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少男少女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军,因为报名参军后就可以拿到一些粮食反哺家里。得到的粮食,比卖身的还多。参军好歹日后还能做个自由人,而且听说豫州的兵卒伤亡很少,军中甚至会用州牧赐予的一种灵药治伤。所以要卖儿鬻女的穷苦人家都不卖了,直接让孩子去参军。
而且募兵官拿着盖着州牧官印的文书,上面写着年纪小的人到军中,主要负责粮食,是不上战场的。这样一来,百姓就更安心地让自己孩子去军队了。
正如荀澜承诺的那般,招募的少男少女们没有去战场,而是都编成了班级的形式,成了半工半读的军学生。半日要劳作,半日军事训练,晚上则要读书习字。
荀澜对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十分重视。这个年纪还在三观形成时期,此时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他还特地用积分兑换了现代的语文、数学和思想品德课本,让人用心教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平等、宽容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期望日后,这些少年人们可以担当大任。
至于年老体弱依旧报名参军的人,直接被拉去开垦土地和蓄养牲畜,成为了负责后勤的“田兵”和“牧兵”。
其余的人,荀澜则统一施行“屯田”的政策。其实这也是参考借鉴曹操的主意,历史上曹操推行的屯田政策,对一统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豫州境内,因为前些年的瘟疫和黄巾之乱,有不少无主荒田被收为公田。荀澜的冶炼厂也在源源不断地冶炼锄头、铁锹等工具。有人有工具有地,屯田的条件都具备了。
而豫州向来富庶,仓库里的粮食能够养活这些兵卒一年。等来年粮食收获了,仓库又可以充盈了。
荀澜完全采用了曹操使用的军屯策略,军屯遍布整个豫州。由所在军将负责劝课农桑。而大司农也会派遣司农度支校尉、度支都尉到军屯所在地,专管军队中的屯田事项。军屯以营为单位,每营有佃兵六十人。
他们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官府有权力随时把他们搬迁到其他地方。除了平时轮流生产和劳作,他们还要进行军事训练。
荀澜要求,非农忙的时候,每周两次,要开夜校,对这些兵卒进行扫盲。起码一年内,兵卒要摆脱文盲的状态。他直接规定,不会识字的兵卒,一律不得升官;而每次考试成绩好的,则嘉奖粮食和布匹,变着法子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看主公的样子,真的是恨不得教化天下的百姓。谋士们虽然不理解,但想到自己求学的艰辛,也都尽全力辅佐荀澜。
戏志才、徐晃和徐庶等人某周都会抽出时间去阳翟附近的军屯和少年集中营给他们上课。
有时候,这些谋臣也忍不住飘过一些念头:“也许,主公真是仙岛派来教化百姓的。”
至于典韦、赵云等武将则觉得,主公真是大爱无疆,果然不愧是仙人下凡,完完全全把荀澜当成了活神仙。
随着荀澜治好几个名人的顽疾,活神仙之名已经在大汉十三州内流传开来,就连偏远如交州和凉州也听说了豫州州牧连死人都能救活。许多富户都带着大量的粮食和布匹来到阳翟,求诊治、求仙丹。
荀澜的诊费是十分实在的东西,豫州境内要田产,豫州境外统统折换成粮食和布匹,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然而没有人敢讨价还价,因为要见荀澜的人每天都在排队。更没有人敢医闹,荀澜州牧的地位摆在那呢。谁敢态度不好,豫州的大牢等着他。
荀澜情不自禁地感慨:“早知道到古代给人看病这么有前途,我就该学医了。”
他毕竟不是医生,许多症状是要根据患者的描述到系统上查询,然后查询医书抓药。医书上没有的,荀澜也不敢强上,多半拒了。
有时候,荀澜会兑换点现代的退烧药、抗生素和消炎药给患者试试。这些药品对没有抗药性的古代人有奇效,能够飞速地缓解症状。在古人的眼里,吃完荀州牧给的豇豆般大小的白色东西,躺下来睡一觉,早上起来觉得神清气爽,就连烧都退了,简直是神仙手段了。
让荀澜头疼的是,现在看病占据他的时间已经越来越长,这不是个好迹象。但是他的基建大业就跟深不见底的吞金洞一样,需要源源不断的粮食来供养工人,所以看病肯定不能停。
寒玦提了一个主意:“让颍川的名医先行给他们诊治,若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再来找你,否则也太忙碌了。”“是个道理没错,但是我怕他们砸了这个招牌。”只要几个治错的,那些富人的信仰就会产生动摇,可能不会乖乖任他宰割了。
寒玦干脆道:“治不了,直接说无缘吧。”
荀澜叹了口气:“可能他们不知道自己治不了,只是用一般的法子去治,但方向却错了。”
寒玦对这些豪强没有什么好感,丝毫不留情地说:“那就只能所少人数了,价高者得。”
“但其中也有些好心人,不救未免太没有人情味。”荀澜摇了摇头,不甘心地说:“我还想修路修桥兴修水利,这些大量的支出府中钱不够,不能硬生生把钱往外推啊。”
念及此,荀澜叹了口气:“华佗和张仲景还是没找到吗?”
