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 完结+番外 (长恨歌行)
就像慈航静斋的山门被毁这个消息一样,到底是谁毁了慈航静斋的山门,这个消息, 终归是瞒不住的。
更何况,补天阁根本就没有想要隐瞒的意思。
补天阁的“奉余楼”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北周的都城长安之中,然而居然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一向战斗在对抗魔门最前线的慈航静斋,这一回居然迟迟没有做出反应。
在说明这一点有多让人震惊之前,需要介绍一下慈航静斋的光辉历史。
众所周知,这个江湖之中,慈航静斋为正道魁首,道门虽然不愿意与佛门为伍,但是面上,总归是正道,还没有撕破脸,而且从总体实力来看,慈航静斋确实胜过一筹。
这个由地尼在东汉时代就创建的门派,历史非常的悠久,同样的,似乎是这个门派天生就具有的狂妄与悲天悯人,替天行道、除魔卫道,是她们最常用的口号。
毫无疑问,当一群仙女似的美女喊出这样冠冕堂皇的口号的时候,会有无数的人附和,有些是真心相信她们的理念,而有些,则是她们容貌的俘虏。
平心而论,慈航静斋虽然行事作风让人气闷,但是绝非是坏人。
和魔门那一群收徒都要“斩俗缘”的人相比,慈航静斋确确实实,就是出尘脱俗的白莲花——褒义词的那种。
她们稳定江湖秩序,和失去权力与世俗认同后越来越丧心病狂的魔门做斗争,桩桩件件,都是功德。
但是,人嘛,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就是看自己是站在哪边的嘛!
唐无易,魔门补天阁阁主,拥有这么一重身份的他,对于魔门大敌慈航静斋的看法,当然是负面的。
对手越坏,才能显得自己越高尚。
一个做错了几件事情,其余时候都在行善的好人,在许多时候,得到的评价往往会比一生行恶,只做了一两件善事的人差许多。
做事论迹不论心,就算是伪君子,一辈子伪善下去,那他也就是好人,内心善良而手上沾满别人鲜血的,难不成就能白成莲花?
然而往往,在舆论中,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受人唾骂。
在这个世界,站在魔门立场的唐无易,当然知道魔门藏污纳垢,论起行事,不知差了慈航静斋多少!
但是,他是魔门中人!
就凭这一点,他就不可能为此替慈航静斋说好话,证明慈航静斋有多好。
不过呢,慈航静斋也就是和魔门相比显得白莲花,真要说坏事,这个门派的把柄也能找出不少来。
作为一个魔门中人,唐无易能找出太多太多慈航静斋的罪名了。
其他的代天择主之类的神奇操作先不说,其中一个,对魔门中人来说慈航静斋“罪大恶极”的理由,就是她们对魔门势力的不断打压。
这么说吧,在这个正魔对峙的时代,慈航静斋就是对抗魔门的急先锋,哪里有魔门中人为恶,哪里就有她们以及她们领导下的正道的身影。
没碰上还好,但若是碰上了,双方起了冲突,魔道中人没个本事,还真有可能被除魔卫道了。
正道魔道,本就是一体两面,没有了魔道的存在,人们对于正道的需求也会不断减弱。
但是,如果势均力敌的话,虽然双方都得不到太大的好处,但是两边的存在感都可以说是刷得足足的。
而佛门魔门相互争斗了那么多年,存在感刷了不少,宿敌的形象也都建立起来了,但是,相互之间的仇恨也已经仇深似海了。
慈航静斋见到魔门的人,可以的情况下,向来是会下狠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魔门之中都恶名昭著的补天阁,堂而皇之地在一国之都开设分阁,慈航静斋的人竟然仿佛视而不见,整个佛门也没什么动静,这件事有多么让人惊奇,已经不言而喻了。
要说明的是,奉余楼,是补天阁对外接收任务的地方。
补天阁的人都是干刺客这门行业的,就像阴癸派、灭情道的人喜欢开设女性、男性的服务行业一样,补天阁的人,对外的生意,还是以接收这种刺杀买卖居多。
所谓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补天阁的宗旨,甭管最初是怎样的,唐无易所知的,已经演变成了以“人道”补“天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所以派名“补天”,接收生意的地方,便唤作“奉余”。
补天阁的生意并不像唐家堡那样光明正大,唐无易既然是方家,那也不介意引进一下唐家堡的先进模式。
可是,补天阁和唐家堡最为不同的地方就是这是个门派而不是家族,因此,唐家堡那种更改家族营业方式的模式,在补天阁里实行,还是有困难的。
因此现在奉余楼还是接刺杀生意,只不过逐步增添了报仇、运输、护送等生意,而且也仿照唐家堡的不杀原则确立了刺杀标准。
就算是这样,杀手生意开到一国之都来,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北周一向是佛门的势力范围,慈航静斋和佛门这都没反应,实在是让人纳罕。
补天阁主究竟是什么实力,才能让慈航静斋没了山门还忍气吞声?
