平日鲜少露面才被选中。至于屠莫儿,他与晋王形影不离,晋王能为自己造个替身,自然也代他准备好了。
登船之初晋王生怕沈思会受伤痛之苦,特特配齐了各色药材,本以为万无一失,不想最终拖垮沈思的却是小小晕船之症。为安全起见,船队不敢轻易在城镇停留,只能暂且寻个偏僻的小码头靠岸,力图以最快速度找个郎中出来。
下了船一打听,当地人都说此处穷乡僻壤,并没什么正经大夫,若有人病了,只找村头的牛家后生讨几副草药喝喝便是了。病急乱投医,侍卫们只得硬着头皮上门去瞧瞧,一问之下倒也巧了,那户人家世代经营草药生意,疑难杂症是不会治的,但说到蚊虫叮咬、溺水晕船这些小毛小病,却是经验丰富。那牛家小子父母早亡,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听侍卫言明是上船出诊的生意,医好了可付百两雪花纹银作为诊金,当即喜出望外,干脆利落应允了下来,又详细问过沈思的病状,麻利收拾起几样草药便跟着上了船。看他欢天喜地的模样,侍卫们当然不会告诉他此行是有去无回的。
一上船那小子就动手煎制起了草药汤。他倒机灵,见两名凶神恶煞的侍卫都对晋王极为恭敬,便知晋王才是身份尊贵之人,故而态度颇为殷勤,手脚忙碌着还不忘讲解道:“老爷您无需担心,这五月天温热多雨,满是郁蒸之气,人本就容易被邪毒所侵,整日里水上飘着,头昏脑涨也是难免。我在这药里特意加了徐长卿根和生姜,可解毒化湿驱寒镇痛,保管那位公子药到病除。”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师 番外完结 (来自远方) 2015-12-12完结 12.26更新番外完结教师是份高尚的职业,帝师则是高危职业。尤其当学生是某个爱玩的皇帝,陪读是...
-
重生之得卿如此 (臣一蓑) 晋江非V高积分2016-01-28完结白季死之前像棋子一样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爱上关玉楼,仇视萧浪,大开杀戒&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