寒玦道:“张仲景云游治病,一直没有回家乡。我着人四处打探,没有人听说过叫华佗的名医。”
不应该啊,华佗此时也该行医多年,应当已经有盛名了。华佗的医术很特别,他对外科尤为擅长,甚至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在这个年代做手术可是惊世骇俗的事情,不可能不出名。
见荀澜秀气的眉头皱成一团,寒玦说:“不过,在阳翟的医馆中有一人医术精湛,已挽救数十女子的性命。”
“哦,他叫什么名字?”
“听说叫做元化,众人称呼为化郎中。”
“化……华?”听起来颇为相似。
寒玦继续道:“有一物我猜你会感兴趣,或许想去看看。这人在给人切去腐肉的时候,用了一种奇怪的药,能让人不再疼痛。”
荀澜一把抓住了寒玦的袖子,激动道:“此物是不是叫做麻沸散!”
第1卷 第68章
一查系统, 华佗的表字,可不就是元化么?
荀澜迫切地拉着寒玦问:“在哪家医馆?我们去看看。”
那可是华佗啊!传说中的神医……
失传的《青囊经》以及后世无人能配出来的麻沸散,无论是哪个, 拿出来都足以引起医学的震荡。
华佗还会做手术,开肠破肚之后将人的伤口缝合,在这个没有消毒液和止血剂的年代, 荀澜都无法想象他是怎么做到的。华佗的医术,实在是太超前时代了。
他拉着寒玦激动地往华佗所在的医馆赶去,唯恐迟了一秒,就失去了这位神医。
一路兴奋地嘀咕着:“麻沸散麻沸散!”
寒玦鲜少见荀澜这么激动过, 奇道:“麻沸散可以解去人的苦痛,但并无疗伤之效, 难道还有什么大用?”
“因为有了麻沸散大家就不会害怕做手术了啊!”如果不是麻沸散失传, 华佗被曹操杀了,连一部《青囊经》都没法给后人留下, 中国的医术早就进步了。
荀澜痛心疾首:到了现代,中医都被打成骗子了。虽然他知道这和华佗其实没有什么关联,但若是将华佗的技术保留下来, 后代加以不断改进, 在后面的千年内, 手术能救成千上万的人。
念及此, 斩钉截铁地说:“麻沸散可是时代的进步!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把这个配方给留下来。”
古代的医术都是秘而不宣的,郎中大夫都担忧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在谨慎挑选之后, 才会教给传人, 还讲究留一手, 在去世前才将毕生所学凝结成笔记传给徒弟或者后人。这种师承家传的特点, 使得许多良药秘方失传。有的即使得到了笔记,许多内容也参透不了,浪费了前人的探索。
正是考虑到这些,荀澜才开始办连锁的医馆,大夫的绩效工资和医馆的业绩挂钩,只有医馆做得好、做得大,他们的待遇才能源源不断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有积极性多带徒弟,提升医馆容纳病人的能力。
阳翟连锁医馆本来就是荀澜所办。豫州医馆这块是寒玦分管,他也来这家店巡查过。不用出示腰牌,掌柜的抬头一看到是他,立即笑容满满地从柜台后面出来,恭恭敬敬地迎接。
“今日并非来督查,不用拿账本,”见掌柜诚惶诚恐,寒玦淡淡地道:“大夫呢?”
掌柜拘束地说:“回从事的话,化医师还在给人接生,王医师在坐诊,还有一位赵医师,今日轮休,在后院里看医书。”
“不要打扰他们,我们在门外等一下化医师。”荀澜吩咐说:“你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这间医馆也是荀澜的诊金之一——富户的庄子改造的,所以特别宽敞。
“我还是第一次进来里面,正好看看是否需要改进。”屋子的改造设计图是荀澜提供的,基本上医馆连锁店的户型都一样,只是大小不一样罢了。
“这算得上最大的一家医馆了。”寒玦因为负责分管,颍川各地的医馆都巡查过一次,所以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