这样的疑问,过了半年之后,就再没有人会问出来了。
补天阁主,当今天下少有的大宗师之一,以一人之力,压服佛门众多大德高僧,虽然看起来比补天阁的历代阁主要和煦得多,奉余楼做生意居然是“和气生财”,但是,打上慈航静斋山门所在,帝踏峰上慈航静斋几乎毁于一旦,就足以见其狂妄嚣张。
又因魔门有圣君慕清流、邪帝向雨田这两大高手,加上补天阁主,这三人皆为魔门中人,如今江湖大势,足可见道消魔长。
当然了,说得确切一点,是佛消魔长,毕竟道门在佛魔争斗中向来没有特别的倾向于哪一方,不管你正邪变幻,在道门中人不想掺和的时候,走开不要打扰他们修道习武,才是正确方法。
作为当今世上首屈一指的大高手,江湖人自然也给唐无易取了尊号。
尊号嘛,可以是继承来的,也可以是取的,一般行走江湖时,来源是后者的情况比较多。
既然是取名号,那自然有别人取和自己取两种可能。
唐无易不是那种非要给自己取个酷炫名号耍帅的人,而且他的取名风格一向是偏向道门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道门打进魔门的卧底呢,所以自己取名号这种事,唐无易当然不会做。
而且谁都知道,别人取的名号,代表着别人的认同,当然是这种公认的称号喊起来比较有感觉一些。
江湖上的人,对于这种大高手,无论正邪,是有本能的敬畏和尊敬的,因此,名号必定要取,直呼本名的话,谁知道哪一天遇上本尊,这位本尊再心情不好,那就万事皆休了。
因此取名号,除非是十恶不赦,江湖人所不能容,一般情况下,众人会传唱的名号,总是比较有格调的。
唐无易在这个世上的本名不叫这个,因此对外宣扬名号的时候,他也没有刻意掩饰自己叫“唐无易”,反正别人也不会联想到这辈子的家人身上。
魔门向来自称圣门,所以圣君这个名号,在江湖上的意义就等同于魔君。
邪、魔二字已经被向雨田、慕清流占了,道门的称呼又不能往唐无易身上放,因此江湖上,一时竟找不出给这位的名号来。
补天阁的功夫,知道的不是魔门高层就是死人,见过这位补天阁主出手的人屈指可数,因此从功法名入手取名号,也是不好取的。
不过因为唐无易已经成为了世人公认的三大高手之一,足以与圣君、邪帝比肩,最后旁人给他的名号,竟唤作帝君。
这么个名号,与他踏破帝踏峰的得名事迹结合起来,对于慈航静斋来说,是极为讽刺的。
这位江湖人眼中,实力深不可测,具有无上权威的帝君,在明面上所做的第一件证明其名号的事——踏灭帝踏峰是他得到名号之前的事——便是一力引导或者说支持了北周新帝宇文邕剿灭晋国公宇文护,而晋国公宇文护,是佛门的坚定支持者。
第八十五章 君临
周建德六年十月, 邺城。
北齐旧都,迎来了暌违已久的主人——只不过,就像邺城不再能被人以都城称呼一样,这位曾经的主人, 对外展现的, 也不再是高氏皇族的身份了。
久违地用李正道的形象而不是宁道奇的形象出现的高殷, 无言地看着眼前的陵墓。
这是他的堂兄, 齐广宁王高孝珩的陵墓。
高氏家族的神经病不少,但这并不代表高家就没有正常人。
广宁王高孝珩,就是少有的不以杀人为乐、恭谨谦和的好人。
只不过高孝珩看得太明白, 齐亡后, 一应高齐男性宗室都逃脱不了。
高孝珩因为本人品性不错, 暂时也没有被寻个由头治罪、赐死, 反而被“以礼相待”。
但是他还是时常为故国之亡而悲伤。
北周皇帝、宗室在宴饮上让他吹笛相和, 高孝珩哽咽不能奏, 齐亡后, 终于在短时间内忧思成疾, 得到归葬山东——也就是故国之地——的允许后,终于在周帝宇文邕彻底清算北齐宗室、遗臣之前, 顺利地病殁。